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熙元年(290年)4月,晉武帝去世,司馬衷即皇帝位,是為晉惠帝。

由於擔心自己死後繼承人大權旁落,晉武帝臨終前遺命自己的叔父、汝南王司馬亮與自己的老丈人楊駿共同輔弼新君。

楊駿志在振興弘農楊氏,他知道歷史上但凡皇帝駕崩,朝堂總得來一次高層洗牌。既然晉武帝讓他做輔政大臣,那就應該好好利用當下的權力,使他以及他背後的家族權傾朝野。於是趁著晉武帝重病昏迷,楊駿與女兒楊皇后合謀,偷偷篡改了晉武帝的詔書。待晉武帝駕崩後,司馬亮被排擠出去,楊駿事實上成了中央唯一的欽命輔政大臣。

楊駿掌權後,以弘農楊氏為首的後黨全都雞犬升天,一個以楊駿、楊珧、楊濟為主的“三楊”集團正式形成。

作為一個謹慎的小人,楊駿利用輔政大臣的身份制定了一項措施要求:“凡有詔命,帝省訖,入呈太后,然後行之。”總而言之,凡朝中之事,楊駿必親自過問,由於害怕“左右間己,乃以其甥段廣、張劭為近侍之職”、“又多樹親黨,皆領禁兵”。

可是賈南風權慾薰心,她與一味專權的楊駿之間便形成了不可調合的矛盾。

賈南風一早想讓汝南王司馬亮牽頭。這老傢伙本來就是晉武帝欽命的輔政大臣之一,如今所有權力都歸楊駿,按理說他應該是最恨楊駿的人。但當賈南風找到他時,他卻老奸巨猾地表示這個事不好辦,需要從長計議。

“倒楊”之事就怕出現變故,賈南風見司馬亮勸不動,便轉頭讓李肇找來了楚王司馬瑋和淮南王司馬允。這兩人都是晉惠帝的親兄弟,晉武帝生前讓二人分別鎮守荊州和揚州,為的就是以防萬一外戚作亂,這兩位宗王兄弟可以及時起兵清君側。

聽說賈南風想借二人之手鏟除亂政的外戚楊駿,楚王司馬瑋第一個站出來表示支援。

賈南風等人由此商定,先由楚王司馬瑋和淮南王司馬允以思念長兄為由,上書請求入京,之後再讓李肇和孟觀二人上奏告發楊駿謀反。

永平元年(291)三月初八深夜,李肇和孟觀趁晉惠帝睡得正酣,把他搖醒,說楊駿要造反,亂兵即將殺入宮了,請陛下早做決斷。在二人的忽悠下,晉惠帝下令讓中外戒嚴,並“遣使奉詔廢駿,以侯就第”。

有了這道詔書,賈南風終於借汝南王司馬亮和楚王司馬瑋之手,誅殺了太傅楊駿及衛將軍楊珧、太子太保楊濟、中護軍張劭,散騎常侍段廣等人,“皆夷三族”。

誅殺楊駿後,賈南風以晉惠帝的名義改元元康,大赦天下。

楊駿雖倒,宮裡卻還有一位棘手的楊太后。當初賈南風幾人密謀陷害楊駿造反時,楊太后還讓人手持她的諭旨前來調停雙方的矛盾。

站在道義的層面,楊太后既是先帝的正宮,也是當今陛下的養母。作為兒媳,賈皇后即便做不到日夜孝敬君姑,也應念及親情放過楊太后。況且楊太后當初還在晉武帝面前力保其太子妃之位。於情於理,賈南風都應該手下留情。

可是元康二年(292),楊太后還是被賈南風下令押到金墉城幽禁。八日後楊太后凍餓而死。賈南風下令將楊太后屍首臉朝下放入棺槨,再蓋棺貼上符咒,使之永世不得超生。

晉惠帝也真是白痴,外公和媽媽被老婆害死,他竟然不聞不問。

有一年夏天,惠帝與隨從到華林園去玩,他們走到一個池塘邊,聽見裡面傳出咕咕的青蛙叫聲。惠帝覺得很奇怪,於是便問隨從這些咕咕亂叫的東西,是官家的還是私家的?隨從說道:“在官家裡叫的,就是官家的;在私家裡叫的,就是私家的。”

又有一年鬧災荒,老百姓沒飯吃,到處都有餓死的人。

有人把情況報告給晉惠帝,但晉惠帝卻對報告人說:“沒有飯吃,他們為什麼不吃肉粥呢?”報告的人聽了哭笑不得,災民們連飯都吃不上,哪裡來肉粥呢?由此可見晉惠帝是如何的愚蠢糊塗,

賈南風誅殺楊駿之後,任用大司馬、汝南王司馬亮為太宰,與太保衛瓘共同輔政。

司馬亮,字子翼,司馬懿第四子,司馬昭的異母弟。通常在說到八王之亂時,都是把汝南王司馬亮列為八王之首。

在曹魏時期,司馬亮就已經歷任散騎侍郎、東中郎將,先後封為萬歲亭侯、廣陽鄉侯,這當然是靠父兄的後臺。曹髦在位期間,淮南發生諸葛誕之亂,司馬亮參加了征討,可是卻打了敗仗,司馬昭十分生氣,免掉了他的官職。不過司馬亮畢竟是司馬昭的弟弟,所以很快就恢復並提升了官職,拜左將軍,加散騎常侍。司馬炎即位稱帝后,封他為扶風王、持節、都督關中雍涼諸軍事。

司馬亮在關中時,秦州刺史胡烈為羌人所殺,司馬亮派將軍劉旗前往救援,兵敗。司馬亮作為地方軍政長官,當然負有領導責任,但朝廷顧忌他的身份,沒有打算處分他,只是決定劉旗當斬。此時司馬亮為劉旗上書請求免罪。晉武帝很不高興,下了個詔書說:“今若罪不在旗,當有所在。”意思是說,如果劉旗無罪,那誰有罪呢?結果劉旗的命沒保住,司馬亮的官職也丟了。司馬亮畫蛇添足,偷雞不成蝕把米。好在他後臺夠硬,很快就復職,拜為撫軍將軍。

晉武帝大封宗室後,受封的諸王並沒有去藩鎮,而是留在京師,有些藩王還握有兵權。諸王的存在,對皇帝的統治極為不利。為了消弱諸王的權勢,司馬亮力主“遣諸王還藩”,太保衛瓘也完全贊成,楚王司馬瑋因此對司馬亮和衛瓘極大不滿。

司馬瑋是晉武帝的第五個兒子,也是誅滅楊駿的功臣,可司馬亮偏偏嫌他這個侄孫“有勳而好立威”,免去他北軍中候的顯赫職務,想把他趕回封國了事。司馬瑋當時二十一歲,正是少年輕狂、血氣方剛的年紀,他怎麼能容忍年邁的叔公來排擠他呢?而衛瓘乃西晉開國元勳,他以前極力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白痴。不料晉武帝架不住身邊人的說詞,最終還是立賈南風為太子妃。賈充有次對賈南風說:“衛瓘老奴,幾破汝家”。意思是她的白痴老公差點被別人搶去,因此賈南風對衛瓘也存在“宿怨”。加上衛瓘現任太保,賈南風“不得騁己淫虐”。為了把朝政大權緊緊地掌握在手中,賈南風“矯詔使楚王司馬瑋殺司馬亮、衛瓘”。

司馬亮畢竟多年為宗室之長,宿望猶存。當時天氣炎熱,負責押解計程車兵讓司馬亮坐在車後的陰影中躲避太陽,一些旁觀群眾還拿扇子來幫他扇涼。一天下來,竟然沒有人敢做主殺他。司馬瑋很生氣,出令曰:“能斬亮者,賞布千匹。”於是司馬亮被貪財的亂兵撕成了碎片,其死狀極慘,“鬢髮耳鼻皆悉毀焉。”

曾經手握重兵、權傾朝野的汝南王,就這樣極其窩囊地死去了。

司馬瑋誅殺司馬亮後,順便將衛瓘也一塊殺掉了。

賈南風趁司馬瑋立足未穩,以司馬瑋矯招殺害司馬亮、衛瓘為由,將其處死。司馬家最先出場的兩位男主角司馬亮、司馬瑋率先下線。

這是八王之亂的第一階段,死了兩個王: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兩個大臣:楊俊、衛瓘。在心狠手辣的賈南風皇后面前,他們跟玩偶一樣灰飛煙滅。

賈南風大權獨攬,將朝廷完全置於自己的控制之下,於是大肆委用親信、黨羽,派他們擔任重要官職。賈南風的族兄賈模和從舅郭彰分掌朝政,後母廣城君的養孫賈謐干預國事,惠帝完全成為賈南風任意擺佈的一個傀儡。

賈南風為了達到長期控制朝政的目的,“詐有身,內稿物為產物”,也就是假裝懷孕,好長時期深居內宮不見外人,暗地裡把妹夫韓壽之子韓慰祖收養起來。陰謀廢掉太子司馬遹,以她的養子代立。

卻說美男子潘安每次出去遊玩,總有一群女子追著他,又是獻花又是獻果,潘安回家的時候,都能夠滿載而歸,“擲果盈車”說的就是這個典故。

潘安不僅美貌絕倫,還是一位感情專一的好丈夫。潘安對老婆十分痴情,老婆在世的時候絕不出去拈花惹草,老婆死後他也念念不忘,還寫了三首《悼亡詩》,字字血淚,句句柔情。

但潘安早年不被重用,於是投靠皇后賈南風。賈南風正想廢掉太子,她便安排潘安搜尋太子謀反的罪證。

賈南風與晉惠帝成婚20年始終未有所出,而當初僥倖逃過其迫害的謝玖卻順利地誕下晉惠帝唯一的子嗣司馬遹。晉惠帝繼位後司馬遹成為太子,而謝玖母憑子貴,晉升為淑妃。

看著曾經的情敵混得風生水起,賈南風的嫉妒之心油然而生,所以她要趁對方羽翼未豐時把太子搞死。

司馬遹從小就因為聰慧深得晉武帝喜愛,但正如陳韙當年評價孔融一樣,這個太子“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長大後的司馬遹不僅不好學,還迷上了算卦占卜,沒事就帶著一群太監在宮裡給人卜吉兇,斷生死。

針對司馬遹不學無術的特點,

晉惠帝經歷過一次楊駿“謀反”,這回輪到他兒子“謀反”,看見書信後便寫下“遹書至此,今賜死”幾個大字,交給董猛,讓他拿給眾卿家看。

晉惠帝要賜死自己的兒子,賈南風的親信張華一直在旁邊勸阻,司馬氏的幾個宗王也都持反對意見,就連賈南風的母親郭槐,臨死前也加入了勸說之列。

這事一直拖到半夜。賈南風怕太子第二天醒來不好收拾,只好改變主意,讓司馬衷下詔將太子囚禁,同時將太子的生母處死,潘安從此得到重用。

賈南風的做法引起司馬倫等諸王的強烈不滿和反對,“謀欲廢后”。賈南風聽說有人想廢掉她,便於永康元年3月殺死太子“以絕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