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這天下,依舊姓長孫
開局明牌,太后和皇帝都知道我是假太監! 木匠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怎麼,你是覺得如今你已經可以替皇上說話了?”
郭青盯著這位首輔大臣,絲毫不避。
作為武將之首,郭青跟隨先帝征戰五十餘年。
大小戰事,無不當先。
何需避一個老頭子的鋒芒?
郭青身後的一位身著甲冑,滿臉胡腮的魁梧男子同樣站出來,怒目圓瞪。
“公孫謹,太師已離開,如今你不顧當今皇上的想法,執意拉攏文臣取消垂簾聽政一事。”
“你在急什麼?”
“這天下到底姓李還是姓公孫?”
此言一出,公孫謹再不敢出言。
一旦出言解釋,就等於印證了這位將軍的話。
豈不是要逼迫公孫謹自斷仕途?
“心腹之臣啊…”張昭再次看了一眼鎮定自若的長孫太后。
怪不得她讓皇帝,皇后如此忌憚,又不得不敬重。
原來當初跟隨先帝打下天下的武將盡數歸屬於太后。
怕是這些人身上,都有先帝的免死金牌。
即,兵權!
不然以當今大靖無戰事的情況下,誰又敢觸碰這位公孫丞相的黴頭?
除此之外,張昭還關注了這位眉清目秀,身姿挺拔的郭青將軍。
那炯炯有神的眼睛搭配上腰間先帝親自賜予的尚方寶劍。
彷彿他只要站在這裡,身後就有千軍萬馬。
“可是,為什麼總給我一種,氣質柔弱的感覺?”
張昭不知不覺間盯著郭青看了許久,心中琢磨著。
後者似乎發現了什麼,瞪眼看了一下太后這邊的方向。
令張昭不由退後幾步。
從戰場上下來的將軍,一個眼神就足以讓普通人心生畏懼。
更何況是像郭青這樣戰功赫赫的將軍。
不僅如此,除郭青之外,身後的數名武將悉數下跪。
“臣附議,如今王朝剛剛穩定,民心尚未完全凝聚,更少不了太后的幫助,廢除垂簾聽政一事,還請皇上三思。”
“請皇上三思。”
“請皇上三思。”
一片接一片的盔甲堆砌之聲響起,太極殿中的半數大臣盡數跪下。
只願請皇上三思。
如此情景,讓龍椅之上的皇上李承道臉色僵硬無比,異常難看。
難怪母后不僅沒有阻攔公孫謹的提議,而且開口就示弱,甚至變相同意。
原來是在這裡等著朕呢?
這讓身為皇上的李承道內心十分不舒服。
試問。
半數武將在先帝心腹,郭青大將軍的帶領下啟奏。
這是赤果果的壓力啊。
而且。
還是事關太后的事情。
即使皇后就在身旁,也幫不上皇上什麼。
分明是想讓他們二人下不來臺啊!
龍袍之下,李承道的雙手緊緊握住。
所謂這天下姓公孫還是姓李?
現在不已很明顯了麼?
這天下,依舊姓長孫!
如此緊急關頭,簾子下長孫太后那虛弱的聲音再度傳來。
“哎,郭青啊,感謝你們的好意,只不過本宮確實身體有恙,所以這一次,本宮可能要讓諸位大臣失望了。”
這…
拒絕了?
不僅是龍椅之上的皇上李承道懵住了,下方的郭青等一眾武將也不理解。
就連太后身旁的張昭,都忍不住搖搖頭。
長孫太后明明是一個復仇心極強的人。
為什麼今天,在懸崖勒馬之際,太后居然選擇退了一步?
這豈不是寒了郭青等一眾大臣的心?
要知道。
在文武百官,皇后,太后等人盡數上朝的關鍵場合。
稍有不慎,下方之中,先帝留下的諸多武將,就會被抓住把柄。
到時候,其下場只會比陳太師的更差。
此番言論,讓一直跟隨先帝,太后的郭青臉色微變。
這麼一來,他們不就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了?
這還是他們所認識的那個太后麼?
如此不當言論,讓太極殿中的氣氛冰冷到了極致。
“不瞞皇上,各位大臣。”
如此關鍵時刻,長孫太后從懷中掏出一道聖旨,繼續說。
“當初先帝駕崩之前,曾給本宮下了一道旨意。”
“如今,是時候開啟了。”
“母后請講,兒臣聽命。”
瞬間,皇上皇后以及諸多大臣盡數下跪接旨。
直到現在,長孫皇后的臉上才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待朕留下的數十條治國安邦之策,令天下太平,百姓安康,皇后上朝之際。”
“長孫太后即可選擇考慮取消垂簾聽政一事。”
“屆時,朕所留的諸位武將,宜輔佐之。”
“不得輕舉妄動!”
這最後一句話重重砸在了皇上李承道的心口之上。
這分明是在警告自己這個皇帝。
先帝已去,龍威尚存。
一旦忤逆,民心散去。
對應的,卻給下方的一眾武將吃下了定心丸。
三言兩語,長孫太后再次將朝中的氣氛傾倒到自己這邊。
讓張昭體內的血脈變得越發沸騰。
所謂事情越大,人越少,即是如此。
這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感覺麼?
此番舉動,更加讓張昭覺得長孫太后的心機深沉。
自己斷不可輕易與之坦誠相待,甚至自己的小動作要做的更加隱蔽些才行。
表面看上去,這次早朝是專門針對長孫太后而舉行的。
結果呢,在太后的兩步退讓下,將朝中這些看上去道貌岸然的大臣露出了自己最為不堪的一幕。
為的就是現在這一刻,長孫太后透過先帝的一則旨意,將大權再次攬回到了自己的手中。
先帝所嘔心瀝血的治國之策,成了太后跟諸多武將的最後一道保命符。
至少,垂簾聽政一事,太后即可一人獨斷專行。
“臣接旨!”
“兒臣,接旨。”
待皇上跟諸位大臣起身,皇后身影有些不穩,踉蹌一下,才堪堪起身。
皇后上朝之際…
這幾個字,令皇后再見了當年先帝那般運籌帷幄的姿態。
原來,先帝早就已經算到了這一步。
自己冥思苦想,徹夜難眠所研究的對策,再加上林貴妃的一封信為契機。
現在來看,不過是一些虛幻泡影罷了。
“兒臣,接旨。”
方才有些慌張的武將剛要起身,卻在看到郭青依舊跪拜,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煩請太后養好身子,大靖王朝的日後,還需太后的輔佐。”
對此,太后並沒有正面回答,而是看向了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