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讓大家都體面進食,所以國宴往往會提供一堆餐具,大大小小的刀叉、勺子,外加一雙筷子。】

【你啥用得熟練就用啥,避免尷尬。】

【還有個文化差異是我們華夏的傳統是合餐制,而西方喜歡分餐制。】

【以往國宴會視兩國關係來決定用餐方式,想表達發展親密關係的願景就用合餐制。】【但是,現在考慮到要尊重習俗,基本上都實行分餐制。】

【工作人員會事先把菜餚分成一人份,上到每位賓客面前。】

大秦位面。

秦始皇看著高空巨幕,微微搖頭。

他不贊同“華夏傳統是合餐制”這個說法。

因為在大秦,分明實行的是分餐制。

甚至,就連他在宴請大秦文武群臣的時候,也是分餐制。

而秦始皇這樣的態度並不奇怪。

說華夏傳統是合餐制,的確很不嚴謹。

分餐制並非是西方獨有的東西,而是曾經在華夏古代曾實行了上千年。

嚴格說起來,華夏古代從西周時期開始就流行分餐文化,而當時的西方以羅馬為中心,最喜歡的反而是合餐。

《禮記》中曾有記載:“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諸公十有六,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這裡的“豆”不是食物,而是容器,相當於今天的碗。

這句話足以證明,在商周時期,華夏就開始實行嚴格的分餐制。那麼,華夏什麼時候開始出現合餐制的呢?

答案是隋唐時期。

就算隨著時間發展,到了宋朝時期,合餐成為了社會潮流,但合餐制依然存在。一些皇公貴族依然用分餐來顯示等級和身份的尊貴。

最後直到明清時期,合餐制才成為主流。

歸根結底,不管是合餐還是分餐,都是由社會經濟文化發展而出現的飲食形式。

談不上誰比誰高階,大可不必鼓吹什麼“西方合餐制要比華夏分餐制高階”之類的說法。那樣只會顯得無知且可笑。

【如果說,龍國的國宴是傳統文化與現代飲食、外交禮節的融合。】

【那世界上另一個大國鷹醬國的國宴,真的就是隨心所欲,沒有任何章法可言。】看到這裡。

歷朝歷代眾多古人對接下來的影片內容充滿了興趣。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飲食風俗。

看過了同出一脈的後世龍國的國宴之後,他們對後世其他國家的國宴感到非常好奇。他們期待著看到國外的特色美食。

他們覺得,鷹醬國好歹是後世的五常國家之一,這個國家的國宴,肯定會豐盛無比。但很快,古人們就知道了什麼叫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因為鷹醬國總統一家人,在傳統上被視為柏宮的主人家。】

【所以,國宴的選單通常由總統以及第一夫人來決定,吃啥全看他們的個人喜好。】......

歷朝歷代不少皇帝微微頜首。他們覺得這也沒什麼不對。

國宴的相關事務,本就應該讓一國之主定下來。

當然。

也有些皇帝認為,如果是招待外國貴賓,還是應該考慮一下外賓的飲食喜好,不能只考慮自己的飲食喜好。

【比如說杜祿門總統,他出生於密蘇里州,剛上任就把柏宮的廚師換成了自家的做飯阿姨

【然後,柏宮的國宴就充滿了密蘇里風:炸雞、炸火雞頻頻上鏡,各種醃菜也出場率極高。】

【後面的艾深豪威爾總統,當了幾十年的軍人,所以偏好簡單的食物。】

【他執著於在國宴選單里加上各種各樣的吐司和餅乾,真是吃個飯都帶著濃濃軍旅風。】

伴隨著旁白字字幕。

高空巨幕中出現了各種各樣吐司和餅乾的圖片。

歷朝歷代眾多古人看著這些後世的小食,覺得頗為新奇。“看起來很好吃的樣子。”

大明成祖位面,資深美食達人朱高熾暗中吞了一口唾沫,心中如此嘀咕了一句。這一刻,他忘記了朱棣要他減肥的事。

【肯泥迪總統則是鍾情於精緻的法餐,約汗遜總統熱愛各種各樣的燒烤,克霖頓夫婦要求國宴健康化,低脂低碳水。】

【奧芭馬伕婦喜歡為賓客準備家鄉食物,北歐客人來了上鹿肉,倭國客人來了上刺身,之前龍國代表團還在鷹醬國國宴上嚐到了紹興黃酒和月餅。】

【當然,要說最具特色的鷹醬國國宴食品,那還得是:漢堡!】

【懂王擔任總統的時候,曾經在柏宮宴請全美大學美式足球賽冠軍老虎足球隊的隊員,主打食物就是漢堡。】

【他的這份國宴,包括來自於麥噹噹、漢堡king的漢堡、薯條、披薩和沙拉。】

【想想這群大學生,也是蠻可憐的,好不容易參加一次國宴,居然吃的是漢堡,真是叫一個慘!】

伴隨著旁白字幕。

高空巨幕中出現了懂王舉辦的那一次國宴的相關影片影像。然後。

歷朝歷代眾多古人看著影像中所謂的“漢堡”,直接驚呆了。“堂堂一國之主舉辦的國宴,就給客人吃這個??”

在他們眼中,這個所謂的“漢堡”,不就是兩塊麵餅子夾肉的肉餅子嗎?這種檔次的民間小食,也配成為一國國宴的主打食物?就不覺得寒酸?而且這個國家,還是一個名列五常的後世強國。

難道這個名為懂王的鷹醬國總統,就不覺得丟臉?這些古人們實在是想不通。

便在此時。

高空巨幕接下來的內容解答了他們的疑惑。

【不過這裡得替懂王說一句。】

【這一次用漢堡當國宴主菜,還真不是他故意的。】

【實在是因為當時的鷹醬國政府機構“停擺”了,也就是關門不工作了。】

【政府機構關門,廚師休假,柏宮沒人上班,懂王只能自掏腰包買漢堡請客。】.....

大漢武帝位面。

劉徹看著高空巨幕,直接懵了。

相比一國之主舉辦國宴用“漢堡”當主食,眼前巨幕中的解釋,更讓他感到震驚。他已經知道,後世的政府機構,就相當於他的大漢朝廷。

所以,鷹醬國的政府機構關門一事,放在大漢,就是大漢朝廷關門,大漢的官員不做事了這種情況,簡直是匪夷所思!

要這樣做了,國家還能保持穩定和平?就不會天下大亂?

而且,這個名為懂王的鷹醬國總統,就只能看著政府機構關門而沒有任何辦法?堂堂一國之主,就這麼沒本事?

劉徹完全無法理解這些事。

這要放在大漢朝,朝廷官員要是敢這麼幹,他必定會讓這些人知道什麼叫帝王的雷霆之怒

只能說,鷹醬國給了他一點小小的美式震撼。

【因為鬧出了國宴請吃漢堡的事,故而鷹醬國知名媒體《紐約時報》戲稱懂王為“快餐總統”。】

【不過實際上,在正常情況下,懂王還是比較重視外交禮儀的。】

【高盧雞國總統馬刻龍訪訪問鷹醬國的時候,當時的鷹醬國國第一夫人(懂王的妻子)親自操刀,籌備了好幾個月,籌備了一場盛大的國宴。】

【宴會大廳里布置了2500朵香豌豆、1200枝櫻花和1000朵丁香花。】【餐具、燭臺、酒杯和椅子全部是金色,以體現貴氣。】

【前菜是羊乳酪蛋糕、番茄醬、白脫牛奶餅乾碎和什錦時蔬;】

【主菜是當年春季產的小羊羔排、微焦奇波里尼醬和黃金什錦飯;】【甜品則是油桃餡餅和法式冰淇淋。】

伴隨著旁白字幕。

高空巨幕出現了懂王宴請高盧雞國總統馬刻龍這場國宴的相關影片影像。歷朝歷代眾多古人看著這樣的畫面,忍不住微微頷首。

這才正常!這才合理!

哪有一國國宴用“肉餅子”當主菜?

古人們確認了,不是懂王不懂事,而實在是條件不允許。但很快。

接下來的鷹醬國總統老登頭,馬上給了歷朝歷代的古人們一點小小的國宴震撼。

【懂王之後的鷹醬國總統老登頭,在舉辦國宴的時候,突出的就是一個簡樸。】【如果說懂王國宴請吃漢堡是逼不得已,那老登頭就是主動為之。】

【在倭國首相菅義偉飛往鷹普國進行國事訪問的時候,老登頭在柏宮大廳準備了一場“盛大”的國宴:每人一個漢堡當正餐。】

【據說菅義偉回國後接受採訪時表示,因為談話非常熱烈,所以他並沒有品嚐那個漢堡。彈幕飛出:

“太盛大了,足足一個漢堡!(狗頭)”

“嘶!強中更有強中手啊!反向重新整理了國宴的規格!”

“不是,老登頭真就只給一個漢堡啊,他甚至捨不得配上一杯肥宅快樂水,屬實有點離譜。

“雖然鷹醬國是倭國的大爹,但就請倭國首相吃一個漢堡,是不是太看不起倭國了?”...“

伴隨著旁白字幕,高空巨幕中出現了這場國宴的照片。

照片中,鷹醬國總統老登頭與倭國首相菅義偉,面對面坐在一張長條桌的兩端,神色肅穆在兩人的身前,各有一個白色盤子,而盤子中放著一個小小的漢堡。

除此以外,桌上就只有兩杯白開水。看著這一幕。

歷朝歷代皇帝們陷入了深深的沉默之中。

他們感覺自己已經完全跟不上鷹醬國的國宴節奏了。

雖說後世之人方才說了,鷹國的國宴主打一個隨心所欲。

但起碼得有個基本的體面吧?

好歹是宴請一位外國的最高領袖,一人就吃一個“肉餅子”?簡直離譜到了極致。

不少皇帝在心中搖了搖頭。這種事,他們真幹不出來。

這麼寒酸的國宴,傳出去,丟的也是主人的臉。

【雖然說美式國宴有點隨心所欲的感覺,但未必全是壞事。】

【畢竟世界各地的飲食習慣不同,有些傳統特色食品,主人覺得好吃、高檔,對賓客而言可能就是完全無法接受的黑暗料理。】

【我國一位外交官的回憶錄中,就記下了不少別具“特色”的外國國宴菜。】【比如埃賽俄比亞的國宴,就很喜歡搞生牛肉宴。】

【大概流程是:找一頭上好的牛殺了剝皮,然後劈成兩半吊在餐廳裡,客人們人手一把刀想吃哪塊肉就自己去牛身上切。】

【吃的方法有三種:切下來直接蘸著佐料吃,品嚐牛肉的鮮嫩,或者把牛肉攪成肉糜,拌燒辣椒粉等調料裝盤吃,這樣肉和調料融合的更好。】

【最後一種方法就是拿穀物做成的薄餅裹著牛肉吃,這樣就算吃了主食了。】

【不管哪種,都是生吃,再加上整頭牛就剝了皮擺在眼前,真的需要賓客有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彈幕飛出:

“好傢伙,這也太原生態了!確實不是一般人能吃的。”“友情提醒,病從口入,吃生肉容易被寄生蟲感染......”

“回覆——確實,生肉可不敢亂吃,萬一感染生病,那就糟糕了。”“回覆——萬一運氣差點,哪就是致命疾病了。”

“回覆——吃生肉一時爽,小心最後倒黴火葬場。”

“...”

大秦位面。

秦始皇看著高空巨幕中的那幾條“吃生肉要生病”的彈幕,心頭一驚。因為他非常喜好吃“生肉”。

更準確地說,他喜歡吃的是用“漬”這種做法做出來的生肉,這也是天子膳“周八珍”之一。

所謂的“漬”,就是使用新鮮的牛肉,按照紋理橫切做成薄片,然後以美酒醃漬一個晚上的時間,等第二天早上再用醬、醋和梅醬等來醃漬,入味之後即可食用。

這種“漬”肉,深得秦始皇喜愛,經常食用。

故而,此時聽見後世之人說吃生肉容易被什麼“寄生蟲”感染,秦始皇自然是震驚萬分。

雖然他不知道什麼是“寄生蟲”,但後世之人已經說得很清楚,被寄生蟲感染後,是要生病的,而且極有可能是得嚴重的病。

沒有太多猶豫。

秦始皇心中便做出了決定,日後要少吃或不吃“漬”肉。畢竟,美食雖好,但健康更重要。

【不過,埃賽俄比亞人確實是出於好意。】

【相傳他們的祖先在空曠的沙漠中烤肉,結果炊煙暴露了位置,被敵人突然襲擊,後來就集體改吃生肉。】

【結果發現吃起來還挺不錯,就把習俗傳了下來。】

【因為生吃對肉質要求比較高,民間往往只在紅白喜事時才舉辦生牛肉宴,平時還吃不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