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軍對壘。

在彼此實力差距不大的情況下,雙方主帥對於士氣的影響可謂是巨大的。

正常情況下,三千白馬義從雖然在種種巧合和設計之下覆滅,但也為公孫瓚擊潰了冀州軍前軍,並且撕開了冀州軍中軍的陣線,重創了先登死士,而公孫瓚麾下的其餘主力未損,兩萬幽州邊軍步卒在佔據優勢的情況下並未損失多少,兩翼的幽雲精騎主力尚在,這一仗如果再打下去,勝負猶未可知。

但還是那句話,公孫瓚是個重情重義的人。

因為重情重義,所以他才能在幽州軍中有這麼高的聲望,明明現在劉虞才是幽州牧,但是公孫瓚卻可以一呼百應,拉出現在這麼一支足足有三萬步騎的精銳來。

因為重情重義,所以公孫瓚才會看在同窗之誼上不計回報的幫助劉備,讓劉備在轉投公孫瓚之後短短一段時間就在公孫瓚的扶持下攢下了三千人的家底。

然而,也正是因為重情重義,所以公孫瓚把這支陪著他縱橫塞外,所向披靡的白馬義從看的比什麼都要重,因此在白馬義從覆滅之後,他才會急怒攻心,當場被氣的吐血昏厥。

而隨著公孫瓚的吐血昏厥,這對於他麾下將士計程車氣打擊可謂是毀滅性的。

在這種情況下,公孫範、嚴綱等人只能著手組織撤退。

與此同時,戰場的瞬息萬變也是讓遊離在戰場邊緣的劉備三兄弟有些猝不及防。

本來他們看到公孫瓚擊潰了冀州軍前軍,並且開始進攻冀州軍中軍,都已經做好了出兵的準備,只要冀州軍露出破綻,他們就會立刻出擊,協助公孫瓚擊敗袁紹。

可是,還沒等他們等到冀州軍露出破綻,幽州軍就先陣型大亂,然後就開始撤退。

一時之間,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的劉備兄弟三人也是面面相覷。

不過,劉備畢竟不完全是那種無利不起早的薄情之人。

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是公孫瓚對他的幫助他卻一直都記在心裡。

因此,此刻看到幽州軍敗退,劉備也是果斷下令道:“二弟三弟,局勢有變,你們各率五百騎襲擾冀州軍後方,掩護伯圭兄撤退,切記,不可戀戰。我帶剩下的人去接應伯圭兄。”

聞言,關羽和張飛二人也是沒有半點猶豫,直接便各帶五百騎兵衝了出去。

之所以只有五百人,倒不是劉備不想給他們更多兵力,只是他麾下這三千人裡面,只有一千騎兵,而在這種幽州軍敗退的情況下,關羽、張飛去執行這種擾敵的任務,肯定是不能帶著步卒去的。

所以劉備實際上已經把能給的所有騎兵都交給關羽張飛二人了。

而在關羽、張飛領兵離開之後,劉備也是帶著剩下的步卒沿著幽州軍撤退的方向而去。

另外一邊。

在麴義率領著先登死士付出了極大的傷亡代價徹底覆滅了以命換命的白馬義從之後,冀州軍也是士氣大振。

緊接著,他們就發現對面的幽州軍居然開始了撤退。

雖然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但是袁紹很清楚機不可失,因此他也是毫不猶豫的下達了追擊的命令。

當下,一直留守在袁紹身邊嚴陣以待的顏良、文丑兩員大將也是率領著冀州軍為數不多的騎兵衝殺了出去,其餘大軍也是緊隨其後。

不過,幽州軍這邊,斷後的嚴綱也是抱著必死的決心帶著三千步卒留了下來。

雖然這三千步卒在規模龐大的冀州兵團面前顯得微不足道,但是這一刻他們卻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死死的擋住了冀州軍的追擊,為幽州軍主力的撤退爭取到了足夠的時間。

與此同時,關羽、張飛所率領的一千騎兵也是出現在了冀州軍的側翼。

只是,縱然以關羽、張飛之勇,僅憑這一千騎兵,也不可能威脅到冀州軍主力。

然而,隨著公孫瓚吐血昏厥,幽州軍敗退,袁紹已經從“逆風模式”切換為“順豐模式”了。

所以,面對出現在冀州軍側翼的關羽、張飛所部騎兵,袁紹的疑心病頓時就犯了:“公孫瓚的幽雲精騎不是已經隨著主力的撤退撤走了嗎?這又是哪來的騎兵?莫非前面只是詐敗誘敵,只等我大軍陣型拉開,再以騎兵突陣?”

他又想到:“如果幽州軍真的敗退,那斷後之軍必然是十死無生,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又為何會有這般鬥志,死戰不退?”

袁紹越想越覺得有道理,於是,他連忙下令道:“讓顏良、文丑快點回來,小心埋伏,傳令大軍,緩速慢行,小心有詐!”

隨著袁紹命令的傳達,冀州軍上下雖然覺得有些莫名其妙,但還是放慢了攻勢。

然而,知道他們將嚴綱所率領的三千斷後的幽州軍全部殲滅,就連嚴綱都戰死當場,他們也沒看到袁紹預料之中的反撲。

而就在袁紹磨蹭著緩慢進攻的這段時間,幽州軍主力早已經撤的遠了,袁紹就算再想追也來不及了。

............

渤海郡北部。

幽州軍大營。

南皮戰敗之後,雖然幽州軍主力尚在,但一來折了白馬義從,二來公孫瓚昏迷不醒,所以幽州軍還是一路北撤,與袁紹主力拉開了安全的距離才開始紮營修整。

而劉備在隨著幽州軍撤退之後,途中也是與隨後趕來的關羽、張飛匯合,然後一起來到了幽州軍大營。

大帳裡。

公孫瓚雖然已經甦醒,但依舊躺在榻上,雙目無神的望著大帳的頂部。

劉備作為公孫瓚的故友,來拜訪公孫瓚,並沒有受到什麼阻攔。

他來到帳中,看著公孫瓚現在的樣子,也是出聲安慰道:“伯圭兄,勝敗乃兵家常事,今日之敗,來日打回來便是,何故如此傷神?”

聞言,守在公孫瓚身邊的公孫範也是長嘆一聲,開口解釋道:“玄德公,白馬,沒了!”

劉備聞言一怔,旋即看向公孫瓚,卻見公孫瓚依舊躺在那裡沒有半點反應。

見狀,劉備也明白公孫範並沒有開玩笑。

那支伴隨著公孫瓚縱橫塞外的白馬義從,已經沒了。

這下子,劉備倒是能夠理解公孫瓚現在的狀態了。

作為公孫瓚的好友,他自然是知道白馬義從的,甚至還被公孫瓚親自帶著近距離接觸過。

對於這支公孫瓚麾下的絕對王牌精騎,他心裡其實是非常豔羨的,閒暇時曾無數次想過自己麾下什麼時候也能有這樣一支精銳。

同時,他也很清楚,公孫瓚對這支白馬義從看得有多重,如果說,他將關羽張飛視同手足的話,那麼公孫瓚就是把白馬義從視為手足。

可是現在,那支驍勇善戰的白馬義從竟然全軍覆沒了。

雖然不知道具體的情況,但是劉備完全可以理解公孫瓚的感受。

設身處地的想一下,如果關羽張飛有朝一日戰死了,他的反應估計不會比公孫瓚強哪去。

因此,一時之間,劉備也不知道該怎麼繼續安慰公孫瓚了。

可就在這時,躺在榻上,雙目無神的公孫瓚終於開口了:“撤軍。”

此言一出,公孫範和劉備都愣住了。

他們抬頭看向公孫瓚,卻發現原本彷彿朽木一般的公孫瓚此刻卻綻放著無比耀眼的光芒,而透在他那雙眸子裡的,毫無疑問是刻骨銘心的仇恨。

他強撐著身體從榻上坐起,一字一句的說道:“去薊縣,找劉虞借兵,只要他借兵給我,打下來的冀州我一點也不要,全都是他的,我只要袁紹的人頭!”

看著一臉猙獰,彷彿地獄中走出的復仇惡鬼一般的公孫瓚,劉備和公孫範都沉默了。

片刻後,公孫範還是對著公孫瓚一抱拳,大聲應道:“諾!”

於是,大帳裡就只剩下了劉備和公孫瓚。

劉備看著榻上的公孫瓚,張了張嘴,最後勸阻的話還是沒有說出口。

他知道,現在的公孫瓚,只為了復仇而活。

如果不讓他復仇,又或者復仇無望,那支撐著他身體的最後脊樑就會斷掉,他整個人就會直接垮下去。

一念至此,劉備也是有些欷歔。

他又想起了關羽和張飛。

好在,他二弟三弟天下無敵,此番雖然以弱兵襲擾冀州軍主力,卻並沒有出現什麼差錯,否則的話,他恐怕也不會比公孫瓚好到哪裡去。

............

幽州軍退了。

對於袁紹而言,這無疑是個好訊息。

畢竟,在南皮之敗後,公孫瓚已經初現頹勢,再打下去也佔不到什麼便宜。

對於袁紹來說,雖然再打下氣他也不怕,但是公孫瓚能早點退兵,他也能早點發展自己的勢力。

只能說,袁紹怎麼也不可能想到,公孫瓚會因為一支兵馬的覆滅,會選擇繼續跟他死磕到底。

因此,他只是在邊界留下了一定的警戒部隊,便率領大軍迴轉了。

與此同時,在魏郡一線沿河對峙的李傕、張濟、張郃、高覽也是各自收兵,各回各家。

總而言之,現在的局勢任誰來看,都是袁紹成為了冀州爭奪戰的最大贏家。

另外一邊。

薊縣。

公孫瓚在撤軍回幽州之後,並未返回右北平,而是領兵直奔幽州的治所薊縣而來。

得到這個訊息的劉虞也是一頭霧水。

他之前有意放任公孫瓚去對付袁紹,反正不管誰輸誰贏對他都沒有壞處。

但是現在你公孫瓚打了敗仗,來薊縣做什麼?

因此,劉虞也是一邊讓人戒備,一邊派人去質問公孫瓚的來意。

當然了,說是戒備,但是劉虞卻根本沒考慮過公孫瓚對自己動手的可能。

現在這個天下還姓劉呢!

他劉虞可是大漢的宗正,還是先帝親封的幽州牧,只要公孫瓚不是瘋了,就不可能跟他動手的。

在這種情況下,所謂的戒備其實也只是象徵性的,最主要的還是先弄清楚公孫瓚的來意。

而面對劉虞的派人質問,帶兵來到了薊縣的公孫瓚也沒有隱瞞,直接就和盤托出的自己的想法。

借兵,打冀州。

然而,劉虞聽著麾下彙報的公孫瓚的想法,卻是當場被逗笑了:“借兵打冀州?”

“他公孫瓚不是自詡能征善戰嗎?怎麼自己打了敗仗,現在還來找我借兵?”

好笑的搖了搖頭,劉虞道:“還打下的地盤都歸我,笑話!這是大漢的天下,其實他們可以擅自攻伐,私相授受的!告訴他,這兵我不可能借給他,讓他老老實實回右北平,做他的太守,否則我一定會向朝廷參他一本,免了他得官!”

對於劉虞來說,這筆賬並不難算。

如果只是讓公孫瓚去跟袁紹打,那麼不管誰輸誰贏,對他都沒有壞處。

袁紹贏了,能打壓公孫瓚的勢力,讓他在幽州的統治更穩固,公孫瓚贏了,反正奪的也不是他的地盤,而且兩個互相敵對的鄰居總比一個強大的鄰居要更讓人安心。

但是一旦他借兵給公孫瓚,那事情的性質就變了,他劉虞就從看熱鬧的變成了參與者,但是自矜身份的劉虞,又豈會讓自己參與到這種互相攻伐的事情裡面去?

說到底,他們這些漢室宗親,目前除了長安朝廷之外,就屬他們地位最為超然。

既然如此,他何苦跟公孫瓚這些人一樣跑去泥地裡摸爬滾打?

然而,劉虞不知道的是,此刻的公孫瓚,已經不是他認知裡的那個公孫瓚了。

過去的公孫瓚,不管和劉虞意見再怎麼相左,總歸還是有理智的。

所以,以前的那個公孫瓚,懾於漢室的威嚴,再加上劉虞的威望,基本上是不可能對劉虞動手的。

正如劉虞所想的那般,除非公孫瓚瘋了。

但是現在的公孫瓚,雖然還沒瘋,但是一心只有復仇的他,其實跟瘋了也沒什麼區別了。

因此,在被劉虞拒絕了借兵的請求之後,公孫瓚就親自帶人去拜見劉虞,做最後的努力。

然而,面對選擇了低頭的公孫瓚,劉虞卻是志得意滿,冷嘲熱諷,最後還就倆字——不借!

於是,就在當晚,公孫瓚親自率兵襲殺劉虞於州牧府中,同時舉兵攻城,一舉拿下了薊縣。

根本沒想到公孫瓚會這樣做的劉虞,之前那漫不經心的戒備,簡直就如同笑話一般。

而隨著劉虞被殺的訊息傳出,舉世皆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