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院學子名單確定的時候,天下各州選中參加進修學院的名單也基本確定。

李承乾乾脆將進修學院的開學典禮跟分院儀式同時舉辦。

李世民作為進修學院的院正,出席分院儀式。眾宰相及六部堂官,諸衛大將軍陪同出席。

舉辦完分院儀式,李世民順帶給來自天下地的年輕官員和將校上了第一課,勉勵年輕才俊們好生跟隨隨後的講師們學習,把先進的治政經驗和治軍辦法帶回去。

有了李世民的發話,眾宰相們沒了顧忌,房玄齡、長孫無忌、魏徵、李靖、唐儉、程咬金都同意來進修學院講課。

因是首屆進修學院開課,以往歷朝歷代都沒有過這樣的先例,沒有可參考的例子。

李承乾跟幾位講師商議很久,定下進修時間為一個月,先講理論,後參觀實力。

文科這邊房玄齡講民生建設,長孫無忌講怎麼用好小吏,魏徵講廉潔。

武科這邊,李靖講兵法謀略,程咬金講怎麼利用將軍的個人魅力,凝聚整支軍隊的凝聚力。

唐儉則同時給文科和武科上課,給文官講怎麼發展治下的經濟,給武科學員講怎麼統籌後勤物資。

上旬和中旬都是學的理論,下旬則是實地考察。李承乾把文科的參觀考察任務任務交給了京兆府,由上官儀負責制定方案和實施。

武科的參觀考察則交給了程懷默負責,由他負責溝通協調十二衛,組織武科的學員到各衛參觀並參與訓練。

一個月期滿後,進修學院的眾學員畢業,陸續回到了任職地。

半年後,進修的效果逐漸顯現出來,文科的學員們把學到的治政理論付諸實踐,很快就把治下經營的有聲有色,治理成果遠超同級單位,紛紛得到升遷。

各地折衝府,尤其是臨近邊境的地方,屢有功勞送入兵部,有剿匪、抵抗異族犯邊,乃至出境主動出擊,剿滅不少野人或者部族。

在這半年裡所有送到長安的捷報裡,李承乾對嶺南地區最關注。

嶺南是大唐最常用的流放地,因為此地瘴氣橫生,山林中更有殺之不盡的野人部落。

流放到這裡的犯人,往往活不過幾年。

但是李承乾知道,嶺南其實是塊寶地。將嶺南開發好,足以支援大唐數代繁榮。

嶺南折衝府當年選出來的年輕校尉叫馬蒙,中等身材,但武功不俗。從進修學院畢業的時候,馬蒙的畢業成績只在中等,不算拔尖。

但李承乾對馬蒙一直都有關注,馬蒙也沒讓他失望,回到嶺南折衝府後,先用了三個月練兵,然後開始深入山林作戰,剿殺野人蠻人。

他不求畢其功於一役,每次出征只求有所收穫就好。積少成多,短短三個月就把野人和蠻人部落趕走上百里。

在李承乾的干預下,兵部和戶部都給了馬蒙不少支援,武器裝備送了好幾批。

嶺南山林裡的野人剿之不盡,山深林密是一個原因,最大的阻礙其實是瘴氣。

專業的事要交給專業的人負責,李承乾組建了一個毒醫團隊,由費英俊帶領,趕往嶺南專門研究解決瘴氣的辦法。

兩個月後,費英俊給李承乾傳信,毒醫團隊的研究終於有了突破,採用防和治相結合的辦法,已經能保證大軍完好無損的穿過瘴氣區作戰。

李承乾跟天可汗提了要親往嶺南作戰的請求,天可汗不允。上次允許太子參與吐谷渾之戰,是想讓太子親眼見見戰場,也算做到“知兵”。

太子是國本,不可輕易涉險,怎麼能動不動就帶兵出征。更何況,嶺南之地瘴氣橫行,就算費英俊保證已經解決瘴氣問題,李世民還是不放心。

不僅是李世民不允許,長孫皇后也不支援。

東宮世子滎陽郡王李象已經一歲多,會喊阿耶,次子李厥還在襁褓中,長孫皇后覺得太子應該多跟兩個孩子親近,又不是緊要的戰事,交給朝中將領即可,不必太子親自前往嶺南。

李象這個孩子深受帝后喜愛,還不滿週歲的時候,李世民就封其為滎陽郡王,如果不是魏徵極力阻攔,他甚至想封秦王。

李承乾對這個長子也很喜歡,大概每個男人對自己的第一個孩子感情都很特別。

李承乾很想去嶺南,親自主持,把嶺南開發成大唐的一塊兒瑰寶。但是好像有一張大網,伸出一條條蛛絲,把他牢牢的鎖在皇宮裡,不讓他掙脫。

李承乾最終還是沒能親自去嶺南,他推薦了程懷默和駙馬都尉秦懷道領軍,帶上了景老三的成熟火藥武器。

半年前的火藥試用,其威力已經足以讓人驚悚,但李承乾依舊不滿意。

他親自提出了一些改進意見,景老三和公輸翔經過幾個月的努力,終於做出了滿足太子殿下要求的火藥武器。

李承乾讓程懷默從左右衛率挑選出了一支五百多人的隊伍,從兩個月前就開始訓練使用火藥作戰。

這次前往嶺南,將是這種劃時代武器的首次登場。有了火藥的加持,程懷默兩人這一趟嶺南之行,絕對能把野人蠻人殺個精光。

驪山深處。

李世民,眾宰相,眾位大將軍齊聚。

程咬金伸長脖子,只看到前方一排小型投石機,根本看不清那些士兵在搗鼓什麼,不滿的嘀咕道:

“太子殿下不是說要展示新武器嗎,讓咱們站這麼遠,能看到什麼?”

李世民皺眉,他也覺得太子太小心,什麼武器需要讓他退後這麼遠?

他堂堂天可汗,打下大唐半壁江山的馬上皇帝,什麼武器沒見識過?

“陛下,太子不是妄言之人,他讓咱們退這麼遠看,肯定是有原因的。咱們且安心等待吧。”魏徵勸道。

房玄齡幾人也跟著幫腔。

對於皇帝的安全,越保守越好。

景老三設計的火藥武器有好幾種,李承乾選出了其中威力最大,最實用的一種:火藥彈。

景老三用陶罐裝入顆粒火藥,再塞入鋼珠,罐口處留有引線。士兵把引線點燃後,用小型投石機拋飛出去。

射程遠,殺傷力大,用來攻城最好用,對付騎兵效果也極佳。

此刻在驪山深處的某處矮坡前,三排小型投石機排列。李承乾騎馬回到李世民等人面前後揮動手裡的旗子,程懷默立刻大喊一聲:“放!”

第一排投石機旁計程車兵立刻把手中陶罐點燃,放到投石機上,操控投石機計程車兵們立刻鬆開機擴。

巨大的彈力把投臂轉動,機擴的彈性勢能轉化過巨大的動能,在投臂來到正上方的時候,把陶罐拋了出去。

陶罐沿著一道完美的拋物線飛出去,落到遠處的矮坡上。

“這是幹什麼呢?丟擲去那麼小的石頭有什麼用?”尉遲恭瞪大眼嘀咕。

太子納了他最喜歡的孫女為側妃,讓他心裡一直很不爽,橫豎看太子不順眼。

轟!

轟!

轟!

驟然響起的爆炸聲,嚇了眾人一跳。程咬金、秦瓊和尉遲恭下意識護在李世民的面前,神情戒備的盯著遠方。

隨著爆炸聲的響起,那矮坡上煙塵瀰漫,碎石亂飛。

遠處程懷默再次喊了一聲:“放。”

第一排士兵抓緊時間沖天填充火藥彈,而早已準備好的第二排士兵將第二波陶罐拋飛出去。

距離計算的剛剛好,正好也落在前一批陶罐的落點,再次轟炸起來。

眾文武大臣都看傻了眼,幸虧他們都是經歷過大風大浪的,定力驚人,才沒有出醜態。

李世民一把推開擋在他面前的尉遲恭,眼睛炯炯有神的盯著遠處的場景。

他突然一把抓住太子的手臂,激動道:“承乾,這是煙花?不對,煙花沒有這般大的破壞力,你是不是找人把它改進了,才有這般大威力?”

李承乾點頭:“父皇猜的不錯,煙花之所以能夠炸響是因為裡面的火藥。兒臣就想著,如果能提高火藥的威力,也許能將之變成一種利害的戰爭武器。

兒臣把這件事交給了景老三去做,他先把粉末狀的火藥,改進成顆粒狀,不僅能防潮,威力也大了很多。”

景老三做的還不僅這些,他和公輸翔花費了很大的功夫,改良火藥的配方,經過不斷的實驗,最終找到了合適的配比。

“把火藥裝進陶罐,裡面再塞入鋼珠,一旦陶罐爆炸,鋼珠能撕裂血肉,擊穿石頭。”李承乾道。

既然是表演,就要給足震撼力。

李承乾讓程懷默不要節約彈藥,直接放了五六輪。等爆炸聲消失,又過去很久,矮坡上的煙塵才散去。

李世民一馬當先,眾臣跟隨在後,很快來到矮坡上。看著矮坡上巨大的坑洞,被摧毀的草木石頭,眾人都看呆了,紛紛瞪大眼睛。

“威力竟然這般大嗎?”房玄齡呢喃。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他真不敢輕易相信。

程咬金哈哈大笑,擠到尉遲恭面前故意高聲問道:“尉遲老黑,怎麼樣,俺老程的兒子厲害吧。”

“哼,神氣什麼?是火藥厲害,不是你兒子厲害。”尉遲恭冷哼道。

程咬金嘿嘿直笑,不拆穿尉遲恭的酸溜溜。

他說的沒錯,厲害的是火藥。

但是大唐第一批火藥兵是程懷默訓練出來的,第一個懂怎麼使用火藥彈的將軍是程懷默。

但就憑這份資歷,程懷默已經有資格被寫進史書裡。日後火藥彈的使用範圍越廣,程懷默的名氣就會越大,能獲得好處就越多。

尉遲恭其實也明白這點,他心裡還有嫉妒程咬金的。這傢伙比不過他,生的兒子其實也不出眾,但運氣是真好,成了太子心腹,被太子一路捧著走。

想到自己的兒子,尉遲恭臉更黑了。

李世民把程懷默叫到跟前,問了他很多使用火藥彈的細節,程懷默對答如流。這說明程懷默不是臨時來充數的,而是真的對火藥彈的使用精心研究,經常試用。

天可汗很高興,重賞了程懷默。

當然對於改進火藥,發明火藥彈的景老三和公輸翔,李世民也沒有漏掉,也對兩人重賞一番。

景老三封伯,公輸通封子。

公輸通對於榮華富貴其實並無多大追求,但被封為子爵,還是難免激動。

兩人都跪地謝恩。

幾個老將軍光看不過癮,手癢癢的很。就在程懷默的指導下,親自上手放了兩顆火藥彈,頓時心滿意足。

回城的路上,皇帝和太子並騎。

李世民嚴肅道:“承乾,火藥絕對不能洩露出去。父皇雖對景老三和公輸通兩人重賞,以加深兩人對朝廷的忠心,但只講感情是不行的。你需有鉗制手段,務必保證兩人不會背叛朝廷,不會把火藥配方洩露出去。”

李承乾點頭:“兒臣明白。”

作為上位者,尤其是君主,可以靠感情籠絡下屬,可以對下屬無比信任。但只靠感情,並不百分百保險,仍需些許陽謀手段,以制約其。

公輸通的軟肋是他唯一的嫡親孫子公輸翔,只要公輸翔還在太音書院一天,他就不可能背叛太子,背叛大唐。

景老三父母妻兒都被接入長安城,他若做出背叛太子的事情,他的一家老小一個都別想活。

一個月後,捷報自嶺南加急送回長安,幾個百越大部族聯合求降,宣告這次嶺南之戰的結束。

程懷默到了嶺南之後,按照太子殿下的交代,上來就是使用火藥彈,先滅了數個野人村落。之後放緩節奏,該剿滅為抓捕,當然敢於反抗的,也格殺勿論。

被抓的野人都被嶺南當地官府組織起來,在嶺南墾荒,興修水利,是非常好用的人力。

起初還有野人想要逃跑反抗,但是到了後來,野人們發現他們只要好好幹活,就能吃飽肚子,就不再逃跑。

野人部落解決後,程懷默接著攻打嶺南當地的蠻族部落,尤其是百越部族。

在接連唐軍攻破幾個比較大的百越部族後,其餘的百越大族族長知道,他們只靠弓箭根本抵擋不住唐軍那如同天雷般的神秘武器。

經過商量,幾個大的百越部族首領聯合求見唐軍統帥,請求歸附投向。

程懷默並沒有全盤接受,而是一邊跟那些部族首領商談歸降之事,一邊讓秦懷道帶人偷襲,接連把幾個百越大族的營寨都攻破。

等這些族長知道自己營寨被攻破的訊息時,就算再憤怒,也已經為時已晚。

他們只能任憑大唐擺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