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白雲樓虛心受教,老道興致大起,接著說道:“人有三寶精氣神,神識乃修道之本,有了神識的底子,資質也可徐徐圖之。”

“老道我修為有限,無法為小友洗筋伐髓,不過可以和小友說說這修煉的本源之法,正所謂萬法歸一,各門各派修道法門千差萬別,但其本源是一致的。”

“修道之初須得跨過煉精化氣這道門檻,靜坐時用神識在丹田處觀想,煉精化氣,資質天賦異稟者數日可成一縷後天之氣。”

“據古經記載,識海記憶體有先天之氣,如果能煉化,修煉可事半功倍,但識海混沌無垠,就算是修煉高深的大能也只能望而興嘆。”

“煉精化氣後,神識引導煉化的精氣遊走大周天,煉化各竅穴的同時壯大精氣,大周天的經脈竅穴順序差異造就了不同的修道法門。”

“精氣隨著修煉凝練精純,液化之時就是築基之始,各支經脈竅穴眾多,築基時煉化的竅穴越多,修道之路就越穩固,但修道者精力有限,大都會選擇部分竅穴全力煉化。”

“能到築基境,才算真正踏入修道的門,修道資質則決定修士能走多遠,老道我資質平平,修道五十餘載這才踏進築基的門檻,真是修真無歲月,不過,朝聞道夕死可矣。”

聽閒雲子說完這一段,白雲樓起身躬身一禮道:“道長之言如醍醐灌頂,雲樓受益良多,如道長不棄,能否收雲樓為弟子,以全了這份緣法。”

老道欣慰的哈哈一笑道:“如得弟子皆如雲樓,老道何其幸甚,不過小友的世界在流雲觀之外,那裡才有屬於你的道。”

白雲樓也是灑脫之人,隨後又討教起道經和醫經中的各種疑惑來,老道也是有問必答,少年的有些問題直指本源,讓老道同樣收穫不小。

春風輕撫,竹影婆娑,流光易逝。

一老一少聊的興起,不知不覺已到了黃昏時分。

陪觀主用了齋飯,白雲樓談及明日下山前往新麓書院求學之事。

閒雲子言道:“萬物皆有道,年少自然是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領略人間百態,修持自身,戒驕戒躁,方得堅實道基。”少年應諾。

天色漸晚,明月初升。

白雲樓起身辭行,老道出言道:“觀小友神識堅韌,吾有一道法神通正合小友修煉,其名天眼通,是從一古經上尋得,可惜老道我神識境界有限,修煉了數十年才堪堪大成。”

言畢,閒雲子並起二指點在白雲樓眉心,白雲樓只感眉心內三寸處隱隱發熱。

片刻後,老道收指言道:“記住這個隱穴,每日修煉時用神識蘊養,小成後可內視自身經脈竅穴,外視可粗略觀人氣象,大成後隱約可觀天地氣象,丈內真氣動盪分毫畢現。”

白雲樓神魂動盪,欣喜非常,躬身一禮道:“一日之師,終身為師,道長授法之恩,弟子當拜師禮。”

閒雲子頷首笑道:“和小友一段緣法,莫要在意這些俗禮,老道這幾日需要靜修幾日,穩穩道境,明日就不送小友了。”

白雲樓道:“不敢勞煩道長相送。”

拜別觀主,白雲樓踩著月光悠然回到靜室,盤腿坐於榻沿,閉目收斂心神,今日向觀主的一番討教當真是受益匪淺,如撥雲見日,一條大道隱約展現,就等著自己去嘗試踏入了。

將這幾天的收穫仔細回想了一遍後,白雲樓這才沉念入定。

接連數日的吞噬,識海已經拓展到兩丈方圓,神識透出的青光愈發明亮,個頭更是漲大了兩倍有餘,如今的神識光團已能夠連續吞噬六枚青熒光點了。

為了不受飽脹感影響,白雲樓先控制神識只吞了兩枚記憶海上方的青熒光點,然後又吞了兩枚淺層記憶海內的光點,神識增強些許,而狀態正佳。

月光灑入靜室,子時將近,經過這段時日對諸多道經和醫經的推演,有些不清不明之處今日也和老道討教過,修道之事,可以重新嘗試一番了。

白雲樓將神識緩緩沉入下丹田,凝神運轉法訣,倏然間,周邊靈氣開始向丹田匯聚,在強韌的神識控制下緩緩凝聚,逐漸有一靈氣團在丹田內聚整合型。

候得片刻,待靈氣團穩定,隨即運轉神識之力控制其沿小周天經脈緩緩而行。

非是不想快,而是如今已過束髮之年,經脈晦澀難行,如水過沙漠,行不多遠,靈氣團已萎縮殆盡,終於在第一處竅穴前潰散無蹤。

白雲樓卻毫不氣餒,重新嘗試在丹田內凝聚真氣。

稍後,靈氣團再次成型,白雲樓不疾不徐,繼續凝鍊靈氣團,盞茶工夫後,靈氣團果然精純凝實了不少。

於是接著控制著新的靈氣團繼續小周天的運轉,這次較上次行的遠了一些,終於進入第一處竅穴,不過剛一入得竅穴,便即刻潰散了。

第三次嘗試,白雲樓將靈氣團整整凝鍊了一刻鐘,然後直接放開了神識控制,不消片刻,極為精純的靈氣團在丹田內同樣潰散無蹤。

有了這幾次嘗試,白雲樓大致摸清了自身的狀況。

神識頗為強韌,凝聚真氣暢通無礙,但資質真的差的可以,經脈更是晦澀無比,若要改善這些狀況,估計只有傳說中的先天真氣才能讓自己脫胎換骨了……

念及先天真氣,白雲樓識海中不由閃過一道靈光。

白雲樓緩緩睜眼,起身走到窗邊,推開窗欞,清新的夜風撲面而來。

窗外月朗星稀,山谷清幽,潺潺流水,微微蟲鳴,天邊偶有一道流光劃過夜空。

望著靜謐的夜景,白雲樓神念如洗,清澈靈動,思忖著先天之氣來由。

道長曾言識海內蘊藏先天之氣,可每日神念遁入識海卻未有所覺,看來還得仔細探尋一番才是。

白雲樓收拾心境,調整呼吸,神念重入識海,懸停於識海之上。

記憶海內濁雲翻騰依舊,其上則清明如夜空,青熒光點點綴其間,如閃爍繁星。

道經有云,識海皆混沌,但自己這識海卻如天地初開,呈濁氣下沉清氣上浮之相。

看著如斯奇景,那一閃而逝的靈光被白雲樓輕輕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