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時,三通鼓後,通百官排隊等著鐘鳴開門之後入內。文武官員分為左右兩列進入。待皇帝進入安坐之後,由鴻臚寺“唱”入班,文武官員左右兩班齊進,文官“北向西上”,武官“北向東上”。

太和殿上,眾臣突然發現,司禮監的公公與之前完全不一樣,秉筆杜勳,杜之秩全然不在其中,眾人暗暗感到不對。

就在這時,崇禎皇帝駕臨太和門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頭禮。崇禎皇帝冷冷答到:“眾卿家平禮。”

眾臣抬頭一看,呀,之前伴在崇禎皇帝身邊的太監王德化卻已不在,王承恩站在那裡,眼裡不知在想些什麼。

眾臣心裡猜測,這大內,怕是變天了。

王承恩手持浮塵唱道:“有事啟奏。”

很快,朝堂之上便被各種訊息充斥,戶部尚書倪元璐率先出列:“陛下,寧遠總兵吳三桂要糧餉五十萬,湖廣左良玉要糧餉三十萬,各地缺糧缺錢,求戶部撥款,如今,戶部糧不過三萬石,銀不過一萬八千餘兩啊。”

兵部尚書張國維也出列:“陛下,自去年開封大敗,河南全省淪陷,糜爛地方,請陛下令三邊總督孫傳庭即刻率秦兵出秦入豫,平定豫地。”

崇禎皇帝一聽讓孫傳庭出陝,即刻說道:“不準,朕已下旨,三邊總督孫傳庭不可輕言出陝,如今九邊精兵全失,秦兵不可善動。

至於左良玉與吳三桂所要軍餉,崇禎皇帝想到這兩人日後所為,那吳三桂坐擁山海關而不救援京師,最後還想挾持太子,殺害君王。

那左良玉也不是什麼好鳥,怒從心中來,聲音帶著怒意,“今國事艱難,流賊做大,責令左良玉速速剿賊,不得拖延,盡心國事,吳三桂嚴守寧遠,不得有誤,至於糧餉,日後發放。”

此言一出,朝堂一片譁然,御史,言官,給事中紛紛跪下:“陛下,我大明不失寸土,祖宗之法不可違啊,還請陛下嚴令孫督師出陝平賊啊,救中原百姓於水火啊。”說罷,紛紛下跪於皇極殿。

張國維有些激動,事實上,他和那些言官不一樣,他是大明的兵部尚書,他早已認識到秦兵的重要性。

李自成已經不是當年的流賊了,孫傳庭糧餉不足,成軍不久,此時秦軍出陝,贏了倒還好說,但是想吃掉李自成,難上加難,那廝當年就剩十八騎,不到兩年,再次席捲天下。

況且今日的李自成與當年大不一樣了,就連洛陽開封這樣的大城重鎮都被攻破,可見流賊實力之強啊。這一戰要是輸了……

張國維打了個寒顫,輸了,大明就無可用之兵了,朝廷怕是再無可戰忠心之軍了,那左良玉,劉澤清,吳三桂那些人,誰又能制?那樣的話……

張國維不敢去想。他激動的是,陛下不在向以前一樣,終是認識到了秦軍的重要性了,這是陛下最後一副身家了,陛下,輸不起了,大明,也輸不起啊。

崇禎皇帝見御史吵鬧一團,看了一眼王承恩,王承恩會意:“肅靜,肅靜,御前禮儀。”

朝堂安靜下來,崇禎皇帝繼續到:“如今國事維艱,入不敷出,國庫空虛,朕想向諸位臣工籌集糧餉,已結燃眉之急,諸位臣工意下如何。”

籌集糧餉,眾臣心中一驚,上一次籌款,搭上了一個首輔薛國觀,還有崇禎的五皇子。

上一次籌集糧餉,讓百官勳貴捐銀,那孝定皇后的侄孫武清侯李國瑞做文章。

傳言孝定太后已昇仙為九蓮菩薩,在天上責備皇帝輕視外戚,皇帝的每個兒子都將夭折,神降臨到皇帝第五子的身上,皇帝非常害怕,而懷恨薛國觀,最終賜死。

這一次,怕又是不好收場啊。

崇禎皇帝見都默不作言,點了名:“國丈作為勳戚,皇后之父,太子祖父·,可捐獻多少啊。”

周奎如大夢初醒,慢吞吞回到:“陛下,老臣家無餘財,人口又多,恐是有心無力,為了國事,老臣家吃糠咽菜,也要以資國用,老臣,出銀五百兩。”

眾臣見國丈帶了頭,也不在顧忌,紛紛哭訴如今天下動盪,自家日子如此不易,崇禎皇帝氣的冷笑:“好好好,國丈家吃糠咽菜,朕又怎麼忍心。

明日百官就把捐獻錢銀報上來即可,至於多少,眾卿心中要有個數才好。”

說罷,拂袖而去。王承恩緊跟身後,冷冷瞟過眾人。一個小太監唱到:“退朝”。

眾臣面面相覷,周奎卻毫不在意,自家的錢財怎麼可能拿出去,這天下是他便宜女婿的,又不是他的。

至於崇禎皇帝的不滿,他女兒是皇后,外孫是太子,皇帝能拿他怎麼辦,大不了待會進宮求求玉鳳就可,還能再問玉鳳討要些賞賜。

崇禎皇帝氣沖沖回到乾清宮,罵道:“朕的好國丈,好國丈啊。朕還點明瞭皇后,太子,望著他幡然醒悟,這個蠢貨,朕的大明要是亡了,他周奎算什麼,他的錢財再多又又何用。”

王承恩不敢接話,斟了杯茶,勸道道:“皇爺消消氣,先生不早就說了國丈的稟性,陛下何必為此再惱。”

崇禎皇帝免露狠色:“但願皇后能勸說周奎吧,要不然的話,朕,就真的不念皇后與太子的情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