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勁旅出邊軍,這是不爭的事實,尤其這次來的還是邊軍中的精銳,赤水軍。
一千五百人,全部透過了考核,併入左驍衛,這樣一來,左驍衛瞬間成為十六衛當中的第一勁旅。
但是在李道邃看來,衛府不需要這麼牛逼,我們又不出去打仗,讓這麼一幫悍匪一樣的兵痞混進來,今後約束的難度可想而知。
這就是為什麼辛思廉被提前安排進了左驍衛,就是要讓他來管,再者說,他要是管不了,長安還有一個蓋嘉運呢。
考核之後引發的騷亂,是規模性的,不單單被淘汰的軍士開始在長安各地製造混亂,其它衛府很多軍戶,也偷摸摸的參與了進來,引發了李琩繼位以來,長安第一次衛府騷亂。
而且這場騷亂持續的時間很長,一點都沒有壓下去的跡象,主要原因在於各衛府的大將軍,出工不出力,也想借此給朝廷施壓,畢竟這樣的政策,侵犯了他們的利益。
李琩大怒之下,一口氣罷免了三個衛府大將軍,李道邃、康植、李欽。
然後,李琩自封自己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十六衛上大將軍,十節度行軍大總管,造譜牒印璽,傳於天下,那麼今後,大唐所有軍隊的最高命令,將被皇帝掌握在手裡。
超過三千人的調兵,將由皇帝親自頒發敕令,為期一年,一年一換。
也就是說,李琩想要制衡誰,等到對方的調兵敕文到期之後,不給他更換,他也就廢了。
那麼受影響最大的還不是十六衛,而是藩鎮,等於所有節度使頭頂上被戴了一個緊箍咒,服從朝廷,乖乖聽話,那麼跟以前沒什麼兩樣,一旦讓朝廷不滿,斷了你的敕文,你連兵都調不動了。
這也是李琩繼位以來,最為嚴厲的一次雷霆手段。
這一招完全就是指南打北,聲東擊西,看起來,似乎是衛府鬧的太厲害,皇帝親自出手整治,實則藉機奪了藩鎮的兵權。
至於長安的騷亂,李琩令吳懷實親自帶隊,帶著羽林軍開始整治十六衛的亂象,正所謂法不責眾,所以只抓帶頭的,抓了就殺,一點不帶猶豫。
一個月內,只是殺了兩百來號人,長安的這場騷亂便被控制住了。
在這場兵亂中,有一個人的表現非常出彩,從最開始的鎮壓左驍衛,被一步一步提拔,一個月內,竟然接替了康植,出任左武衛大將軍。
這樣的升官速度簡直駭人聽聞,不過升官嘛,正常時期只能是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只有在非正常時期,才會被破格提拔。
國難思良將嘛,朝廷遇到麻煩,誰能解決麻煩,誰就上來。
這個人就是楊釗,吳懷實殺的這些人當中,一半以上是被楊釗查到並且帶到吳懷實面前的,因為這小子還兼著御史臺的監察御史,本身有著龐大的資訊網,所以在極短的時間內,便將帶頭鬧事的這些人的底細查的明明白白。
以最快的速度鎮壓騷亂,是符合朝廷利益的,這樣的騷亂持續的時間越久,於朝廷越不利,所以楊釗這一次,確實是立了大功。
青史留名的人物,自有其留名的道理,楊釗的能力被很多人看在眼中,李林甫、吳懷實先後舉薦,李琩也有心培養,以至於楊釗一步登天。
“你謝我幹什麼?你這次能起來,都是靠你自己,跟我沒有半點關係,”
楊玉瑤宅,楊釗帶著厚禮登門,親自來感謝自己這位堂妹。
“沒有三娘在陛下面前說我的好,我哪能做到如此高位,以前那是想都不敢想啊,”楊釗坐下後,態度非常謙卑。
當下的長安都知道,虢國夫人是唯一一個在先帝和今上時期,都可以自由出入皇宮的外戚,沒錯,人家就是外戚,壽王妃楊氏玉孃的親姐姐,德妃的堂姐姐。
以前的楊玉瑤進宮,還只敢晚上去,現在白天都敢去了,主要源自於郭淑對她的態度大為改觀,也許是因為郭淑知道攔不住,也許是因為郭淑看出,楊玉瑤對自己的丈夫確實是一片真心。
總之,富,是沒有以前富了,但是影響力,與從前沒多大區別,李林甫依舊得給面子。
楊玉瑤搖了搖頭:
“並非如此,我也不想扯謊,讓你欠我人情,如今與從前不一樣了,我從未在陛下面前提及你,自然談不上幫你說話,今次你的表現,證明了你對陛下的赤忠之心,陛下正因看在眼裡,因而才會破格重用,越是如此,你越是要不忘初心,記住了,只要對陛下絕對忠心,就算今後會受點挫折磨難,但絕不會遭遇大劫。”
楊釗趕忙點頭道:
“三娘教誨,兄銘記於心,實際上,你真的幫了我的大忙,雖然你在陛下面前從未提起我,但是陛下看到你,就會想到你身邊的親人,陛下寵幸你,自然就會寵幸你的親人,說句真心話,我們這一家人,真的全靠你了,沒有你撐著,早就完了,大姐她們糊塗,我從前也糊塗,但今後不會了。”
楊玉瑤笑了笑,不置可否。
是的,她認可楊釗說的這番話,他們這一支楊氏,對皇帝最大的忠,其實是在她身上,也正因如此,李琩才會照顧楊釗和楊銛等人。
不過這一次,她還真沒有什麼私心,只是覺得與李琩之間的感情,讓她特別的享受和沉浸其中,久而久之,便將李琩視為此生依靠。
畢竟李琩是帶著後世的愛情觀來的,古代的女人哪個能扛得住那樣的真心?
“你今後出門多加小心,護衛多帶一些,雖然違制,但是陛下不會責怪你的,”楊玉瑤囑咐道。
楊釗點頭道:“右相也有這樣的交代,放心,我會多加留心。”
為朝廷立了大功,必然等於得罪了下面的人,這是絕對的,兩全其美的好事,這世上並不多。
楊釗從前就是靠裙帶關係在長安做的官,一直都被人瞧不起,加上多次手段狠辣,在長安的名聲非常的差,也正因為楊釗不在乎自己的名聲,所以才能幹出這樣的事。
抓了一百多號人,裡面還有宗室、外戚、門閥子弟,這些人的家眷也都被剝離軍戶,淪為庶民,如今想要弄死他的人,在長安非常多。
為朝廷頂了雷,朝廷自然是要優待的,所以楊釗的扈從人員多達三十人,也是在官員中極為罕見的。
離開楊玉瑤宅之後,楊釗望著夜空,深深的吸了一口氣。
從這一次的提拔,他琢磨出一個道理,只要皇帝信任他,他就可以為所欲為,正如楊玉瑤暗示他的那樣,即使他幹些壞事、出格事,只要忠心不改,就不會有事。
所以他接下來,還會抓人,那些在背地裡盤算他,陰謀搞他的人,他都要收拾一遍。
......
從武則天時期開始,皇城的東宮,基本上就荒廢了,雖然她先後立了三個兒子為太子,但是他們在東宮居住的時間並不長,不是死就是流放。
到了李隆基,東宮直接報廢。
但是眼下,東宮開始整修了,雜草被去除乾淨,破舊的宮殿也正在維修塗漆,一切似乎都在改變。
朝臣們很清晰的看明白了,今上的太子,絕對不會是囚犯,而是一如從前那樣,國之儲君。
這是讓所有人都感到振奮的一件事情,因為太子本不該居於十王宅,太子本來就是青宮之主,國之副君,他理該擁有儲君的榮耀與尊貴。
這便是傳承有序,等級分明。
從范陽調入長安的這支邊軍,來自於經略軍,是整個大唐除了赤水軍之外,規模最為龐大的一座軍鎮,治所就在幽州,本是范陽節度使麾下的絕對主力。
經略軍來了兩千人。
十六衛都在眼巴巴的等著,這兩千人會落到他們誰的頭上,但是李琩的安排,讓所有人都驚呆了。
東宮左衛率,由李琩貼身近衛郭敬統領。
時隔六十餘年,東宮終於再次迎來了太子護衛。
那麼從朔方調來的一千六百人,外加從宗室子弟當中選拔出的四百人,將組成東宮右衛率,由表弟武聡(cong)統領。
東宮的護衛力量,達到了四千人。
李琩還廢除了《誡宗屬制》,按理說,廢除自己老子定下的制度,應該會遭到不少人反對,但事實並非如此,可以說,一點反對的聲音都沒有。
李琩一掃從前皇室待遇的決心,獲得了所有人的一致認可,尤其是在宗室,親王們更是歌功頌德,為李琩祈福。
太子的待遇恢復舊制,那麼勢必代表著親王的待遇也水漲船高,宗室也不會像從前那麼憋屈,李琩幾乎是一瞬間獲得了宗室的全力支援,基本盤被他牢牢握在手中。
而這一切的一切,都在暗示著,皇帝即將立儲。
實際上,李琩沒想那麼早,為自己的太子打造一套東宮班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所有屬官將領的任命,都需要謹慎處理。
再者說,長子李佶還沒有度過危險期,也就是六歲,過了六歲冊封太子,一般是皇朝的慣例。
郭淑已經再一次懷孕了,身為皇后,她必須保證皇帝嫡出子嗣的數量,未來的十餘年,她應該都會處在懷孕、坐月子、修養身體、再懷孕的不斷輪迴。
與此同時,韋妮兒也再次雙身,兩人在生孩子這種事情上面,也較上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