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害哥哥?!”
九兒被鄒龍的話驚呆了,如果說是朝中有人陷害胡義,而使他被迫離京,身為太子的他自然可以在未來的某一天將胡義調回京城;可是如果說是整個朝廷排斥胡義,那麼就算他登基為帝,也無法在短時間內將胡義調回。且不說他現在自身難保,就算安全接位,面對先皇留下的朝廷班底,他也是有心無力。
自從當年仁宗設內閣,以五品學士充任內閣學士,漸漸成為一個替代相權的樞密機構後,內閣的權勢便一日重於一日。但那時內閣學士品階卻大多是五品,某種程度上還不能完整對抗六部,因為六部尚書都是正二品的大員,以五品學士提領二品大員,這上下之屬自然沒法分清。然自英宗寵信太監王振,撇開內閣和六部行事後,文官集團便意識到要對抗宦官力量,就須加強內閣權勢。當時輔政的“三楊”之一的楊士奇便向英宗提出提升內閣學士品階,以內閣領六部之事。雖然此舉被王振識破,並極力阻撓,但英宗卻還是出於對先皇留下班底的信任同意了楊士榮的要求。
自此,內閣學士便不單單隻有五品了,出現了二品學士領部務的大學士,並且歷任首輔都兼著某部尚書,如此一來,內閣的份量便舉足輕重,已然壓倒六部,成為大明的政治中心。其後更因“土木堡之變”,武將勳貴集團瓦解,內廷宦官力量也遭到滅頂之災,內閣便一家獨大,形成文官壟斷的政治局面。“奪門之變”後,英宗復辟,為了藉助文官力量除去石亨、徐友貞他們,索性便徹底放權下去,一應政事由內閣自決,以此爭取文官集團的支援,一舉除掉了這些因奪門有功的復辟功臣們。政局平穩之後,憲宗已然無力改變自己的決定,只好在京城中心地帶為好老師王振設了家廟,寄託心中的哀思之情,感懷當年相融甚洽的師生關係。
憲宗登基後,雖沒有對內閣權勢做出什麼調整,卻變相的加強了司禮批紅的力量,以此來抗衡內閣,但這也是聊勝於無,政局大體仍操在內閣手中。因為司禮監雖有批紅之權,但所批的卻是內閣上呈的奏摺,應該怎麼做的意思早已經用白紙小楷附在其上,他們沒法提出自己意見,只能批紅以示同意。若不同意,打回去後,內閣還是原封不動的再呈上來,如此幾回,就算司禮監還是不批紅,內閣也自行下發了,就好像憲宗自己搞的中旨傳奉官一樣,你拒絕是你的權力,我下發也是我的權利,大家各安其事,相安無事最好。要是撕破臉皮,難免是一場大風波,到時彼此臉面都不好看,所以憲宗對內閣行事視而不見,而內閣對憲宗大封傳奉官之舉也當作沒看見,反正你所任的都只是些低品官員而已,動搖不了朝中力量的平衡。
不過自商輅下臺歸鄉後,萬安接任首輔之職以後,這種內閣壟斷政權的局面被打破了,因為萬安是靠巴結萬貴妃而上臺,自然事事以聖意行事,否則他這首輔如何長久。從此內閣搖身一變成了憲宗的傳聲筒,好在憲宗不喜處理政務,對朝局影響不大,否則後世野豬皮的軍機處將提前二百年出現。(筆者備註:有明一代,無官居一品說法,黑暗時代的軍機處在創設之初是借鑑明代內閣制度,不過卻是毫無實權,僅作諮詢之用,類似於今天的智囊團)。
無論內閣的性質是否變化,九兒即使能安全等到接位的那一天,即位之初他也沒有任何自己的政治班底,強勢內閣也好,傳聲筒內閣也好,他都無法去影響或者改造,只能被動的以時間來解決這些麻煩,而不能一登皇位,就對內閣大換血,因為現在的紙糊內閣已經穩穩操控了六部,三品以上大員全是親近萬安或者由其一手提拔上來,他若是動了內閣,朝局就會大動盪,這對新皇而言是最危險的。
況且九兒這麼多年來,除了每日進學見一見那幾位老師之外,其他任何人他都見不了,而且也不能見,否則就是一頂勾連外官的罪名。胡義離京之後,對其關照最多的就是讓其不要去結交外官,以免給萬貴妃藉口。而同樣關照最多的卻是讓其多結好內庭二十四衙門的太監,無論是否有權勢,無論是什麼官位,都要在其面前表現出太子寬容近人的印象。九兒雖不明白鬍義如此交待是為何意,但還是老老實實的依言而行,所以到今天為止,雖然所有人都知道萬貴妃有意廢太子,但是內廷上到司禮監,下到打雜,沒一個人在憲宗面前說過太子壞話,諸如萬貴妃新寵鄭義和國師李孜省等人,都不曾在憲宗面前詆譭過太子。除了太子表現得的確讓人無話可講之外,恐怕其悲慘的身世也是眾人不願過多落石的原因。
自知無法去改變什麼的九兒,實在不明白鬍義哪裡得罪了朝廷,得罪了內閣,要知道他現在最大的依靠就是在大同的胡義,如果他不能回京,面對日益逼近的廢儲風波,他實在不知道該靠誰。這些年他的所作所為也是一直按照胡義的指示而辦,那日在文華殿被憲宗莫名奇妙訓斥之後,他第一時間就想到了胡義。因此回到東宮之後,立即派侍衛統領曾啟星夜快馬出城,趕往大同去見胡義,一來把自己大婚的訊息告訴他,另外也把京中的事情一五一十告訴他,請他替自己想辦法。在汪直回京後,他也是怦然心動,想請父皇將胡義也調回來。可是現在聽了鄒龍的話,胡義是被朝廷所害而不能呆在京城,九兒不由有些忐忑了,他生性仁慈,對那些勾心鬥角的事情一向敬而遠之,卻不是完全的政治白痴,他深切的知道自己現在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胡義和他手中的西廠,以及他出巡九邊所建立的新軍,還有他暗地在京中佈置的暗線。至於自己的那幾位老師,除了謝遷和劉健二人,其他幾個都是萬黨,指望他們在關鍵時候扶保自己就好比母豬上樹一般不現實。而謝劉二人現在卻仍是清閒的翰林官,手中無權,朝中也沒有說話的份量,關鍵時候也是乾著急,派不上用場。如果唯一能派上用場的胡義礙於內閣和朝廷而不能回到京城,將來就是遠水救不了近火,等他趕回來時,自己早已經是廢太子了。所以他現在必須要抽清楚胡義為什麼被朝廷所害,好想辦法替其破了這個難題,早日回到京城。
“朝廷為什麼會陷害哥哥,你給我說明白。”
鄒龍知道九兒肯定會刨跟問底,當下也不隱瞞,和聲道:“回殿下,當年公公從那些皇親勳戚手裡搞到糧食後,因事先內閣和戶部有過保證,事成之後如數付於購糧銀子,所以公公去和那些勳戚們打交道時底氣是十足,可是糧食到手後,戶部卻拒絕付銀子給那些勳戚們,那些勳戚們覺得公公騙了他們,便找公公質問。公公也是氣憤不過,立即到戶部找尚書周經質問,不想卻被周經拒於門外。公公馬上跑到內閣去找萬閣老,不想萬閣老卻一口否認此事。如此一來,公公就背上了背信小人的惡名,大怒之下竟帶人圍了內閣,要萬閣老給個交待。於是事情就鬧大了,內閣將此事通報給了皇上。公公也知道自己有些鹵莽,當下也進宮向貴妃娘娘呈說此事,貴妃娘娘倒是有意保全公公,傳下意旨讓內閣擔下此事,奈何內閣卻拒不承認此事。也是該公公倒黴,當時嘉善公主正好到王太妃面前哭訴,說公公假西廠威勢,行閹宦欺人之事,事情傳到周錢二位太后耳裡,對公公自然大為不滿。皇上知道此事後,為平息二位太后怒後,要重懲公公。好在貴妃娘娘求情,便讓公公離京外放雲南任礦監。”
說到這裡,九兒插嘴問道:“怎麼會是外放雲南呢?哥哥不是去了大同巡邊嗎?”
鄒龍解釋道:“當時皇上是這樣安排的,但是公公卻自請到大同巡邊,說自己愧對聖上,要到邊關去替皇上守國門,以盡臣子之義。一來公公曾立有戰功,二來司禮監王公公也在皇上面前為公公竭力求情,皇上終於改變主意,讓公公出巡九邊。”
“原來如此。”
九兒點點頭,當年嘉善公主到宮中哭訴時,他也在慈寧宮,但卻不知嘉善公主是為什麼事哭訴,現在想來倒是明白前因後果了。呆了一呆,又有些疑惑道:“內閣和戶部為什麼不付銀子給那些勳戚的?”
鄒龍冷哼一聲:“還不是欺公公年少,想中飽私囊!”
…………………
斷更幾天,實不好意思發章推,但奈不過人情,就厚顏發下吧:蕭童鞋今天生日,準三不“二”了,推薦他的書《神仙都在兜裡揣》【書號:1656433】,王珂看A片沒看成,在片子裡看見有人委任他做了第四宇宙分割槽的穿越管理員;據說這個職務是專門販賣神位的……這個書開始看有點虐主,需要慢慢看,屬於典型的性格成長型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