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稅收萬萬兩
大明最強毒士,老朱直呼活閻王 九族消消樂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是。”
畢自嚴應了一聲,隨後稟報起來。
“在張先生您的帶領下,高麗現在每月財稅和經營收入約達三千萬兩白銀,這裡面還未算上錢莊的收益以及屬國的朝貢等額外進項。”
“截至目前,稅收累計已達萬萬兩白銀。”
作為戶部尚書。
情商和智商自然也不低。
即使沒有賬冊,他也能脫口而出。
“不錯,這比我們來這時,增長了千倍有餘了!”
張寧滿意的點了點頭。
這個增長速度,不管是在大明,還是在全世界來說。
都算是最多的了。
而且這個財政收入也絕對找不出第二個。
“那戶部如今存有多少銀兩呢?”張寧又問道。
“回稟陛下,約有八千萬兩。”
張寧聞言當即微微皺了皺眉,當即緊盯著畢自嚴質問道:“怎麼會這麼少?我記得之前存下來的也有數萬萬白銀吧?”
畢自嚴當即一愣。
明顯被張寧這氣勢嚇到了。
但還是小心翼翼的解釋道:“回,回張先生,有一萬萬兩白銀被大明的百姓和商賈借貸出去了。“
”商人們用這些錢採購商品,佃戶們則用來購置農具、購買糧食……”
“原來如此。”
張寧聽後也明白了過來。
若真是用於這些方面。
倒也合情合理。
畢自嚴接著詳細稟報道:“還有,高麗現在大力推進工業改革,開展了諸如研製蒸汽機、修築棧道等專案。”
“工部在這方面共計支出了三千萬兩白銀。”
“上半年,水師為修繕破損船隻,花費了一千兩白銀。”
畢自嚴將每一筆賬目都一五一十地陳述出來。
張寧這才明白了過來。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如今高麗也算是一個小國了。
各方面都要開支。
每一項開支數額都不小。
然而仔細想來,卻又都是必要的花費。
就拿此次大明帝國與奧斯曼帝國的爭霸戰爭來說,軍費開支已然飆升至千萬兩左右。
不得不說。
要不是他後續讓大軍撤回來。
讓那些小國自己耗費國力軍力去圍剿奧斯曼帝國。
他們需要的軍費怕是會達到數千萬兩。
如此龐大的數額。
不是一般的小國能夠支撐得起的。
當然。
他覺得花費這些錢也是值得的。
畢竟贏下這場戰爭。
對於大明來說可是有深遠意義的。
其之後帶來的收益。
即將會是如今軍費支出的百倍萬倍以上。
“好了,你先退下吧!”
“以後再有此類事情,再告知我吧。”
知道大概情況後,他直接讓畢自嚴坐下。
可沒等畢自嚴離開。
工部尚書曹咣又走了進來。
張寧看到他後,略有些意外的問道:“曹大人,你今日前來,可是有什麼好訊息要跟我說的?”
曹咣聽到張寧這般問,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沒錯,張先生,您吩咐我改良的望遠鏡,如今有了進展了。”
“您看看可行。”
說著。
他就從袖子拿出瞭望遠鏡遞給了張寧。
張寧接過望遠鏡仔細端詳了一會。
“曹大人,你這個望遠鏡能看多遠?”
“若是視野開闊的話,可達千丈之遙。”
“千丈遠?!”
張寧聞言,略有些意外。
他沒想到。
神機科學院的人竟能將望遠鏡提升得那麼高。
這個距離。
已經很接近現代的一些望遠鏡了。
“好,那我們去城牆,測驗一番看看。”
話落。
他就帶著曹咣等人向城牆而去。
城牆外視野開闊。
算是高麗最高的建築了。
張寧將望遠鏡展開。
瞬間。
高麗大小街道的景象就映入了眼簾。
即便是街上每個人穿的衣服,手上拿著的東西他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而且彷彿近在眼前,觸手可及。
“不錯,這望遠鏡的作用日後不僅能夠讓百姓受用,還能在軍事和科研上發揮關鍵的作用。不過此物還不能將其進行民用。”
“曹大人,可知我的意思。”
雖說這千里鏡最初是為了便利民生而研製。
但此物絕不能輕易流落民間。
不然只會讓敵人給利用了。
曹咣拱手作揖道:“卑職明白,此物我們定會保管好,不會輕易讓其落入到他人,特別是敵國手上的。”
張寧微微點頭。
“曹大人明白就好,不過其規格可以適當縮小一些,改良版本可在民間推廣使用,以滿足百姓日常所需。”
“諾~”
曹咣噹即拱手領命。
張寧將手中的千里鏡交還給曹咣,然後又問道:“曹大人,除了此事之外,可還有其他好訊息要說?”
曹咣噹即不急不緩的稟報道:“張先生,還有一事,那就是您之前所交代生產的百臺蒸汽水力紡織機,已經生產完成了。”
張寧聞言,當即露出了欣喜之色,“很好!這些日子,你們辛苦了。告訴神機科學院各位,獎勵給他們每日一百兩白銀。”
“讓他們繼續努力!”
曹咣聞言,臉上當即露出了激動之色,連忙躬身感謝道:“感謝張先生所賜,我等自當竭盡全力。”
說到這。
他頓了頓又問道:“不過,如今百臺機器已然造好,不知張先生接下來打算先將其投放至何處進行試驗?”
張寧沉吟了一會兒,隨後說道:“就定在帝國內的嘉興吧。此地紡織業向來發達,將機器投放於此,最為合適不過。”
“嘉興的紡織工匠技藝嫻熟,能更好地發揮機器的效能。”
“也便於我們觀察其實際應用效果。”
曹咣噹即眉頭微微皺起。
張寧注意到了他的異樣,於是不禁疑惑地問道:“曹大人,可是還有其他的顧慮?但說無妨。”
曹咣雙手作揖,回道:“張先生,卑職雖然不是很懂行商,但我知道紡織行業一直利潤都十分豐厚的。”
“無論將機器投放於何地,都會產生較大影響。”
“卑職以為,我們不妨在高麗出資開辦工廠,用這些機器先行試驗生產。如此一來,既能積累經驗,又能增加收入。”
在場其他人聽到這裡。
不少人都紛紛開始議論起來。
他們知道。
曹咣所說的法子。
在短期內,確實能夠增加不少國庫的收益。
但也可能會對民間的紡織業造成衝擊。
一旦操作不當。
極有可能導致官辦工廠利用特權打壓民間百姓的產業,引發諸多弊端。
曹咣提出此建議。
張寧自然也想過,但最後還是放棄了。
於是他也將自己所想的,全部告知了曹咣。
曹咣聽完張寧的解釋後,也當即恍然大悟。
“不愧是張先生啊,竟想得如此周到,是卑職考慮不周,忽略了這些問題。只是張先生可想過如何將機器投放民間推行?”
張寧臉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此事。
他早就想過了。
與其自己花心思去謀劃。
倒不如將這個任務交給戶部尚書畢自嚴。
在處理涉及民生經濟的事務上。
整個朝堂之中,恐怕無人比畢自嚴更為精通。
而且。
這也是他的工作。
於是他直接將自己所想的告知了一旁的畢自嚴。
不過推廣雖然重要。
收回研製開發極其的銀子也要收回。
可他想了想。
研製所耗費的銀子,可不是一般的商賈能夠承擔得起的。
所以他想了想,看向了在場的大臣,問道:“各位大人,可還有其他法子能將研製的成本收回?”
也就在他剛說完。
畢自嚴就走了出來。
“張先生,我有一法子,既可以將機器的研製成本收回來,又可以保證機器能夠順利推廣到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