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離間計
大秦,開局被殉葬,被迫稱漢王! 臺閣體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英布、夏侯嬰手持騎戟,站在華蓋戰車的兩旁,趕回驪山邑的一路上滿面紅光。
什麼是光耀門楣。
他們與大秦的長公子同乘一車。
就是最大的光宗耀祖!
等到夏侯嬰回到了沛縣,只是憑藉曾經給扶蘇做過驂乘,縣長都得邀請他這個小混混喝酒。
夏侯嬰一個低賤的黔首馬伕,只要想到沛縣令主動請他飲酒。
還沒喝酒,已經醉了幾分。
回到鄉里,沛縣令主動派人駕車過來,請夏侯嬰喝酒。
這才是真正的衣錦還鄉!
“夏侯嬰。”
秦越人手持轡繩,駕車的途中詢問道:“你認識的那幫沛縣兄弟,誰打架的本事不輸屠戶樊噲。”
樊噲?
夏侯嬰困惑了,心中一直有個疑問。
秦越人對於沛縣眾人的瞭解過度詳細了。
不過,當夏侯嬰想到秦越人是大澤鄉的黔首,都在碭山一帶,距離沛縣不遠,也就能夠理解了。
畢竟,沛縣的美髯公劉邦是碭山一帶最有名的遊俠兒。
“涓。”
夏侯嬰想了想說道:“兄長劉邦帶著一幫子兄弟出去打架,每次衝在最前面的人是樊噲,不過,說起打架的本事,涓肯定是不弱於樊噲。”
涓?
這個名字說出口,倒是引起秦越人的困惑了。
秦越人不記得史書中有一個叫做涓的將領,劉邦第一次分封功臣,初定十八侯裡卻是有個帶有涓字的將領。
全名是奚涓。
這人的確就像夏侯嬰所說的一樣。
史書明確記載魯侯奚涓,戰功比肩一生先登八次的樊噲。
“你說的是奚涓?”
秦越人挖牆腳夏侯嬰還有一點希望,挖樊噲的牆腳肯定是不可能了,就想著挖一個勇武不亞於樊噲的人。
奚涓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令史......”
夏侯嬰的表情突然有些尷尬:“你在涓面前,最好不要稱呼他奚涓,不然,容易引起涓的惱怒。”
“然。”
秦越人先是一愣,很快又反應過來。
他忘記了秦朝的稱呼忌諱。
不熟悉秦朝的人,回到了秦朝,因為一個稱呼,都有可能和人打起來。
就像黥布的黥,放在後世是一個普通的姓,秦朝是囚犯的意思。
如果陌生人直接稱呼黥布兩個字,屬於當面罵英布是犯人。
奚涓的奚是指奴隸。
當著奚涓的面前稱呼他奚涓,就是在罵奚涓是個奴隸。
秦越人忽然想起來後世有個很出名的明星,後來嫁入豪門,原來她的姓代表著奴隸。
“屠戶樊噲?奴隸奚涓?”
扶蘇正在閱讀竹簡,聽到秦越人和夏侯嬰閒聊誰打架更厲害,引起了不少的興趣。
不過,當扶蘇聽到兩人一個是屠戶,一個是奴隸。
扶蘇成功被秦越人降低了注意力。
扶蘇很快就對樊噲、奚涓失去了興趣。
“不回離宮。”
扶蘇擔心再次出現貴族女子扔玉笄的場面,囑咐道:“直接去驪山陵的刑徒大營,涉及到擅自調兵,這件案子太大了,本公子需要親自審理。”
驪山陵修建完成以後,刑徒大營一直沒有撤銷,成為了秦朝的一個重刑犯牢獄。
修建阿房宮、遍佈三十六郡的直道、還有各種大工程都需要驪山的刑徒。
刑徒大營的門口,一夥戍卒剛剛從鴻門鄉的北平裡回來。
劉邦帶著兄弟們結束了徵調,沒有參與驪山陵內部修建,不在十萬刑徒的殉葬名單。
“儘快寫一封家書送回沛縣。”
劉邦愁眉苦臉的說道:“夏侯嬰被抓了,不能不救他,每人寫封家書送回家,讓家裡寄錢過來,所有人湊錢把夏侯嬰贖出來。”
自從夏侯嬰被驪山邑的獄曹抓走,劉邦就在想辦法救人,決定湊錢贖人。
“湊錢?”
趙亥在刑徒大營的門口,終於等到了劉邦,不屑的說道:“夏侯嬰已經另投明主了,跟著你一個沛縣的遊俠兒,沒有什麼好日子。”
“這麼多年了,連個一級公士都沒混上,夏侯嬰跟在獄曹令史的身邊,也就一天的時間,已經從普通無爵的黔首,變成一名三級簪嫋,又在獄曹擔任了一個屬曹的主吏。”
趙亥不知道夏侯嬰抓捕了幾名主犯。
不過,這次的戶計案牽扯到私自調兵,已經變成了一樁驚動咸陽的大案。
遭到斬首的主犯人數肯定增多。
夏侯嬰抓捕三名主犯應該是沒問題。
趙亥說出一句三級簪嫋,有信心沒有說錯。
“胡說!”
奚涓大怒,掄起拳頭就要毆打趙亥:“夏侯嬰雖說是個低賤的馬伕,但他很講信義,不會背叛兄長。”
劉邦身邊的沛縣兄弟,也分為幾個小山頭。
馬伕夏侯嬰、奴隸奚涓等窮人賤民是一夥人。
樊噲、周勃、灌嬰等能賺點錢過著小康生活是一夥人。
王陵、雍齒等真正的有錢人閭右是一夥人。
窮人是一夥,小康生活的是一夥,有錢人又是一夥。
“呵呵。”
周勃嘴損的說道:“信義?蕭何蕭令史早就說過,倉廩實而知禮,吃飽了飯才會講究信義,為了吃飽飯偷、搶的人多了去,夏侯嬰一個養馬的馬僮,連自己都養不活,哪懂得信義。”
“我看他故意表現出信義,藉此跟在兄長的身邊。”
周勃故意譏諷夏侯嬰,除了瞧不起馬僮、奴隸這夥人以外,還有幾分酸溜溜的嫉妒。
夏侯嬰獲得爵位可是三級簪嫋啊!
大秦的爵位難得,自從滅亡了六國以後,獲得爵位的難度更是猛增。
周勃一個有點小錢的人,這輩子最大的夢想是獲得一級公士的爵位。
誰曾想,夏侯嬰竟然晉升了三級簪嫋!
一個地位比周勃低的人,踩到他的頭上。
周勃嫉妒的眼紅了。
樊噲、灌嬰、王陵等人的想法,全是和周勃一樣,暗罵夏侯嬰不講信義,心中更多是嫉妒。
“不可能!爵位多難得,夏侯嬰怎麼可能晉升了三級簪嫋。”
“夏侯嬰投靠了秦越人,應該是沒錯,絕對不可能晉升三級簪嫋。”
“肯定是小人夏侯嬰投靠了秦越人以後,覺得沒臉回沛縣了,故意找個藉口,說他晉升三級簪嫋,承了秦越人的人情,必須留在秦越人的身邊。”
“不信?”
趙亥早就料到這群沛縣戍卒不相信,指向了遠處氣勢驚人的戰車、騎兵隊伍。
“你們見到了夏侯嬰,就會明白我的話是真是假。
——————————
注1:碭山,就是芒碭山,不過秦漢時期的人習慣把芒碭山簡稱碭山。
例如《水經注·獲水》記載:“獲水又東經碭縣故城北,應劭曰:‘縣有碭山,山在東,出文石。’”此處“碭山”即指芒碭山。
另外,《漢書》《史記》等典籍提及劉邦“隱於芒碭山澤”時,亦常以“碭山”代稱。
芒碭山由芒山、碭山兩座主峰組成,但秦漢時期更強調‘碭山’的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