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到來之際,長安城朱雀大街上居住的魯國公府,這一下可熱鬧開了,真有過年的氣勢,剛剛迎進二十二王爺,啊不是,應該現在稱呼騰王爺李元嬰和滕王妃張秋水,緊接著就是高陽公主駕臨,順帶著還把晉陽公主李明達也拐了進來。
李元嬰因為今年沒惹事兒,在地方上還算省心,李世民一高興,就當場封了他一個滕字名號的王爺。
也不知道這位皇帝爺是怎麼想的,居然是藤字,難道是因為李元嬰以往鬧騰的太不著調了?
李元嬰可不管什麼騰不騰的,得了封號的王爺就算是有了面子,這才是最重要的,因為他要給自己的王妃張秋水,以及他們的孩子都留個殷實富貴家底兒。
一行人進了魯國公府,那可就像打劫的一般,不管天地的胡吃海塞,跟程咬金興起時,還盡興地舞了一段,惹得眾人都直喊肚子疼。
坐在一旁看熱鬧的李雪娘,抱著秋水的孩子,一顆心都要柔化了。懷裡的孩子粉粉嫩嫩肉乎乎粉雕玉琢,看得她都很不能自己現在就把孩子生出來,好好疼愛疼愛。
而程咬金和李元嬰等人的不羈行為,也讓她心裡感概啊,您瞧瞧大唐這民風,相比自己的那個現代,已經沒什麼保守和開放之分別了,較之明清兩朝的嚴苛,那更是能甩出幾條大街去。
大唐這是除了你不造皇帝的反,不造爹孃的反,遵紀守法的過日子,其他的事兒你該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沒人攔著你,也沒人笑話你。
就眼前這樣,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聽著所謂的好聽“音樂”,欣賞著貌美如花的胡奴們的舞蹈,那叫一個愜意和舒暢!
酒宴一直鬧道長安城要宵禁了才算是結束了,因為明天是大年,李元嬰與張秋水便起身告辭,那高陽公主更是興高采烈地,眉眼都是笑意,手裡攥著洛平給他的“書信”,美滋滋地攜晉陽公主回皇宮。
只是,在離開魯國公府的時候,李元嬰帶著酒嗝告訴李雪娘,他們合作的建造的閣子,他已經想好了,取名就叫滕王閣,作為貴族山莊大酒肆,年後回去就真是開業,到時候朝廷成立了“銀行”之後,所有的銀子就存到那裡。
有銀子賺,李雪娘就開心,當下又把關於滕王閣貴族大酒肆的一切相關事宜,透過文稿的實行都交給了他,“王爺,滕王閣將來的利潤,您應該再讓給雪娘一些才好,您瞧,我雖然沒出錢出力,但是我是技術人才,難得的!”
李元嬰當然知道這是李雪娘在跟他開玩笑,因此也不介意,就道,“雪娘,將來滕王閣真如你所言那般賺錢,那本王絕不小氣,自當要多分你一些。
不過啊,雪娘,你看你與秋水很久未見,又與我兒子初次見面,你給的見面禮是不是少了點啊?才那麼一點點,你不覺著寒酸?”
李雪娘咯咯一笑,“寒酸嗎?少了嗎?本郡主沒覺著啊。要不這樣吧,等我兒子出生的時候,你也如我這般還禮就中,我只要那一模一樣的東西即可。”
“呃……秋水啊,那個什麼,天色已晚,咱們還是趕緊回咱們家老宅子過年吧。“那是小兒故事點讀機,李元嬰哪見過那麼神奇的東西?不趕緊走,還等什麼?
秋水懷裡抱著孩子,依依不捨地同李雪娘告辭,說後天定然再來魯國公府拜年。
李雪娘回到喜房,有些疲倦了。畢竟是有了身孕的人,沒有那麼多的精力折騰。秋菊侍候著洗漱躺下之後,就關好門,守在外間。
趁著這機會,李雪娘又鑽進了隨身空間。剛一進來,就看見鐵柺李、呂洞賓和小香豬憨喜在哪兒折騰什麼呢。
走進了一看,李雪娘差點沒笑噴了,感情人家神仙沒事兒也學著打牌玩樂。這要是被道家老祖看見,兩位老神人會不會挨板子?神仙挨板子,該會很有趣兒吧?
“想什麼?不會是在心裡祈望我們老哥倆被人惦記破財吧?”鐵柺李像來與李雪娘鬥嘴鬥慣了,見李雪娘笑得有點不地道,沒懷好意的樣子,就點破了他的小心思。
李雪娘莞爾一笑,“不是惦記你們倆個破財,而是在想,你們這般沒有德行,被你們師傅知道了,會不會打你們板子?我就想啊,你們是神仙了,如果被打了板子,該是什麼樣有趣的場面呢?”
被人打趣的滋味好像不是很好受哈,鐵柺李和呂洞賓哥倆你我對望一眼,認命的嘆了口氣,最後二人不得不按照凡間的風俗,每人送了李雪娘一件寶物,算是新春賀禮。
鐵柺李送的是玉荷花一朵,晶瑩剔透栩栩如生,煞是惹人憐愛;呂洞賓則送的是一柄長劍,鋒芒銳利寒氣逼人!
這兩物件,其實是何仙姑原有之物,鐵柺李和呂洞賓將這兩件寶物送她,自然是物歸原主之意!
另外呂洞賓還送給李雪娘一副書法詩詞,就見那畫上的字跡俊逸瀟灑,一看就是名家之作,只見上面題詩是這樣寫到,“麻姑笑我戀塵囂,一隔仙凡道路遙;飛去滄州弄明月,倒騎黃鶴聽吹簫。”
李雪娘得此佳畫好詩,自是歡喜不已,不覺喃喃地低吟出聲,“麻姑笑我戀塵囂,一隔仙凡道路遙;飛去滄州弄明月,倒騎黃鶴聽吹簫。”
咦?李雪娘似有所感,心有靈嶽,就問道,“這是首詩裡面的麻姑,是傳說麻姑獻壽故事裡面的女主人公?這首詩很有仙韻,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作者應該是你們八仙中唯一的一位女神仙何仙姑靈感頓至時所作吧?”
關於何仙姑的傳說,民間版本很多,李雪娘也知道一些,對這位仙姑的事蹟,不知道是不是如傳說的那般神奇,就好奇的問鐵柺李和呂洞賓,“誒,我說兩位,你們神通廣大,能不能請仙姑來此一敘?我對她很好奇也很尊敬的哦。”
鐵柺李再次與呂洞賓交換了下眼神,無奈地都暗自嘆氣,情迷心竅,忘記本來面目,何仙姑不識何仙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