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按部就班
大明之主:我爹是嘉靖 淺海遊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是,主子。奴婢馬上就派人去安排。”呂芳連忙回答道,有些過於緊張,一時間冷汗直流。
嘉靖自顧越過呂芳,獨自在大殿之內來回走動。
“你也是宮裡的老人了,不要仗著自己有些聰明,便整天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家事、國事、天下事,連朕都不是全知,你們這些奴才才讀過幾本書。”
嘉靖踱步而行,一襲道袍在大殿之內顯得無比威望。
幽幽燈火,更是讓其添上一份神秘色彩。
嘉靖望著殿外,又敲打幾句呂芳,算是不輕不重的警告。
“奴婢知罪。主子是仙帝下凡,我們這些凡人自然不能相提並論。”呂芳略帶一副哭腔,十分委屈的喊道。
“行了,都是幾十歲的人了,整天哭哭啼啼的,煩死了。朕身邊能貼心的,也就剩你們幾個了。連聽朕說幾句牢騷,都不行。那些文臣武將又有那個能聽得進朕的嘮叨。”嘉靖拍了拍呂芳的肩膀,輕聲安慰道,身影顯得憔悴,越發孤單。
打一巴掌,給個甜棗。
對於嘉靖來說,對方能做到不隱瞞,便是最大的忠。
“這是奴婢們的福分,能服侍主子便已經是天大的恩德。”
呂芳擦拭了一番眼淚,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禮。
“行了,去回信吧!讓黃錦來伺候就行。”嘉靖撇撇嘴,有些不耐煩道。
“奴婢尊旨。”
呂芳小心的退出大殿,吩咐了幾句留值的小太監,便急忙朝著司禮監趕去。
夜晚之下,一輪殘月越發蕭索,正月的黑夜透露著一份悽慘的冷意。
“君父君父,君在其前!”嘉靖望著漆黑的夜空,感受著寒風拂面,愣神許久,才自言自語道。
呂芳趕回司禮監,便看著其餘四人此刻都候在這裡,一顆懸著的心也算放下大半。
吩咐黃錦趕緊當值,便開始讓其餘幾人準備回信。
呂芳深思片刻,望著焦急等待的陳洪,沉穩開口道:“主子有回信,責令趙貞吉按時歸還銀兩。其餘一切,皆不允。”
陳洪提筆記下重要資訊後,一臉緊張的問道:“乾爹,主子沒有難為乾爹吧!”
“沒事了,既然是家書,好壞也是主子家事,我們這些做奴婢的,還是要分清。沒私自開啟看,便不是大過。”呂芳擦了把臉,望著等待結果的幾人,雲淡風輕道。
“兒子們讓老祖宗受委屈了。
你們幾個還傻站著幹嘛!還不趕緊過來伺候老祖宗洗漱。”陳洪一臉眼淚汪汪的喊道,指揮幾個小太監,趕緊上去服侍呂芳。
呂芳換好外袍,喝著清茶,一臉語重心長看著幾人道:“虧你們叫我一聲老祖宗,該護著自然要護著。”
“多謝老祖宗。”
幾人連忙彎腰行禮,一齊高喊道。
陳洪身為首席秉筆,很快便寫好了回信。
呂芳瀏覽一遍,發現沒有任何問題,便將內容塞進信封,利用蠟油封住封口,再蓋上自己的印章,隨手交給一旁的小太監。
信件隨著八百里加急,沒日沒夜的向著蘇州進發。
朱載堃將自己在蘇州做的事,事無具細的向自己父皇彙報。
在他看來,自己無論做什麼,還是不要隱瞞的好的。
自己在蘇州的事,有很多雙眼睛盯著,任何一絲風吹草動都瞞不過有心人的眼睛。
與其讓人抓著小辮子,還不如大大方方的說出來。
這幾日,朱載堃也著實忙碌,吩咐趙貞吉替他尋來的幾十名好手,自己要負責培訓,讓這些人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經濟理論。
存票所用的紙張為了防偽,也是特製的,需要組織人手形成規模,這遠比他自己一個人實驗要麻煩許多。
很快,吳縣縣郊便被人圍起了一圈籬笆,圈下很大一片空地。
朱載堃對這個造紙工廠極為重視,這可以算是他將前世那些先進工藝搬來大明的初次嘗試。
在他看來,工業取代農業,只有工業化的水平提高,一個國家的水準才會不斷提升。
不過短短几天時間,一套簡陋的造紙作坊便傲然矗立其中。
幾個成熟老練的造紙師傅,正小心翼翼的擺弄著槽子裡的紙張原漿。
很快,一槽紙漿便完成了。
兩個老師傅利用特殊工具,進行造紙。
隨著模具的每次擺動,一張張泛著微黃的紙張新鮮出爐。
老師傅撫摸著手中厚實的紙張,心中止不住的笑意。
這種改良手法還是他第一次見,造出來的紙,也是他從未見過的上等好貨。
陽光落下,斑斑光影灑落人間,在太陽照射之下,這些厚實的紙張很快便被烘乾,被人裁剪整齊。
朱載堃摸著這些新制好的紙張,看著有些發黃的成色,無奈的嘆口氣。
以現這種落後的技術手段,這種微黃便已經是極限狀態。
再加上特殊的染料處理,這些存票最起碼已經算得上初代的防偽紙鈔。
大明白銀礦不多,以白銀作為貨幣,再加之民間向來有著藏銀藏銅的小心謹慎,這樣只會讓大明經濟迴圈逐漸走向枯竭。
只有將貨幣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讓貨幣回到它原本的職責上去,朱載堃才可以用經濟這隻無形大手來操控整個國家。
想要讓紙鈔普及,是一件巨大的工作量。
沒有合理的貨幣體系支撐,這樣做,最後倒黴的只剩下那些底層民眾。
但是想要將錢行模式鋪展到兩京一十三省,這將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情。
朱載堃知道,以自己現在的實力,是幹不成這件事情的。
任何一點權力的輕動,便會讓他做出的所有努力都付之東流。
朱載堃認為自己要和時間賽跑,只有真正的解決蘇州府改稻為桑的難題,他才可以正式貼近大明的權力中樞。
蘇州八縣的錢行建設,自然是朱載堃巡視的重要物件。但顯然,這一切都沒有讓人失望。
工匠有了圖紙,建設錢行的速度更是快上許多。
巡視完八縣,朱載堃看著鄧九光蒐集來的各縣實情,大腦飛速運轉,如何改變大明百姓現有的生存模式至關重要。
“以工代賑,讓那些災民現在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