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無慾無求
神豪:專注可以獲得收益 橘貓橘貓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大年過後,上戲迅速恢復教學計劃,並籌備多場校園表演。
林清越被分配到一支“現代舞”團隊,演出主題為“春之覺醒”,她在一批優秀同學中脫穎而出,擔任“主舞”角色。
對於大一學生而言,這是難得機會。
在大二以上學姐學長面前,她能擔當關鍵角色,壓力不小。
每天排練室都排得滿滿,上午先熱身與基本功訓練,午後與隊員合練隊形。
她需準確把握音樂節奏和舞蹈編排,甚至在某些關鍵動作上承擔高難度旋轉或託舉。
排練室位於上戲老校區三樓,一面是整牆鏡子,地板鋪了淺灰舞蹈膠。
林清越每天背個大包,裡面裝舞鞋、護膝、備用T恤、毛巾、保溫杯等,早上八點就趕到,先練壓腿、開肩,然後開始大組合練。
舞蹈老師是一位嚴厲的女士,常在鏡前喊“林清越,再高一點!腳尖撐住!”她咬牙做動作,汗水頻頻落下,忍住隱痛繼續。
這樣高強度訓練下,她經常深夜回到別墅還得抹藥油放鬆腿部肌肉,早晨又匆匆起床再來。
身邊隊員看到她不斷精進,也暗暗佩服她天生柔韌度與勤奮。
老師對她評語是“悟性很強,但要穩住基本功。”
她唯有自我激勵:“要對得起主舞的位置。”
林清越為了不讓家裡或郗青言太擔心,開始只是報喜不報憂。
可幾次她感到身體疲憊到極限,才向他訴苦。
於是他決定抽時間開車來上戲探望她,給她帶些功能飲料、營養補給,順便見見杜若萌。
一個週三下午,他處理完實驗室例行工作後,開著那輛黑色賓士大G來到上戲校區門口。
保安放行進入。
他把車停在操場旁,揹著一個袋子走向排練樓。
排練室門半掩,可聽見裡頭音樂聲與老師指令聲。
“五六七八,停!”音樂瞬息停止,老師說“休息五分鐘。”
然後隊員們散場、有人喝水補妝。
林清越卻還在場中央一個人練旋轉動作,再抬腿到固定姿勢,顯然對自己要求苛刻。
郗青言推門進來,看到她滿臉汗,於是輕輕走近:“別太拼,小心身體。”
她一回頭見是男友,眼中露驚喜:“你來了!”
她趕忙停下動作,小跑到他面前,語帶撒嬌:“累死我了,你帶了什麼好吃的嗎?”
他抬起手中保溫瓶與營養棒,“紅糖薑茶,還有能量棒。”
她接過,迫不及待咬下一口能量棒,然後歡喜呼吸:“好甜啊,感覺恢復力一下子被拉上來。”
他笑:“慢點兒吃。別噎著。”她吐舌頭說“好好。”
不遠處同組隊員還側目打量,有人輕笑“喲,林清越男友來了呀。”
她也不避嫌,只招手給同學介紹“這是我男朋友。”
別人笑著點頭。
對於現在的情況來說,林清越已經習慣性的將郗青言介紹給自己身邊的朋友。
至於現在杜若萌會不會知道,其實林清越已經不在乎了。
林清越也知道,杜若萌跟郗青言之間,恐怕也不是自己想的那樣簡單。
但是這都無所謂了,只要自己開心就好。
休息結束,老師招呼繼續排。
一個多小時後再休息,她走到他面前累到直喘氣,他遞毛巾給她:“擦擦。”
她感激地用毛巾擦汗,還撒嬌似地說:“等我最後一次合成排,就可以走。”
他表示“好的,我等你。”
她感到滿心甜蜜,宛如打了強心劑,又投入下一段排練……
。。。
春節已過數週,世茂濱江花園大平層工程順利由拆改階段轉向細節化施工。
工地裡噪聲仍不斷:電鑽聲、切割聲、工人喊號聲交織,顯出一片繁忙。
吳經理在現場給郗青言介紹:“客廳水管與電線已埋好,這兩天會安裝配電箱,還有廚房下水道要重新布。”
他拿圖紙指點天花線路佈置:“您看,這裡暗槽燈位置是否要再往右10厘米?這樣電視牆更對稱。”
郗青言踏過地上一堆材料包裝,仔細看圖:“嗯,好,就10厘米。”
看著工作人員量尺,他補充:“別忘了留一個音響介面”吳經理微笑:“行,我記下。”
衛生間也要做防水測試,師傅在地上倒水觀測24小時是否滲漏。
他蹲下觀察防水膠,吳經理說“我們用進口材料,不會漏的。”
他點頭放心。
來到書房,設計師正帶著木工師傅安裝嵌入式書櫃的支架。
設計師解釋:“這是Poliform定製尺寸,我們要先做底座打平。到時櫃子到貨後直接嵌進去。”
地面亦鋪了隔音墊與防潮膜,為後期木地板打基礎。
他想到自己與兩位女友或許會在此書房看書、工作、娛樂,笑道:“書架得承重足夠,我不少學術資料。”
師傅保證“我們用高強度層板,二百公斤不成問題。”他滿意點頭。
離開書房時不忘叮囑“燈光別太刺眼。”
在客廳一角,還有一堆進口木板、瓷磚封箱等待使用。
郗青言翻看上面品牌:ListoneGiordano木板,Florim大板瓷磚,都是義大利大牌。
吳經理解釋:“運輸期長,好在年前已訂,現集中到貨。”
他一一檢查外箱無破損才簽收。
“下一步會鋪大板磚,等兩星期後再進場刷牆漆與做木地板。”
吳經理說,“如果你有其他要求隨時說。”
他微笑“辛苦了。只求質量到位。”
離開工地,他心中對成果充滿期待。
“水電完畢後就是鋪磚與上漆,”再做門窗安裝與軟裝,也許兩月後就能見到雛形。
想起林清越、杜若萌正好等暑假搬進來,共度舒適生活。
當日晚,他沒回公寓,而是驅車往外郊別墅區。
大門保安熟悉他車牌放行,院子裡景觀燈亮起,把花園照得朦朧優美。
他停車後獨自踏進一樓客廳。
別墅內裝修極佳,地面光潔大理石、牆上掛著價值不菲的裝飾畫,水晶吊燈懸在高高天花。
可少了多人氣息,顯得空曠。
他走到廚房想給自己弄餐晚飯,但家政下午已把部分生鮮收了,只剩簡單速凍水餃。
他無奈用電磁爐煮餃子,吃完後坐到寬大沙發看新聞,覺得有些冷清。
今晚杜若萌跟林清越在學校宿舍睡,郗青言只能自己回家。
夜裡,他到二樓主臥洗澡。
豪華淋浴間配按摩浴缸,他也懶得享受,只淋浴完就躺上臥室大床。
柔軟被褥並不能減輕內心孤獨。
他伸手觸及空枕頭想“要是林清越或杜若萌在就好了。”
想罷打個哈欠沉沉睡去。
半夜醒來,他望著窗外月光發呆,腦海突然浮現秦菡的面容,回憶她宿舍那種溫暖火鍋夜與溫柔依偎。
對她有感情卻不敢越界太深,畢竟已有兩位女友。
隔天早晨,他在別墅花園漫步片刻,呼吸清新空氣後回到市區繼續日程。
大多數日子,他還是住在復旦教師公寓。
這裡離工地和學院都不遠,也更方便執行射箭訓練往返。
這晚,他拎著超市採購回到公寓樓道,迎面看見秦菡抱著一疊檔案下樓。
兩人點頭示意,她稍停腳步:“又買那麼多東西?”
他淡笑“囤點零食罷了。你下去辦事?”
她點頭“學生那邊有突發情況要處理。”
一句簡單問答後,他沒多阻攔,她匆匆離去。
有時電梯裡只他倆,他按樓層鍵,她站在他旁邊沉默,氛圍卻並不緊張,反而一種波瀾不驚的默契。
彼此都明白那夜火鍋、親密擁吻之後的關係並未斷裂,只是維持這一種平和外殼下的曖昧與牽念。
偶爾她下班提著菜回宿舍,會輕聲問“要不要上來吃個宵夜?”
若他說“我得趕去別墅拿檔案”,她也不會勉強,只“哦”一聲笑說“下回吧。”
二人目光交匯,火光一閃即逝,讓他心裡一動,卻依然理智剋制地分開。
這種日常碰面、彼此問候、時而共餐卻不再升級到深入親暱,讓他們處在“穩定曖昧”狀態裡,沒有外界干擾,反而更添一層溫暖安全感。
年後一個多月,比亞迪、寧德時代等企業都已復工到位。
郗青言手下那支材料研究助理團隊由博士後、小組長、工程師共十來人組成,專門對接企業產線測試、資料收集和新材料迭代試驗。
實驗室日常都是助理們上傳實時產線資料、曲線圖、以及效能分析到內部伺服器。
若一切進展順利,他只需每週檢視總結,偶爾修正方向。
“青言哥,這周比亞迪工廠試用第三版固態電解質,迴圈壽命提升3%,沒發現大缺陷。”
他回覆“OK,那繼續推進到小規模量產試測。”
這樣的對話基本就能把專案推動下去。
當晚傳來財務統計,專利費和技術服務費再度入賬,一次到賬3百萬。
對他而言,金錢早不是問題,但見數字攀升仍覺安穩踏實。
助理小何感慨“學長,我們團隊月度績效都提升不少。”
他笑說“辛苦你們了,我給你們申請獎金。”
全固態電池專案在無驚無險中穩定發展,讓郗青言得以抽身兼顧其他領域。
他對助理們很放心,自己只保留總把關與重大決策權,不必事必躬親。
網球場是另一塊日常地帶,但如今他更多精力傾向射箭備戰,而網球則保持一週兩三練維度。
他在場上兢兢業業,但不再像剛參加國內比賽時那樣拼命衝刺。
偶爾有隊員笑問“要不報名巡迴賽?”他淡淡一笑,“先專注射箭吧,等有閒再說。”
網球教練也表示他天分驚人,若持續訓練或許可謀求更高排名,但他不願分散過多精力。
場邊林清越或杜若萌若來觀戰,也看出他維持手感多過“衝頂”。
他自己覺得“網球是興趣,射箭奧運才是正兒八經的登峰造極舞臺。”
比起網球,他對射箭的投入陡然加碼。
國家隊教練給他列了系統訓練計劃:
每週至少三天去上海郊區專業訓練場,進行6-8小時射程專項;
不定期做體能強化,包括核心肌群、肩背肌力。
週末回市區調整或參加必要活動。
第一階段:提升箭矢穩定度與比賽節奏;
第二階段:與隊友模擬高壓對決,磨練心理抗干擾;
第三階段:鎖定國內奧運選拔賽時間,衝擊隊內排名前列。
初入訓練場時,他面對那熟悉的教練,握住弓弦,一箭射出“嗖”地插入靶心紅圈。
教練笑贊“最近倒是沒有放下射箭技術”,他自己卻知道尚須再修煉半個月。
沉浸在拉弓和瞄準時,他重新找回當初“世錦賽”前的激情。
不過,他也並非從零開始,世界冠軍給他底氣;
然而拿奧運金牌需更嚴格,任何一點失誤可能痛失機會。
加之他現有富足生活與甜蜜愛情,容易讓人產生惰性。
這正是教練最擔心:“你不缺錢,不缺名,是否仍願千錘百煉?”
他回答:“我明白,我會努力。”。
教練點頭欣慰,給他更嚴格箭量規定,每天300箭起步。
上戲那場“春之覺醒”現代舞演出在三月下旬正式公開對全校。
林清越身著一襲亮色舞衣,配合燈光與其他隊員上場,節奏輕快又富藝術張力。
她多次旋轉、跳躍,最後以高難度定格動作收尾,臺下掌聲雷動。
她無疑是全場焦點。
這次演出在校園論壇引起討論,有同學稱她“系裡的明日之星”,也有人發小影片到短影片平臺,收穫大量點贊。
林清越因而獲得老師褒獎,也有學長學姐發來祝賀資訊。
她內心異常喜悅,彷彿努力得到了回報。
演出結束當晚,她與隊員們在校外餐廳聚餐慶功。
杜若萌也參與,擔當記錄和拍照。
直到深夜散場,她還意猶未盡,想找郗青言分享勝利果實。
深夜十一點,林清越和杜若萌約好郗青言在上戲正門接她們。
兩人走出校門時說笑不斷,她滿面疲憊卻笑容綻放,一看見男友車子便飛奔過去。
開車門坐副駕,一把抱住他肩膀:“我成功啦!”他輕揉她頭髮:“恭喜!”杜若萌隨後也上車後座,歡呼:“越越超棒!”
三人考慮時間太晚,只找了家簡單的餐廳坐坐。
林清越連連描述舞臺上老師、燈光、隊員的配合,以及臺下觀眾掌聲。
郗青言安靜傾聽,中途不時插話“辛苦你了。”
她喝完一杯熱巧克力後,一口氣嘆道:“這段日子太累,但值得。”
杜若萌在旁拍手:“加油加油”
他們又聊到後續活動和林清越如何規劃:“我想再報名個全國大學生舞蹈競演,見識更大場面。”
郗青言點頭“去吧,我跟萌萌都支援你”
一週後,郗青言辦完科研財務報銷,在校辦公大樓長廊裡看手機,一抬頭見秦菡迎面走來。
她穿著簡單職業套裝,頭髮梳馬尾,高跟鞋踏在地磚上清脆響。
看見他,她放慢腳步:“好巧,辦事嗎?”
他點頭“報銷點研究經費,你呢?”她說“給學生出勤檔案做審批。”
周圍有零星同事路過,兩人只簡短互致問候,但她從包裡拿出一顆糖遞給他,低聲道“我下午看到學生送的,挺好吃,給你嚐嚐。”
他一愣,笑笑接下。
兩人對視含笑,氣氛微甜卻不外顯。她再抬頭瞟四周,故意撩一撮頭髮擺出“公事化”表情,與他點頭道別,各自分開。
那顆糖在他掌心中彷彿溫度尚存,讓他心頭閃過暖流。
當夜,他回到公寓正刷手機時,秦菡簡訊:“忙完了沒?我剛回宿舍,有點餓,你是否有空吃點簡餐?”
他瞄下時間已近十點,猶豫幾秒後回覆“好,樓下見?”她回:“OK。”
出門電梯下行到一樓,她在等著,一身休閒外套搭配牛仔褲,看上去年輕柔和。
兩人對視默契一笑,就步行穿過校門,在周邊小吃街找了家煲湯館,點了個牛肉湯鍋加青菜。
期間互相說說最近情況,他談射箭訓練,她笑著鼓勵;
她則吐槽學生問題瑣碎,他耐心傾聽。
深夜,喝完湯鍋,她額頭沁汗,他體貼遞紙巾,她謝過又自顧笑。
走回公寓樓途中,兩人隔著半米距離,偶爾夜風吹得她打哆嗦,他主動讓她鑽進自己外套半幅,一股曖昧卻又剋制的氣息如影隨形。
門口才各自回房,無言勝有言。
過了幾天週末晚間,她資訊再次襲來:“我買了新火鍋底料,你要來嗎?”
他回“好啊。”這條訊息令他心跳暗快。
看似老套路,卻是他們最直接曖昧共處方式。
夜十點他敲開她宿舍門。
她換上家居睡衣外罩針織衫,微笑:“炒股失敗,只能在宿舍火鍋補償。”
他笑“你也炒股?”她聳肩玩笑“開個小玩笑啦,就想找你吃火鍋。”
他拆開袋子拿出蔬菜、羊肉片以及一些果酒。
一切熟練默契。
桌上電磁爐通電,紅白鴛鴦鍋滾沸,兩人面對面坐得近,羊肉片下鍋香氣撲鼻。
她把酒倒在小杯中:“梅子酒又來了,喝一點兒不至於醉。”
他端杯與她輕碰。暖氣加上火鍋蒸汽,燈光暖黃,整間宿舍都籠罩曖昧。
吃到一半,她稍有酒勁,臉頰發燙,主動夾肉片給他:“多吃點。”
他也回敬同樣。
忙碌之餘,手指在傳遞盤子時會輕觸,火辣暗示。
再次在朦朧燈下,眼神相遇的一剎,她唇一抿,將身體稍靠過來。
他心頭湧起浪潮,卻依舊控制。
他們細聲聊天,或沉默對視,氛圍勝過千言萬語。
最後收尾收拾,她起身與他一起收鍋時,又一次背後擁抱情景上演。
她雙臂從後環住他腰,耳畔低喃“真想一直這樣,但……唉。”
他握住她手,輕撫:“我懂。”短
暫綿纏後,還得理智抽身,無聲落寞藏在對視中,卻也沉醉於此溫存。
火鍋夜結束後,時間已近凌晨零點,他又回自己的房間。
她送到門口,彼此額頭相抵輕觸數秒,然後分開。“晚安。”她輕語。
他抿唇“晚安。”轉身離去,感到身體餘溫與心跳尚激烈,卻終究保持最後理智:林清越、杜若萌乃正牌女友,不想破壞安穩,秦菡也無意逼迫。
他們就維持這種溫暖卻不完全突破的質變關係。
所以,輔導員秦菡對郗青言來說,是日常龐大生活中一處私密柔光。
二人都懂,只要這樣就夠了。
...
為了提升社會影響力,復旦大學決定製作一條形象宣傳片,展示在多才多藝學術方面有突出表現的學生典範。
經綜合評議,郗青言無疑是焦點人選。
擁有射箭世界冠軍、科研專利大佬、網球也有成就,還在校期間貢獻眾多榮譽。
學校領導徵求他同意:“希望你出鏡,代表我們校方形象。”
他考慮後點頭:“好,我願意。”
宣傳團隊開始制訂拍攝指令碼。
實驗室場景,突顯他科研能力;
運動場景,拍他拉弓或打網球;
校園日常鏡頭,如在林蔭道、圖書館走過;
公寓或日常生活小片段,讓觀眾感受他真實一面。
第一天拍攝,他換了一身白色實驗服,在實驗室與助理小何及團隊對著裝置除錯。
攝影師從各個角度拍:他檢視資料、翻資料、與企業視訊會議等畫面,都顯得專業穩重。
導演希望他多次走位,表現出沉著冷靜學者風範。
他有點不習慣鏡頭,但還算配合。
射箭:他穿著國家隊訓練服,拿弓箭做拉弓姿勢,再實際射幾輪。
鏡頭捕捉到他瞄準的銳利眼神與箭矢破空瞬間,導演驚歎“這畫面非常震撼!”
網球:他換球衣進場,抽球、截擊、發球等動作流暢,鏡頭配合慢放,高度展示身體爆發力。
導演稱讚“簡直是運動達人,看得人血脈沸騰。”
第三天,攝製組拍校園日常。
清晨林蔭道慢跑、圖書館自習、與同學簡單互動,再到食堂選餐。
配上背景音樂營造青年活力氛圍。
拍完這些,導演又要求去教師公寓拍一點宿舍小細節,如煮咖啡、收書本等,但他謝絕展示過多私人物品,只肯做了幾段簡單鏡頭。
他坐在書桌,翻筆記或敲電腦,象徵日常學習場景。
林清越與杜若萌得知後,有時好奇跑來觀看拍攝過程,看到他在鏡頭前自然表現。
她們嘻嘻稱讚“好帥~”
拍完後,校領導和宣傳組感謝他,說“短片將做精編剪輯,用於官網或宣傳釋出會。”
他謙虛回應:“願為母校盡力。”周圍同學拍手,場面熱烈。
外界或許再度聚焦這位傳奇學生,但他以平常心對待。
拍攝結束當晚,他略疲累,坐在車裡回想這幾天鏡頭下自己:射箭冠軍、科研能手、網球新銳,對外塑造如同完美偶像。
不過他心裡明白,這只是冰山一角,真實生活遠比鏡頭更龐雜。
有寧靜幸福,也有輔導員那份糾結。
他不打算對外宣揚,只順從校方宣傳需要即可。
或許等宣傳片播出後會帶來一波話題熱潮,但他不在意流量,只想安安靜靜繼續射箭訓練、裝修專案、陪女友排練或幫忙。
這樣的日常才是他真正追求的平衡。
幾天後,林清越空出一天,便跟杜若萌一起約郗青言在市區一家日式燒烤店一起吃飯。
傍晚七點,他準時到場,見兩女已穿著漂亮衣裙坐包廂,桌上點了烤串和壽司。
她見他就興奮揮手:“快來,等你開動。”
剛坐下,她就滔滔不絕描述演出盛況:“整場下來觀眾反響超好,導演喊我結尾特定形態多堅持三秒,我差點腿軟。”
杜若萌笑翻:“她那天排練結束還在後臺自嗨。”
兩人說得熱鬧,他專心傾聽,看她大放異彩頗為高興。
林清越興奮之餘也張口喂他烤串,撒嬌說“這串牛舌超好吃,你試試。”
他笑著咬下半截,口味鮮嫩。
她自己也吃得大快朵頤,滿足地眯眼。
杜若萌拍著倆人打趣:“你們都把我當背景啦?”
林清越秒懟:“那你還不是自己吃三串了。”三人笑聲融洽。
席間,他講最近要更多去射箭集訓,杜若萌立刻點頭“我們支援你!”
林清越更激動:“等你有空也帶我們看看射箭場。”
他答應:“好。”吃到結賬時三人都好撐。
飯後,他們在市區步行街散步消食,林清越挽著他手臂,杜若萌在另一側開玩笑說“要不要給我留個位置啊?”林清越又嘻嘻挽住她,三人並肩而行。
其實對於這樣的場景,杜若萌或者林清越兩人心裡也有想過,只不過一直沒有說出口而已。
如今好像已經到了撕破窗戶紙的情況了。
夜燈下他們笑鬧,目光都透露幸福感,此情此景讓他內心非常篤定,多線感情其實已安定無波。
回程車上,林清越說“以後我想更深研舞蹈,還想嘗試話劇或影視表演,但要一步步來。”
郗青言只是說道“你隨心發揮,我全力支援。”
杜若萌也稱自己藝術創作漸成熟,可能暑期辦個小型畫展。
他同樣鼓勵“去做吧,我也會支援的”
三人談及大平層或別墅:她們更喜歡大平層地段便利。
“別墅太遠了,上學不方便。”他說“等裝修好了我們就住市區,別墅留作週末度假?”她們雙手贊成。
這樣一來,在車裡就把基本方案定下:大平層是三人主要居所,別墅做休閒度假。
林清越和杜若萌興致勃勃描述新家裡要買什麼小家電、放什麼插畫。
他一邊開車一邊笑聽,內心對未來更清晰。
又過幾天,他在訓練基地連著三日高強度拉弓,腰背都有些酸,打算回別墅住一晚享受按摩浴缸舒適。
他開車到達別墅,夜裡十點獨自泡澡,讓熱水衝擊肌肉。
洗完後,擦乾頭髮躺在臥室大床刷手機,看朋友圈裡林清越曬練功日常、杜若萌曬畫稿進度。
輕輕點開點贊,卻沒發任何評論。
一個人睡在空蕩大床裡,心想有錢有房卻沒人即時分享,不由嘆息。
若在大平層和她們同住,何其歡愉?
但現階段家裝沒完,他先忍耐。
然後想到秦菡,若她來了別墅會不會更刺激?
又否定此念:那等於更大冒險。
他翻身陷進沉默黑夜……
第二天,他一早離開別墅去射箭訓練。
教練看到他狀態不錯,命他做高強度對抗。
射完多組箭後,教練滿意點頭:“你的進步又提升,看來你休息也調整得好。”
他淡笑:“嗯,最近稍微放鬆了一下。”
當晚訓練結束,他又回覆旦公寓卸下裝備。
剛坐下,手機鈴聲響,“秦菡”來電:“你在公寓嗎?”
郗青言說道:“是啊,剛進門。”
她聲音疲憊又帶笑:“我剛忙完學院會議,外頭也沒吃,想隨便弄點麵條,你來嗎?”
他略一考慮,心想自己也餓,於是答應:“好,我下去找你。”
她說“嗯,我等你。”
走到三樓她宿舍門口,敲門進去看她穿家居T恤與運動褲,頭髮略凌亂,正翻冰箱找麵條、蔬菜。
她疲態中見他進來就笑:“廚房那邊麻煩你,我去把資料收好。”
他點頭“好。”自然而然地走向廚房拿面鍋,燒水洗菜。
一切配合宛如老搭檔。
十幾分鍾後,麵湯滾開,他下青菜加點鹽,再喚她來盛面。
她忙完手標頭檔案,趕來洗手,一邊環顧:“小心別燙。”
他手裡拿勺子攪拌,讓麵條更均勻。
她背後靠近看鍋裡湯,撒點蔥花胡椒,“嗯挺香。”
兩碗麵條端到小圓桌,她開啟放在碗裡,用筷子攪了攪,示意他先嚐。
他抿一口湯:“味道不錯。”
她也笑著喝幾口,然後放下筷子揉額頭:“今天真累,學院那邊學生檔案問題好多,我快抓狂了。”
他輕伸手摸她額頭,“發燒嗎?”
她搖頭:“沒,只是腦子脹。”他環顧四下,讓她靠在沙發靠背上,自己端碗遞到她手邊:“慢慢吃。吃完我幫你壓壓頭。”
她點頭,彷彿找到依靠。
吃到一半,她有點睏意,半閉眼靠他肩,呼吸帶著夜晚和女人香氣。
他一手扶碗,另一手輕撫她背,“小心麵湯別濺。”
她笑笑重新坐穩接著吃。
兩人間無多言語,卻分外溫馨。
飯後他主動洗碗,她並不推辭,只在旁幫忙擦乾。
期間有多次身體觸碰,但並非炙烈的情慾,而是一種“彼此心靈放鬆”的安撫。
收拾完,她說“好久沒休息,我先洗澡了,你要等嗎?”
他當然明白背後暗示,卻只低聲:“你洗吧,我就坐會兒。”
她看他一眼,點頭走進衛生間,囑咐“別亂翻我東西哦。”
十幾分鍾後她披浴衣出來,頭髮滴水,用毛巾擦拭。
氤氳熱氣讓她面色紅潤,他本能心跳加速,想擁抱卻忍住。
她微笑拿吹風機吹髮,讓他坐旁邊聊天。
二人這般相處就像曖昧情侶,但卻不做最後臨界突破,都懂各自的底線。
她吹乾發,說“今天就這樣吧,你也該回去休息。”
他識趣起身“行,那我明天還要早起去基地。”
她送他到門口輕輕抱一下,額頭抵他胸口“謝謝你做宵夜,我感覺好多了。”他柔聲“沒事。”
片刻後分開,各自目送對方遠去。
那夜色中,他再度體會到“陪伴卻不越界”的溫暖。
隨著助理團隊與企業配合漸入佳境,全固態電池示範性量產線投入使用,效能指標日趨成熟。
比亞迪與寧德時代也陸續結算專利使用費與技術服務費,大筆資金源源注入他個人賬戶。
小何等助理每週給他看財務報表:又入賬幾百萬或者數千萬元規模,他卻已無特大驚喜,只當作理所當然的“事業紅利”。
社會對他能在如此年輕囊括學術成果與財富也感到驚歎,但他對外只是低調對待,不願炒作。
反正錢夠花,大平層裝修和日常花銷都綽綽有餘。
學校看見他給學院帶來大量科研經費和榮譽,也打算評他為“傑出校友”或“優秀貢獻者”。
他心裡感謝,但不激動。
外人看他無比滿足,卻不知他背後正醞釀另一個射箭奧運夢想。
林清越的舞蹈表演一場接一場,人氣高漲;
杜若萌的繪畫功課與社團活動也挺順利。
每當他回市區時,都會抽空陪她們吃飯逛街,看電影或開車短途遊。
三人相處和諧無摩擦,繼續甜蜜。
她們偶爾開玩笑“咱們三口之家”,他也只是莞爾一笑。
她們對於他射箭訓練極力支援,每次他提到“下週要去基地”,她們都會囑咐“保重身體,多做熱身,別拉傷肌肉。”
他回到市區,她們也第一時間關切問“狀態如何?”
讓他在感情裡倍感溫暖。
一想到大平層裝修收尾後,更可三人長住一處,日子越加美滿。
另一方面,輔導員秦菡依然存在。
他偶爾夜晚和她一起吃飯或煮火鍋,或者她胃痛時讓他來幫熬粥。
那種不言而喻的柔情流淌,卻始終止於最後防線:擁抱、親吻、頭貼胸口的溫暖……
他們沒有打破更多禁忌,或許也是默契。
她看著他愈忙的訓練,也欣然祝福,從不糾纏索取。
他對她心存感激和憐惜,卻無能做更多承諾。
兩人安於這種既超越普通同事又沒有公開關係的相處方式,暗自溫存。
在以上這些多線都極其穩定的情況下,他愈發鎖定奧運當下階段首要追求,畢竟世上若還有一個領域能讓他拼盡全力並感到激情,那必是奧運金牌。
金錢、感情、學術地位都不再讓他焦慮;
唯獨競技之巔,仍令他血脈賁張。
訓練日益激烈,教練大力讚許:“你這樣下去,不出意外就是國內選拔頭號人選。”
他謙遜回:“我會全力以赴。”
為了更深入,他打算後續減少工地巡視次數,並將基地集訓加到每週四天。
裝修差不多進入尾聲,他可放心交吳經理全權處理。
科研方面助理足可支撐。
“既然選擇射箭,就要衝最高榮譽。”他對自己說。
那天在基地傍晚,收弓後他站在場邊看落日,紅霞漫天,似預示他新一輪征途的光輝。
心念林清越與杜若萌必定會到現場看他比賽,而秦菡也可能在螢幕前默默為他祝福。
所有關心與支援匯成他前行動力。
無慾無求並不代表停滯。
在已擁有富足生活的前提下,他選擇再度邁向奧運戰場,給自己、給眾人一個新的巔峰期許。
郗青言近來常在清晨時分漫步於復旦校園的林蔭道。
初春的風裡夾著微冷,卻又帶來新芽的氣息。
曾經,他一大早就會直奔實驗室,或馬不停蹄地趕去訓練場,如今卻偶爾能以平靜步調走過這條熟悉的小路。
若有人在旁,一眼便能看出他神色裡多了幾分從容、少了往昔那股爭分奪秒的緊迫。
他想,要不是巴黎奧運會的箭靶在前,自己或許真的“無所求”。
金錢早已豐盈,自家實驗專案落地順暢,射箭和網球成績皆耀眼,而林清越、杜若萌兩位摯愛更是給了他感情上的圓滿。
除了偶爾回想與輔導員秦菡那條若即若離的暖線,也並未再增生出任何波瀾。
人活在安定之中,彷佛就這麼將日子輕鬆過下去也不錯。
他安靜地穿過教學樓走廊,去取一疊助理團隊提交的新材料科研報告。
年輕的助理們各個精神抖擻,見到他就笑著彙報產業化推進:“郗哥,這版全固態電解質效能又提升了些。”
他微笑點頭,簡短交流後便離開。
恰逢散會時,有學生望見他讚歎:“就是那位拿射箭世界冠軍的學長!”
他也只回以淡淡頷首,並不多加解釋。
的確,他對整個人生已生出“滿足”感,好像所有能追求之物早都收入囊中。
若非巴黎奧運那把弓箭、那塊金牌還在前方召喚,也許他真的可以徹底停下腳步。
但箭手若無箭靶,便失了發力方向,這最後的目標成了他當前唯一要努力之處。
夜裡,他把弓架放在宿舍角落,保養完畢對著鏡子抬眼看看自己。
年輕、健康、富有、也受萬人矚目。
手機上林清越發來的舞臺照片、杜若萌的繪畫作品都能讓他莞爾,甚至輔導員秦菡那條不明不暗的關懷也在記憶裡溫熱。
如此豐富的人生,連他自己都沒想到竟如此快就“擁有所有”。
他笑著合上燈,只留下一聲輕嘆:“或許這就是幸福與安穩——但既然還有奧運弓箭,那我還是會再奮力一搏。”
在這心態下,他輕輕閉上眼,等明日再踏上射箭訓練的高壓之途。
凡事無需急,穩步前行就好,他已在漫長征程中學會享受當下,也在巴黎奧運的符號中尋獲前方燈火。
若說他對塵世無所留戀也不盡然,畢竟抱負尚存,且還有三人新家的溫暖與那淡淡又熾熱的情感暗線,引領他走向更遼闊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