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是皇帝這麼想,就連舉措盛繁花的大臣也開始懷疑自己:難道他們都看錯了?安民郡主只是一時的聰慧罷了?

盛繁花想的是,皇甫宏逸他們該如何度過這個艱難的時期,以至於忘了此刻她正在接受皇帝的提問。

等盛繁花回神時,正看到皇帝和大臣們臉上失望的神情時,疑惑不已?她剛剛說了什麼讓大家失望的話嗎?

邊上的林公公看到回神的盛繁花一臉疑惑,很想提醒她一下,但奈何現場一片安靜,他也是有心無力。

看到林公公著急的神情,盛繁花給他一個安撫的笑容。

“皇上,國庫裡沒有糧草了嗎?”盛繁花笑問。

西疆離京城好幾千裡那麼遠,她在這裡擔心也沒用,所謂遠水救不了近火,她相信以皇甫宏逸的才智,一定能想到辦法度過這一次的難關。

“國庫只有八萬擔糧草。”皇帝苦著臉答道。

要是國庫裡有充足的糧草,他也就不用這麼著急了。

“那這次要送至少糧草到西疆?”盛繁花沒有管過軍隊,不知道這裡邊的資料該如何計算。

“至少得二十萬擔。”皇帝報了個數。

那就是還差十二萬擔,以中晉國的民間實力,應該可以在短時間內湊足,只是她的提議就不知道皇帝肯不肯答應了。

“皇上,微臣有一個法子,但需要皇上下旨公告全國,或許能在短時間內湊足糧草。”盛繁花試探地說道。

“安民郡主有何法子,儘管說。”聽到盛繁花說有法子湊足糧草,皇帝激動地說道。

就連舉薦盛繁花的大臣,也是滿懷期待。

“皇上,國庫裡沒有那麼多糧草,但是民間有啊,皇上只要公告全國,只要肯將家裡的糧食低價賣給朝庭,朝庭便在他賣糧食的那一個月,減稅兩成。”盛繁花沒有猶豫地便說出自己的想法。

“皇上,這樣不行,安民郡主這麼做,只是暫時解決糧草的問題,但是卻讓國庫處於空虛狀態。”盛繁花的話剛落下,立即有大臣反對,而反對的大臣便是戶部尚書。

他掌管著整個中晉的稅收,現在為了給西疆湊糧草,卻要掏空國庫,他身為戶部尚書,第一個就不同意。

盛繁花並不認識朝中的大臣,見有人反對便分析道:“這位大人,我剛才說了,只是那個人賣糧食給朝庭的那一個月減稅兩成,如果這戶商家,一年只賣一次糧食給朝庭,那一年之中這戶商家還有十一個月是會足額交稅的,再者,也不是整個上中晉的商戶和富紳都願意低價賣出自己的糧食的。”

皇帝認真聽著盛繁花的分析,從盛繁花的分析中,他理解了盛繁花的做法,盛繁花的法子是想讓那些手裡擁有糧食的商家和富紳心甘情願地將糧食低價賣給朝庭,而朝庭作為獎勵,就減免他們那個月兩成的稅額,這個法子於朝庭而言都是一舉兩得的好法子。

一來商家不會虧本,朝庭也不會落下一個剝削百姓的罵名,而朝庭也就只是犧牲一個月兩成和稅額就能湊足所需要的糧草,解了燃眉之急。

而現在少收的那兩成稅額,會在以後的十一個月內,逐步收回來,長遠來看朝庭只有賺,沒有虧,同時還能獲得百姓們的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