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隕石頻率共鳴者
荒島奇變:馬龍的每日生存遊戲 銷售不是獸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退潮的金色浪沫在木筏鱗片上凝結成鹽晶時,一股突發的海底暗流將馬龍的座駕推向雨林邊緣的黑沙灘。他踩著發燙的鱗片躍上岸,後頸殘留的光核餘熱突然化作一陣尖銳耳鳴——不是海風呼嘯,而是某種頻率介於次聲波與金屬震顫之間的嗡鳴,正從雨林深處穿透層層植被撞進耳膜。揹包側袋裡熔熔叼來的鏽蝕輻射儀突然炸裂玻璃罩,指標像被磁石吸住般定格在靛藍色頻段。
骨傳導定位:耳膜裡的宇宙心跳
他摘下破損的輻射儀,指腹剛觸到外殼,那陣耳鳴突然具象化——不是聲音,而是顱骨內側傳來的規律性震顫,彷彿有隻無形的錘子在敲擊太陽穴。當第一滴晨露從蕨類葉片墜落時,整座雨林在感知裡突然褪去色彩:十公里範圍內的樹木、岩石、昆蟲都被一層淡藍色網格覆蓋,唯獨東南方兩公里處的空氣在高頻震顫,像被投入石子的水面盪開銀色漣漪。
“熔熔,記錄震顫波形!”蜂鳥振翅時,翅膀刮過的空氣竟留下類似音波圖的磷光軌跡。阿灰突然刨開腐殖土,鼻尖在潮溼的地面快速移動,幽藍犬齒咬碎一塊發燙的石英——碎石縫隙裡滲出的不是星塵,而是帶著金屬焦味的黑色粉末。駱駝則焦躁地用蹄子敲擊地面,喉間發出與耳鳴同頻的呼嚕聲,意識圖譜(這次是用鼻息在泥地畫出的波紋)顯示:某顆隕石碎片穿透樹冠時,將方圓百米的苔蘚熔成了放射狀結晶,其核心輻射正以特定頻率與地底岩層共鳴。
最奇異的是感知方式。馬龍發現自己無需任何能量連結,僅憑內耳半規管的異常收縮就能鎖定震顫源。他貼著一棵被灼穿樹幹的橡膠樹,顱骨裡的嗡鳴突然增強,眼前浮現出碎片的三維投影:核桃大小,表面佈滿淬火般的黑色熔殼,核心區域的金屬晶格正以每秒237次的頻率釋放特定聲波,這種聲波能穿透兩米厚的玄武岩,卻會被潮溼的蕨類葉片削弱30%能量。
聲波地圖:每片葉子都是收音器
碎片逼近到五公里時,馬龍已透過骨傳導構建出動態聲波圖。他能“讀”出葉片脈絡裡聲頻衰減的速率,“摸”到潮溼泥土中聲波折射的角度,甚至能根據螞蟻爬行時觸鬚的顫動頻率,計算出碎片的移動軌跡——它正順著地下河的水流以每小時一點五公里的速度下沉,其輻射聲波在撞擊到河床的金屬管道時,會產生類似鐘擺的餘震。
“阿灰,標記聲波折射最強的巖縫!”海犬躍進溪流,幽藍能量在水底畫出螺旋紋——那是聲波穿透岩石時形成的衍射圖案。熔熔則用喙尖蘸取溪流裡的黑色粉末,在半空勾勒出碎片的結構素描:外層熔殼含有大量矽鋁酸鹽,核心隕鐵的鎳鐵合金比例恰好能製作超導材料。駱駝突然用腦袋撞向一棵空心樹,樹幹裡傳出與耳鳴同頻的迴響——馬龍這才注意到,樹洞裡堆積的鳥糞中嵌著無數細小的隕石碎屑,這些碎屑正像共鳴箱般放大著主碎片的聲波。
他從揹包掏出熔熔找到的鏽蝕扳手,敲擊樹幹不同部位,發現當扳手頻率與碎屑共振時,耳鳴會變成清晰的“嗒嗒”聲。這種純物理的感知方式讓他想起冰山遺蹟裡那些無需能源卻能運轉的金屬裝置——或許今天的能力並非能量連結,而是單純成為了某種宇宙頻率的“共鳴腔體”。
超導採集:熔殼下的金屬蜂鳴
當碎片沉入地下河彎道時,馬龍顱骨裡的震顫突然變成尖銳的蜂鳴。他順著阿灰標記的巖縫潛入水中,水流裡漂浮的黑色粉末正以特定韻律旋轉,形成指向碎片的發光軌跡。碎片嵌在河床的石英脈中,熔殼表面因與地下水反應生成了孔雀石般的藍綠色鏽跡,但透過鏽跡,他能“聽”到核心隕鐵發出的穩定金屬顫音,那聲音像極了冰山遺蹟裡能量核心啟動前的預熱鳴響。
他拔出腰側的合金匕首,刀刃剛接觸熔殼,整把刀突然發出與耳鳴同頻的震顫。更神奇的是,當匕首劃開鏽跡時,刀刃接觸隕鐵的瞬間,水中的黑色粉末竟排列成魏德曼花紋的圖案——這是鐵鎳合金在太空中緩慢冷卻形成的獨特結晶紋路。熔熔立刻用空心的尾羽收集飛濺的金屬碎屑,阿灰則咬住一塊剝落的熔殼,幽藍犬齒接觸熔殼的剎那,碎屑裡滲出的輻射能竟被轉化為可呼吸的氧氣泡泡。
“駱駝,解析碎屑頻譜!”駱駝將鼻子湊近熔熔的尾羽,意識圖譜(這次是用蹄子在河底畫出的光譜)顯示:這些隕鐵含有的錸元素比例異常高,其超導臨界溫度足以在常溫下與冰山遺蹟的金屬管道產生共振。馬龍突然意識到,今天的“頻率共鳴”能力並非掌控能量,而是像一把精準的調音叉,能找到宇宙物質與地球環境的共振頻率點。
暮色餘響:扳手劃出的金屬星圖
夕陽穿透雨林時,馬龍耳中的嗡鳴逐漸減弱,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類似風穿過鑰匙孔的高頻哨音。他將採集的隕鐵碎屑裝入鉛盒,發現當鉛盒靠近那把鏽蝕扳手時,扳手突然自行敲擊盒蓋,發出的聲響在雨林中形成奇異的回聲——回聲竟在地面拼出一個箭頭,指向西北方的冰山遺蹟方向。
熔熔帶回的水樣檢測顯示,地下河中的輻射粒子因隕鐵採集降低了25%,但河床上那些被聲波震碎的石英砂,此刻正以固定頻率反射著月光,像撒了一地會發光的摩斯密碼。阿灰則叼來一塊熔殼碎片,碎片上的藍綠色鏽跡在暮色中竟浮現出與扳手敲擊聲同頻的波紋,當馬龍將碎片貼近耳朵時,聽到的不再是宇宙噪音,而是某種類似齒輪咬合的機械運轉聲。
最令他在意的是那把扳手。當他用匕首在扳手背面刻下今天的日期時,刀刃劃過的地方突然滲出銀色金屬液——那不是鏽蝕的鐵,而是某種被隕石輻射啟用的記憶合金。駱駝用蹄子蹭了蹭扳手,意識圖譜中跳出一串陌生的座標,指向冰山遺蹟地下三層的某個金屬結構。
夜幕降臨時,馬龍將鉛盒嵌進木筏鱗片的縫隙,那些曾吸收海洋意識的銀白色鱗片立刻與隕鐵產生物理共振,發出類似音叉的清響。他枕著扳手躺下,聽著雨林裡昆蟲翅膀振動的頻率,突然發現每隻昆蟲振翅的節拍,都與今天感知到的隕石頻率存在微妙的倍數關係。或許明天的能力,就藏在這些看似無序的自然頻率之中,而此刻木筏下方的河水,正帶著隕鐵碎屑的金屬迴音流向海洋,在冰山遺蹟的地基處撞出第一聲預示黎明的鐘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