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姆就在後面聽著秦川的採訪。

聽到他這麼說話,當時就明白了。

保羅-塞拉斯剛剛結束採訪,他就立馬將保羅喊到了自己的辦公室。

將一份3年2千萬的合同遞給了塞拉斯。

其實合同早就準備好了。

只是一直沒簽約。

本來他想的是跟秦川好好地聊聊。

看看他的意思。

保羅-塞拉斯在名氣上跟菲爾-傑克遜這樣的主教練還是有點差距的。

而且一些90年代活躍的主教練也有復出的念頭。

可現在聽到秦川這番話,那還有什麼好說的,提前續約!

並且金額也做了調整。

再怎麼說也是“衛冕教頭”,再用兩三百萬、四五百萬的合同續約,就有點欺負人了。

七八百萬是“衛冕教頭”的均價。

保羅-塞拉斯看到合同金額,整個人抑制不住的激動了起來。

簽下這份合同,下一年聯盟主教練裡,合同金額裡比他大的只怕一隻手都數的過來。

他得趕緊把這個好訊息告訴他的家人。

只是心裡想著“爹”,通訊錄裡翻找的時候,第一時間開啟的卻是秦川的通訊錄,差點資訊都發出去了:

——爹,兒子出息了。

與此同時,公牛隊賽後採訪環節。

韋德正在接受採訪。

他打了兩節好球,但有兩節發揮糟糕。

最終的資料表現還算不錯,20投10中。

但是在面對秦川的9次出手中,只打成了2次,並且都發生在分差即將被拉開的時候。因此即便他全場比賽砍下了25分6籃板4助攻。

看著分差不錯。

但他自己也知道,這場比賽他作為主要的“攻擊手”要負責背下整口“大鍋”。

韋德這個人雖然腦子不好使,可對於領袖的理解是到位的。

當然,他敢於承擔責任,裡面有多少的原因是因為想要在完成領袖任務後,裝波大的,就不得而知了。

有些人,將裝逼當成畢生事業。

“我沒有在關鍵時刻站出來,幫助球隊取得勝利,今晚輸球的責任完全在我,這一點,我無法推脫。在這方面,我跟秦是有差距的!這可能就是他一直領跑我們的原因!”

他對秦川再度表達了自己的尊重。

秦川很快就知道了這番言論。

只是聽完韋德說的,他並沒有太多感受。

這老小子擅長反水。

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多麼的尊重科比。

但等科比走後,等他退役了,逐漸意識到自己的“讓位”給自己職業生涯的歷史地位帶來了多大的損失後,他公然反水,認為“09年的總決賽MVP應該是加索爾,10年阿泰斯特最後一場比賽的發揮,要比科比更好!”

ESPN有“乳科”的傳統。

他的這番話也是在ESPN的節目中說的。

到底是為了生計,不得不這樣說。

而是想透過這樣的方式,變向表達,自己和保羅-加索爾一樣,做到了更多關鍵但被媒體忽略的事情,更應該成為那些年熱火隊的FMVP。

不得而知。

可有一件事情,秦川很清楚,這個肥頭大耳的“大腮幫”,不光是腦子不好,還喜歡說一些自以為是的見識。

當然,這一點,很符合黑人傳統。

自大自以為是,可以用來形容絕大部分的黑人。

只是職業賽場上,給了他們太多的魅力時刻。

退役後,頻繁在媒體還有電視節目上發表謬論,讓他們慢慢顯出了原型。

秦川可不想看到若干年後,韋德在節目上說,這些年拉希德-華萊士或者基裡連科才是騎士隊真正的FMVP……

因此他直接道:“德懷恩投降有點太快了!”

這句話成為了第二天很多媒體的頭條。

他相信,這句話也會在日後成為經典。

秦川這麼做的目的,就是以防韋德退役後,在節目上談起他的話題時“章口就萊”。

他相信,到時候,不管是球迷還是媒體專家,都會用這句話來回應他……

只是這麼一來,韋德就有點惱火了。

真當我是老實人是吧?

第二場比賽明顯可以看出來,韋德憋了一股勁頭。

可問題是,騎士隊針對他的防守套路在第一場比賽取得了巨大成功。

第二場比賽經過教練組跟秦川商量後的再次改進。

從“三人車輪戰”變成了“四人”!

基裡連科加入“車輪戰”行列,韋德也算是側翼“重坦”了,可面對這四個猛男,他連連大呼:“受不了受不了!”

上一場比賽公牛隊雖然也是大比分輸球,可好歹韋德做到了“輸陣不輸人”。

很多時候他都跟秦川鬥得“你來我往”。

可這場比賽,不光公牛隊輸的很快,他在跟秦川的對攻持續性上,也明顯不如上一場。

最終23投7中,罰球8罰6中,勉強砍下了20分,此外雖有7個籃板4助攻,但出現了5次失誤。

這場比賽裡基-戴維斯跟朱芳雨之後,韋德面對的是秦川跟基裡連科的聯手包夾。

韋德的分球能力,得到了極大的考驗。

本來他在這方面也沒什麼問題。

可他的分球能力畢竟沒有達到聯盟頂尖。

在高壓之下,一些勉強的傳球,連連失誤。

公牛隊輸球也是從這些失誤開始的。

這場比賽結束後,韋德的臉上寫滿了沮喪。

至於芝加哥媒體,他們認為韋德身上的擔子實在太重了,其他人也應該適時的站出來。

從客觀角度而言,作為主隊媒體,為自家球隊的絕對核心,尤其是這種看上去未來擁有無限可能性的核心說話,無可厚非。

但是……

如果是球員自己每一年花兩千多萬的公關費,專門用來負責為自己說好話,為自己開脫,那性質就變了。

某人不明白的一件事情!

資訊封鎖跟資訊圍堵,終究只能瞞得了一時,它瞞不了一輩子。

就說cnn封鎖國內訊息的力度,可比他大多了。

可結果呢?

隨著資訊時代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重新認識了國內。

假的就是假的,永遠成不了真的。

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哪怕他把所有的錢都拿出來搞公關,等到退役,反攻的號角吹響,這些都是會被清算的。

其他不說,合作了那麼多巔峰期的巨星……

光這一條,就足以讓職業生涯所獲得榮譽的含金量大減。

說來也是可憐。

90年代,所有媒體都在自發為喬丹說話。

就算是以前的“黑媒體”,也逐漸被喬丹用一座座總冠軍獎盃打服了。

而某人,場上不給力,只能選擇場下用錢把一個個媒體塞服……

芝加哥媒體不光是替著韋德喊話其他人,還直接在採訪的時候“拷打”了其他主力,比如01年的首輪四號秀泰森-錢德勒。

他們在這兩場比賽的發揮也確實不如意。

封堵秦川沒什麼結果,連平常最擅長的“吃餅”效率也大大降低。

當然了,這就是“吃餅型”內線的弊端。

在常規賽寬鬆的防守條件下,他們或許可以表現得很活躍。

但到了季後賽,遭到了針對性的限制,沒有自主進攻能力,一下就會被打回原形。

最典型的例子……

25年全明星週末後的海斯。

在東契奇的助攻下,他儼然將成為千萬級合同的內線。

可到了季後賽,一下就原形畢露。

這輪系列賽面對騎士隊的防守,泰森-錢德勒也有這樣的尷尬。

並不是說他能力不夠。

原本的泰森-錢德勒在11年的小牛隊證明了自己。

只是現在的他,還是缺少經驗。

騎士隊的防守強度,他需要適應後才能逐漸找到感覺。

另外還有一個影響到他的因素就是:

騎士隊的主場氛圍,實在容易讓人分心。

在那裡,哪怕是出現一點點小的失誤,觀眾席上的歡呼聲也會讓人感覺到像是犯了什麼不可饒恕的大錯。

這種感覺實在太糟糕了。

回到主場,泰森-錢德勒立馬感覺好多了。

又因為記者們的逼問,這場比賽他一上來,就表現得非常積極。

連連籃下完成“吃餅”。

前兩場比賽一共11投5中的他,這場比賽第一節打完,就已經4投4中,拿到了8分。

不光是他,安東尼奧-戴維斯同樣在第一節4投3中,拿到了6分。

靠著兩個內線高效的輸出,騎士隊的防守變得變動,不得不收縮籃下,只是這麼一來,魯爾-鄧有了發揮的機會,連續在外線命中三分球。

上半場結束,他就已經命中了4記三分球。

能在珍妮-巴斯這個“老摳婆”的手裡騙到合同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一手投射便是魯爾-鄧的底氣。

再怎麼說也是秦川橫空出世時,03屆“全美最強高中生”的“萬年老二”。

他其實也憋了一股勁,想要證明自己。

可惜外界主要的注意力都集中在“03一代”的內戰中,再加上他的定位是“球隊老二”。

因此跟他比較的物件,是基裡連科。

但是這場比賽,ESPN等主流電視的解說員,當即做起了科普:“很多人可能忘了,在03年新澤西精英高中邀請賽上,魯爾-鄧已經跟秦交過手了。那場比賽秦統治了賽場,也讓03一代除勒布朗以外的其他高中生都被遺忘了!”

“這是跟超級新人同一屆必須要忍受的!”

“當然,現在魯爾-鄧用出眾的投射表現,證明了他自己!”

“03年的全美最強高中生,不光有秦,也不光有勒布朗,還有他魯爾-鄧!”

英國人出色的表現,延續到了比賽最後。

關鍵時刻他跟韋德站出來連續對飈秦川,幫助球隊守住了5分的優勢。

也讓大比分來到了2比1.

這是騎士隊在今年季後賽的第一次輸球。

秦川拿到了40分,但也無濟於事。

像他們這個型別的“得分手”,輸球時的“空砍”也算是一大特色了。

另外一大特色就是,關鍵比賽肯定可以用更加出色的表現,將比賽拿下。

跟他們截然相反的是某一個“持球大核”。

職業生涯盡遭“里程悲”。

究其原因,太想用一場完美的資料表現,來贏下勝利,同時慶祝自己達成“里程碑”。

可問題是,他這樣的球員,並沒有帶領球隊取得勝利的能力。

這也是為什麼他所帶領的球隊總是在總決賽上贏的艱難,敗的乾脆。

就像他自己說的,太依賴隊友的發揮了。

保羅-塞拉斯賽後主動攬鍋:“我們教練組沒有很好地制定對於公牛隊籃下的防守,這是我們的失誤,當然公牛隊其他人今晚發揮的也很棒,但我相信,下一場比賽,我們會重新限制他們今晚的x因素!”

魯爾-鄧砍下了25分,泰森-錢德勒8投7中,砍下了15分,安東尼奧-戴維斯9投7中,砍下了14分……

從分數還有效率的角度,這三個人就是公牛隊的“X因素”!

韋德今晚的發揮並不是很好,20投6中,拿到12分。

當然,也是因為在他的身上投入了太多的防守資源,才有了公牛隊其他人的發揮。

懂球的人都會將大量功勞算在他的身上。

不懂球的才會說,哎,韋德又打鐵了,把球傳給隊友不行嗎?

他們也不想想,真要是每個有把握的球都自己打,沒把握的球就傳出去。

那關鍵時刻又該誰站出來呢?

哪裡是每一次進攻回合都可以透過配合找到空位的?

尤其是季後賽的舞臺,攻堅球才是大部分時候的主旋律……

沒有迎著三四個對手出手的打鐵,哪裡能有隊友輕鬆投進球的空位機會?

就說某人的快攻,要不是後場將球控穩了,他能有表現的機會?

可在他提前下快攻的情況下,這籃板球可是隊友“以少搶多”才拼出來的!

最後畫面全給他了。

要不說他精明呢!

雖然保羅-塞拉斯搶著認領自己的責任,秦川也還是指出了自己的問題:“這樣的比賽,我需要投進更多的球才行,如果我再多拿6分,這場比賽勝者就是我們了!”

99比94,這是最後的比分!

但……

你不知道你已經拿了40分嗎?

還“再多拿6分”!

你知道這個聯盟有多少球員場均得分都沒有6分嗎?

可令他們自己都感到詫異的是:

他們居然不認為秦川是在開玩笑。

大部分記者都認為,下一場比賽秦川要爆發了!

這就是秦川兩個賽季的表現,在媒體心中留下了人設!

只要他說出的話,一定是可以實現的。

其實到這一步……

這樣的人,跟英雄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