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為劉病已解惑
祖父漢武帝:開局慫恿我爹造反 奔跑的亢慕義齋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劉進說完,看向了剛剛準備說話,現在卻憋著的任安道:“車騎將軍可有何要說?”
看劉進強硬的態度,車騎將軍剛準備不說話來著,但既然劉進已經點名了,任安還是站出來的道:“陛下,其餘諸事莫說,為何將士的費用也要削減,若軍費削減,將士將有凍餓之患。”
聽此,劉進沉默了一下道:“既然車騎將軍說到此,朕也不得不說了。各郡國均有都尉中尉掌各郡國軍事。
然各郡國之軍事是防範何事?
乃是防範我大漢將士叛亂。
昔日孝武皇帝時,各地叛亂不斷,為何?
乃我大漢對匈奴用兵,數次增賦,民不聊生。
陳勝吳廣之言,是亡亦死,舉大計亦死。
百姓不過死中求活罷了。
然先帝及朕後,休養生息,如今更是匈奴投降,朕數出保民安生之策。
如今叛亂之事相較昔日少之又少。
故朕以為郡國之兵,可裁撤部份。
諸位以為如何?”
眾人一聽,相互看了看,沒說話。
裁撤地方兵馬,他們不敢亂說,對軍隊染指,除非是活膩歪了。
車騎將軍聽此,沉默了下來,但還是不甘心的說道:“郡國兵馬,除防叛亂外,亦有剿匪之責,恐不易裁撤。”
聽此,劉進更是說道:“車騎將軍之言甚是,外患已除,如今正是掃清內患之時。衛尉何在?”
衛尉王無故出列向劉進拜道:“臣在。”
劉進點點頭道:“宮禁衛士雖多身經百戰,然若久不經戰事,恐有廢弛之患。
朕已令各地上報山賊水匪禍亂地方者,過些時日,衛尉領宮禁衛士自京兆尹出發,前往各郡國剿匪殺賊,以護大漢百姓安居。
I繳獲錢財物資,皆作賞賜撫卹。”
“唯。”王無故應了一聲。
丞相趙過卻站出來制止道:“陛下,不可。
禁軍有守衛宮禁、彈壓地方之大責,豈能輕易使用?”
劉進也點點頭道:“丞相之言甚是,王無故。”
“臣在。”衛尉王無故再次起身向劉進行禮。
劉進接著說道:“汝當分配好將士,分兵切不可超過四分之一,守衛宮禁當餘留四分之三,並做好輪換補充,定要守好長安、宮禁安全”
“唯。”王無故再次應道。
聽劉進的安排,眾人知曉劉進的決策恐怕是不容易改變了。
紛紛沒再多言語。
劉進見此,對眾人說道:“諸位可還有何事要奏。”
見眾人沒有再言語,劉進道:“既然如此,弘恭,今日之事,你且擬詔令,待朕過目之後,傳至各驛。”
“唯。”弘恭應了一聲。
“諸位且散了吧。”說完劉進起身回自己宮中。
一直在觀政的劉病已跟著劉進的腳步一起向宣室殿方向走去。
一邊走,劉病已一邊好奇的問道:“為何父皇提及剿匪之事後,眾人便不再討論費用之事了。”
劉進呵呵一笑道:“病已,朕反駁眾臣子乃是令諸位知曉朕推行此事的決心。
然而朕之決策,令少府、將作大匠等能支配的資金變少,莫要說他們不樂意,其府上的眾人也不樂意。
因此他們必然要向朕諫言。
但病已,你可曾想過,眾人若想在此位置上乾的好,不出疏漏,必然需要人支援,中樞的、郡縣的,哪裡不得有人抬轎,他們的九卿之位才能坐穩當。
朕提及清掃各郡國的盜匪,先清何處,後清何處,病已你覺得朕說了算不算?”
劉病已點點頭。
劉進呵呵一笑繼續說道:“若該郡國的太守是某個九卿的人,朕以此人保境安民失職撤其官職,病已以為可行?”
劉病已再一思索又點了點頭。
“若依照此策,再撤幾個同屬某一九卿的人,病已覺得人還能穩坐九卿之位嗎?”
劉病已恍然大悟,一臉崇拜的看著劉進。
劉進摸了摸劉病已的腦袋說道:“此僅是順道罷了,根本目的便是剿匪而已。”
當然,除此之外,劉進還有一個想法沒說。
雖然劉進沒有證據,但他卻深深的懷疑,難道各郡國的山賊水匪就真的是毫無根基的山賊水匪嗎?
他們有沒有可能是某個世家暗地裡養的狗呢?
有沒有可能是某個大族偷偷的藏的一把刀呢?
劉進安排衛尉下去,若是真正的盜匪和當地豪強霸主沒關係,掃清盜匪便是保境安民。
若真是某個世家養的狗、藏的刀,掃清他們也能減少已經漸漸推行的清賬、一條鞭法及攤丁入畝實施的阻力。
階級利益、施展個人抱負的利益、維護皇權統治的利益、本部門所代表的利益集團的利益等等,在朝堂之上,每天都在博弈。
劉進仔仔細細的辨認朝堂上每個人所佔據的位置所代表的利益,小心翼翼,但瞅準時機便推進的施政之策。
土地進一步得到釐清、土地兼併的情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底層老百姓的負擔也進一步減輕,整個社會的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一定提高。
而劉進的威望日盛,但風評卻並未得到提升。
這一點也不奇怪。
雖然劉進親自部署,發行了《大漢日報》,一定程度上能夠掌握大漢市井的輿論。
但地主階級識字斷文的自然要比底層老百姓多得多。
隨著劉進清賬、一條鞭法、攤丁入畝等一系列措施的施行,他們的家族再和以往一般輕鬆就能進行土地兼併就太難了,利益受損之下,恨劉進恨的牙根癢癢就不說,怎麼可能還對劉進說好話?罵的不夠難聽都算他們仁慈。
也就《大漢日報》的對沖,否則劉進的風評還得下降。
但地主階級之中有一部分人卻在謾罵劉進的輿論大環境下沉默不語。
他們其中的一部分乃是在劉進行科舉之後,看到階層躍升曙光的讀書人。
不管怎麼說,劉進改革了目前已經越來越成為地方豪強私器的舉孝廉,行科舉重新讓部分非豪強的地主階級或貧賤家庭的讀書人有了向上走的渠道。
另外一部分人則是在劉進推行發明專利制度後,敏銳的察覺到劉進對手工製造以及經商的鼓勵。
甚至不少人利用劉進的政策獲取了不菲的利潤。
得了劉進的好處,他們自然也不好再罵劉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