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我在古代搞發明
陛下不好了,世子殿下又發瘋了! 追風少年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至於實驗過程,跟以前學校裡組織的那種“趣味物理化學實驗課”也差不多。
只不過材料換成了古代的,稍稍小心一些便是。
就算失敗也沒什麼,畢竟這裡是皇城,全天下的好東西,都在這裡,可以說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蘇清梔看著那些紅紅紫紫、甚至還有些發黑的粉末,秀眉微蹙。
“秦軒,這些東西……真的能塗在嘴上嗎?”她有些懷疑,“不會有毒吧?”
“放心啦娘子!”秦軒拍著胸脯,手上卻沾滿了紅色的粉末,臉上也蹭得到處都是,像個大花貓,“這些都是我問過太醫的,絕對是能吃的級別!沒毒!憨兒可不敢害娘子!”
他指揮著一個叫小杏的宮女,將蜂蠟和羊脂放在一個小鍋里加熱融化。
“哎呀!火太大了!要糊了要糊了!”秦軒手忙腳亂地叫道,假裝要去端鍋,結果“不小心”腳下一滑,眼看就要撞到旁邊拿著一堆竹管的蘇清梔!
“小心!”蘇清梔驚呼一聲,下意識地伸手去扶他。
秦軒順勢就“跌”進了蘇清梔的懷裡,腦袋還“不經意”地在她胸前柔軟處蹭了一下,鼻尖縈繞著蘇清梔身上淡淡的處子幽香,心中大呼過癮。
蘇清梔被他這突如其來的一撞,弄得俏臉緋紅,又好氣又好笑,連忙將他推開:“你毛手毛腳的做什麼!差點把東西都打翻了!”
“嘿嘿,娘子身上好香啊!”秦軒卻像個沒事人一樣,抬起頭,臉上沾著更多的紅色粉末,傻乎乎地看著蘇清梔,還伸出舌頭舔了舔嘴唇上沾到的一點粉末,“甜甜的!”
蘇清梔被他這大膽直白的調戲弄得心頭一跳,臉頰更燙了,啐道:“胡說八道!快乾活!”
小杏在一旁看得忍俊不禁,連忙低下頭假裝忙碌。
秦軒這才“戀戀不捨”地從蘇清梔身上起來,繼續指揮。他拿起一撮鮮紅色的胭脂蟲粉末,這次學乖了,只放了一點點到融化的蠟油裡。
“娘子,你看,這次顏色是不是好多了?”他獻寶似的將調好色的蠟油給蘇清梔看。
蘇清梔湊過去,只見那蠟油呈現出一種嬌豔的嫣紅色,煞是好看。
“嗯,這次還不錯。”她點了點頭。
“娘子,我幫你試試顏色好不好?”秦軒突然拿起一根乾淨的小木棍,蘸了一點點溫熱的口脂,眼睛亮晶晶地看著蘇清梔的嘴唇,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
蘇清梔被他那灼熱的目光看得有些不自在,下意識地想躲。
“別動嘛娘子!”秦軒卻像個執拗的孩子,一手輕輕扶住蘇清梔的下巴,另一隻手拿著小木棍,小心翼翼地在她柔軟的唇瓣上輕輕塗抹。
溫熱的口脂帶著淡淡的花香,秦軒的手指偶爾會“不小心”碰到她的嘴唇,那輕微的觸碰如同電流般,讓蘇清梔渾身微微一顫,心跳也漏了半拍。
她能清晰地感受到秦軒溫熱的呼吸噴在她的臉頰上,看著他那近在咫尺、專注而又帶著幾分傻氣的臉龐,心中竟生出一種異樣的感覺。
秦軒塗得很認真,也很慢,彷彿在雕琢一件稀世珍寶。他那雙平時看起來有些瘋癲的眼睛,此刻卻異常明亮,倒映著蘇清梔嬌羞的容顏。
“好了!”秦軒終於塗完,退後一步,看著自己的“傑作”,眼睛都直了,毫不猶豫地讚歎道,口水差點流下來:“好看!太好看了!娘子塗上這個,就像熟透的櫻桃!讓人……讓人想咬一口!”
“你……你又胡說!”
蘇清梔被他這大膽的形容羞得滿臉通紅,但心中卻又有一絲竊喜。她拿起旁邊的小銅鏡一照,只見鏡中自己的雙唇果然嬌豔欲滴,比平日用的任何胭脂都要明媚動人。
旁邊的小桃和小杏等宮女,看著自家公主殿下從未有過的嬌豔模樣,和秦軒世子之間那有些“親密”的互動,都識趣地低下了頭,臉上卻都帶著曖昧的笑容。
在蘇清梔的“監督”和宮女們的幫助下,經過幾次“意外”和秦軒時不時的“揩油”,他們終於摸索出了各種不同顏色的口紅配方,有嫣紅、桃粉、橘紅,甚至還有秦軒突發奇想加入珍珠粉做出的微光系列。
當第一批成品裝入精緻的玉管和小巧的竹管中時,蘇清梔拿著那些顏色各異的口紅,心中對秦軒這個“瘋癲”未婚夫,又多了一層難以言喻的複雜觀感。
以及些許的……羞澀?
……
光有這兩樣,當然還不夠。
後面,秦軒又做了一些其他的東西。
例如香皂。
秦軒讓人找來豬油、草木灰等物,按照記憶中的土法制皂步驟,加熱、攪拌、凝固。
第一批出來的香皂雖然樣子醜陋,還有些刺鼻,但清潔能力遠超當時貴族們用的皂角和胰子。
經過幾次改良,加入花露和一些天然香料後,香皂變得細膩芬芳,秦軒還特意做成了花瓣形狀。
蘇清梔用香皂洗過手後,只覺得面板滑嫩清爽,驚喜不已。
例如牙刷與牙粉。
秦軒讓人將豬鬃剪短,密集地植入磨光的骨柄或竹柄一端,做成了簡易牙刷。
又用青鹽、皂角粉、薄荷葉粉等混合,製成了帶有清新氣味的牙粉。
這個時代的人大多用柳枝或手指蘸鹽潔牙,秦軒這套“潔牙神器”一出,蘇清梔試用後,只覺得口腔從未有過的清爽。
除了這些,秦軒還畫了些新款服裝的圖樣,主要是改良了宮裝的繁瑣,加入了一些更顯身材曲線和飄逸感的元素,比如高腰設計、寬袖束腰等,既保留了古風的典雅,又增添了幾分現代的時尚感。
就這樣,在一片看似“混亂”和“意外”的摸索中,香水、香皂、口紅等一系列劃時代的產品,在秦軒的“指導”下,奇蹟般地誕生了。
而蘇清梔,也從最初的旁觀者,漸漸變成了參與者,甚至在某些關鍵時刻,還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指導”作用。兩人之間的互動,也在這共同“發明創造”的過程中,發生著微妙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