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端午的那天,家裡的供品也都擺放整齊了,就等人齊後就開始祭拜了。
錢老太領首拿香,錢明站第二排,餘氏則抱著瑜姐兒站第三排。
下人們都站在最後一排,一家人手拿竹立香,開始心誠則靈的祭拜起了佛祖先人。
瑜姐兒覺得他們祭祖的禮數周到,態度也很虔誠,便也合起兩隻小胖手跟著拜了拜。
瑜姐兒所求不多,她就希望佛祖保佑,保佑這家人平安順事,身體安康。
瑜姐兒上輩子本是孤兒,無依無靠,這輩子能得此家人,自然真心想要融入這個大家庭。
一家人整整齊齊的上完香,又燒了金紙、放了鞭炮,這才算把端午過圓滿了。
隔壁鄰里鄰居也紛紛都放了鞭炮,一時間整個香草鎮都籠罩到鞭炮聲裡。
晚飯的時候,吃的是肉粽子。
正宗的箬葉包著帶肉的糯米,開啟葉子那一刻,那肉香加鹹糯米的鮮香味兒就飄了出來,香的直讓人胃口大開。
瑜姐兒看著大人們手中剝好的大肉粽,口水忍不住流了一上衣。
餘氏見她那小眼神饞勾勾的樣兒,笑的眼睛都彎了起來,“個小饞人,口水都要把衣服打溼咯。”
瑜姐兒汗顏,她現在根本控制不了自己的口水。一張嘴、口水就流的滿衣服都是。
她能感覺自己快長牙了,因為牙齦那裡總是很癢。
餘氏拿了圍嘴給她兜在脖子上,這才抱著她吃飯。
瑜姐兒坐在她娘懷裡,桌上那肉粽的香味一直飄進她鼻裡。把瑜姐兒饞的呀,“嘛嘛嘛嘛~”給口飯吃吧娘…
餘氏聽懂了,卻笑著不理,只給她一個小饅頭碎碎給她嚼。
肉粽雖然煮的軟爛,卻不好克化,小嬰兒最好不要吃。
就連錢老太也沒開口要給她吃。
看著飯桌上的大人們吃的那麼香。瑜姐兒鬱悶啊……可快點長牙吧。再不長牙,可要饞死人了。
————
趁著端午的勁兒頭,餘氏便帶著自家男人去寺廟裡祈福去了,留下瑜姐兒跟錢老太在家。
這次錢明親自把孩子抱過去,因為他怕老孃心裡有陰影,會對瑜姐兒不好,所以他要親自抱過去跟老孃交代一下。
餘氏皺著眉頭說他想多了,“娘很疼你閨女的,你別亂說話。”
錢明笑著點頭,卻是不信。
他自己個老孃什麼性格,他會不知?
不過當瑜姐兒被錢老太抱過去心肝寶貝直叫的時候,錢明終於傻眼了……“娘,這還是你嗎?”
錢老太笑著呸他,“去去去,怎麼說你老孃的,快邊兒待著你,這裡不用你了。”
錢明無奈的搖搖頭,“您變心的也太快了吧,有了孫女就不要兒子了。”
錢老太才不理他,“你個臭兒子有什麼用,三不五時都不在家,還不如我們瑜姐兒好呢。”
瑜姐兒此時正要困不困的打哈欠,沒功夫聽他們說什麼。
錢明笑著跟老孃打哈哈兩句,便跟媳婦一起出門了。
他們先去廟裡燒香,而後又去送子觀音那裡多求幾個孩子。
最後求到上上籤,這才心滿意足的回去。
回家的時候,錢明提議去看岳母家看看。餘氏點頭,便挽著他回孃家去了。
錢明疼她,她自然也疼他。
兩人在餘老孃那裡開開心心的吃了頓飯,又給餘老孃講了許多新鮮事,可把餘老孃高興的。
餘三郎端午的時候學堂就放假了。這會見錢明過來,立馬心情甚好的跟妹夫坐下來一起聊天。
兩人都是學子,錢明先一步考上秀才,餘三郎之前沒考上,打算過兩年繼續考。
“娘~我們回來啦。”
屋內正說著,屋外卻傳來了熟悉的聲音。
餘老孃一聽,可不就是大兒子跟二兒子的聲音嘛。
上次滿月酒母子三人和好後,也就漸漸來往了。
趁著端午熱勁兒,兩個兒子也都趕回來看望老孃。
餘氏去給他們開門,臉上也帶著喜氣。“大哥,二哥,回來啦。”
餘大郎笑的很是親切,“嗯,小妹也在啊。”
兄妹三人一道進門去,餘老孃還故意端一下,下巴抬的高高的看著兩個兒子,“看你們挺忙的,沒事回來幹什麼。”
明明心裡喜的很,偏要說些反話。
兩個兒子也不介意,傻呵呵的打岔。
“娘,兒子給您扯了布,看這花色您喜歡不。”
餘老孃哼了一聲,又開心的去看花布,“還行,看著也就那樣。”
餘氏看了看他們身後,奇怪道,“兩個嫂子跟侄女呢,怎麼沒回來?”
蔣氏跟江氏自從知道自家男人給小姑子添了那麼多滿月錢後,回去都大鬧了一場。這會夫妻兩對都還沒有和好呢,更別說回來給婆婆過節了。
兩個兒子對媳婦也頗有怨言,卻不會在老孃面前說她們的壞話,只道,“她們在家看鋪子,我們回來,鋪子也不能沒人照看。
這麼說也沒錯,不過餘老孃什麼人?她可精的很哩,哪裡不懂兩個媳婦的小心眼。
她哼了一聲,倒也沒說媳婦們的壞話,省的跟兒子們鬧不愉快。
餘老孃今兒心情好,一家五口連帶女婿都在,就讓下人去買酒來,準備跟三個兒子和女婿喝個痛快。
餘家兒郎都是好酒量,餘老孃也不謙讓。
就錢明酒量淺,沒兩杯就上頭的很。
餘氏看他臉紅的像猴子,連忙叫他不要喝了。
不過錢明不想掃岳母的興,鬧著要陪大舅兄們喝個不醉不歸。
餘氏看他們喝的顛三倒四的,頭都大了。
婆婆自來不喜歡相公喝酒,待會回去,指不定一頓埋怨。
但今日家人團聚,餘氏也不忍掃老孃的興致,大不了回去讓婆婆一頓說好了。
————
——下本新書《穿成炮灰後大佬們哭求我原諒》
勵志走綠茶的路,讓綠茶無路可走。
輕輕文。有興趣的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