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廣孝看著朱棣,眼中閃過一絲髮自內心的讚賞。

“王爺重情重義,實乃成大事者。只是,這謀反之事,終究是九死一生,絕非易事。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復的深淵。王爺,可真的想清楚了?現在,還有退路。”

朱棣猛地站起身來!

他走到窗邊,背對著姚廣孝,眼神堅定地望向皇宮的方向,沉聲道:

“先生,我意已決!”

“我朱棣,既已踏上這條路,便絕不會回頭!”

姚廣孝也緩緩站起身來,對著朱棣那高大的背影,微微一揖。

“既如此,貧僧,定會傾盡畢生所學,全力輔佐王爺,助王爺,成就這不世之大業!”

朱棣轉過身,看著姚廣孝,臉上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

“有先生相助,我大事必成!”

“接下來,還請先生,再辛苦一趟,去一趟晉王府。我那個三哥,可不像二哥那般,頭腦簡單,容易糊弄。”

……

東宮,書房。

午後的陽光,透過精緻的雕花窗欞,在光潔如鏡的金磚地面上,灑下斑駁的光影。

太子妃呂氏,身穿一襲華貴的宮裝,端坐在上首。

她儀態端莊,神情溫婉,但那雙在兩個孩子身上來回逡巡的眼神,卻透著幾分不易察覺的審視與清冷。

皇長孫朱允炆,與吳王朱允熥,並肩而立。

兩人看似恭敬,心底,卻各自打著自己的小算盤。

呂氏輕咳一聲,拿起一本古籍,緩緩說道:

“今日,方孝孺方先生,與你們講了這書中,宋朝興衰之事。你們,都有何見解?”

說罷,她的目光,先落在了自己的親生兒子,朱允炆的身上,眼中,滿是毫不掩飾的期許與寵愛。

“炆兒,你是兄長,你先說說看。”

朱允炆微微昂起頭,眼中閃過一絲自得。

他上前一步,對著呂氏,拱手說道:

“回母親,依孩兒看,宋朝之所以衰敗,皆因其帝王太過軟弱,致使皇權不強,政令不行,朝中奸佞當道,最終民不聊生,國破家亡。”

“日後,孩兒若能有幸繼承大統,定要效法皇爺爺,嚴懲奸邪,獨攬大權,讓我大明千秋萬代,永享太平!”

說話間,他有意無意地瞥了身旁的朱允熥一眼,嘴角微微上揚,勾起一抹輕蔑的笑意。

呂氏微笑著,滿意地點了點頭,讚許道:

“嗯,不錯。炆兒果然聰慧,見解獨到,不愧是我大明的皇長孫。”

隨後,她才轉過頭,看向朱允熥,語氣,明顯冷淡了幾分。

“熥兒,你也說說你的看法。”

朱允熥微微低下頭,雙手在身前交疊,擺出一副謹小慎微的模樣,聲音中,也帶著幾分恰到好處的怯懦。

“回……回母親。孩兒覺得,宋朝的問題,複雜多樣,並非只是帝王一人的過錯。”

“底層百姓的生活,太過艱難。若是朝廷能多施仁政,輕徭薄賦,或許……或許能避免許多禍事。”

“孩兒自知見識淺陋,還需多向大哥學習。”

朱允炆聽了,忍不住“嗤”地一聲,笑了出來。

他上前幾步,重重地拍了拍朱允熥的肩膀,動作看似親暱,言語間,卻滿是毫不掩飾的嘲諷。

“我的好弟弟,你這想法,倒是簡單得很。不過也好,你這種性子,以後就老老實實地跟在我身後,多學著點。”

“將來,也好為我守好大明的邊疆。可千萬別再整天只想著那些不切實際的小仁小義,誤了國家大事。”

朱允熥藏在袖中的手,默默地攥緊了衣角,指甲幾乎要嵌進肉裡。

他的臉上,閃過一絲一閃即逝的隱忍與憤怒,但很快,又換上了那副唯唯諾諾的恭順神情。

他連忙點頭:“大哥教訓得是,弟弟記下了。”

呂氏看著這一幕,心中暗暗思量。

自己的兒子,自信果敢,聰慧過人,又是皇長孫,深得老爺子的疼愛,將來繼承大統,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

而這個朱允熥,雖然看似懦弱無能,但他背後,畢竟站著藍玉那幫驕兵悍將,整個淮西勳貴集團,都與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不得不防。

“炆兒,你雖聰慧,但為人不可太過自滿,要多聽取他人的意見。”

“熥兒,你也別總是這麼畏畏縮縮的,有什麼想法,就大膽地說出來。”

呂氏不動聲色地,各自叮囑了一句。

“是,母親。”兩人齊聲應道。

就在這時,窗外傳來一陣輕微的腳步聲。

呂氏眉頭微皺,目光警惕地射向窗外:“誰在外面?”

只見一個小宮女,戰戰兢兢地走了進來,跪地行禮:“回太子妃娘娘,奴婢……奴婢是來給書房添些茶水的。”

呂氏上下打量了她一番,揮了揮手道:“下去吧。以後做事小心些,莫要驚擾了兩位殿下。”

朱允熥見狀,也立刻見機行事,躬身請退。

見再無外人在,朱允炆湊到呂氏身邊,壓低了聲音說道:

“母親,這個朱允熥,看著老實巴交的,但我總覺得,他心裡藏著事兒,您可得多加留意。”

呂氏輕輕地拍了拍他的手,低聲道:

“我心裡有數。你且先按捺住性子,莫要輕舉妄動。只要你穩住了,這皇位,遲早是你的。”

朱允炆重重地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與他年齡不符的狠厲。

而此時,已經走到門外不遠處的朱允熥,看似低頭沉默,實則,早已將母子二人的對話,一字不落地,聽在了耳中。

他的心中,一片冷笑。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在這座金碧輝煌的東宮之中,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復。

他的親生母親,常氏,便是在自己出生沒多久,就“病逝”了。

而他,也被過繼給了呂氏代為撫養。

沒了母親的壓制,呂氏順理成章地坐上了太子妃的寶座。

如今,大明朝未來的兩位繼承人,都成了她的兒子。她已經先天立於了不敗之地。

現在,她之所以如此賣力地幫助朱允炆,打壓自己,不過是因為,扶持自己的親生兒子做皇帝,更符合她的利益罷了。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朱允熥在心中,默唸著這句話,眼中,燃起仇恨的火焰。

“母后,您等著,孩兒,一定會為您報仇的!”

這個時候,剛才那個添茶水的小宮女,快步走了過來,對著他恭敬地行了一禮。

“殿下,涼國公有請。”

聽是自己的親舅姥爺,大將軍藍玉,朱允熥眼中精光一閃,又立刻恢復了那副拘謹懦弱的模樣,跟著宮女,快步離去。

而就在朱允熥走後不久。

又有一個太監,滿臉堆笑地,來宣朱元璋的口諭,讓皇長孫朱允炆,晚上去他那邊睡。

朱允炆聽後,欣喜若狂。

他覺得,這一定是皇爺爺,格外喜歡他,看重他的表現。

未來的皇位,肯定是自己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