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就在李清秋心中所想的關於大秦那邊欣欣向榮的景象而感到一陣好奇的時候,這個時候在臺上的三界門門主徐清遠也結束了與自己弟子間含情脈脈的對視,轉而咳嗽兩聲,開口道。

“既然你們都已經明白了我三界門為何要抵擋秦軍的理由之後,那麼現在我也要做些調整,派一些人手出去抵禦秦軍,以至於讓他們不要推進得太快了。

在我的設想裡面,虛張國軍至少要能夠支撐兩年才好,那樣的話,我才能將虛張國境內的所有三界門遺產全部收集齊。

那樣的話,我三界門再投入到其他地方的時候才有光復的希望。

所以你們之中,不出意外的話,大多數人都會被派出去,你們要是現在有意見的話,就提出來,我還可以根據你們的意見讓你們不要派出去。”

三界門門主徐清遠如此說道。

而那些三界門弟子在聽到徐清遠的話後也是不由得叫了起來,說道:“門主,你這就是看不起我們了,我們為三界門奉獻的意志可一點都不比你差呀!”

“是呀,是呀,門主你有什麼安排就直接跟我們說,不要扯那些!”

這些弟子如此說道,臉上滿是熱烈的神情。

而李清秋在聽到這些話後也是不得不違心地喊了兩句“三界門萬歲”,最後就臉上無趣地待在那裡,因為她知道她的父親三界門的門主徐清遠是不可能將他派出去的。

果然不出她所料,徐清遠在聽到了李清秋的話後便眼睛一瞪,說了句:“胡鬧!你可是我們預定的下一屆三界門門主,如果你要在外面出了事的話,我要再去哪找一個你?你老實待在後方吧。”

李清秋在聽到了徐清遠的話後也是點頭答應了下來。

這時候,徐清遠也是出去協助那些虛張國軍隊去抵禦秦軍,爭取讓他們能多拖一段時間,好讓他能收集齊三界門的遺產。

三界門弟子聽到後都是人情一震,開口說道:“好!”

隨後一同飛了出去。

……

而秦軍在前線攻克堅城的訊息後,也是隨著使者的一路快馬加鞭傳入到了秦國的後方。

而在後宮之內,隨著侍女跪在地上不動地擺動著頭部,秦墨也是神情舒爽地看著手上的戰報。

上面直接寫明瞭秦軍攻克堅城,而秦墨對此並沒有什麼興趣,轉而有興趣的是韓信親手寫來的密閉情報。

上面寫著他帶領著北境野人輔兵在這次戰役中死了二十來萬。

相比於前線戰報的勝利,韓信所書寫的這封密報所傷亡的戰損比更讓秦墨開心。

因為秦軍的精銳哪怕沒有這些野人輔兵,他們也可以照樣攻下虛張國,但是這些野人輔兵如果不趁現在是消耗一下他們的人口,殺死他們大量的男性勞動力的話,秦墨是沒有辦法放心將虛張國那部分全部納入秦國的統治之下的。所以在聽到了韓信的話後,秦墨才會如此興奮。

而隨著身體的一陣抖動,秦墨站起身來,推開在一旁的侍女,裸身站了起來,將戰報放在一旁,讓那侍女為他穿好服裝之後就走了出去。

如今隨著前線戰報的傳來,秦墨也有了動力繼續推進接下來他要在秦國之內所做的改革。

在進入大殿之後,秦墨就叫人通報秦國所有大臣,讓他們全部趕來,他有要事要相議。

而在秦墨在座位上等著的時候,朝會里的人也隨著他的命令變得越來越多。

終於在侍衛的一聲“所有秦國王都內的大臣都來齊了”之後,秦墨也回過神來,在皇座上這時都坐了起來。最後他巡視一下這些大臣,不急不緩地開口道:“這是我秦軍前線傳來的戰報,是吧?念給他們聽,讓他們與我秦國大臣同樂一下。”

侍衛得到了秦墨的命令之後也是直接開口向這些大臣說明了秦軍前線獲得了勝利,當然是隱去了野人輔兵的戰損的刪減版。

而這些大臣在聽到了秦軍前線的勝利之後也是滿臉開心,畢竟再怎樣的人在聽到了開疆拓土的訊息後也是會開心的。

就在這些大臣開心的時候,秦墨開口道:“既然前線再無阻礙,那我秦國國內自然也要不斷的進步才行。”

隨後秦墨不等這些大臣反應過來,就說到:“我準備在秦國之內開辦學堂,以資助那些平民的孩子也能夠上學汲取知識,諸位覺得這樣如何呀?”

而大秦原本就是有學校的,只不過那些學校是專供貴族子弟和官宦世家的孩子才能夠有資格進入裡面學習,而這些子弟在出生之後基本上也都是直接進入各種崗位的。

秦國數百年來都是這樣實現,但是到了秦墨這裡就不同了。

秦墨已經開疆拓土了不知道多少,而這樣的制度選出來的人完全不夠秦墨所使用,所以秦墨也就將目光注意到了平民百姓的孩子身上。

秦墨準備推行大學,讓這些平民百姓的孩子也能夠上學,發揮自己的才能。”

而在聽到這個訊息之後,這些秦國大臣都是議論紛紛。在議論了一會兒之後,他們異口同聲地說道:“就依陛下所言。”

這些大臣都說道。

畢竟如今秦國原本的學校已經無法供應起那麼多人才,這是這些大臣都知道的事情,所以他們也同意了秦墨的想法。

而在大臣同意了這項議程之後,秦墨又開口道:“我還準備將全國國內的官員全都升為一級,然後派大部分去北境任職,諸位覺得如何呀?”

秦墨如此說道。

如今的北境在柳如煙治理之後基本上已經趨於穩定,但是這些北境的官員還是由原來的各國官員所擔任。

雖然現在穩定,但秦墨覺得以後可能不會如此穩定,所以他準備將自己國內的官員調派一批去虛張國,將虛張國打造成他大秦牢牢的後方。

聽到這一個發言之後,這些大臣議論紛紛。這個決定很重要,這意味著這些大臣中有可能有一部分會被直接抽調出去去虛張國,這讓這些大臣很不願意,畢竟虛張國向來苦寒,不是一個好去處。

而就在這個時候,一個面如冠玉的年輕人站出來說道:“臣諸葛亮同意陛下這個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