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海禁政策
明末:讓你監國,你怎麼登基了 救贖小艾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京營。
自從朱慈烺給士兵們發完第一個月的餉銀以後,整個營地裡計程車氣變得前所未有的高漲。
伙食的提升也進一步讓士兵們的體魄有了明顯的改變。
軍中一日三練,早晨會進行耐力訓練,中午則進行戰陣配合,到下午開始教授軍中搏殺技術。這還僅僅只是步卒們,騎兵營跟火槍營則有其他的訓練專案。
“感覺如何?”
中午時分,朱慈烺帶著李定國在營地轉了一圈。
“還行!”
李定國淡淡地點點頭。
“哦?這麼說你們大西軍比這還厲害?”
“比別的我不敢說,比不怕死的話我們大西軍精銳敢說第一沒人敢說第二!殿下的兵馬看起來很強!可大多都是新兵,一看就沒上過戰場......真要是打逆風仗的話,恐怕是打不了的......”
“大西軍就能打逆風仗嗎?”
“我大西軍將星如雲,打的逆風仗多了去了.......”
李定國說著一臉自豪。
朱慈烺等的就是他這句話!
“既是如此,不如你把你的兄弟們都叫過來.......孤向你保證,只要他們肯為朝廷效力,那麼來日封侯拜相不在話下.......”
一聽到朱慈烺這話,李定國知道自己說漏嘴了!趕忙笑著擺手,“殿下.......其實是我說錯了!大西軍能打的沒幾個,我剛剛那是吹牛呢!”
“是嗎?”
朱慈烺忽然壓低聲音問,“你是說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不行?”
李定國臉上出現從未有過的驚駭。
大西軍可不止這幾個將領,但確實是這幾人最有本事。他知道朝廷對大西軍有所瞭解,可他不知道太子殿下竟然也會對大西軍內部這麼瞭解!
一時間,李定國嚇得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殿下。”
正在兩人交談之際,穿著鎧甲的孫傳庭看到了朱慈烺。經過長時間的相處後,孫傳庭已經成為了朱慈烺的鐵桿嫡系,兩人的關係也變得非比尋常。
朝著朱慈烺行禮之後,孫傳庭下意識瞟了一眼朱慈烺身邊的李定國。
“怎麼這人看起來有些眼熟?”
孫傳庭心道。
“伯雅!軍中的午飯好了嗎?”
“若是好了,孤中午就在軍營中吃了......”
“殿下來的正是時候!”
孫傳庭一邊帶路一邊說,“軍中今日正要加餐......”
朱慈烺一行朝著吃飯的地方趕了過去。
朱慈烺人才剛到,營地裡計程車兵們就跟他打起了招呼。
“小的參見太子爺!”
“史老大,最近軍中伙食如何?可吃得慣?”
“回太子爺的話,營地裡伙食不錯,小的都吃胖了......前兩日休假回家我娘都快不認識我了......”
“你娘不認識沒關係,你老婆認得就行!哈哈哈......”
朱慈烺的幾句戲言,惹得一旁的大頭兵們哈哈大笑。
李定國看著這一切都有些傻眼!
“太子爺在軍中的威望這麼高嗎?”
李定國常年在行伍中,他知道大頭兵們真正擁戴將領的時候是什麼樣的!所以,見到這些士兵們的模樣,李定國不由得對朱慈烺產生了新的認知。
很快飯菜端到桌上。
“豬肉燉粉條?”
看著端上來的飯菜時,李定國又傻了,“特碼的明軍吃這麼好?這伙食比太子吃的都強多了,好歹有肉啊!有油水吃了就有力氣......”
——朝霞漸起,天空愈發明亮,金色的陽光穿透雲層灑在東宮正殿的石梯上。此時朱漆門內,六部主管與內閣大臣全都在此。
這是朱慈烺專門設立的小朝會。
儘管距離龍椅不過咫尺之遙,可如今的他還不是名義上的皇帝,乾清宮依然是崇禎的地盤。
所以他只能把小朝會的地點放到東宮這邊。
朝會開始,一道人影從隊伍中站出。
“殿下,臣有本奏!”
說話的人是剛調任到京師的史可法,作為明末歷史上最著名的文臣之一,史可法最引人稱道的無疑是他的氣節。
寧死不屈,哪怕高官厚祿放在眼前也絕不背棄自己的忠誠與信仰。
這樣的人世間少有!
這才是士大夫的風骨!
不過,撇開忠心與氣節來看,史可法在能力上,尤其是軍事指揮能力和戰略眼光上就顯得很是平庸。
歷史上江北四鎮完全可以出兵佔領河南與山東,趁著兩地處於權力真空的狀態去經營一下,但史可法沒有這樣幹。
不僅如此,史可法還在弘光帝朱由崧登基之前被迫搞了一個“福潞之爭”,都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還在黨爭內鬥,不得不說這一點是極其愚蠢的。
後來江北四鎮之一的興平伯高傑被害,高傑妻子邢氏害怕高傑兒子震懾不住高傑部將,於是想讓其子拜史可法為乾爹!
這對於當時的南明小朝廷而言可是絕佳機會!
本來四鎮兵馬都是不聽朝廷的,此時有這樣的機會可以收服高傑餘部人馬,這對於沒有嫡系兵馬的南明小朝廷而言無疑是天賜良機。
然而,史可法拒絕了!
理由是史可法認為高傑乃“流賊”出身,而他自己愛惜羽毛,不想因此跟流賊扯上一點關係.......結果,高傑部眾得知此事以後紛紛失望透頂,沒過多久就渡過淮河投降清軍去了!
種種事蹟,證明了史可法的能力是不足以挽救明末危局的!
所以,朱慈烺在調任他之前也早就想過,史可法這樣的人忠心可用,放他處理內政斷然是不成問題的,可絕不能讓他染指軍權,他的能力匹配不了。
“准奏!!”
坐在上方的朱慈烺回道。
“臣來京師前一直都在南直隸,發現如今沿海一帶的商賈越來越多,與之相關的貿易也逐日增加......臣以為,而今朝局艱難,是否可以開放海禁鼓勵民間商貿?如此一來,也可緩解朝廷的財政壓力.......“史可法道。
他一開口,六部的大臣們皆面面相覷。
海禁可不是什麼小事情!
事實上,對於大明朝而言,海禁可一直都是朝廷重視的問題。
從太祖朱元璋開始,海禁政策都是斷斷續續的,再到嘉靖時期,沿海一帶因海禁問題海盜肆虐,後來好不容易剿滅了那些人,朝廷卻依然沒有放開還海禁的態度。
朱慈烺沒有著急回答史可法的問題,而是看著六部和內閣的官員們緩緩開口,“諸位愛卿怎麼看待這件事情?”
“來吧!都說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