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話一出,所有人大吃一驚,廠衛倒是沒有什麼,這本是皇帝的爪牙,可嘉定伯周奎,那可是周皇后的父親,太子的外祖父,是真正的勳戚啊。
周皇后慌了,連忙向崇禎皇帝施禮到:“陛下,臣妾的父親雖是有所瑕疵,但未做什麼傷天害理之事,還請陛下放過臣妾父親一次啊。”
劉宏明知道此事是要說了,只能說道:“明年1月大順軍李自成等起義軍攻打大明王朝,大明王朝由於軍餉缺乏導致軍隊節節敗退,於是陛下下令凡是皇親國戚以及滿朝王公大臣文武百官都要捐贈白銀充作軍費。
於是崇禎皇帝命令太監高定先跟周奎借錢暫時湊夠餉銀招兵買馬,結果周奎卻極力反對錶示家中沒有任何剩餘錢財,太監高定見到周奎如此吝嗇迫不得已只好回去向陛下回旨。
皇后知道周奎守財如命對陛下嘆曰:“我父周奎平日深受大明王朝養育之恩跟陛下寵愛信任,沒有想到如此吝嗇鼠目寸光,一旦城破之日他的家財萬貫又能保住多久。”
於是親自叫來周奎狠狠訓斥一頓周奎迫不得已只得拿出5000兩白銀來助餉。
皇后眼見父親周奎貪財如命一毛不拔也無可奈何,最後又從宮中偷偷變賣自己的金銀首飾之後換來5000兩白銀給父親周奎,讓周奎按照自己的名義捐款不能讓其他大臣笑話。
周奎收到女兒皇后的白銀之後卻在裡面扣掉2000兩之後才勉強將剩下的3000兩白銀上交國庫。
一時滿朝王公大臣文武百官也紛紛效仿周奎,回去把自己房子上的磚瓦弄得歪歪扭扭亂七八糟,屋內值錢的東西一律私藏起來然後在自家房子門口貼著房屋賤賣。
之後滿朝王公大臣文武百官紛紛捐贈餉銀2000-50000兩不等的白銀。早朝的時候周奎與朝廷眾臣都故意穿上最破舊的衣服去上朝。以前由乘坐轎子改為步行上朝。
三月廿二,李自成手下軍隊很快就找到周奎以及明朝所有的王公大臣以及文武百官,還是老規矩,必須朝廷所有大臣與官員按照規定捐銀助餉。
周奎很是吝嗇,一毛不拔,最終劉宗敏逼迫周奎的老婆與兒媳自殺,又殺死周奎的兒子。周奎還是不願意拿出一兩銀子出來,硬是表示朝廷半年沒有發過俸祿,自己已經沒有錢了。
但是李自成親自審訊周奎之後,周奎被李自成用皮鞭不停的抽打快要斷氣的時候,才迫不得已帶領李自成回到家中地庫拿出自己私藏的銀子與家財上交,不久周奎就憤恨而亡。
除此之外,崇禎十七年底,太子朱慈烺來到太監楊玉的家中。楊玉見而憐之,為其更衣後送至故明周後父周奎家,時坤興公主亦在奎處,相見後放聲痛哭。
周奎先是跪獻酒食,後將太子獻給清朝,太子說出東宮舊事,大學生謝升,國丈周奎依舊說是假冒,公主哭著說是太子,依舊不為所動,後太子死於獄中。
聽罷崇禎皇帝大罵到:“狼心狗肺,狼心狗肺,朕要殺了此獠,大明怎麼就有這樣的國丈,連自己親外孫都不放過。”
眾人也是嘆息,這周國丈也是糊塗啊,太子與坤興公主臉則漲的通紅,他們怎麼也想不到外大父如此無恥。
周皇后愣在當場,眼淚不住流著,怎麼也想不到父親糊塗成這樣,這犯下的罪,怕是自絕於陛下與太子啊,周家,怕是要滅頂之災了。
劉宏明見氣氛不對,便打圓場道:“皇后大義,與陛下相濡以沫,共赴困苦,陛下定不會讓國丈一家安危有誤,至於財富,怕是留不得了,就當國丈資以國用。”
崇禎皇帝想起與皇后情分,臉色緩了下來說道:“皇后是皇后,既是他周家女兒,也是我朱家媳婦,若是周奎懂進退,朕不會為難,若是他依舊執迷不悟,就莫怪朕了。”
周皇后默默點頭,此事,便是過去了,崇禎皇帝繼續問道:“宏明,廠衛該如何?王德華那老狗勸賊登基,留不得了,宏明認為該由何人掌東廠錦衣衛?”
王承恩心頭一哆嗦,他知道,眼前劉宏明的話將會徹底改變宮中格局,有人會一飛沖天,有人會跌入十八層地獄,他抬起頭來,看見劉宏明正在朝他笑,王承恩心砰砰跳個不停。
劉宏明笑著說道:“陛下,掌東廠錦衣衛必要對陛下忠心,憑這一點,除了王承恩公公怕是無人再出其右了。
御馬監作為掌管皇室直屬兵權,王之心那廝,說貪財,在大內排第二就沒有人排第一,那廝身家怕是幾十萬兩了。
至於錦衣衛,駱養性倒是沒有學會其父駱思恭的為國為民,倒是學會了與文官交好,也是留不得了,我推薦李若璉。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攻破北京,李若璉時任錦衣衛南堂指揮同知,死守崇文門。明亡自縊殉國,還有千戶高文采.
城破全家十七口自殺殉國還有曾經的保定監軍方正化,和同知邵宗元等人登上城上的矮牆一起防守.有人奏請事務,方正化說::“我的心緒已亂,你們還是好自為之,”等到城門陷落,擊殺了幾十人,賊問:“你是誰?”方正化厲聲說:“我是總管方正化.”
賊人拿刀砍殺了方正化,他的隨從也都被殺死了。
當時內臣殉難的人,另外有司禮掌印太監高時明,司禮秉筆太監李鳳翔,提督諸監局太監褚憲章、張國元四人,司禮監徐高,高宇順。
這些人,都可大用。”
崇禎皇帝聽後道:“傳旨,王承恩為司禮監掌印太監,提督東廠,方正化掌御馬監掌印。
王德化,王之心下詔獄,查清過往,召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與錦衣衛南堂指揮同知李若璉即刻入宮,不得有誤。”
王承恩回道是便準備離開,劉宏明將他喊住,說道:“王公公不急,我這有個故事你先聽聽。”
眾人好奇不已,王承恩恭敬答道:“先生請賜教。”
劉宏明說道:“曹化淳公公可知?”
王承恩回道:“曹公公前些日子蒙陛下天恩,回鄉養老去了。”
劉宏明笑著:“我這倒是有一件關於曹公公的事情可告訴公公。甲申三月,曹化淳不在北京,其時已經鄉居六載。甲申五月,清軍入京,為崇禎皇帝后發喪三日,追贈廟號懷宗。
十月,順治移駕北京,曹化淳赴都上疏,請妥善處理帝后陵寢。經恩准,委內官監冉肇總理其事。
此時,順天府楊博,宛平楊時茂等分別上疏參告曹化淳“開門迎賊,賊入城,挺身侍從,今清入都,又復侍從,此賣國亂臣,雖萬斬不足服萬民心。”
曹化淳上疏辯誣,奏辯甚力。奉旨“曹化淳無端抱屈,心跡已明,不必剖琛,該部知道。曹公公還寫詩自辯,報國愚忠罔顧身,無端造誣自何人家居六載還遭謗,並信從前使不真。
你說奇不奇怪,曹公公身居天津,東林黨人怎麼知道曹公公開了北京城門迎李自成進京。”
王承恩已是大汗淋漓,他已經明白劉宏明講這個故事的意思,這是告訴他不可再像王德化那廝一般與東林黨交好了。
劉宏明循循善誘:“陛下想讓公公做的是魏忠賢,魏忠賢跋扈不得好死,但是公公可要記得,天啟皇帝在時魏忠賢的權勢多大,又有何人敢動?
給自己留後路沒錯,一朝天子一朝臣,這話沒錯,可就憑著公公你與陛下過命的交情,說上一句大不敬的話,哪怕陛下駕崩,太子登基,可太子的大伴有公公忠心嗎?
史書沒寫,我不知道,太子不知道,沒有人知道,可是太子知道,公公是忠臣,你想太子是會用誰?
兩代帝王的信任,公公還不能坐穩這內廷第一人的位置?
要知道,史書上可是記了,公公就葬在陛下陵墓旁啊,這等榮耀自古以來那個權宦可得,公公想清楚啊。”
崇禎皇帝反應過來,知道劉宏明這是在敲打王承恩讓他好好辦事,說道:“宏明說的是,大伴用心辦差,朕的陵墓旁必有大伴一席之地,將來朕就算駕崩,太子,太子….”
朱慈烺反應過來應到:“王大伴放心,孤知道大伴是我天家最信任之人。”
王承恩想到今日與貴人同席,自古以來那個宦官可做到?
現如今,又得到兩代帝王的信任,拜倒在地,一時間難以自制,哭著說道:“老奴定會為陛下,太子赴湯蹈火,若有私心,豬狗不如。”
說罷,王承恩便施禮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