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多種彈頭
四合院:開局四九,軍工天才 一隻山竹榴蓮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深夜,404號實驗室最機密的區域——"黑匣子"實驗室。這裡是整個"長風計劃"中戒備最森嚴的地方,連普通的"長風"專案科學家都無權進入。只有李明遠和七名經過特別安全審查的專家才持有進入許可權。
李明遠站在一個鋼化玻璃箱前,凝視著箱內一個銀色的金屬圓柱體。這個看似普通的裝置,實際上是"長風"導彈最關鍵的元件之一——彈頭介面系統,它能讓"長風"導彈搭載各種不同型別的彈頭,從而應對不同的戰略需求。
"模組化設計是'長風'導彈最大的優勢之一,"李明遠對身旁的軍方代表王上校解釋道,"透過標準化介面,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作戰需求,為'長風'導彈配備不同型別的彈頭。"
王上校點點頭:"這種靈活性確實是巨大的戰略優勢。請詳細介紹一下目前我們正在研發的彈頭系列。"
李明遠轉向投影螢幕,調出一份機密檔案:"根據戰略需求,我們設計了五種主要型別的彈頭,分別針對不同的作戰場景和戰略目標。"
螢幕上顯示出第一種彈頭的詳細圖紙——一個流線型的錐形結構,內部結構複雜而精密。
"第一種是常規高爆彈頭,代號'雷霆',"李明遠解釋道,"它是'長風'導彈的基本彈頭型別,主要用於精確打擊敵方軍事設施、指揮中心、橋樑和機場等硬目標。"
他放大圖紙上的細節部分:"'雷霆'彈頭採用先進的穿甲爆破設計,外層是高強度鋼合金外殼,能夠穿透3米厚的鋼筋混凝土。內層裝填了800公斤特製高能炸藥,爆炸當量相當於1.2噸tnt。"
王上校看著圖紙,嘖嘖稱奇:"這種穿透力和爆炸威力,足以摧毀任何地面設施了。"
"不僅如此,"李明遠補充道,"'雷霆'彈頭還採用了特殊的引信設計,可以根據目標型別選擇不同的爆炸模式。比如針對地下掩體,可以選擇延時爆炸,確保彈頭穿透到足夠深度後再引爆;針對面積目標,可以選擇空中爆炸,擴大殺傷範圍。"
他調出一張模擬圖:"根據我們的計算,一枚攜帶'雷霆'彈頭的'長風'導彈,可以在5000公里外精確摧毀一座面積為50平方米的指揮部,即使它位於地下30米深的掩體內。"
"這種精度和威力,即使是星條國和北極熊國目前也難以實現,"王上校讚歎道,"特別是考慮到'長風'導彈的低空突防能力,敵方几乎沒有攔截的可能。"
李明遠點點頭:"正是這種結合了精確制導和強大威力的特性,使得'雷霆'彈頭成為'長風'導彈系統中最基礎也最實用的彈頭型別。"
李明遠切換到第二種彈頭的圖紙,這是一個看起來像蜂巢的複雜結構。
"第二種是集束彈頭,代號'蜂群',"李明遠說,"它主要用於打擊面積目標,如敵方機場、軍營、港口和集結區域。"
他指著圖紙上的細節:"'蜂群'彈頭內部裝有156枚小型子彈藥,每枚重約3公斤,含高能炸藥和預製破片。在接近目標上空時,彈頭會在預設高度開啟,釋放所有子彈藥,覆蓋約400x600米的橢圓形區域。"
王上校皺眉:"這種覆蓋面積...一枚導彈就能癱瘓一箇中型機場?"
"正是如此,"李明遠確認道,"每枚子彈藥的殺傷半徑約為25米,156枚子彈藥的總體效果相當於在目標區域內引爆了數百個小型炸彈。對於無掩體保護的人員和裝備,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
他調出一段模擬測試的影片:"我們在西部靶場進行了縮小版的測試。從影片中可以看到,子彈藥呈現出均勻的分佈模式,幾乎沒有留下'安全區域'。"
影片中,數十個模擬飛機和車輛被密集的爆炸吞沒,煙塵散去後,靶場上只剩下滿目瘡痍。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李明遠補充道,"我們還設計了專門針對機場跑道的變種,代號'犁地者'。這種子彈藥會在落地後延時幾秒鐘爆炸,產生向下的衝擊波,在跑道上形成一個直徑3米、深度1.5米的坑洞。一枚'蜂群-犁地者'彈頭可以在幾分鐘內使一條3000米長的跑道完全無法使用。"
王上校聽完,臉上露出震撼的表情:"這簡直是戰術轟炸機的噩夢。一枚導彈就能完成一個轟炸機中隊的任務,而且沒有飛行員傷亡的風險。"
李明遠點點頭:"正是這種效率和安全性,使得'蜂群'彈頭成為'長風'導彈系統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螢幕切換到第三種彈頭,這是一個看起來異常複雜的裝置,內部充滿了電容器和線圈。
"第三種是電磁脈衝彈頭,代號'寂靜',"李明遠的聲音帶著一絲自豪,"這可能是'長風'系統中技術含量最高的常規彈頭。"
王上校好奇地盯著圖紙:"電磁脈衝?這不是核爆才能產生的效應嗎?"
"傳統上是這樣,"李明遠解釋道,"但我們開發了一種新型高能電容器和脈衝發生器,能夠在常規爆炸的基礎上產生強大的電磁脈衝。"
他指著圖紙上的關鍵部件:"核心是這套'閃電系統',它包含了超級電容器陣列、高速放電控制器和特製的線圈天線。當彈頭接近目標上空時,會先引爆常規炸藥,這個爆炸不僅本身具有殺傷力,更重要的是為'閃電系統'提供初始能量。"
李明遠放大了圖紙上的某個部分:"爆炸產生的能量被特殊裝置轉化為強大的電流,瞬間透過線圈天線釋放,形成半徑約1500米的強電磁脈衝場。這個脈衝強度足以摧毀範圍內所有未經特殊防護的電子裝置,包括雷達、通訊系統、計算機和電力網路。"
王上校聽得目瞪口呆:"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在不造成大規模人員傷亡的情況下,癱瘓敵方的指揮系統和防禦設施?"
"正是如此,"李明遠確認道,"'寂靜'彈頭特別適合用於癱瘓敵方的防空系統、通訊樞紐和指揮中心,為後續的軍事行動創造條件。更重要的是,它不會造成大規模人員傷亡,減少了國際社會的譴責風險。"
他調出一段測試影片:"這是我們在一個廢棄礦區進行的小規模測試。我們在區域內放置了各種電子裝置,包括收音機、電視機和簡易雷達。"
影片中,一個小型裝置爆炸後,方圓幾百米內的所有電子裝置同時失效,螢幕熄滅,指示燈熄滅,只有幾臺特殊防護的裝置依然執行。
"實際作戰型號的威力將比這個測試版本強十倍,"李明遠說,"足以癱瘓一座中型城市的大部分電子基礎設施。"
王上校深吸一口氣:"這種武器...幾乎是改變遊戲規則的存在。特別是在現代戰爭越來越依賴電子裝置的情況下。"
"正是看到了這一趨勢,我們才優先開發了'寂靜'彈頭,"李明遠解釋道,"在未來的戰爭中,誰能控制電磁領域,誰就掌握了巨大的優勢。"
李明遠切換到第四種彈頭的圖紙,這是一個細長的、前端呈尖錐狀的結構。
"第四種是鑽地彈頭,代號'鑽石',"李明遠介紹道,"它專門用於摧毀深地下目標,如指揮掩體、地下機庫和彈藥庫。"
他指著圖紙上的細節:"'鑽石'彈頭的外殼由特殊的高密度鎢合金製成,前端是超硬合金鑽頭,能夠穿透最堅硬的岩石和混凝土。內部裝有高效能定向爆破裝置,爆炸方向主要向下和向側面釋放能量。"
王上校研究著圖紙:"穿透深度能達到多少?"
"根據目標材質不同,穿透深度在50到100米之間,"李明遠回答,"足以摧毀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地下軍事設施。更重要的是,即使不能完全摧毀目標,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和次生震動也足以使地下設施嚴重損傷,無法正常運轉。"
他調出一段測試影片:"這是在西部靶場進行的穿透測試。我們建造了一個模擬地下指揮所,混凝土厚度3米,埋深50米。"
影片中,一枚縮小版的"鑽石"彈頭以驚人的速度鑽入地面,幾秒鐘後,地面猛烈震動,一個巨大的坑洞出現,大量煙塵和碎片噴湧而出。
"測試結果顯示,模擬指揮所被完全摧毀,"李明遠說,"即使是經過特殊加固的地下設施,也無法承受這種精確的鑽地攻擊。"
王上校點點頭,表情嚴肅:"這種彈頭對付那些依賴地下掩體的目標特別有效。特別是一些國家把關鍵指揮設施都藏在地下,認為這樣能避免常規打擊。"
"正是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開發了'鑽石'彈頭,"李明遠解釋道,"讓敵人明白,即使躲在地下幾十米深的掩體裡,也不是安全的。"
李明遠深吸一口氣,看了看王上校,然後按下一個特殊的按鈕。螢幕上的影象立即被加密,同時實驗室的安全級別自動提升到最高階別,門口的警衛增加到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