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刻意都只能騙騙自己,而且自己陷得越深,所迎來的反噬就越重。

日利羅美三人是劉銘想辦法弄來的沒錯,不然三個党項老者想來開封?

就目前大宋的路況,只怕連陝西路都走不出去,就得莫名其妙失蹤在路上。

但日利羅美的話也沒說錯,大宋對歸順部族們的安排真稱得上“人道之光”。

歸順部族們對趙恆的感激是真心實意的,劉銘所做的不過是告訴他們報答的方法,並提供了一點小小的助力罷了。

如此,那份“萬民血書”才會顯得那麼真實,令人感動。

看著趙恆那盈滿淚水的眼眸,劉銘心中充滿了愉悅,嘴角不禁鉤勒出一抹笑容。

靈州來的党項土鱉...朝聖的路上得各州知州相助,終將“萬民血書”送到了趙官家手上,如何如何體現了大宋的真善美...

劉銘已經想好下朝以後,怎麼指使那些說書人去編故事了。

這聽著可比“天書降世”的把戲激動多了。

“呈上來吧。”趙恆說道,劉承規剛要動身就被趙恆攔住,他說道:“朕讓三位鄉老呈上來!”

讓這三個党項人近了陛下的身,萬一有個什麼好歹...

“陛下...”劉承規喊道。

“朕說了,讓三位鄉老呈上來!”趙恆的態度十分堅決。

劉承規擔憂地望了劉銘一眼。

這三個党項人和劉銘脫不了干係,而劉銘是絕不會害趙恆的...劉銘朝著他點了點頭。

劉承規這才退到趙恆身後重新站定,日利羅美三人將“血書”呈了上去,趙恆鄭重接過。

靠近一看,更覺震撼,三位鄉老在路上走了得有一個多月,三份“萬民血書”反覆被汗水浸染,有些血指印已經糊成了一片,白的、灰的、紅的...多種顏色同時出現在一塊布帛之上,同時還散發著難聞的氣味...

和滿是芳香的“天書”形成了鮮明對比,但趙恆並沒有嫌棄,龍爪撫過布帛上面一個個血指印,他彷彿能看到血指印背後党項...歸順的大宋百姓們虔誠的表情。

口中喃喃道:“有心了,諸位鄉老有心了...”

這是對一個皇帝最高的敬意,最好的禮物,雖然他什麼都沒做。

他只在文書上見到過的能消滅沙塵暴的草方格,這個在靈州、環州之間建造的大工程是劉銘設計,曹瑋督促實施的。

而當初劉銘要在安撫歸順部族上面花七十萬貫,這事還在朝廷上激起了激烈的討論,最後還是寇準高瞻遠矚,力排眾議將此令透過。

“寇卿也是有功了...”趙恆在心中感嘆道,並堅定了讓寇準在地方上發光發熱的決心。

最後的虛名卻全落在了他的身上...趙恆覺得有些不好意思。

那就為歸順的党項百姓們做點實事吧。

劉銘向前一步,說道:“陛下,歸順的党項部族對陛下您的忠心天地可鑑!”

“靈武軍知軍曹瑋給臣來信說道,現開封已成歸順的党項部族的‘聖地’!”

“每年想來開封一睹‘天朝上國’真容的百姓數不勝數。”

“但靈州至開封兩千多里地,期間地勢複雜,官路崎嶇,三位鄉老得無數好心人相助才能抵達開封,殿見陛下。”

“陛下!豈能讓天塹阻塞歸順部族百姓們的朝聖之路?”

“臣請求修建一條從靈州到開封的水泥路,以助歸順部族同胞們往來!”

“這似乎...聽著不錯啊!”趙恆想道,每年都有不少歸順的党項百姓來到開封,歌頌他趙官家的大恩大德,以示西北地區的人心歸附,這是何等的一件美事...

但王欽若直接發難罵道:“劉廂主,此事何異於異想天開!”

“兩千多里長的水泥路...成本損耗如何暫且不說,從開封到靈州,一路上的高山、沙漠可少了去了?”

“這些地方連土路都修不了,根何況水泥路!”

“三位党項鄉老的誠意感天動地,歸順部族們的‘朝聖’之路也該暢通無阻,但怎麼能因為點原因就做出如此重要的決定?至少得再好好商討一番才是!”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趙恆一時間沒反應過來,可能下意識相信了這三個党項賊人的鬼話,稀裡糊塗地答應了“修路”的事。

一是因為這三人說話實在好聽,二是因為事事順心,趙恆愈發覺得自己是真有幾分天命在身上的...上頭了。

但日利羅美三人的誇讚沒落在王欽若身上,可真讓“修路”的事做成了...他精心謀劃的“封禪”之事可就要吹了!

王欽若向來習慣在背後說人壞話,來達到“打壓異己”的目的,但形勢和麵對的人物不同了!

“修路”之話一出,王欽若就看出了劉銘這賊廝的真面目,想變“東封”為“西進”,竊取勝利的果實...他絕不能讓劉銘得逞!

可劉銘在趙恆心中的地位那是數一數二的,能排在他前面的,一隻手都數得過來,而且他的地位,就是和趙受益、未來太子的皇位繫結在一起的。

若劉銘沒犯什麼罪不可赦的大罪,將他貶責出京,幾乎可以視為趙恆想對趙受益的皇位動手腳!

毫不客氣地講,惹了同樣的事情,就算他王欽若被貶了,劉銘都不一定會被貶,極大可能是斥責兩句了事。

因此王欽若沒有激烈對抗,而是說“商討”一下,這不是屈服!

所謂“商討”,不過是拖延一下時間的藉口巴黎...就像劉銘接連幾次打斷他對“封禪”的議事一樣,拖著拖著...把這事搪塞了過去!

而對樞密使王欽若的激烈反抗,劉銘表現得極為從容淡定,他已經將一切鋪墊都做好,現在就是背後的大手開始站隊支援的時候了。

“王樞密使言之有利,不如我們先好好招待三位鄉老,以示我大宋的待人之道,至於‘修路’之事...稍後再議!”

簽署樞密院事陳堯叟陳堯叟、林特等一種南方官員站出來支援王欽若。

而劉銘呢?

宰輔王旦向前一步說道:“陛下,劉廂主所提建議,雖有異想天開之感,但細細想來...未必沒有可取之處。”

“王樞密使所言有些地方連官道都鋪設不起來...那便就不再鋪設了,在原有的官道基礎上修建水泥路,一樣可以縮短開封到靈州的路程。”

“而且此條要道,建成之後能極大增強西北邊關百姓對大宋的認同感,同時方便靈州溝通六穀部大聯盟和甘州回鶻,從長遠來看,此路將大益於大宋!”

“臣認為劉廂主此法可以行之。”

“王旦...”王欽若冷冷地瞥了王旦一眼,他不在政事堂做他的好好相公,在這裡摻和“天書”之事幹什麼?

難不成是想和他作對?

“喔...”王欽若想明白了,王旦幫劉銘說話,兩人不愧是一丘之貉,先前半年多的隱忍都是為了現在捅他的刀子!

但要捅他刀子的可不止一個!

殿前司都指揮使王繼忠往前一步說道:“陛下,臣以為劉廂主所言計劃可以一試。”

“雖然景德三年,靈州重回大宋手中,但鹹平二年之前,靈州也一直在大宋手中,當初李繼遷敢巧取豪奪靈州,安知他的兒子李德明不會行此齷齪之事?”

“現在被劉廂主和曹知軍迎頭痛擊,這才老實一段時間,但幾年休養生息之後,李德明賊廝的野心必將膨脹,若大宋沒有提前準備,則靈州,乃至於整個西北局勢必將危矣!”

“若能修建起這條長達兩千多里長的要道...內地的物資、兵源能極快地支援靈州,日後節省下來的軍費何以千萬貫計,而且靈州必將穩若泰山!”

宣徽南院使田承平向前一步說道:“陛下,臣以為劉廂主說有理,未嘗不可一試!”

“......”

侍衛親軍馬軍司都指揮使姚伯軒向前一步說道:“陛下,臣與黨項人交戰過,他們就像是最惡毒的狼...一但鬆懈,就會跳出來,咬斷你的喉嚨!”

這些武將的支援,王欽若不以為意,當王旦先一步和他對抗的時候,王欽若就已料到了這一結局。

劉銘久在軍中,是一顆冉冉升起的將星,又獻出“神臂弩”這等神物,在軍中有不少關係理所應當。

而曹瑋更是將門傳人,樞密使、大宋名將曹彬的兒子,不知有多少伯伯叔叔在朝中為官,此刻出來幫侄子一把,也是順手的事。

而在武將之後,王欽若又看到了許多熟悉的面孔,那是曾經和寇準走得比較近的官員,比如知制誥楊億,現在也藉著“修路”的由頭來打擊他王欽若的“囂張氣焰”。

搞政治就是要把自己的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朋友搞得少少的,當初寇準和王欽若黨爭搞得火熱,劉銘對兩邊的人都不大熟悉,但這並不影響他們幫劉銘發聲。

畢竟...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嘛!

王欽若的表情除開最開始的慌亂以外,現在已經恢復了平靜,別看現在“修路黨”來勢洶洶,但根據自己多年的黨爭經驗來看,只要自己的基本盤不動搖的話,“封禪”計劃還是很有競爭力的...

下一刻王欽若的臉色就變了,因為他的基本盤變了!

只因三司使丁謂向前一步說道:“陛下,臣剛剛算過,若想修好靈州到開封兩千多里的水泥路,也只需四五百萬貫即可。”

“幾位管軍說得有理,一到戰時,水泥路可快速、大量地往前線運輸物資、兵源,但不是戰時呢?”

“就可以用來通商,西域的青白鹽、香料、珠寶...就可以大量地進入大宋,四五百萬貫要不了多久就賺回來了!”

能賺錢的“水泥路”和純花錢的“封禪”,趙恆應該選哪個呢?

“這不可能,你竟然敢背叛我?!”王欽若扭頭對丁謂怒目而視,而丁計相無視了他的目光。

“看著我幹什麼?不相干,不相干。”

丁謂的突然反水,讓王欽若謀劃許久的封禪大計一下有了流產的徵兆,煮熟的鴨子眼看著就要飛了,但還沒完全飛!

王欽若便將最後的機會全壓在趙恆身上,他在賭趙恆的野心!

說道:“陛下,天下民心已經期待您去泰山封禪多時了,若此事錯過,下次再想尋到這種機會,不知要等到什麼時候去了!”

劉銘當場反駁道:“陛下,泰山就在哪裡,日後封禪,我們多得是機會!”

趙恆很是糾結。

是聽從王愛卿的去泰山封禪,還是支援劉愛卿的修路?

登基快十年了,趙恆對朝堂有著足夠的掌控裡,但他此刻卻掌控不了自己的心思!

能不能同時封禪並給党項部族百姓修建一條“朝聖”的天路?

世間安得雙全法!

劉銘說得不錯,泰山就在哪裡,“封禪”的機會多得是,等上個十年,等到西北李德明的勢力不斷被蠶食,北方最大的威脅遼人沉溺在“宋遼友誼經濟圈”的蜜罐之中...對南方再無威脅,甚至大宋可以...

十年之後,趙受益應該也成長為一位風度翩翩的太子了,肩膀夠硬,足夠承擔起大宋的未來。

等到那時,自己再去“封禪”,無需再接助“天書”偽力,自是眾望所歸、民心所向。

但世事難料,萬一十年之後...沒了機會怎麼辦?

而且十年的等待太長,只要自己動一個念頭,就能達到歷代皇帝功勞之巔...

可宰相王旦、三司使丁謂還有一眾文武大臣的意志他也不能忽略。

如何、他該如何?

朝上的兩撥大臣、天下局勢都在等著他的回答。

就在此萬分緊急的時刻,劉銘竟主動往後退了一步,說道:

“陛下,若一時拿不出決斷,看看‘天書’所言,再做決定也不遲。”

天書...

趙恆這才記起自己龍椅旁邊擺著四冊《東遊記》,劉銘獻上的“天書”從重量上來比較,就比王欽若所獻的要重得多,裡面的內容...神神鬼鬼的,佛家元素眾多。

竟然不是歌頌趙官家聖明,弘揚統治神聖性、正統性的內容。

但也正因如此,趙起了幾分翻閱的興趣。

“劉卿說得在理,此事先按下不議,諸卿可還有要事相奏?”

“若無,就此退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