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理應如此
別光發育,你倒是反清啊! 萍萍愛吃雞腳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安撫?”太后的聲音驟然一冷:“如何安撫?難道真的要讓皇帝大權旁落,成為那些個虎視眈眈的旗主王爺,勳貴閣老們的傀儡嗎?先皇以及列祖列宗,愛新覺羅氏,不能就這樣被人玩弄於股掌之中!”
“可是,如果不這樣的話,外部李德彪萬一......”胤祉低著頭,沒有再去看太后冷峻下來的面容,只是輕聲道:“大清的江山社稷,才是真正的不保了。”
“如果胤禛胤禵還在,斷然不會說出這種話!”太后氣急,已經有些怒火攻心。
“太后!”胤祉的嗓音猛然提升數度:“胤禛和胤禵早就死了,死在了李德彪手中,就連皇阿瑪也死在了那叛逆之賊的手中,現在,大局當前,難道你還看不清楚孰輕孰重嗎?只要大義名分在我愛新覺羅,我胤祉斷然就會保皇帝的皇位在手!絕對不會讓他人染指!”
對面胤祉的承諾,太后只是將目光扭到了別處,沒有再說話。
“娘娘......”
突然,殿內寢宮,一個小男孩的聲音傳來,帶著一絲虛弱,還有點稚氣。
“皇上醒了,”太后用手帕擦了擦眼角,起身走入殿中:“皇上覺得好點了嗎?”
“嗯,好多了,”小弘曆乖巧的很,聲音也軟軟的:“娘娘你怎麼哭了?”
“娘娘沒有哭,外面風大,沙子進眼睛了,”太后帶著鼻音,好似在安撫著小弘曆,殿外的胤祉抬起頭長嘆一聲,好似也有無盡的無奈縈繞胸中。
“如果佟國維和幾位旗主王爺想要朕賦權給他,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朕可以給他,”小弘曆好似知道一切一般,開口便寬慰道:“朕是皇帝,等朕成年之後,不,是要再過上五六年,朕也可以像聖祖皇帝一般,親自走到臺前,到那時候,朕還是皇帝,大清的皇帝......”
“皇上......”
太后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悲苦和無奈,在殿內直接嚎啕大哭起來。
一眾宮人此刻也都面帶悲色,低著頭整個殿中除了太后的哭聲便再無聲音了。
前殿,佟國維和幾個旗主王爺仍舊等在殿中。
而廣場上,諸多勳貴和部堂衙門的高官此刻也都跪在了門口。
都在等待著太后的最後的決定。
“我們是不是太過......太過心急了?”旗主嶽山放下茶杯,斟酌道:“這太后孤兒寡母的,我們這般,這後世的名聲......”
“王爺!”佟國維直接打斷了嶽山的話:“現在這個時候,大清國已經到了最為危急的時候了,就不要再說什麼身後之名了!我寧願在死後揹負萬世罵名,也不願親眼看著大清國被一個漢奴賊子給顛覆了!”
“我不在乎什麼罵名,我也不在乎別人怎麼想!”
佟國維站起身子,看向幾個旗主王爺,同時目光掃向殿外的一眾勳貴:“粉身碎骨什麼的,我佟國維不在乎,日後被皇帝嫉恨,我也沒有怨恨,我只願意,大清國的江山永固!大清的江山社稷永固,祖宗基業,不能被毀在我等臣子的手上!”
“說得好!”
“佟大人,你都如此說了,我等沒有二話,只要你一句話,我們上刀山下火海,隨你幹了!”
“我們旗人,能從白山黑水之間殺出一條血路,殺出一個九州立鼎,便能坐穩了江山社稷!佟大人,你說怎麼辦吧!”
一時間,群情激憤,大殿內外的臣子都已經洶湧起來,每個人都開始被佟國維的忠肝義膽所感動。
“太后駕到!!!”
正在此時,太后終於從後殿返回。
跟隨其身後的,還有小皇帝乾隆。
“臣等拜見皇上,太后!”
“皇上旅途勞頓,方才哀家去後殿看了,剛剛恢復過來,”小皇帝被攙扶著坐在了龍椅上,太后仍舊在珠簾後面:“而諸位卿家的意思,哀家方才來的路上也都聽到了,都是我大清朝的忠臣,也都是皇上的忠臣,哀家和皇上都很欣慰......而如今我們的共同的敵人是李德彪所率領的叛逆,如今的局勢並不穩定,而皇帝年紀又小,所以哀家和皇上商議,決定同意佟大人和幾位旗主王爺的建議,成立軍機處,由佟大人和誠親王一起,統領朝廷諸事,總攬軍國重事。”
言罷,太后看向佟國維:“佟大人,你覺得呢?”
“承蒙太后信任!”佟國維向前兩步,直接跪倒在地:“奴才粉身碎骨,亦要為我大清掃滅仇寇,盡去魍魎!”
“有諸位愛卿在,哀家也能放心,希望你們能不負先皇的託付,教導皇帝,平定叛亂,”太后的聲音,聽不出太多的喜怒,好似工具人一般,在講述一件與其無關的事情。
“臣等謹遵太后懿旨......”
接下來的事情,便很簡單了。
太后已經將權力交了出來。
佟國維和幾個旗主王爺把持了朝政,而胤祉雖然作為親王也參與到了軍機處當中,但是一個邊緣化的,沒有實權的王爺,又有什麼作用呢?
很快,南京城中,傳出了以小皇帝乾隆名義頒發的聖旨。
“朝廷將出動五路大軍,徵發大軍三十萬餘,圍剿河東府李德彪!”
“所有州郡縣域,不論貧苦百姓或者走卒商販,亦或者士紳豪富每家每戶必須出一人參軍,不然以通敵論處!同時朝廷也頒佈旨意,若事出有因,可捐助軍餉,每人一百兩銀子可抵軍役!”
當是時,整個中原大地哀鴻遍野,皆是妻離子散,人倫慘劇。
但是普通人哪裡能夠反抗朝廷的旨意呢?
除了收拾行裝,告別妻兒,跟隨大部分行屍走肉一般的同伴趕赴未知的戰場,又有什麼其他的選擇呢?
劉果兒就是其中一個。
他家中原本只剩下自己和老父老母相依為命,現在天下征伐徭役,只能拜別父母,離家遠行。
不過他也有不一樣的地方。
他是不甘心的。
橫行鄉里十八年,劉果兒自詡也有鴻鵠之志!
自小便嚮往黃巢,陳勝等人的事蹟的劉果兒一直覺得自己是被埋沒的人才。
如今天下有將崩之勢,如果他能把握機會,則天下焉知沒有其一席之地?
那李德彪也不過是一個鹽農出身吧?
劉果兒一路上有意識的和同鄉的一夥人混跡在一起,一路上打探著眾人的心思和想法。
“果子哥,你知道李德彪嗎?聽說其人強悍,有萬夫不當之勇!”張猛便是劉果兒這些天收服的幾個弟兄之一,跟在劉果兒身後,亦步亦趨。
“猛子!”劉果兒站定腳步看向自己的下小兄弟:“何必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他李德彪不過鹽農出身,我等兄弟又差在哪裡?只要有機會,我也要嚐嚐那織造府的深閨小姐是什麼滋味!那洛陽花魁到底是潤成什麼樣!!!”
此話一出,跟在劉果兒身後的一干弟兄都精神抖擻,恨不得現在都
“嘿嘿嘿,我知道那夏芷萱,都說是天底下有數的美人兒,本來是要獻給太子爺的,沒想到被李德彪那廝給搶了先!”張猛嘴角露出一絲淫笑,眸中全是希冀:“若是真的拿下河東府,我們兄弟是不是也能嚐嚐味道?”
“哼,”劉果兒咧嘴一笑:“等我耍夠了,自然給兄弟們嚐嚐!”
“狗兒的,一群狗東西不趕緊趕路!在這裡做什麼?看你娘啊!”正在眾人說話時候,一個手持長鞭的騎兵馭馬來到了眾人面前,說話時候長鞭已經揮起。
啪的一聲,
眾人躲閃不及,被鞭子鞭打在身上,皆抱頭鼠竄,一片哀嚎。
劉果兒更是不堪,被一鞭子直接抽在後腦上,差點痛的昏死過去。
“一群腌臢堆裡面刨食吃的畜生,也在此做起白日夢了!”騎兵馭馬而立,手中鋼鞭在日光下閃著一抹陰冷的顏色,讓人不寒而慄:“如果能按期抵達河東府,早日完成對那股漢賊叛逆的討伐,你們自可以回家去,但若是任務失敗,你們一個二個除了死,我想不到別的什麼結果了。”
“大人,我們手上也沒有趁手的兵器你看,”劉果兒強忍著疼痛,臉上咧出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上前一躬身:“請大人可憐奴才,賜給一個兵器吧!”
“可憐你媽個頭!”
騎兵猛然揮起手中長鞭,對著劉果兒便是一鞭子:“給你們說實話吧,攻城!你們就是一茬茬的炮灰,在前面消耗那些叛軍的彈道的作用!如果能在叛軍的攻擊下活下來,再說往後的事情!”
“現在,先活下來再說吧!”
言罷,騎兵像是看死人一般目光看向劉果兒幾人。
而後在眾人既恨又畏的目光中絕塵而去。
“媽的,等老子有朝一日翻了身,讓你給老子舔鞋底!”
劉果兒一邊摸著後腦勺,一邊狠狠道:“狗韃子!”
————
河東府。
當朝廷的大軍開始朝著河東府集結的時候,李德彪已經開始做出了相對應的部署。
這一戰,決定了新漢能夠正式在將崩的紛亂天下站穩腳跟。
也決定了日後李德彪的用兵方略以及戰略佈局。
“滿清號稱三十萬大軍,實際二十萬餘,分五路發兵,”李德彪坐在堂上,堂下趙山虎手持短棒正在為諸將官講解目前局勢。
“太原府南下叄萬大軍!”趙山虎指向太原:“蘇克濟身死,由山西兵備馬隆率軍南下!多以步兵為主,騎兵大約數千人!”
“而四川以及甘肅合兵,從西南而來,大約七萬人馬!皆是步卒!是由成都將軍於額靈率領......”
“東北方,主要是山東以及京畿聯軍,大約五萬人馬,騎兵佔據半數,算是這五路人馬裡面戰鬥力最為強悍的一路,由濟南將軍福增格率領,其人驍勇,乃是正黃旗出身,此次是為我方勁敵!!”
“另外還有河南以及江浙聯軍,大約五萬人馬,是唯一有炮兵營的部隊,是由湖廣總督石禮哈率領,不過其走水路逆行,速度偏慢,預計將是最後一支抵達潼關附近的部隊!”
“至於最後一支,是從兩廣地區集結的粵軍,多是綠營,八旗佔據少數,而且長途跋涉,水土不服,在戰鬥力上將大打折扣......”
趙山虎在沙盤側方站定,以手中短棒指向太原一側:“我建議,坐困愁城,不如主動出擊,先行拿下太原府一路人馬,斷其一臂,而後趁著石禮哈的湖广部隊以及粵軍步伐緩慢,先行集結,和川軍對決!以快打慢,化被動為主動!”
“末將亦有此意!”陳阿六站起身子:“太原府最為孱弱,不如先拿其開刀,不然等到五路大軍合圍,我河東和晉城以及潞州被分割開來,皆是孤城,首尾難顧!”
“末將願意領兵,帶甲一千,北上阻擊太原兵馬!”武嶽起身:“三天時間,必傳回捷報!不用耽誤大軍集結,攻取川軍!”
“末將願意率軍,往西南和漢中清軍決戰!”
“末將願立軍令狀!”
整個殿內,眾人皆是奮勇。
誰都不願意落在人後。
畢竟,開國之戰,可是決定日後座次和勳位的!
“武嶽率軍北上,阻擊太原方向的敵軍,”半晌之後,李德彪開口:“陳阿六和王國忠率領一萬五千人馬,阻擊西南敵人,聽清楚,是阻擊,而不是擊潰!剩下的一萬餘部隊,做戰時狀態,隨時聽候將領!準備全殲來敵!徹底奠定勝局!”
“末將等遵命!”
“孟雲翔和張子騫兩人據守河東府,”李德彪再次開口:“大軍在外時候,國內不可動搖!”
“臣等遵旨!”
漢皇要做什麼?
有人心中有些猜測,但是大多數人都不太明白。
阻擊關中敵人?
難道不應該是全力殲滅,而後正面對敵湖廣和東南的清軍部隊嗎?
亦或者,漢皇還有別的計劃?
但是,不重要了!
一場又一場的勝利,讓眾人知道,有時候,無條件的跟隨和相信漢皇,將是躊躇不定時候最為安心的決定!
所以,殿內的諸將盡管不理解,但是沒有一個人提出異議。
“臣等遵旨!”
就如同,理應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