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迴歸與產業落地
神豪:專注可以獲得收益 橘貓橘貓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世界射箭錦標賽的閉幕式後,國家隊的隊員們收拾行李、趕往機場準備返程。
然而,郗青言在最後一刻告訴領隊,自己計劃在瑞士停留一段時間,放鬆身心,也想看看這個國度的風光。
教練和領隊起初有點驚訝,但還是表示理解:“難得機會,你這陣子也太辛苦了,多休息一下也好,不過別錯過後續國內活動的時間。”
在酒店大堂,郗青言與其他隊友道別,彼此互相擁抱了一下。
隊友們笑著說:“你好好玩吧,但也別忘了後面比賽和科研的事。”
他笑著點頭,拎著自己的行李,目送大巴離開。
看著那些熟悉的身影漸行漸遠,他第一次感受到一種難得的輕鬆——幾乎沒有任何任務和時間限制,可以自由地探索這片美麗的國度。
從錦標賽官方安排的團隊酒店退房後,郗青言在當地訂了一家瑞士最頂級的五星級酒店,座落在湖畔與山巒之間,擁有全景觀光平臺。
大堂裡,意式大理石地面和鎏金線條隨處可見,配上落地玻璃窗,將美麗的阿爾卑斯山與藍色湖面收納入室。
前臺接待認出他是最近射箭錦標賽奪冠的那個中國青年,微笑著遞上房卡,“先生,您的頂級湖景套房已經準備好,希望您住得愉快。”
當郗青言走進房間,看到偌大的落地窗外是一片開闊的湖光山色,還有專屬的陽臺觀景區。
內飾充滿瑞士傳統與現代奢華的融合,深色木質地板與米色軟裝,處處彰顯尊貴與舒適。
他稍事整理後,換了一身休閒裝,坐在柔軟的沙發上給林清越與杜若萌傳送訊息,告訴她們自己已經安頓好。
她們得知他住進如此奢華的酒店,都忍不住在影片裡感嘆那寬敞的套房與美景。
郗青言笑著說:“你們以後有機會也來住。”
她們聽得心癢不已,催促他多拍點照片、影片。
來到瑞士,除了要享受風光,還必須品嚐這裡的美食。
他聽人推薦,預訂了幾家在米其林榜單上赫赫有名的高階餐廳。
第一頓晚餐,他挑選了坐落在山腰處的一家米其林二星餐廳。
他傍晚時分乘坐纜車上山,俯瞰遠處城市燈火與湖面倒影。
抵達餐廳後,彷彿進入了另一個世界——木質小屋外表古色古香,內部卻極度奢華,牆面掛著歐洲名畫,暖黃色燈光映襯著潔白的桌布和精美餐具。
服務生身著整齊的西裝,輕聲把他引領到預約的窗邊座位。“這是我們店最好位置,您可以欣賞山下夜景。”服務生彬彬有禮。
主廚為他呈上經典的瑞士菜系與法式料理融合:入口即化的乳酪焗烤、帶有山野香草香氣的燉牛肉、細膩的巧克力甜點……
每一道都像藝術品。
郗青言並非美食博主,但亦能感受到這份細膩和講究。
偶爾他拿起手機拍幾張照片,發給家裡那兩位女孩,讓她們一同感受這種奢侈的晚餐氛圍。
她們立刻在資訊裡表示“口水直流”,讓他更覺得這次旅行帶著一絲與眾不同的愜意。
郗青言並不想浪費難得的假期,決定去瑞士各地逛逛,在繁忙的科研、比賽後徹底放鬆一下。
第二天一早,他乘坐火車前往少女峰景區——阿爾卑斯山脈的著名雪山。
火車穿行在山腰,窗外雪峰連綿,山腳則綠意盎然,宛如踏入童話世界。
來到終點站時,氣溫驟降,地面覆蓋著皚皚白雪,冷風撲面,但空氣格外清新,讓人神清氣爽。
他在山頂觀景臺駐足,放眼望去,那壯闊的雪山群峰環繞,雲霧與太陽交錯,形成罕見的自然奇觀。
有遊客認出他,小聲議論“這不是那個中國全能選手嗎?”他只是微笑點頭致意,隨後和導遊一起體驗少女峰的遊覽專案,包括冰宮走廊、冰雕觀賞。
看著那些精雕細琢的冰雕作品,他心裡不免讚歎人類的創造力與自然景觀的結合何等美妙。
在少女峰附近還有一處世界聞名的滑雪場。
他興趣盎然地租借了滑雪裝備,跟著當地教練簡單學幾招。
雖然他在其他運動上頗有天賦,但對滑雪仍是新手。
他先從初級雪道開始練習,教練誇他身體協調力極強,沒幾趟就能在雪道上自如掌握重心。
經過一下午的練習,他對基礎滑行已駕輕就熟,甚至還敢進入中級雪道嘗試一次極速滑行。
雪板在白皚皚的斜坡上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風呼嘯而過,讓他感覺到一種速度與自然融合的自由感。
他興奮地想到,不然再加一個滑雪運動?
晚上,他在山下小鎮找了一家特色旅店,外觀是一棟古老的歐式木屋,內裡裝飾卻豪華舒適。
點了份瑞士小火鍋,坐在篝火旁暖暖的屋裡與同行的導遊簡短閒談,隔著窗外是漫天星辰與雪原,宛如靜謐的童話場景。
結束少女峰雪景後,他回到瑞士的城市,入住另一家堪稱地標級的頂級酒店。
大理石鋪陳的走廊,金色浮雕牆面,牆上還掛有年代久遠的歐洲油畫。
服務生畢恭畢敬帶他到房間,房間內鋪設華麗的地毯,陽臺外是湖光山色,讓人宛若置身仙境。
酒店提供私人管家服務,入住當晚便有專人送來歡迎果籃和香檳,還對他說:“郗先生,恭喜您在射箭錦標賽的優異表現,酒店特地為您準備了小驚喜。”
房間一角的桌上擺放著一枚精緻的巧克力弓箭模型,讓他哭笑不得,同時心裡暗自感謝酒店的用心。
在瑞士遊玩數日後,他決定買些禮物帶回國內,給一直在身邊的林清越、杜若萌,以及梁建國老師。
他到市中心的著名購物街逛逛,這裡有傳統的瑞士鐘錶店、巧克力店、以及手工藝品店。
瑞士鐘錶久負盛名,可價格也很昂貴,他略微對比後,挑了兩隻優雅又不失活力的女士手錶,分別送給林清越和杜若萌做紀念。
在巧克力專櫃,店員熱情推薦各種口味,他便買了不少手工巧克力禮盒,打算回去給朋友、同學們分發,也特意選了兩大盒包裝精美的送高中老師。
在回國前的兩天,他考慮到還有時間,便又去了一趟瑞士的一個湖區小鎮,這裡風景靜美,遊客並不密集。
他住進一座古老城堡改建的精品酒店,房間帶有維多利亞式陽臺,陽臺外能看見湖面與群山。
他漫步在石板鋪就的小巷,看著街邊色彩繽紛的房子,享受無人打擾的安寧。
傍晚,他坐在湖邊長椅上,夕陽把湖面染成一片金色。
他拿出手機拍照,一張張傳送給林清越和杜若萌,讓她們看這醉人的餘暉。
兩個人在視訊通話中,忍不住羨慕地說:“下次一定要帶我們一起,你一個人獨享太不夠意思啦。”
他只是笑答:“好,下次帶你們一起來”
時間不等人,轉眼他的瑞士之行已達半個月,射箭比賽和後續旅行讓他收穫滿滿。
終究要回國了,他在酒店打包行李,從抽屜裡拿出一堆禮物:那是給林清越、杜若萌、高中老師以及身邊朋友的心意——精緻巧克力、瑞士紀念表、手工藝小擺件等。
臨走前,他看了看那間高檔客房和窗外的阿爾卑斯峰頂,心裡升起不捨,卻也知道自己還有實驗和未來的運動目標要繼續努力。
他把行李放進一輛從酒店預約的商務車,和酒店工作人員道別。
對方一邊恭敬地幫他搬行李,一邊說:“期待您下次再來,我們一直歡迎您。”他微笑點頭,“謝謝你們。”
在機場,他辦好登機手續後,坐在候機廳等待飛機起飛。
遠遠地,有幾個國內遊客似乎認出他,“那不是郗青言嗎?他拿了射箭錦標賽冠軍啊!”他們趕忙上前想要合影。
郗青言禮貌地接受,簽了名後就登機飛往國內。
十幾個小時後,當他踏進國內機場大堂,看到川流不息的人群與熟悉的廣告招牌,那種歸屬感讓他舒心一笑。
仔細想想,自己在瑞士的這一段時間經歷了巔峰比賽,也享受了世界級的度假,一切如同一場夢,但回到家鄉才是踏實的歸宿。
回到國內後,林清越和杜若萌早在家中佈置了一個簡單的歡迎場面,在客廳擺著鮮花和“歡迎回家”字樣。
見他拎著大包小包禮物進門,兩人都興奮地圍上去,“這都給我們的嗎?也太多了吧!”
“嗯,還有一些給高中老師和實驗室的師兄師姐們的。”
郗青言笑著把禮物分門別類遞給她們,“我知道你們喜歡什麼口味,就多買了點巧克力。”
兩人興致勃勃地拆禮物,屋裡充滿了歡聲笑語。
幾天後,他重新回到實驗室,也恢復了和球隊、射箭教練的聯絡,正式踏入新的日常節奏。
有記者想再採訪他在瑞士的旅行經歷,他委婉拒絕,不想太高調。
但那些頂級酒店、頂級餐廳和滑雪專案帶給他的悠閒享受,依舊留在他的記憶中,成為一種美好回憶。
或許不久的將來,他會再度踏上征途,去別的國家參加更多國際賽事,繼續印證他“全能型運動員”的傳奇。
此刻的他只是安靜地坐在家中,與女友們共度溫暖夜晚,偶爾翻開手機相簿回顧這半個月的瑞士之行。
美景、冰雪、米其林美食、頂級酒店、滑雪場,以及那激動人心的射箭奪冠瞬間,共同織就了他在國外旅途上的精彩篇章。
...
從瑞士歸來已經半個月了,雖然剛結束射箭比賽,郗青言感覺自己還未完全走出那股國際賽事的高壓緊張。
但與這份“賽事後的輕鬆”交織在一起的,是實驗室裡更加緊湊的步調。
清晨七點半,鬧鐘準時響起,郗青言伸了個懶腰,翻身下床。
距離他返回國內已過了兩週,這段時間,他除了處理射箭比賽後的媒體邀約和學校的簡短表彰會,也已經重新投入到復旦大學的實驗室裡。
他心裡明白,自己與比亞迪、寧德時代的合作專案進入了關鍵期,為了不耽擱進度,需要全身心投入。
林清越和杜若萌還在家中忙著各自的學業,早餐桌上放著她們留給郗青言的簡單牛奶與雞蛋。
郗青言快速用完餐,背上電腦包,抓起放在玄關的鑰匙,踏出家門。
今天他決定駕駛那輛比較“低調”的賓士大G前往學校,畢竟近期他要往返運送一些實驗樣品,黑色越野車的後備廂空間更大且相對方便。
街道上車流並不算太堵,他沉穩開著車,腦子卻反覆想著昨晚與課題組探討的實驗細節:那個新型固態電解質在某個溫度區間內離子遷移阻抗表現遠好於預期……
等到紅燈時,他還掏出手機記下靈光一閃的想法。
抵達復旦大學後,他將車停到理學院大樓的停車場,快步進入大樓。
路過走廊時,一些研究生、助理研究員正來回走動,抱著文件或樣品,大家表情各異卻都專注。
實驗室的門口貼著“材料學與新能源聯合實驗室”牌子,這裡正是他與團隊進行全固態電池研究的核心地點。
推門而入,室內略微忙碌:左側是大型材料合成裝置和烘箱,右側是幾張電腦工作臺,正有人在跑資料分析。
空氣中混合了化學試劑和機油味,讓人瞬間意識到這是個熱火朝天的研究場。
一箇中等身材、戴眼鏡的小趙——他的搭檔兼助理研究員,一看到他進來就趕忙招手:“青言,你來了!比亞迪的工程師已經到辦公室等著我們呢,他們想先溝通今天的測試專案。”
“好,我把包放一下,咱們就過去。”
郗青言邊答應,邊把電腦包擱在辦公桌上。
桌上除了論文、資料外,還有前幾天他從瑞士帶回的一些巧克力和小禮品,已被同事們嚐了些,還剩下幾塊包裝精美的。
比亞迪的兩位工程師在實驗室的會議室裡等著。
他們先禮貌地跟郗青言打招呼,然後開啟了隨身攜帶的技術文件,“我們昨晚已經討論了下需要測試的關鍵指標,比如在常溫下迴圈壽命、在高溫工況下能否穩定,以及批次化生產的可行度。”
郗青言翻看著他們帶來的清單,隨後思考了片刻,點點頭:“行,咱們先看看昨天我們的合成樣品能不能滿足你們要的阻抗範圍,這會影響後續量產的工藝。”
合成樣品測試,需要把新型固態電解質先送去加速老化測試,看它在模擬充放電迴圈後效能衰減多少。
電池小樣組裝也要組裝少量小樣電池包,按照比亞迪工程師提供的標準工藝封裝,看能否在常溫下進行10至20次快速充放電迴圈。
資料對比則是要把今天收集到的資料與前期做的高低溫特性文件結合,一併提交給寧德時代一方參考。
“沒問題,我們實驗組這邊先把第一批材料拿過去檢測。”
“好的,我們一起測吧。”比亞迪的人熱切地說。
雙方一拍即合,便一同進了材料存放區。
在材料存放區,一排灰白色的粉末和薄膜狀樣品被整齊標記。
小趙拿起一小瓶粉末說:“這是咱們最新的固態電解質改性樣品A-10,離子電導率上次測出有突破性表現,但熱穩定性還要再確認。”
郗青言從架子上拿出另一瓶B-5合成物,“這也是替換方案。待會兒都做阻抗測試,看哪種更適合你們要求的量產工藝。”
比亞迪工程師配合他們將樣品帶到測試臺,調好引數後,把粉末在特定模具中壓制成小片,再放進阻抗分析儀。
電腦螢幕上跳動著各種曲線,小趙坐在鍵盤前,不斷敲擊記錄資料,工程師在旁幫忙校準儀器。
郗青言則盯著螢幕,觀察任何異常波形。
“曲線挺平穩,看來沒有突發尖峰。”
他小聲唸叨一句,然後慢慢拖動滑鼠檢視各溫度段下的阻抗值。
初步判斷:與此前的樣品相比,A-10在中溫段(40~80℃)的效能確實更優,保持良好離子通道暢通度。
緊接著,他們把透過測試的最佳材料帶到另一處封裝室,那裡有半自動電池組裝裝置。
比亞迪工程師先給出他們的標準極片,“我們事先製備了正負極,可以用你們的固態電解質隔膜一併封裝,看一下能不能實現快速充放。”
郗青言換上防塵服,與助手一起小心翼翼地將材料裝入裝置內進行疊層,把極片與固態電解質貼合,再加壓成一個微型電池單體。
隨後在另一臺儀器上進行鐳射封裝,確保外殼氣密良好。
一切準備就緒後,他們把組裝好的小電池放進測試平臺進行模擬充放電。
控制電腦中設定多輪充放電回合與不同倍率,模擬實際車輛或裝置在高壓下的使用場景。
“若此測試資料理想,就可證明材料確實能在產業化層面起作用。”
比亞迪工程師說得興奮。
郗青言輕輕點頭,只是盯著螢幕,觀察實測電壓曲線的增減與容量衰減率。
幾小時後,初步的放電曲線顯示,容量保持率相當高,沒有出現明顯的內阻上升,大家不禁連連感嘆。
到下午時分,另一家合作企業——寧德時代(CATL)的一支技術代表隊也趕到復旦大學。
領頭的是一位姓李的高階工程師,他與比亞迪的同行雖然彼此是競爭對手,但此刻卻在實驗室裡各自收集資料。
所不同的是,他們關注的重點也許更偏向於電池容量擴充套件與快充特性。
郗青言站在資料櫃前,把上午測試的結果列印出來,“我們現在有幾組資料,技術思路應該能共享給兩家企業看。你們再根據各自的需求提問題。”
李工程師翻著資料,“如果這個離子電導率真能在85℃以下達到5×10^-3S/cm,那就太不錯了,快充特性也很可觀。”
他說完,看了眼旁邊比亞迪工程師,心裡知道雙方可能競相想拿下這項技術的使用優先權。
“不過最後看具體的產業化程序吧,”
郗青言微笑,表示他們還需要更多工藝驗證,“我們實驗室希望能儘快敲定方案,讓成果落地。”
當晚,一場緊湊的會議在實驗室二樓的小會議室展開。
郗青言將最核心的進展整理成PPT,與校方負責人、比亞迪、寧德時代代表一起進行交流。
“我們打算在兩週內完成小批次試產試驗,用這批材料組裝出一百隻小容量電池單元,看看良率和一致性。”他說道。
比亞迪和寧德時代的人點頭,各自表態:“我們可派生產線工程師過來協助,希望能搭建簡單的生產環境,把實驗室和產業端打通。”
校方科研處主任則表示:“青言,我們學校這邊會全力支援你的中試專案,資金和場地都能協調。”
說到專利申請環節時,大家都很謹慎。
學校與企業都清楚,這是一種新型全固態電池的開創性研究,一旦成功,就意味著巨大的商業與社會價值。
協議明確寫道:專利權歸郗青言個人,復旦大學和兩家企業按事先協議持有少量分成和使用許可。
提到分成,校方表示會幫郗青言做好法律保護,讓他不用擔心權益被企業“壓價”。
雖然這部分不算正式會議議程,但各方都或多或少想了解一下利益分配。
郗青言簡短回應:“專利的核心在推進新能源發展,我自己並沒想著掙多少,但畢竟實驗中我主導的部分比較多,也必須尊重別人的投資和學校對我的支援。”
校方領導則笑說:“這次能有你80%的專利分成,還是頭一遭見這麼高比例的研究者個人得益,實打實地感謝你對學校做出的貢獻。”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到了十一月底,實驗的中期結題會議在復旦大學大禮堂舉行,比亞迪、寧德時代、校方領導、以及部分科研界人士出席。
現場還有若干記者得知此事也想來採訪。
臺上放置了一塊大螢幕,用於放映郗青言的PPT。
臺下座位幾乎坐滿,各家企業與高校研究員都極感興趣。
畢竟“全固態電池”是個大熱點,而郗青言這次研究據說取得重大突破,讓諸多同行都想探個究竟。
他身穿一套簡單的深色休閒西裝,走上講臺並播放簡報,先從專案背景開始,簡單提及當前鋰電池安全和能量密度的侷限性,然後再切入核心。
他和團隊如何從固態電解質的離子通道設計入手,用新型複合材料提高導電率與安全性。
螢幕顯示3D結構示意圖,標註了離子在固態環境下的傳輸路徑。
列出多張對比圖,從室溫到高溫下的阻抗變化、迴圈壽命圖表、快充效能與濫用安全測試。
人們看了都頻頻點頭。
最後,他提出未來工藝可行性與產線對接方式,在小範圍試產成功後,再逐步推廣到更大規模。
演示過程中,大螢幕上還播放了簡短的影片片段,展示小規模生產線裡如何將電解質壓片與極片組裝成電池單體,並對其做振動、穿刺等安全檢測。
每一處都證明這套新方案的可行度。
整個報告歷時約一個小時,大家在各個環節裡不斷鼓掌。
有行業專家感慨:“國內全固態電池研究不少,但能把學術與工業結合得如此成熟,還真是頭一回見。”
報告結束後,校領導在臺上對郗青言表示祝賀,也宣佈學校已經完成相關專利申報流程,專利權歸他個人所有,技術轉移中心和企業共同參與運營。
未來這項技術會得到更廣泛的推廣。
比亞迪、寧德時代雙方代表在會議上也簡短髮言,承諾將會帶領技術團隊積極投入試產與市場化,讓國內新能源產業在國際舞臺更具競爭力。
媒體記者適時拍攝下這一畫面,第二天各大科技、財經類媒體便刊發了“復旦大學青年研究員郗青言攻克全固態電池關鍵技術,企業多方競相合作”等標題報道。
社交媒體也出現不少點贊評價,網民議論紛紛,有人贊他是“射箭與科研雙開花”,有人則重點聚焦“這是否會帶來新能源汽車革命”。
隨著全固態電池發明專利獲得初審透過,並在後續進入實質審查階段,預估收益在行業裡引起熱烈討論。
若這項技術順利商業化,用於動力電池和儲能場景,數年後產生的專利授權費和商業回報或可達數億乃至數十億元人民幣。
據官方協議,郗青言獨佔80%專利分成,這在高校科研界極為罕見,但復旦大學領導也公開認可他的主導貢獻。
與此同時,比亞迪和寧德時代都在專利分成裡佔小部分,或透過技術授權與配套商用分得利潤,但相比對他們來說,更重要的是能快速佔領市場份額。
“這可不是賺個幾百萬的問題,是可能實現產業升級換代。”
校方專家點評道,“郗青言能得到如此高的專利收益,也反映了他的科研價值與專案主導性。”
面對這種巨大經濟利益,郗青言表現依舊平靜。
有人開玩笑問他:“你馬上要賺大錢了,要不要再置辦幾臺超跑啊?”
他只微笑不答,該屬於自己的,郗青言從來不會放棄。
生活上,他依舊開著那臺AventadorSVJ或賓士大G,住在同樣的別墅,與林清越、杜若萌兩人過著忙碌卻簡單的家庭式生活。
杜若萌甚至也笑道,“你現在是專利大佬呢,怎麼還這麼忙啊?”他聳肩表示還有一堆論文要寫,哪有時間享受。
雖然三人最近在考慮著買車的事情,林清越跟杜若萌的駕照已經考完。
而林清越跟杜若萌的家裡自然是支援的,兩人的家庭條件也都很好,但是郗青言還是想自己送輛車給她們。
林清越跟杜若萌倒是無所謂,其實早已經決定了跟郗青言在一起一輩子,這些其實都不重要了。
而三人最近除了打算買車的想法,其實還有想要繼續買套房子的想法。
這棟別墅住著當然也很舒服,只不過是郗青言提出來的一個想法。
郗青言想在魔都買一套超級大平層。
深夜裡,落地燈在客廳中映出柔和的黃光。
林清越和杜若萌都已回房休息,家裡只剩下郗青言坐在沙發上,戴著耳機默默刷手機。
螢幕上展示的是“魔都大平層”搜尋頁——整齊的標題、裝修風格的縮圖,還有那一個個動輒千萬起的報價。
“徐匯濱江,均價14萬/平”、“浦東陸家嘴板塊一線江景”、“古北豪宅區大平層”……
這些詞一個個都帶著魔都本就昂貴的房價標籤,以及一種撲面而來的城市繁華感。
他翻看著圖片:有的房源擁有全景落地窗,可俯瞰黃浦江,有的則是在老洋房風格的改造建築裡,現代與歷史交融,內部配套奢華。
可價格之高,也讓人倒吸一口涼氣。
他並沒有立即被嚇退,而是感覺到一股新鮮和期待。
自己現在卡里的資金已經有一個億還要多,再加上如今這次的專利落地,即將而來的收益,是之前自己收入的幾十上百倍之多。
這樣的大平層,對於郗青言如今來說,雖然不能算是灑灑水,但是也可以說無所謂了。
有時他看著網上的介紹,能把上海的各個區域對比得清清楚楚:
浦東陸家嘴:金融中心,高樓林立,視野壯闊,可以俯瞰外灘夜景,但人口密集、路上容易擁堵。
徐匯濱江:文化底蘊深厚,靠近一些新興藝術區,生活便利,也有著名醫院和學校資源。
靜安寺、南京西路片區:老魔都風情與現代商務圈交織,大平層均價更是直衝天價。
虹口、楊浦:近年來也不斷升級,有些新盤離大學城不遠,算是年輕人活躍的地方。
郗青言在心裡默默分析這些地段,如果將來選個方便去實驗室、射箭場和市中心的地方,或許徐匯、浦東都算不錯。
他喜歡浦東的現代感,又對徐匯的文化環境心生好感,真是左右為難。
他點進一個名叫“曜世雅居”的專案網頁:室內面積三百餘平米、環幕玻璃、精裝修交付。
從介紹圖看,客廳通透大氣,能同時容納十幾人聚會。
臥室套房則擁有獨立衣帽間和書房,契合他“需要書房做研究、也要留出休閒空間給林清越、杜若萌”的想法。
再往下拉,那標著的單價有些誇張:單價15萬/平,總價接近五千萬。
“倒也買得起,但也得花不少心思。”他自言自語,隨手給頁面做了個收藏。
合上手機,他並沒有當即下定決心。
只覺得提前看看也無妨,等全固態電池合作收益落地再做打算。
更何況現在最要緊的是把高強度的研究完成,把兩家企業的試產專案推進下去。若真的定下來買房,也要好好規劃裝修,更要考慮林清越、杜若萌的意見。
到目前為止,郗青言對買房的計劃仍停留在**“網上檢視和收集資訊”階段。並未去實地看房,也未和開發商直接接洽。
他對魔都各區的大平層價格有了大概認識,但最終是否要在市區核心地段買一套,還是選擇外環周邊配套齊全的地段,依舊是個待定的問題。
他打算再觀望一段時間,等射箭和科研任務稍顯鬆動,也等自己手頭的資金與收益更明朗,再去和中介那裡好好實地踏勘。
這個選房過程也許還要持續一段時間,但至少,他已經種下了這樣一個念頭。
等自己忙完這段時間,他就會真正在魔都購置一套理想中的大平層公寓,換個地方偶爾住一住也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夜已深,窗外的城市燈火悄悄落幕,客廳的角落裡只剩下一盞小夜燈投下淡淡光影。
郗青言已經洗漱完畢,躺在床上翻看著手機,腦海裡還在思索著實驗室的下一步進展跟房子的事情。
房門被輕輕推開,發出一聲極輕的“吱呀”。
他扭過頭,就看見林清越偷偷摸摸地走進來,腳步放得很輕,生怕驚擾到屋外的杜若萌。
她穿著一身淺色的家居服,頭髮鬆散地披在肩上,藉著微弱的燈光,能看見她那張有些侷促又期待的臉。
“怎麼還沒睡?”郗青言壓低聲音問,眉宇間帶著一絲笑意。
“今天想來和你說說話。”
林清越輕聲回答,話語裡卻帶著一種不經意的親暱。她關上門,輕輕在床邊坐下。
這段時間,他為了備戰射箭,又連番趕赴企業做實驗報告,回到家不是倒頭就睡就是窩在書房裡趕資料,倆人之間真正能親暱相處的時刻確實少了很多。
她坐在床沿,抬眼看他一臉疲憊,心裡又有點心疼。
“我看你最近都忙成這樣,也不想打擾。可比賽那陣子,你也繃得太緊了。”
林清越說著,語調裡還有些不滿。“怎麼就一點都不顧我們?”話雖如此,她的目光卻溫柔得彷彿能拂去他心頭的陰霾。
郗青言伸手摸了摸她的額頭,“我沒事。比賽結束好久了,但研究那邊又接上,我也知道少陪你了。”
話音裡帶著歉意,卻也帶著微笑。
“你要是累就先休息,我……”他話沒說完,就感覺到她靠近,空氣中傳來一股熟悉的沐浴露香味,帶著女孩子柔軟的氣息。
林清越緩緩俯下身,把頭靠在他的肩膀上。“再忙,也得留點時間給我吧。”
她略微仰頭看他,眼神與往常不一樣,帶著一種想念和溫暖。
她伸出手指,輕撫他的側臉,觸碰到他微微疲憊的神色。
燈光下,郗青言眼裡劃過一絲柔和,他知道自己確實疏忽了對她的關照,也知道她心裡在抱怨卻不想過多打擾他。
兩人默契地相視片刻,沒有說太多廢話,便自然地陷入這夜晚的溫情裡。
林清越抬腳輕輕繞過床沿,鑽進被子裡,挨近他身邊,一隻手臂環抱住他的腰,“好久沒像這樣一起躺著了。”
她語氣裡透出撒嬌的意味,“在瑞士比賽那會兒,你都不怎麼回訊息,我都擔心你是不是把我給忘了。”
“怎麼可能。”郗青言把她攬得更近,一股溫暖貼近他的身體,讓他意識到彼此都多少天沒這樣親暱依偎了。
“等我這陣子忙完,我們一起出門逛逛,或者去哪兒旅遊都行。”
她沒再說話,只是把臉埋在他胸前,隨著他的呼吸起伏,感受著那心跳的節奏。夜燈柔柔地照在床頭,映出兩人緊貼的身影。
而隨著些微的情話說完,真正的夜晚彷彿才剛剛開始。
沒有過多語言,兩人緊緊相擁,享受這平凡卻珍貴的夜晚溫存。
燈光下,可以看到她微紅的臉頰和他舒展的眉宇。
或許外界再如何熱議他的成績和科研成就,這一刻在夜深人靜的小房間裡,他只想用這樣簡單的方式,讓對方感受到彼此的存在。
時間緩緩流逝,屋外月色依舊清冷,但在被褥之下、心意相通的兩個人默默傾訴著思念。
或許等明早太陽昇起,又是實驗、合作和訓練的忙碌一日。
然而,此時此刻,喧囂都成了背景板,剩下的只有他們柔軟的呼吸交纏在一起。
林清越穿在身上的睡衣,最終還是在郗青言不安分的大手下稀稀落落的扔在了地毯之上。
伴隨著壓抑的嬌呼與聲音,久違的房間迎來了春意盎然。
也許是之前的比賽太過於壓抑,也許是對於雙方的想念太過於深刻,兩人有些過火。
...
最終,隨著夜漸深,他們都在彼此的臂彎裡沉沉睡去,若有似無的風從窗縫吹入,把被子拂得輕微擺動,但也撫平了這段時日因奔波而緊張的心。
那張原本只想簡單睡覺的床,如今見證了他們久違的溫暖與依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