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終章 典燕揮鞭,新的征程!
三國:典韋親弟,開局結義 櫻花與星空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沒了袁紹,剩下的冀州殘軍就是無根之萍,再也沒有了反抗的能力,被典沐率軍逐個擊破,徐徐往鄴城進發。
在路上,典沐掏出了被積壓在公文底下的遺詔,向天下正式宣告進位車騎將軍,討四方之不臣,重鑄大漢之榮光。
一時間,四方有志之士紛紛收拾行囊北上,既是求個前程,也是為了大義而被記錄在冊。
而張燕在看到幽軍之強橫,對他們也沒什麼輕視,內部一番商議之後,也順著大勢一併加入到了幽州陣營,從此樹扎深根,再也不是流寇之輩。
最終,幽軍於初平三年春二月攻破鄴城,隨著審配一句“我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亡”,冀州平定。
而身處青州的程立,也在同年四月帶著幾位水軍大將平定青州黃巾,帶著孔融一同前往鄴城面見典沐,被封為青州牧守。
邊境的動盪和公孫瓚的反叛也沒有成功,早在伐冀之時,幽州眾人就預料到了這一幕,公孫瓚被關羽率眾趕出遼東,其他遊牧民族也被劉備、劉徵二人分別帶兵趕出幽州。
而與此同時,有幽州天羅地網提醒,沒有相信王允、呂布所設陷阱,反而絞殺王允,累死呂布的董卓,也由於長期的紙醉金迷暴斃身亡。
餘下部隊在李儒的建議下宣告歸附典沐,然後在典沐的要求下,帶著漢帝劉協離開長安返回洛陽,被漢帝劉協封為大將軍,掌天下兵馬大權。
看過了遺詔,劉協以為從此以後再也不用當傀儡,興奮之下於同年的十二月底改元光平,並昭告天下,命四方來拜。
聽到訊息的幷州牧守劉虞,也在典沐的邀請下駕車前來朝見,隨後獻出幷州,被授為司空。
於此,整個北方局勢徹底明朗,典沐獨霸北方,手中掌握皇帝,躍為北方霸主,與民同休,繕甲厲兵,為日後平定四方做起準備。
天下諸侯暫時平歇,但隨著時間推移,又再度陷入征伐。
次年,袁術妄自稱尊,以玉璽在手為正統之名在壽春稱帝,建號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任命九江太守為淮南尹,廣置公卿朝臣,還在城南城北築起皇帝祭祀天地所用的祭壇,且昭告四方,引得天怨人怒,孫策叛離,曹操領兵來攻,門客也紛紛離去。
得此訊息,典沐立刻下令,以趙雲、張秀師兄弟二人為前鋒動兵二十萬南下,在陳王劉寵的協助下僅用十月,便滅袁術於壽春。
看似維護了大漢威嚴,但隨著袁術稱帝,劉漢的統治癒發薄弱,帳下將校文士多次試探,請典沐進位燕公,卻都被拒絕。
但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從此開始,典沐與漢帝之間也逐漸產生隔閡,卻沒有太在意,只是加強了監視。
同年夏,甘梅、董白二女陸續受孕,於次年誕下二子,被典沐取名為毅、勇。
隨後又用五年時間,勘定南北梟雄,以西涼馬騰為首的親皇派被派出攻伐遊牧民族,以揚州孫策、兗州曹操等人為首的野心派則是被紛紛平定,至於以荊州劉表為首的躺平派,收繳了兵權以後允許其安度晚年。
於此,大漢十三州已有十州平定,典沐也於此在麾下的推搡和強逼中進位稱公,是為燕公,加九錫,位於諸王侯之上。
無奈,沒辦法再拖下去了,再拖的話,底下人就要造反了!
自此以後,典沐和漢帝之間的和睦徹底崩裂,與荀彧的關係也逐漸冷淡。
但典沐念舊,並沒有像曹操一樣送什麼空盒,反而多次翻牆,強逼著荀彧和其談心。
雖然沒有讓堅守己見的荀彧回心轉意,但起碼,讓其安度了晚年。
至於朝中那些不安分的群臣,則是派出暗衛監視,一旦有所舉動,毫不留情的解決。
雖然明知道是典沐所為,但典沐從來不在明面上動作,群臣再生氣也只能無能狂怒,可誰會管他們呢?反正在典沐看來,一群屍素裹位的傢伙罷了,與其思索這些,還不如繼續征伐。
易守難攻的益州等地,也在長期攻伐和攻心之下淪陷。
最終於公元201年冬,大漢十三州重新平定,再無內敵。
得到訊息的群臣紛紛倒戈,於崇德殿中逼迫劉協禪位,並殺害符寶郎搶奪了天子三璽和皇帝三璽,請求典沐受位稱帝,繼承大統。
只不過,在沒有人注意到的地方,遲遲趕來的劉備兄弟掩面痛哭,三人三馬連夜逃離洛陽,但出了洛陽以後就迷茫了。
天下之大盡在燕賊掌握之中,又有何處可去?
隨後又重回洛陽意圖行刺殺之舉,卻被典韋、許褚等人合力圍殺在宮門。
典沐原麾下也不甘示弱,紛紛上門請求典沐稱帝,最終在禮制的三讓三辭之後,於公元202年正月十六受位大統,立國大燕,建元康德,於洛陽南郊祭拜天地,隨後設宴封賞群臣。
而原本的漢帝劉協,則是變成了譙王,帶著家眷前往譙縣,和陳王劉寵做鄰居。
這樣的日子雖然不用再擔心征戰之苦,有典沐的承諾也不用擔心哪一天會意外身死,但終究不是劉協想要的,隨著時日過去,人也逐漸枯瘦。
當劉寵帶著禮物上門拜訪時,他不解的問道:
“你也是劉家子,為什麼要幫助外賊攛取漢家天下,而且恬不知恥?”
卻只得到一個無所謂攤手。
劉寵表示,早在黃巾掀開亂世的一角時,他的國相駱俊就說過漢室國祚已盡,從事實看來也確實如此,天下除了想要求名計程車人和少到可憐的忠臣,剩下的全是野心之徒,與其廢盡了力氣卻只是竹籃打水的下場,還不如安安心心過日子。
劉協沉默了許久,從晌午坐到深夜都沒有再動一下,等次日劉寵再去看時,只剩下一封以血代墨的書信。
劉協走了,帶著伏壽一起走了,沒有人知道他們去了哪裡,就連典沐也不知道,在派人尋找了一番無果後,典沐放棄了尋找。
跑的暗衛都找不到,除了被野獸吃了,那就只有隱居和自盡,對此他也沒什麼辦法。
而這一年,典沐也不過剛滿三十六歲,正是雄心壯志的時候,帶著同樣幹勁十足的開國元勳們,奮力揮鞭,開啟了新的章程。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