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放榜日的蟬鳴突然失聲。蘇晚晴盯著省教育考試院的官網,703分的位次像根冰錐扎進瞳孔——比南大天文系去年的投檔線低了12分。飄窗上的《天體物理學》滑落,書頁間掉出的星軌照片飄落在地,銀河的光帶被踩成扭曲的淚痕。

"晚晴!"林亦晨的喊聲混著暴雨砸在防盜窗上。他攥著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看見她蜷縮在飄窗角落,藍絲帶鬆垮地掛在腕間,像條褪色的傷疤。茶几上的玻璃杯印著未乾的唇印,旁邊是撕碎的南大招生簡章,射電望遠鏡的殘骸在瓷磚上泛著冷光。

復讀班的教室瀰漫著消毒水味。林亦晨在最後一排找到蘇晚晴,她的課桌堆滿去年的錯題本,藍絲帶系在鋼筆帽上,在電風扇下無助地旋轉。"為什麼不去清華?"她的聲音埋在《五年高考三年模擬》裡,指尖劃過他機械臂設計草圖上的"lc-0328","伯父昨天在校門口......"

"看這個。"林亦晨展開調劑志願表,"南大天文系今年新增了'天文學(中外合作)',學費......"話沒說完就被她的眼淚打斷。他忽然想起初三那年她差點摔倒的瞬間,此刻她的顫抖同樣劇烈,只是這次沒有粉筆灰,只有復讀班的熒光燈在她髮間投下蒼白的光暈。

秋分的天文臺舊址荒草叢生。蘇晚晴跪在望遠鏡基座前,用焊槍修補他們的"林-蘇號"望遠鏡。火星濺在藍絲帶上,燒出細密的焦痕。"知道嗎?"她的護目鏡映著他的倒影,"光在遇到障礙物時會衍射......"焊槍的轟鳴蓋不住她哽咽的尾音,"就像我們的星軌......"

林亦晨的機械臂突然夾住她滑落的扳手。三個月來,他在清華實驗室偷偷改良裝置,齒輪間卡著南大天文系的宣傳頁。"我申請了休學。"他摘下她的護目鏡,看見瞳孔裡破碎的銀河,"我們一起造臺更好的望遠鏡,這次要看到......"

"看到宇宙的第一縷光。"蘇晚晴忽然笑了,淚珠砸在他機械臂的"lc-0328"刻痕上,"就像《三體》裡的紅岸基地。"她解下腕間的藍絲帶,系在望遠鏡的赤道儀上,"不過這次,我要當首席觀測員。"

復讀班的冬夜格外漫長。林亦晨在宿舍除錯機械臂的溫控系統,視訊通話裡蘇晚晴正在背《天體力學》,呼吸在鏡頭上凝成白霧。"巨蟹座星雲的脈衝星......"她突然定格畫面,"自轉週期縮短了0.003秒,和我們的復讀天數一樣。"

除夕夜的林家老宅寂靜如墓。林父摔碎的青花瓷碗旁,躺著林亦晨的退學申請。"天文繫有什麼前途?"父親的怒吼撞在"清華大學優秀新生"的獎狀上,"看看你現在......"門鈴驟響,蘇晚晴抱著觀測裝置闖進來,羽絨服上沾著哈爾濱的雪:"伯父,亦晨設計的溫控系統......"她展開《天文愛好者》雜誌,封面是他們修復的"林-蘇號"望遠鏡,"幫我們捕捉到了引力波漣漪。"

驚蟄的南大校園飄著櫻花。林亦晨在調劑志願表簽下名字,"天文學(中外合作)"的批註旁,蘇晚晴用紅筆寫著:"衍射的光會更明亮。"他們站在天文系樓下,看著去年的星軌照片被做成迎新海報,銀河的光帶穿過"歡迎新同學"的"新"字。

"後悔嗎?"蘇晚晴晃著雙錄取通知書,清華的燙金校徽和南大的紫色校徽在陽光下碰撞。林亦晨摸出機械臂的核心晶片,裡面存著他們的星軌演算法:"知道為什麼選擇中外合作嗎?"他指向教學樓頂端的射電望遠鏡,"這裡的鏡面,是用我們修復的'林-蘇號'資料打磨的。"

高考復讀班的畢業典禮上,蘇晚晴把藍絲帶系在全班的畢業照上。照片裡的他們穿著舊校服,背後的黑板報寫著"光的衍射",林亦晨的機械臂正在給望遠鏡安裝最後一個螺絲。任瑤遞來同學錄,"未來夢想"欄寫著:"見證林-蘇彗星的命名儀式。"

九月的浦口火車站,兩趟列車的汽笛交織。蘇晚晴的行李箱貼著"天文學(中外合作)"標籤,林亦晨的揹包掛著清華退學證明改制的行李牌。"下一站,紫金山。"她晃著新領的天文臺通行證,上面印著他們的星軌照片,"這次,我們要觀測宇宙的漣漪。"

火車啟動時,林亦晨的手機震動。父親發來的簡訊只有四個字:"注意保暖。"附件是張老照片:初三的他們站在值日生袖標前,藍絲帶在風裡揚起,遠處的教學樓正在暮色中亮起燈光,像撒落人間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