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劉仁贍寧死不降一
公元900年,在濠州(今安徽鳳陽)團練使衙門的後堂,一聲清脆的嬰兒哭聲傳了出來,讓闔府上下頓時喜氣洋洋。老來得子的團練使大人劉金逢人就派發紅包,高興得不要不要的。這位楊行密起事三十六人團之一的楊吳功臣,如今老來添丁,能不高興嗎?
老劉一高興,就給兒子起名仁贍,希望他能夠長得足夠強壯,將來光大劉家。這可比對他大兒子的冀望高多了。老劉的大兒子叫劉仁規,從字面上看就是讓大郎一定要守規矩,懂禮貌,做個乖寶寶。他後來做了楊行密的女婿,接掌濠州.本來他們父子應該提前消失在徐溫篡吳建唐的歷史塵埃中。幸運的是劉金死得早,徐溫樂得撫養功臣孤弱,傳續前賢遺風。劉仁規顯然很懂規矩的,一直站在勝利者一邊。
搞定了大的,小的自然好說。劉仁贍也在徐家父子的親切關懷下,幸福成長起來。
公元943年,南唐烈祖李昪駕崩,其子南唐中主李璟即位。李璟按照老爹的遺命,任命已過不惑之年的劉仁贍為龍衛軍都虞侯,執掌天子親軍.兩年後的公元945年,劉仁贍就任治鄂州的武昌軍節度使,成為手握重兵且控扼大江的方面要員。
劉仁贍在鄂州一干就是八年。有他這尊大神鎮著,南唐在中原混戰中不僅遠離塵囂,而且將攻擊矛頭成功地指向南楚政權,不久,南唐軍在邊鎬的統帥下,越過唐楚邊境,進入了湖南境內。
劉仁贍作為守邊重將,他帶著自己鎮鄂期間嚴格訓練出來的南唐水軍,乘坐二百艘大小戰船,沿著滾滾東流的長江水向湖南殺去。當年10月25日,劉仁贍所部水師陸戰隊衝入了與南唐對峙多年的嶽州城。嶽州是湖南的門戶,嶽州失守,湖南頓時陷入了巨大的危機之中。此後,邊鎬的大軍犁庭掃閭,如入無人之境,楚人苦馬久矣,樂顛顛地迎接南唐王師。
劉仁贍真正大放異彩的時候,還是發生在周世宗柴榮南征壽州期間。
當時,劉仁贍已經從武昌軍移鎮清淮軍,負責防守軍事重地壽州。戰線前移,劉仁贍心中多了幾分興奮,他一面整軍經武,一面密切注視北方那個龐然大物的動靜。
起先,淮河一直是南唐防備中原王朝南下的天然軍事屏障。可是,淮河作為中國南北分界線,冬季結冰是個困擾南唐國防安全的大事。為此,淮河一開始上凍,南唐就會派出邊防軍前出,在霍邱以上,西至光州境內構築防線,嚴防中原軍隊踏冰南下。南唐人有學問,美其名曰\"把淺\"(把守淺涸河道,以防備敵人渡河襲擊)。
然而,就在劉仁贍到任之後,這條執行了多年的法令卻被一個聰明的人給改變了。這個人就是監軍吳廷紹。
筆者沒有查到監軍吳廷紹的簡歷,只知南唐有個太醫叫吳廷紹,曾經治好過皇帝李昪的癢疾和宰相馮延巳的腦痛,可謂醫家妙手。
話說吳大監軍在醫術上無人能及,在軍事上卻是個門外漢,他見這兩年中原王朝只顧內鬥,沒工夫南下,就認為把淺空耗糧餉,得不償失,於是大聲叫停。對此劉仁贍堅決反對,他認為把淺不僅可以防患於未然,還能訓練軍隊,誰知道哪一天中原王朝不再內鬥,而將矛頭指向南方呢?
可是監軍是皇帝、宰相們離不開的藥罐子,他的話比自己有分量。別人可不敢輕易違背監軍的意旨.
然而,劉仁贍眼裡只有社稷安危,他毅然上表朝廷,請求將把淺堅持到底。可惜他的上表最終沒了下文,只得聽任中原軍隊踏冰而來。
公元955年,也就是劉仁贍駐守壽州的兩年之後,忙過了內政,收拾了北漢後的周世宗柴榮,聽從謀士王樸的建議,發兵江淮,準備先南後北,一統河山。
這年十一月,天寒地凍,周軍果然鑽了淮河岸邊再無把淺軍的漏洞,在淮南道前軍行營都部署李谷的率領下,從已結冰的淮河上從容而過,向著南唐淮上諸州發起了進攻。
劉仁贍在壽州城內早就準備好了各種守城物資,一直枕戈待旦等著後周的不期而至。如今,敵人既然來了,又有什麼好擔心的呢?於是,他從容佈置各項守禦事宜,然後該吃吃,該睡睡,很快城中軍民就安定下來。壽州是聞名天下的堅城,久經戰事,城中軍民本就對各種級別的戰爭習以為常,現在見到主帥無異於平日,那還有啥好怕的?
周兵圍攻壽州,經年不下,顯德三年正月初六,柴榮宣佈親征南唐。由於兵情緊急,他派一員大將先期趕赴正陽,這位為皇帝開路,挽救戰局的大將就是李重進。
是的,他就是郭威的親外甥,戰功卓著,驕傲強橫。李重進星夜兼程,揮軍疾進.當李穀倉皇撤退,不知安危的時候,在劉彥貞躊躇滿志,一心立功的時候,李重進已經在正陽段淮河浮橋邊上磨刀霍霍,嚴陣以待了。
劉彥貞剛一下船,李重進立即發起了猛功。只此一役,徹底擊潰南唐援軍,陣斬南唐主將劉彥貞及其麾下萬餘人。這一戰,從根本上打擊了南唐人計程車氣,誰也沒有料到,李重進的戰鬥力如此可怕,與之前的李谷等人截然不同。南唐另一路援軍皇甫暉和姚鳳立即聞風撤退,退守天險清流關。
南唐的援軍都被打掉,壽州成為孤城,但劉仁瞻堅守不讓,周世宗也親臨一線指揮。劉仁瞻見到周世宗傘蓋,挽起強弓射去,射到周世宗面前僅數步。左右連忙請周世宗退避,但周世宗毫不畏懼,竟然移步到剛才劉仁瞻射中處大喊道:\"劉將軍,剛才您沒射中,現在我站近一點兒,請再射!\"劉仁瞻也不客氣,再一箭射去,竟然又只差數步!周世宗大笑道:\"劉將軍請繼續射,箭射完了,朕再給您送!\"劉仁瞻大驚道:\"難道他果然是真命天子?看來此城必破,我只有以死報國了!\"說罷擲弓於地,仰天長嘯。雖然劉仁瞻已經明白天下大勢已不屬南唐,但仍然忠於職守,周軍始終無法攻克壽州。
戰事從正月一直拖到大暑時節,趕上南方大雨連綿,旬日之間,淮、淝暴漲,周營之中也水深數尺,炮舟竹龍都被大水衝到南岸,為唐兵所焚.
柴榮是一國之君,要處理的政務太多,自然不能久困於壽州城下。見壽州一時難下,只好先行返回開封,只留下李重進等繼續圍城。劉仁贍趁周軍調動之際,突然出手,攻陷了周軍的南寨。不過,李重進很快反應過來,奪回了南寨,並且加大了封鎖力度。這樣一來,壽州城的形勢愈發危急了,飢餓而死者一天多過一天,這讓劉仁贍很撓頭,但絲毫沒有動搖他堅守壽州的決心。
壽州城中漸漸食盡,有些支援不住,劉仁贍連日求救。齊王景達尚在濠州,聞報壽州危急,乃遣應援使許文縝,都軍使邊鎬,及團練使朱元等,統兵數萬,溯淮而上來援壽州。各軍共據紫金山,列十餘寨,與城中烽火相通;又南筑甬道,綿亙數十里,直達州城。當下通道輸糧,得濟城中兵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