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劉子業被冊封為太子之後,孝武帝劉駿就有意無意地將當初宋文帝與太子劉劭的悲劇關係套用到自己身上。為了壓制東宮勢力,他一邊加強禁衛軍實力,一邊有意削減東宮禁衛。
不僅如此,在皇后王憲嫄年老色衰之時,孝武帝又把一腔愛意全部贈給了寵妃殷淑儀及其愛子劉子鸞。
殷淑儀和劉子鸞的出現,讓劉子業的處境形如“棄子”。為了討好皇帝,朝中大臣紛紛見風使舵,不遺餘力地吹捧劉子鸞,因此劉子鸞5歲封王,8歲拜相,各方面碾壓劉子業。
在這樣殘酷而且嚴峻的環境下,劉子業的性格變得“狷急”,心理進一步扭曲。
464年,劉駿駕崩,劉子業即位。不到三個月,皇太后王憲嫄也到了彌留之際。
臨終前,身為太后的王憲嫄想見親生兒子劉子業。她派人前往皇帝寢殿傳達自己的意思,卻遭到劉子業的無情拒絕。劉子業對前來宣旨的宮人稱:“民間傳說病人身邊多鬼,太后就剩最後一口氣了,身邊索命的鬼恐怕更多。朕是剛剛登基的天子,哪能去那種鬼地方?”
宮人不敢隱瞞,回去後將皇帝的話一五一十地彙報給了王太后。王太后聽完臉色鐵青,費了老大勁才強撐起身怒吼道:“你們趕緊取刀來,我要剖開我的肚子看看我到底是造的什麼孽,才生出這樣沒心沒肺的兒子!”
宮人只能再次前往皇帝寢宮,勸說劉子業奉行孝道。但劉子業仍然無動於衷。
幾天後王憲嫄薨逝,劉子業更加肆無忌憚。他馬上命人賜死自己的兄弟劉子鸞、劉子師,還號召宮人往自己的父親和他的寵妃殷淑儀的墳墓上潑大糞。
劉子業的所作所為,很快遭到朝中重臣和皇室宗親的口誅筆伐,但事情還在向更壞的方向發展。
王憲嫄屍骨未寒,劉子業就派人找來自己的親姐姐山陰公主,邀請她進入後宮陪自己吃飯睡覺。
山陰公主自小與弟弟感情深厚,所以劉子業的聖旨一到,她就拋下駙馬,跑進宮中與弟弟同床共枕。
山陰公主有個愛好——收集美男子。當初孝武帝將其許配給天下有名的美男子何戢,可是日子一久,山陰公主覺得不夠刺激,這次趁弟弟宣召自己進宮,她果斷地向弟弟討要男人。山陰公主給出的理由是:“陛下與我,雖男女有別,然皆為先帝所出。為什麼你能後宮三千,而我卻獨享駙馬一個,這樣不公平!”
劉子業無言以對,於是兩手一揮,當天就賞給姐姐30名美男子,要求他們務必滿足公主的一切需求。從此專指男寵的“面首”一詞誕生了。
有了30個美男子還不夠,山陰公主轉頭又看上了吏部侍郎褚淵。
褚淵是天下第一美男子,宋文帝之女南郡公主的駙馬,也就是劉子業和山陰公主的姑丈。劉子業不管這些,為了滿足姐姐的需求,他親自下詔讓褚淵上門服務。可是褚淵到了山陰公主府上,始終堅持非禮勿視。山陰公主將其囚禁了十天,期間不斷進行撩騷,但他始終“整身而立”,不為所動。山陰公主毫無辦法,只能將其“完璧歸趙”。
山陰公主走後,劉子業又盯上了自己的姑姑新蔡公主。他藉口許久未與新蔡公主見面,甚是想念,召其入宮小住。
新蔡公主是宋文帝的小女兒,她的駙馬是何邁。新蔡公主進宮前,何邁警告她不要做出對不起他、對不起何家的事情。新蔡公主發誓,只要小皇帝敢胡來,她就一頭撞死在大殿上。
不承想新蔡公主一進宮,劉子業就把她推倒床上強行侮辱,事後還要求姑姑改換姓氏,封她為謝貴嬪。新蔡公主抵死不從,可劉子業有的是辦法。他命人給姑丈何邁送去一具女屍,謊稱是公主遺體,從根本上宣佈新蔡公主已經社會性死亡。
何邁明知死者不是新蔡公主,但仍為其舉辦了盛大的喪禮,暗地裡卻集結一幫死士,打算行廢立之事。可惜事情敗露,何邁遭斬殺。
訊息傳入建康,劉義恭、柳元景、顏師伯三人私下召開“通氣會”,商量要不要把劉子業廢了,由劉義恭即位稱帝。不過三人兵力不足,所以開會前主動找到沈慶之和王玄謨。王玄謨一聽他們幾個想造反,嚇得直接保證:“你們只管造反,這事我看不見也聽不見,成不成功都不要算上我!”
沈慶之當時沒有明確表態,一番猶豫之後,他還是當起了“叛徒”,向劉子業舉報劉義恭等人慾行廢立之事。
永光元年(465)八月十三日,劉義恭、柳元景、顏師伯三人相繼遭難。當時臨近中秋節,劉子業為了洩憤,親自上門將叔祖劉義恭開膛破肚,並將劉義恭的一對眼球挖出浸入蜜酒中,起名“鬼目粽”,震懾眾人。
至此,劉子業終於可以獨掌大權了,但他的內心還是不踏實。
因為劉宋的前幾任皇帝都太能生了。宋文帝劉義隆在位30年,生了19位皇子。孝武帝劉駿更強,除了劉子業和被殺的劉子鸞、劉子師外,他還有25個皇子。
宋文帝劉義隆諸子中,年齡最大的藩王當屬義陽王劉昶。此人向來偏執急躁,“好犬馬,愛武事”,雖然他沒有公開反對劉子業,但與劉義恭的關係不錯。或許是預知劉子業打算對付自己,劉昶先派使者進京表忠心。不料使者才到建康,劉子業就對外宣佈劉昶謀反,劉昶嚇得連老婆孩子都不顧,隻身跑到北魏去尋求政治庇護。
劉昶跑了,劉子業不免內心煩躁。恰在此時謠言四起,聲稱:“湘中出天子,江南起殺機。”在湘中就藩的宗王就有年齡僅次於劉昶的湘東王劉彧。於是劉子業一次性將湘東王劉彧、建安王劉休仁、山陽王劉休祐等三位藩王召入京中監視。
三位王爺一進宮,劉子業讓他們脫去衣服,然後命人搬來一杆大秤,分別給三人稱重,勝出者可獲得“豬王”封號。結果湘東王劉彧勝出成了“豬王”。其他兩位王爺也被劉子業封為“殺王”、“賊王”。
隨後,劉子業令人將劉彧拉到豬圈,跟宮裡的大肥豬關在一起爭食。
由於殺人太多,劉子業漸漸出現了幻聽,夜裡做夢也時常見到受他迫害的人化身厲鬼前來找他索命。他變得十分迷信,對待大臣的手段也愈發殘忍,建康城內人人自危。
在這個當口上,“豬王”劉彧更加坐立不安。他思量著,與其讓人當豬一樣殺了吃肉,還不如趁機反了,也許還有一線生機。於是他派人找到了自己的典籤阮佃夫。
典籤本來是孝武帝安排到地方藩鎮負責監視宗王的中央官員,阮佃夫長期與中央失聯,結果被劉彧收買了。
接到劉彧的密令,阮佃夫聯絡上了同鄉壽寂之。此人一直負責劉子業的飲食起居,對這位暴君的性格和行為了如指掌。此前因為一點小事,劉子業差點把他殺了。因此不等阮佃夫細說,壽寂之便同意加入劉彧陣營。466年1月1日夜,劉子業點兵討伐劉子勳之際,壽寂之等人手持兵器來到他的面前。
眼見大事不妙,劉子業下意識地彎弓搭箭射向壽寂之。因為慌亂,他一箭沒有射中對方。壽寂之不給他第二個機會,瞅準時機一刀劈倒劉子業。至此,這個在人間作惡兩年的小皇帝,生命被定格於17歲。
劉子業死後,叛軍直奔豬圈,為正在與豬共進晚餐的劉彧穿上龍袍。“豬王”搖身一變成了宋明帝。
比起狂躁暴虐的劉子業,劉彧更加沉迷於屠戮宗室,親近讒臣。加之劉彧身患隱疾,為了延續香火,他竟然想出了一個“借腹生子”的辦法,讓自己的嬪妃與朝臣中強壯有力的男子過夜,搞得朝堂與後宮一片烏煙瘴氣。
卻說鄧琬是孝武帝第三子晉安王劉子勳的長史。為了實現自己的野心,鄧琬不顧朝廷現狀,執意將僅十歲的劉子勳推上皇位,意圖與宋明帝分庭抗禮。
劉子勳的父、祖均在兄弟中行三,數字的魔力,讓鄧琬更加確信,劉子勳才是天命所歸。
果不其然,劉子勳的登基,換來了很多前朝舊臣的支援。這其中,就包括了蕭賾的頂頭上司、時任南康相的沈肅之。
而蕭賾的父親蕭道成,此時卻是宋明帝欽點的十四位討逆主將之一。
不願與父親決裂的蕭賾,毅然選擇反對晉安王勢力,於是被上司沈肅之投入監獄,生命危在旦夕。
艱難時刻,蕭氏族人及門客“劫法場”,這才將蕭賾救了出來。
沈肅之勃然大怒,立即組織近千人的大部隊,全城地毯式搜捕蕭氏一夥。
情況危急,蕭賾沒有多想,帶人調頭準備反殺沈肅之。
蕭賾的反常行徑,瞬間打亂了沈肅之的部署。憑藉幾十號人,蕭賾愣是殺散千軍,擒獲沈肅之,立下大功。
鑑於晉安王劉子勳的勢力已在贛西南一帶崛起,蕭賾決定南下助父親一臂之力。他自號“寧朔將軍”,帶著百十來號人,輾轉躲入廣東揭陽的深山老林中,打起了遊擊。
由於粵贛一帶地形複雜,晉安王部隊幾次圍剿皆以失敗告終。
在此期間,蕭賾始終沒有孤軍奮戰。他設法聯絡了前南海太守何曇直、晉康太守劉紹祖、東莞郡童禽等一批“倒劉子勳”勢力,以戰養戰,擴充實力。
在劉子勳大軍進攻南京之際,蕭賾的幾點星星之火,幫助朝廷在南方改變了戰局。
劉子勳叛亂被平定後,蕭賾又追隨父親蕭道成,在一次次征戰中歷練自己,積攢功勳。
然而,宋明帝並未給劉宋王朝帶來多少安穩的時間。擔心自己死後眾兄弟“搞事情”,宋明帝嚥氣前殺了宗室諸王,唯有桂陽王劉休範因庸劣無能,逃過一劫。
誰也沒想到,正是這位素無威望的宗王,挑起了劉宋宗室的最後一場內鬥。
元徽二年(474年),假借皇帝聖旨,桂陽王發動了“清君側”兵變。儘管整個叛亂令朝廷付出慘痛代價,但在開戰首日,桂陽王就被蕭道成的手下張敬兒取了項上人頭。
桂陽王的陣亡,不僅給此次叛亂劃上了句號,更標誌著劉宋成年宗室的凋零。
劉宋宗室自相殘殺,給了權臣蕭道成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