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計劃出門
四合院:我在火紅年代求生存 牛年不離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李木成打算先去河裡試試,看看能不能利用空間捕魚。
一路下來,往小河邊走去。
路上碰到村裡鄰居四叔、四嬸兒彎腰在地裡忙活。
“四叔、四嬸兒,忙著呢。”
“啊,是木成啊,怎麼樣,好點沒?”
四叔起身問道。
李木成昨天被淹的事兒早就傳遍了這個巴掌大的地方。
四嬸兒也跟著起身,望向李木成。
“沒事兒了,四叔四嬸兒。”
“那就好,你這是去哪兒啊?”
“我去那邊轉轉,你們先忙著。”
李木成根據記憶打完招呼,繼續往河邊走去。
身後四叔四嬸兒互相望了眼對方,又看向李木成的背影。
“李家老三這是大難不死啊。”
“是啊,是啊,能活著就好。”四嬸兒也是一陣感慨。
不管身後的鄰居,李木成徑直往河邊走去。
不過還是斜著一點走,並沒有直衝衝的往河邊去。
昨天差點淹死在河裡的事情,大家都知道。
原身水性不大好,不然昨天也不會差點出事。
但是前世的自己可是在河邊長大,水性不錯,不過現在不必去嘗試。
將手沉入水裡,只見水嘩嘩的往空間裡流,試著擴大吸收面積。
擴不大。。。。。
看來捕魚也是不行了。
直到快中午了,李木成怏怏的轉身回家。
走進院子裡,就聽見堂屋傳來一陣的說話聲。
邁步進堂屋,小四兒和小五也在堂屋玩。
“爹,大哥。”
李木成經過一上午的心理建設,終於叫出了口。
“成兒回來了,上午去哪兒了?怎麼不在家多休息?”李貴來搖著扇子問。
“出去逛了逛,我沒事了。”
“行,你自己的身體,多注意,有啥不對勁趕緊告訴我們。坐下來歇會兒吧,這麼熱的天,下午別出去瞎逛了。”
“吃飯了。成兒回來了。”李母雙手端著碗,走進堂屋。
“嗯,逛了逛,回來了。”
緊跟著大嫂和二姐也端著碗走了進來。
“二姐回來啦。”李木成看見了原身二姐。
“嗯,老三,不礙事兒了吧,我上午回來也沒見著你,去哪兒逛了?”
二姐一邊放碗,一邊回答著李木成的話,一雙眼睛盯著李木成看。
“去後山逛了逛。”
這時候的孩子在家喜歡到處亂逛,都習以為常了。
原身和二姐關係最好,畢竟年齡差不多,小學時跟著二姐來回鄉里上學時間最多。
後來二姐高小畢業就沒有繼續唸書了,實在學不進去。
李木成倒是一路磕磕絆絆唸到了初中畢業,算是拿了個不大不小的文憑。
一家8口齊坐在四方桌前,開始吃飯。
“下午去地裡看看玉米,這快收成了,可別被野物禍禍了。”
李貴來一邊就著鹹菜吃著玉米糊糊,一邊說道。
現在偶有野豬下山,也有麻雀之類的鳥搞破壞。
李母:“行,下午我們各走一塊地,老大你去村東頭那邊,老二你去長土那邊,我去河邊。”
建國初土改的時候分地,家裡分的地可不是成片的,都是優質地搭著貧瘠地,各家分一些。
一邊聊著地裡的事兒,大家一邊吃飯。
李木成沒有搭話,現在他秉承著少說話,少錯漏。
大家也只以為他是因為昨天的事情,沒恢復好。
“爹,娘,我吃完了”小四兒一陣呼呼,幾口將糊糊吃完就下桌了。
“爹,娘,我也吃完了。”小五也緊跟著下桌找四哥去了。
“老二,你昨天的相親怎麼樣了?”
說完地裡的事兒,李貴來喝完最後一口玉米糊糊,問道。
聽見李貴來的話,大家同時抬起頭望向老二李霞。
“不咋地。”
李霞頭埋在碗裡,邊吃邊答道。
“那成,改天再找找前村付媒婆看看。”李貴來道。
“二姐,沒相中就算了,咱不著急。”
李木成這時插話道,說完,喝掉碗裡最後一口糊糊。
“爹,娘,二姐也不大,不用這麼著急吧。”
大家都挺詫異,老三今天怎麼管起這事兒,之前也沒有。
“你知道什麼,17了,該說婆家了。”李母沒多想,順嘴答道。
李父沒開腔。
李木成可是後世穿越來的,後世17歲,還只是父母口中的寶寶而已。
不過想想,現在這時代如此,李木成暫時沒辦法,只能變相的幫二姐拖延拖延。
這個年代,農村16、7歲結婚的很正常。
即使國家出了法律,規定男子20歲結婚,女子18歲結婚,也不太影響得了農村。
農村講究的是雙方辦席,得到大家的認可,就是成家了。
即使說要結婚證,到了年齡再去扯證就是。
李木成可不想自己二姐這麼早嫁人,至少拖一段時間吧。
一家人吃完飯,二姐和大嫂一起收了碗筷去廚房清洗,其餘眾人則是坐在堂屋繼續說話。
李木成來到廚房門口,等二姐洗完碗,一把拉著她進了房間。
“二姐,相親的事兒,你別聽爹孃的,不用這麼著急。”
李木成看著二姐娟秀的面容說道。
李家人的長相還是很不錯的,男的都是國字臉,女的都長的不錯。
雖說不是國色天香,但是也是很耐看的。
而且李家家教很好,大家相處也十分融洽,沒有那些你爭我搶的狗屁倒灶的爛事兒。
“三兒,這自古以來,女子嫁人,不都聽爹孃的嗎?”
二姐雖然上過小學,但還是有些信奉父母之言,媒妁之命那一套的,包括原身之前也是信的。
李霞也有些奇怪,自家三弟之前可沒對自己相親的事兒發表過意見。
“二姐,你就聽我的吧,過一段,我準備去城裡,看看能不能找個工作,到時候萬一給你找個城裡的工人物件,那多好啊。”李木成勸著二姐。
“去城裡?找工作,你怎麼突然想要去城裡了?”
二姐的關注點不一樣。
“這不是我有個同學嘛,他被他一個城裡親戚叫去城裡了,走之前還說叫我一起去呢。”
李木成這是在無中生友了。
“額,那我考慮一下吧。”
二姐有些懷疑,不過憑著自己三弟與自己的關係,還是沒有一下子拒絕。
“那行,我回房休息一下,你下午也晚點出門,這太陽也太毒辣了。”
李木成說完,回了自己的房間。
“行,你去吧。”
李霞望著走出房門的三弟,心中有些疑惑,不過也沒有多想,畢竟老三和自己最親,是不會害自己的。
這邊李木成回到房間,躺在床上,抄起一把扇子,想著未來的規劃。
自己肯定是不會呆在農村的。
不是說瞧不起農村,只是未來幾年天災的時候,城裡活下去的機率更大。
雖然沒有親身經歷過,但前世的自己也是聽過家裡老人說起過那段時間的事兒的。
前世從小生活在渝都一個鄉下,家裡老人說過,最難的時候吃過黃土,又稱觀音土,因為它能活命,不過撐死的也不少。
吃了那個玩意兒,連大便都很難拉出來。
雖然說不知道京城這邊那些年境況如何,估計也不會好到哪裡去,所以他現在要開始未雨綢繆了。
這幾年光景還不錯,家裡有點餘糧,可惜也是撐不過那幾年的。
好在還有一兩年時間給李木成想辦法。
加之空間在手,李木成有信心讓全家人活下去,而且會活得更好。
實在不行,去到國外那裡零元購,也要解決問題。
至於怎麼出去,那就是遇到問題再解決問題了,他的計劃只有大方向。
想著想著,李木成慢慢睡去,外面天再熱,也抵擋不住一個沉睡的心。
半下午的時候看院子裡沒人,李木成悄悄抓了只雞放進空間。
隔了一會感受一下空間,母雞活得很好,順手就放出母雞。
接下來,李木成又多休息了2天,也繼續探索空間的使用。
他還發現自己在空間裡,能聽到外面的聲音,但是在外面卻聽不到裡面的聲音。
時間就在實驗中過去,也到了玉米收穫的季節,他也跟著家裡人一同去地裡,開始收玉米。
李木成藉著空間,小心翼翼的不斷往院子裡送。
可不敢讓任何人知道自己空間的事兒,家裡人也不行。
事以密成,這點他還是知道的。
經過幾天的勞作,終於將地裡的玉米全部收完。間歇還要手工脫粒。
最近幾年糧食豐收,還沒有棒子麵的出現。
這天,脫粒接近尾聲,李木成也開始了準備出門的計劃。
“爹,娘,我準備跟我同學一起去城裡找份活幹。”
李木成手裡不停,嘴裡開口道。
“去城裡?找活兒?”
李貴來有些詫異,自家老三怎麼突然有這樣的想法。
李母也是一陣不解,鄉下人不是一輩子土裡刨食兒麼。
除了二姐早知道這個事兒,大哥大嫂也是有些懵。
小四兒小五則是有些羨慕。
作為土生土長的鄉下人,李貴來一輩子沒離開過老家五十里地。
就是亂世鬼子來的時候,也是往山裡一躲了事。
“爹,我這不是初中畢業了嘛,最近也想了想以後如何打算,之前有個同學,他的一個親戚在石城那裡,幫他找了份工作,他進城吃公家飯了。”
李木成儘量輕快的答道。
“他一個月十幾塊呢。”李木成補充。
“十幾塊,還一個月,這麼多麼?”
這年月鄉下結餘很少的,一年有個幾十塊收入就算好的了,加上一家的開支,能結餘十幾二十塊就不錯了。
有很多家庭還到村裡借錢度日,這叫倒掛戶。
他大哥結婚時,就給了大嫂孃家五塊錢彩禮,這還算比較多的。
“他進城當工人去了嘛,每個月關餉呢,還發衣服,分了房子。”
李木成儘量把這個無中生的“友”描繪的美好一些。
他需要李父一起去村裡說明一下,才能開介紹信,不然他連鄉里都出不了。
“你讓我想想。”
李貴來沒有一下子拒絕,雖然沒出過遠門,但是村裡宣傳的某些新聞還是知道的。
“行,爹,娘你們考慮一下。我同學說的最後截止時間就要到了。”李木成繼續給壓力。
說完,起身往豬圈走去,準備起上個廁所。
這邊屋裡也是一陣沉默,大家都沒發言,默默的幹著手裡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