這天下看起來是歸於平靜了,各諸侯紛紛拜服在幕府的統治之下,可是,這天下真的統一了嗎?

對於義輝而言,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他站在京都的城樓上,望著遠方的山河,心中思緒萬千。

他深知,那些表面上降服的有力諸侯,只不過是像冬眠的蛇一樣,蟄伏在野罷了。他皺著眉頭,對身邊的三淵晴員說道:“你看看這些諸侯,雖然現在都表示臣服,可一旦幕府勢弱,他們必然會露出獠牙,無視幕府的權威,再次挑起兵禍,到那時,這天下又將陷入戰亂之中。”

三淵晴員恭敬地回答道:“公方大人,您所慮極是。如今的平靜只是表象,我們必須得想個法子,徹底解決這個隱患啊。”

義輝微微點頭,眼神中透著堅定:“沒錯,這個問題必須解決。

不過,在這之前,還有一個更為棘手的大問題橫在我們面前。”

三淵晴員疑惑地問道:“大人,您所說的是?”

義輝看著遠方,緩緩說道:“那就是淨土真宗,這個淨土真宗的勢力不容小覷啊。”

他一邊說著,一邊在城樓上踱步:“石山本願寺周圍有信徒十萬眾,那裡就像他們的根基一樣。

而且,他們在加賀以及長島都設有宗門,信徒眾多,勢力遍佈各地。

這樣一股強大的宗教勢力,遊離於幕府的掌控之外,我自然不會允許這樣的情況繼續存在。”

義輝停下腳步,轉頭對三淵晴員說:“傳我的御令,讓顯如捨棄石山本願寺,搬到京都來,接受寺社奉行的管理。

只有這樣,才能將淨土真宗納入幕府的管控範圍之內。”

三淵晴員有些擔憂地說:“大人,那顯如會乖乖聽從命令嗎?一向宗在各地的信徒眾多,如果處理不好,恐怕會引起軒然大波啊。”

義輝眼神變得冷峻:“這我當然知道,但是,如果連石山本願寺都無法掌控,又談何徹底統一這個天下呢?

這個險,我們必須得冒。你只管去傳達我的命令便是。”

“是,公方大人。”三淵晴員領命而去,只留下義輝獨自站在城樓上,望著遠方,心中思索著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的辦法。

才僅僅十六歲的顯如,聽聞幕府下達的御令後,心中雖有萬般無奈,但絲毫不敢有違抗幕府命令的想法。

他深知幕府的強大,在他稚嫩的臉龐上滿是憂慮,他對著身邊的親信說道:“幕府的命令已下,我們似乎只能捨棄石山本願寺前往京都了,這是幕府的意思,我們無力抗衡啊。”

然而,那些寺內的長老們聽聞此事後,卻堅決不同意。

一位年老的長老忿怒地說道:“石山本願寺是我們的根本,怎麼能說捨棄就捨棄?這是對我們信仰的褻瀆!我們有眾多的信徒和僧兵,難道要向幕府的強權低頭嗎?”

其他長老也紛紛附和:“是啊,顯如大人,我們不能就這樣放棄,一旦離開,本願寺的根基就會動搖。”

顯如面露難色,焦急地解釋道:“各位長老,幕府如今勢力強大,我們若是違抗,恐怕會給本願寺帶來滅頂之災啊。”

但長老們依舊不依不饒:“我們不怕,我們有信仰的力量,還有眾多忠心的信徒和英勇的僧兵,我們要捍衛我們的寺院。”

義輝聽聞顯如那邊傳來的訊息,得知一向宗竟然違抗自己的命令,他憤怒地拍案而起:“哼!本願寺好大的膽子,竟敢無視我的御令,既然如此,那就休怪我不客氣了。”

於是,義輝立馬集結兵力十萬,浩浩蕩蕩地朝著石山本願寺進發,討伐這個違抗自己命令的勢力。

這一次,可沒有其他勢力幫忙。

到達大阪後,義輝下令水軍封鎖大阪灣,切斷石山本願寺的海上補給線。

幕府的戰艦在大阪灣一字排開,將整個海灣圍得水洩不通。

與此同時,陸地上的十萬大軍也將石山本願寺團團圍住。

大軍的營帳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邊際。

士兵們的喊殺聲震天動地,那氣勢彷彿要將石山本願寺碾碎。

石山本願寺內,雖然有十萬信徒和僧兵,但面對幕府如此強大的攻勢,也顯得力不從心。

下間一族看著外面如潮水般的幕府大軍,心中滿是擔憂,但仍對著眾人喊道:“大家不要怕,我們為了守護寺院而戰,佛祖會保佑我們的。”

可是,隨著戰鬥的打響,幕府軍的優勢越來越明顯。

他們訓練有素,武器精良,而且人數眾多。

信徒們雖然充滿信仰的力量,但缺乏戰鬥經驗,在幕府軍的攻擊下節節敗退。

石山本願寺內一片混亂,到處是喊叫聲和廝殺聲。

顯如看著這慘烈的場景,心中充滿了絕望,他知道大勢已去。

最終,本願寺不得不投降。

義輝站在大軍之前,冷冷地看著前來投降的顯如和一眾信徒、僧兵。他說道:“你們以為可以違抗我的命令嗎?現在看看這結果。”

隨後,幕府軍開始對石山本願寺進行處置。

信徒們被強行解散,他們哭哭啼啼地被分散填充到其他地方。

僧兵隊伍也被徹底解散,那些僧兵們無奈地放下武器,眼神中滿是不甘。

而石山本願寺的財產被幕府一一收繳。

顯如則被帶到了京,他在京都,重新開啟了本院寺山門。

他只能在幕府的監管下,接受寺社奉行的管理。

從此,石山本願寺再也沒有了往日的輝煌。

而在加賀的一向宗,也沒能逃脫被討伐的命運。

上杉輝虎率領著越後大軍氣勢洶洶地朝著加賀進發。

上杉輝虎騎在戰馬上,對著士兵們喊道:“將士們,我們是奉幕府之命前來討伐一向宗,大家要奮勇殺敵。”

越後大軍如狼似虎地衝向加賀的一向宗勢力。

加賀的一向宗信徒和僧兵們雖然奮起抵抗,但他們哪裡是訓練有素的越後大軍的對手。

戰鬥很快就有了結果,加賀的一向宗兵敗如山倒,下場十分悽慘。

到處是橫七豎八的屍體,倖存的信徒們滿臉驚恐,他們的家園被戰火摧毀,信仰也遭受了沉重的打擊。

同樣,長島願證寺也面臨著幕府軍的攻擊。

斯波義銀和織田信長率領五萬大軍朝著長島願證寺進軍。

斯波義銀對織田信長說:“信長大人,這長島願證寺也不容小覷,我們要小心應對。”

織田信長自信滿滿地回答道:“武衛殿放心,我們五萬大軍定能將其攻破。”

長島願證寺的信徒和僧兵們也頑強抵抗,他們憑藉著對信仰的執著,與幕府軍展開了殊死搏鬥。

但是,雙方實力懸殊太大。

經過激烈的戰鬥,長島願證寺傷亡三萬多人後,最終還是被幕府軍攻破。

長島願證寺內一片狼藉,曾經的輝煌不再,只剩下殘垣斷壁和無盡的悲哀。

義輝針對一向宗所採取的強硬手段,就像一場猛烈的風暴席捲而過,再一次讓附近的諸侯們大為驚駭。

諸侯們聚在一起時,都心有餘悸地談論著。

“你們聽說了嗎?公方大人對淨土真宗可真是毫不留情啊,那石山本願寺、加賀一向宗還有長島願證寺的下場,真是太可怕了。”京極高吉滿臉驚恐地說道。

武田義統趕忙點頭應和:“是啊,我們以後做事說話可得小心翼翼了,千萬不能觸怒幕府啊。”

這種威懾力不僅僅波及諸侯,就連比叡山的和尚們以及其他的寺社,也都被深深震懾。

他們看著一向宗的慘狀,不敢再有絲毫違抗的念頭,紛紛乖乖地接受幕府的管理。

比叡山的一位高僧對著眾僧說道:“如今幕府的手段大家都看到了,我們比叡山寺若想保全,只能順應幕府的管理,莫要生出異心。”眾僧紛紛點頭稱是。

解決了一向宗這個大問題後,義輝開始向各地推行新政。

他的目光長遠,希望透過這些政策來加強幕府的統治,讓天下真正實現長治久安。

他首先推行的是兵農分離政策。

在地方諸侯的領地內,一位家臣滿臉憂慮地對諸侯說:“大人,這兵農分離政策一實行,我們可就不能像以前那樣隨意徵召農民作戰了,這對我們的軍事力量可是個不小的限制啊。”

諸侯無奈地嘆了口氣:“我又何嘗不知,但幕府的命令誰敢不從?”

隨後刀狩令也緊接著頒佈。

在一個村莊裡,幕府的官吏大聲宣告:“村民們聽著,根據幕府的刀狩令,所有非武士階層不得持有刀具,如有違抗,嚴懲不貸。”

村民們雖然心中有些不捨,但也只能乖乖交出家中的刀具。

總無事令的頒佈,更是讓諸侯們感到頭疼。

大友家的家臣們圍坐在一起討論:“這總無事令要求我們不能私自挑起戰爭,一切爭端都要由幕府裁決,這可把我們的手腳都捆住了啊。”

大友皺著眉頭說:“這就是公方大人的手段,我們只能遵守。”

一國一城令也讓諸侯們苦不堪言。

島津家的諸侯看著自己領地上眾多的城堡,無奈地說:“按照一國一城令,我們只能保留一座城堡,其他的都要拆除,這可都是我們多年的心血啊。”

這些政策一條條地頒佈,就像一道道緊箍咒套在島津、大友、尼子等有力諸侯的頭上,他們的權力被大幅度限制,一切都得完全聽令於幕府的號令。

這讓諸侯們領地內的一些人極為不滿,不少地方出現了襲擊幕府官吏的情況。

在東北的陸奧,一群暴徒趁著夜色,突然衝向正在執行公務的幕府官吏。

他們大喊著:“你們幕府的政策讓我們沒有活路了!”然後便一擁而上,殺死了不少人。

義輝得知此事後,眼神冷峻,毫不猶豫地直接派遣幕府直屬的奉公眾軍隊進行討伐。

奉公眾軍隊迅速出擊,趕赴陸奧地區,抓捕那些反抗者。

在一個被襲擊的村莊裡,奉公眾軍隊將那些襲擊官吏的暴徒們圍了起來。

武將高聲喊道:“你們竟敢襲擊幕府官吏,這是公然挑釁幕府的威嚴。今天,你們都要付出代價!”說罷,便下令軍隊展開攻擊。

戰鬥很快結束,那些反抗者的人頭被砍下,高高地掛在村口示眾。

這一顆顆人頭都在無聲地告訴天下人,幕府的威嚴不容冒犯,任何違抗幕府命令的行為都將受到嚴厲的懲處。

隨後,義輝又頒發了一系列新的政策,他的目光不僅僅侷限於軍事和政治的管控,更著眼於整個國家的全面整合與發展。

義輝深知,各地制度的混亂是阻礙國家統一發展的一大障礙。

於是,他決定統一各地的所有制度,這一決策猶如一場席捲全國的變革之風。

各地原本參差不齊的行政、法律、稅收等制度,都要按照幕府規定的標準進行統一。

在道路和港口建設方面,他下令廢除路上那些林立的關卡。

而建設全國的道路和港口更是一項偉大的工程。

在經濟領域,義輝也採取了強有力的措施。

他堅決不準地方私自鑄造錢幣,因為地方私自鑄造的錢幣質量參差不齊,常常導致市場混亂。

他宣佈由幕府發行新幣,同時回收那些被稱為“惡幣”的劣幣。

義輝還將目光投向了各地的金銀銅礦。這些資源原本分散在各地諸侯和地方勢力的手中,管理混亂且開採效率低下。

他下令收回各地的金銀銅礦,全部轉為官方經營。

最後,義輝開始組建一支龐大的常備軍隊。

這是一支經過精心規劃和挑選的軍隊,其中奉公武士八千人,足輕眾兩萬人,騎兵兩千人,總計三萬大軍,這支大軍的組建凝聚了義輝的心血。

這支軍隊主要駐紮在京都周圍,他們就像一道堅固的屏障,守護著京都的安全。

另外,義輝對於各地水軍也進行了整合。

義輝明確規定,只有幕府才有水軍眾。

水軍眾的主要任務就是協助幕府與大明之間的貿易。

經過義輝數年時間的強勢管治,天下的面貌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曾經戰火紛飛的日子漸漸遠去,天下百姓已經適應了沒有戰爭的日子,人們安居樂業,

田間地頭充滿了勞作的身影,集市上熙熙攘攘,一片繁榮景象。

天下也逐漸安穩了下來,在義輝的統治下,走向了一個新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