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如墨,將日內瓦聯合國大會堂的穹頂浸染成一片深邃的幽藍。三千盞量子燈如同沉睡的星群,整齊排列在穹頂之下。這些由暗物質晶體驅動的照明裝置,每隔七分鐘便會變換一次光譜,此刻正散發著象徵星際和平的靛藍色光芒,彷彿將整個會場籠罩在一片寧靜而神秘的宇宙之中。

突然,第一顆人造衛星殘骸劃過大氣層的全息投影在穹頂亮起,璀璨的光芒照亮了整個空間。就在這時,整座建築突然劇烈震顫起來 —— 那是隱藏在穹頂夾層的反重力裝置啟動的訊號。精密的陀螺儀發出尖銳的蜂鳴,與深埋地下的引力錨定系統形成強烈共振。隨著一陣低沉的轟鳴聲,大會堂緩緩升起,懸浮在離地十二米的半空,宛如一艘即將啟航的星際戰艦,在暮色中散發著令人敬畏的科技感。

燈光驟然全部暗下,老式應急電源的嗡鳴在混凝土牆壁間激起微弱迴響,像是困在金屬管道里的垂死蜂鳴。劉崗瞳孔猛地收縮,夜視鏡片自動展開的藍光在眼前一閃而過,整個空間瞬間陷入濃稠如墨的黑暗,只有全息投影裡衛星殘骸燃燒的橙紅色火焰還在跳躍,如同被困在玻璃罩裡的幽靈。

他下意識握緊手中的能量柺杖,杖端的鈦合金尖端與金屬地板碰撞,發出清脆聲響。這聲音在死寂中格外清晰,如同精密時鐘的秒針,精準踩在全息投影裡衛星殘骸燃燒的爆裂聲間隙。每一次撞擊都在寂靜中劃出令人心悸的節奏,在空曠的地下實驗室裡激盪出層層疊疊的迴音,彷彿有無數個自己在黑暗深處同時敲擊著地面。空氣裡浮動著燒焦的電子元件氣味,與應急電源散發出的焦糊味交織,讓呼吸都變得灼熱起來。

當追光亮起的剎那,劉崗右肩籠罩的奈米修復霧靄尚未散盡。那是由百萬計微型機器人組成的銀色雲霧,在空氣中翻湧流轉,不斷分解重組。微型機器人表面折射著冷冽的藍光,宛如流動的銀河碎片。它們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修復著他肩部被等離子流灼傷的傷口,在面板表面編織出細密的新生組織,每一個動作都伴隨著輕微的蜂鳴聲,彷彿是一曲機械與生命交織的修復樂章。

那些在平行宇宙輻射中受損的金屬纖維,正以每秒 0.03 毫米的速度自我癒合。斷裂的分子鏈重新交織,在肩章聯盟徽章表面織就流動的銀網,彷彿液態的銀河在徽章上流淌。破損的仿生關節滲出藍紫色冷卻液,在追光的照射下,折射出銀河般的璀璨光暈,與穹頂外逐漸亮起的量子燈群遙相呼應,一內一外,宛如兩個交相輝映的星系。

他抬手整理領帶時,定製西裝內襯的防禦系統隨之啟動。外層碳奈米管織物泛起細密的銀藍色波紋,如同沸騰的液態金屬 —— 這層由奈米級編織技術製成的防護層,每個節點都內建了微型力場發生器。當波紋流動時,肉眼可見的淡紫色能量電弧在纖維間跳躍,這是防禦系統自動檢測到潛在威脅的預警訊號。每一根碳奈米管都在高頻震動中重組分子結構,透過量子糾纏原理將撞擊力瞬間傳導至三十六個分散節點,確保任何微小的衝擊都能在接觸面板前被完全消解。

中層的神經感測器陣列閃爍著珍珠白的微光,這些嵌入人造肌肉纖維的微型裝置,正以每秒十萬次的頻率掃描劉崗的生物電訊號。當他食指無意識地輕顫時,感測器立刻捕捉到運動皮層異常放電,內建 ai 瞬間調取了他過去三年的生理資料進行對比分析。陣列表面浮現出半透明的全息投影,實時顯示著心率變異性、腎上腺素濃度等十七項關鍵指標,資料流如同銀河般在空氣中流淌。

最內層的液態氮冷卻層發出持續的蜂鳴,這聲音與西裝內迴圈系統的運轉節奏形成詭異的共鳴。管道表面凝結的霜花呈現出複雜的幾何圖案,那是零下 196 度的極寒與人體熱量對抗產生的結晶藝術。當劉崗深呼吸時,冷卻層的奈米閥門自動調節流速,將多餘熱量轉化為電能儲存進西裝內襯的微型核電池。在他鎖骨下方,隱約可見因長期低溫接觸形成的冰藍色紋路,如同神秘的遠古圖騰。

當他轉動脖頸,西裝內襯自動滑開一道縫隙,生物監測貼片泛著幽藍光芒。那些植入心臟附近的奈米機械體,此刻正以每秒百萬次的頻率震動,在面板下形成細密的銀色光暈。它們表面的量子程式碼不僅在粉碎輻射造成的蛋白質結晶,更透過量子隧穿效應修復受損的 dna 鏈。每當機械體震動,空氣中便會出現轉瞬即逝的克萊因瓶虛影,這是高維空間干涉在三維世界的投影。

"今天是我最後一次以聯盟執政官的身份站在這裡。" 劉崗的指尖輕輕拂過胸前的量子通訊器,金屬外殼在聚光燈下折射出冷冽的光暈。這枚通訊器表面蝕刻的暗物質波動紋路,其實是用反物質粒子雕刻的動態星圖,每道凹槽都對應著銀河系的一處戰略要塞。當他啟動聲紋調製器,奈米晶簇泛起的幽藍漣漪中,浮現出十二張不同種族的面孔 —— 那是曾經與他並肩作戰的星際指揮官們的量子殘影。

隨著他喉結微微滾動,共振腔發出的低沉嗡鳴在會場引起輕微共振。裹挾著映象宇宙引力波雜音的原始聲波,經過七重維度編碼後,化作閃爍著量子糾纏光暈的資料流。全球量子通訊網路如同甦醒的機械巨獸,七十二顆通訊衛星表面鐫刻的星際符文突然迸發刺目光芒。這些符文不僅是定位標識,更是用夸克級精度雕刻的量子金鑰,此刻正在進行每秒千萬次的加密運算。衛星群同步調整天線角度時,在地球大氣層邊緣劃出一道道銀色軌跡,宛如宇宙為這位傳奇執政官譜寫的告別詩行。

衛星陣列的太陽能板在日光下次第亮起,菱形聚光鏡面將陽光折射成千萬道金色光束。這些光束穿透電離層時,與高能粒子碰撞出絢爛的電磁極光,在平流層投下流動的光斑,恍若銀河傾瀉的碎鑽。光斑在積雨雲層間不斷變幻,時而組成不斷旋轉的克萊因瓶拓撲結構,時而勾勒出扭曲的莫比烏斯環,彷彿在天空書寫著只有高階文明才能破譯的星際密語。電離層在量子訊號的衝擊下,形成肉眼可見的波紋狀電離雲,宛如神秘的星際圖騰在空中緩緩舒展。

與此同時,位於人馬座懸臂的深空廣播站進入緊急狀態。直徑三公里的拋物面天線在液壓裝置的驅動下發出沉重的轟鳴,劃破寂靜的宇宙空間。維護人員緊張地盯著操作檯,看著螢幕上不斷跳動的資料流 —— 上次啟動這個級別的廣播,還是三十年前抵禦外星文明入侵的時候。經過十七次相位校準,中繼訊號如同一把銀色的利刃,精準穿透暗物質雲團,朝著三千光年外的殖民星群疾馳而去。在穿越暗物質雲團的過程中,訊號產生了奇妙的量子糾纏現象,在宇宙深處綻放出轉瞬即逝的藍紫色光暈。

此刻,懸浮在土衛六甲烷湖上的科考站,科研人員停下手中的實驗,目光聚焦在閃爍的接收器上;深埋於火星地幔的地下城,忙碌的居民們被突然響起的提示音吸引,紛紛抬頭望向公共顯示屏;乃至剛剛完成蟲洞跳躍的星艦甲板,船員們在失重狀態下握緊欄杆,所有量子接收器都開始規律性震顫,將這場註定載入史冊的發言,以奈米級精度轉化為可供解析的量子態資訊。在訊號傳輸的瞬間,量子接收器的表面泛起幽藍的光芒,彷彿承載著整個銀河系的期待。

全息投影突然劇烈扭曲,空間維度如同被無形巨手撕扯的綢布,發出令人牙酸的撕裂聲。紐約曼哈頓的天際線在基因病毒侵蝕下開始融化,空氣中漂浮的奈米監測器捕捉到異常波動,將實時畫面投射成血紅色警示波紋。鱗次櫛比的摩天大樓滲出乳白色粘液,那些曾象徵人類智慧結晶的玻璃幕牆,此刻正像融化的蠟油般滴落,在街道上形成蜿蜒的毒流。粘液接觸到地面的瞬間,瀝青路面發出滋滋聲響,騰起的紫色煙霧中,依稀可見被腐蝕的路基暴露出扭曲的鋼筋,如同垂死者扭曲的神經。而在這混亂的場景中,幾架聯盟巡邏無人機正低空掠過,它們發射出的消毒光束在煙霧中劃出一道道明亮的軌跡,試圖阻止病毒的進一步擴散。

凝固的人體逐漸被分解成粘稠的蛋白質流體,他們保持著生前驚恐或絕望的表情,彷彿時間在這一刻被永恆定格。某個穿職業套裝的女性保持著抬手求救的姿勢,她的瞳孔在液態化過程中依然圓睜,睫毛上凝結的粘液折射出詭異的虹彩;西裝革履的商務人士化作半透明的流體,懸浮在毒流上方的全息會議屏還在迴圈播放著未完成的季度報告,幽藍的投影光打在逐漸消融的面容上,形成荒誕的戲劇效果。

畫面一轉,火星殖民地裡警報聲撕裂真空,星際掠奪者的維度武器撕開時空裂縫。裂縫邊緣跳動著不穩定的暗物質,將附近的隕石瞬間分解成畫素化的光斑。殖民者的軀體在量子糾纏中分解成閃爍的基本粒子,每一個粒子都承載著生命最後的光芒。年輕工程師的防護面罩上還映著妻子的照片,下一秒便化作粒子風暴中的微光;懷孕的女科學家將嬰兒艙推向逃生通道,自己卻被突然坍縮的空間褶皺吞噬,嬰兒艙裡傳來的啼哭被扭曲成尖銳的電子音,在殖民地下方的熔岩管道里迴盪。

連最後的求救訊號都被引力場撕碎,只留下一片死寂的宇宙空間,彷彿在訴說著文明的脆弱。破碎的殖民艙外殼在太空中緩緩旋轉,舷窗玻璃上凝結的冰晶倒映著已經熄滅的人造太陽,曾經的星際燈塔如今只剩下鏽跡斑斑的殘骸。漂浮的機械臂還保持著維修姿態,末端的鐳射焊槍早已冷卻,如同某種文明的紀念碑。

最後一幕,地球大陸籠罩在電子迷霧中,過度依賴 ai 的文明因核心程式崩潰而退化。失控的奈米機器人軍團在大氣層中組成黑色漩渦,將電離層攪成混沌的電磁亂流。曾經繁華的鋼筋混凝土城市淪為廢墟,那些高聳入雲的大廈如今只剩下斑駁的殘垣。智慧電梯井裡堆滿鏽蝕的電纜,曾經自動販售機的顯示屏上跳動著亂碼,像臨終前的囈語。

鏽跡斑斑的石矛尖端還凝結著乾涸的暗褐色血漬,三個衣衫襤褸的人類蜷縮在坍塌的奈米混凝土廢墟陰影裡。為首的壯年男子警惕地掃視著四周,他纏著腐臭繃帶的右腿每挪動一步,都在地面拖出暗紅色的蜿蜒痕跡。老者佈滿老年斑的手掌撫過全息投影終端開裂的晶質面板,那些懸浮在空氣中的殘缺畫素,拼湊出二十年前闔家團圓的模糊影像 —— 那時的他們還住在穹頂生態城,餐桌上擺著基因培育的鮮切果蔬,而不是如今混雜著輻射塵埃的合成蛋白塊。

年輕母親顫抖著將智慧手錶系在女兒細弱的腕間,錶盤上 "星際幼兒園" 的電子徽章早已黯淡無光,錶帶上還殘留著孩子三歲生日時印下的彩虹糖漬。"別怕,這是媽媽小時候的寶物。" 她的聲音裹著哽咽,用身體為孩子擋住從裂縫中滲進的酸雨。當雨滴落在錶盤鏡面時,那個定格在 2145 年 6 月 7 日的時間,突然詭異地跳動了半格。

"這不是預言。" 實驗室首席研究員劉崗的機械義眼在全息投影的猩紅光影中泛起資料流漣漪,後頸處的神經接駁器正瘋狂吞吐著幽藍電弧,將量子糾纏態的觀測資料同步傳輸到記憶晶片。他刻意壓低的聲線經過喉部的聲波調製器處理,帶著電子混響的尾音:"在映象宇宙的量子泡沫中,我親歷了 17 種人類文明滅絕形態 —— 從機械覺醒引發的奈米吞噬,到基因汙染導致的物種逆向演化,每一種結局都比你能想象的更加殘酷。"

臺下的年輕科學家李薇猛地攥緊基因測序儀的操作面板,指腹傳來防滑紋路割裂仿生面板的刺痛。隨著神經末梢監測器的警報聲驟然尖銳,她防護服內襯的應激凝膠開始滲出淡綠色的冷卻劑,順著鎖骨蜿蜒而下。那些被她捏變形的金屬邊緣,正緩緩沁出仿生血液特有的熒光藍,在操作檯表面匯成小小的發光水窪。

儀器表面三道焦黑劃痕如同猙獰的傷口,那是三天前生態極端組織 “綠焰” 抗疫基因編輯技術時潑灑的腐蝕性液體留下的痕跡。此刻奈米修復層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蠕動,銀白色的液態金屬像活物般順著溝壑攀爬,在空氣裡蒸騰起細密的紫色煙霧,伴隨著類似骨骼生長的脆響。李薇下意識調整呼吸頻率,喉間卻像被無形的引力場攥住 —— 就在昨夜,她的個人終端還收到過匿名警告,警告內容正是那道詭異的紫色煙霧。

餘光掃過的瞬間,那道冷冽藍光如同淬毒的匕首刺破視網膜 —— 劉崗胸前的鈦合金領帶夾正泛起細密漣漪。這個鑲嵌著隕石坑紋理的巴掌大裝置,表面微型星圖紋路如同活物般蠕動,每道刻痕都滲出珍珠母貝般的光澤。三年前映象人文明贈予地球聯邦的微型引力波探測器,此刻正以違揹物理定律的方式運作,表面浮現出類似古瑪雅曆法的發光符號,在空氣中投射出半透明的全息星圖。星圖裡,十七個燃燒的文明火種正在量子潮汐中湮滅,而地球的座標點,正詭異地閃爍著與 “綠焰” 組織徽章同頻的幽綠光芒。

探測器周圍的空氣開始扭曲,形成一個個微型漩渦,邊緣泛著彩虹色的光暈,彷彿是宇宙裂隙的雛形。12 赫茲的震顫頻率呈指數級攀升,金屬表面滲出粘稠的淡藍色液態能量,那液體流動時竟發出類似鯨魚歌聲的次聲波。液態能量在領帶夾周圍凝結成懸浮的光粒,這些光粒組成不斷變換的幾何圖案,時而聚合成克萊因瓶的形狀,時而排列成莫比烏斯環。那些光粒如同被困在無形牢籠裡的螢火蟲,瘋狂撞擊著肉眼不可見的邊界,每次碰撞都迸發出細小的閃電。

更令人脊背發涼的是,劉崗西裝下暗金色紋身如同甦醒的遠古圖騰,從鎖骨蔓延至袖口。紋身的每道紋路都流淌著液態星光,與探測器產生詭異的量子糾纏。當探測器的能量波動達到峰值時,紋身竟開始沿著血管遊走,在面板表面形成不斷變化的星象圖。會場頂部的量子遮蔽層突然泛起水波狀扭曲,空氣裡傳來玻璃碎裂般的脆響,緊接著是類似遠古祭祀的吟唱聲從虛空中傳來。

那些透明褶皺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蔓延,在扭曲的空間中折射出無數重疊的世界殘影。李薇的呼吸在防護服面罩上凝成白霧,她看見自己破碎的倒影在褶皺間流轉。某個碎片裡,鱗次櫛比的城市在引力潮汐中像紙牌屋般崩解,閃爍的霓虹化作流星墜入深淵,地面裂開的縫隙中湧出幽綠色的光;另一片殘影裡,巨大的銀色艦體撕開橙紅色的大氣層,尾焰灼燒出的軌跡如同神明的傷口,艦體表面流轉著不屬於人類科技的符文;還有個畫面中,某個裹著黑袍的身影正站在星雲漩渦中央,兜帽下黑洞洞的眼窩裡,兩簇幽藍火焰忽明忽暗地跳動著,那火焰中似乎倒映著整個宇宙的毀滅與重生。

當劉崗的聲音在穹頂金屬迴廊間激起第七次混響,那句 "基因統一可能導致人類失去對抗未知病毒的最後防線" 如同重錘般砸在眾人耳膜上。他抬手推金絲眼鏡時,實驗室白大褂的袖口被金屬桌角勾住,隨著這個不經意的動作,三顆珍珠母紐扣崩落在地。紐扣在真空吸附地板上彈跳的聲響被無限放大,每一次撞擊都像是末日倒計時的鼓點,劃出詭異的弧線後滾入陰影。

李薇握著量子筆的手指驟然收緊,骨節在銀灰色防護服的映襯下泛出青白,彷彿被液態氮瞬間凍結。透明護目鏡下,她的瞳孔劇烈震顫,就像兩枚被強磁吸引的陀螺儀,試圖穿透實驗室的真空屏障。某種來自宇宙深處的無形震顫正在逼近,蟄伏在她小臂內側的螺旋狀輻射疤痕突然甦醒。那些三年前深空輻射事故留下的印記,此刻竟化作活體紋路,液態銀光在面板下流轉,細密的電流漣漪順著靜脈竄向心髒。每一次脈動都像有千萬只奈米蟲在啃噬血管壁,伴隨著神經末梢傳來的尖銳刺痛,她甚至能聽見體內植入晶片發出過載的蜂鳴。

實驗艙內尖銳的警報聲驟然炸響,宛如遠古巨獸的嘶吼撕破寂靜。全息投影的抗輻射基因啟動子序列突然迸發刺目光芒,那些排列整齊的鹼基對彷彿活過來的星際文字,在虛空中瘋狂重組。李薇後頸寒毛倒豎,嗅到一股類似臭氧與鐵鏽混合的奇異氣息 —— 那是高能粒子撕裂空氣的味道。她死死盯著價值三千萬星幣的量子糾纏態分析儀,螢幕上代表疤痕光紋的銀色曲線與代表基因序列的金色曲線開始詭異地重疊,就像兩條相互追逐的宇宙蛇,在資料流的星海中纏繞攀升。

當銀色曲線與金色曲線完全咬合的剎那,整個實驗室被金色火花照亮,迸發出的能量將防護玻璃震出蛛網裂痕。儀器面板上的資料瘋狂跳動,二進位制程式碼如同失控的流星群傾瀉而出,全息螢幕上不斷重新整理著未知的符號,就像宇宙在強行篡改人類編寫的程式程式碼,而他們正在見證某個超越認知的物理法則在實驗室裡具象化。

"我成立 ' 未來基金會 '," 劉崗的鈦合金柺杖重重敲擊碳化矽地面,能量核心迸出的幽藍火花在防爆玻璃上折射出彩虹般的光暈,震得懸浮在空中的奈米粒子收集器都微微震顫。他刻意頓了頓,蒼老的面龐在全息投影的冷光下忽明忽暗,"不是為了延續政治生命,而是要在體制外保留探索未知的可能 —— 那些被 ' 穩定閾值 ' 框死的瘋狂念頭,總得有人去驗證。"

話音未落,穹頂的全息投影驟然切換。三百米深的地下實驗室裡,液態氮管道凝結的霜花沿著牆面蜿蜒,十六歲的少年科學家林深戴著神經接駁頭盔,後頸的生物介面與培養艙閃爍著量子糾纏特有的紫色輝光。他蒼白的手指在虛擬鍵盤上翻飛,面前的全息屏上,經過 crispr-9 深度編輯的永生細胞群,正像貪婪的星群般吞噬著模擬宇宙輻射粒子。細胞核內的端粒在藍光中穩定延長,如同不斷伸展的生命琴絃。

刺耳的警報突然撕裂實驗室的寂靜,紅色應急燈將培養艙裡的培養液染成血色。林深瞳孔驟縮,後頸介面迸發的資料流在空氣中凝成可見的光帶。他抓起一旁的基因注射器,將一段經過甲基化修飾的尼安德特人基因片段匯入系統。隨著培養艙內的紫色電弧驟然炸響,變異的輻射粒子竟化作無數金色塵埃,在奈米濾網的作用下緩緩聚合成 dna 雙螺旋模型,最終消散在通風管道的渦流中。

吳玉代表聯盟送上紀念勳章時,她機械義眼的虹膜泛起幽藍資料流。奈米級感測器陣列穿透劉崗的防護服,將他體內映象人技術改良的機械體運作情況,以三維全息圖的形式投射在視網膜內側 —— 無數銀色奈米機器人正以 0.01 微米的精度,在他大腦海馬體褶皺間穿梭,像精密的焊接工般,將斷裂的神經元突觸重新熔接。

勳章表面的量子塗層在接觸劉崗胸口的剎那,隨著能量波紋的擴散,浮現出流動的映象文字。那些文字像是液態金屬凝成,每一筆畫都在不斷重組,最終定格成令人心悸的警告:"當文明開始複製自身,便已埋下毀滅的種子。" 吳玉的機械義齒微微咬合,這讓她說話時帶著不易察覺的電子雜音,但顫抖的聲線仍洩露了情緒:"您在基因統一爭議中堅持保留 12% 的基因多樣性,現在看來拯救了至少 300 萬人。"

她身後的全息屏驟然迸裂出刺目的紅光,三維警報框如血色牢籠般層層疊疊炸開。三個月前那場災難的全息殘像與實時資料流瘋狂交織 —— 變異流感病毒的刺突蛋白正以指數級瘋狂增殖,銀藍色的基因鏈在虛擬空間中扭曲翻湧,彷彿無數張貪婪的獠牙。

而在基因庫深處,那 12% 的古老序列正迸發著奇異的金色輝光。無數奈米級的抗體生成器如同精密運轉的星際工廠,將塵封千萬年的遺傳密碼轉化為液態光流。這些閃爍著幽藍光芒的特殊抗體,宛如獲得自主意識的星際戰艦,表面密佈著能夠識別病毒特徵的量子雷達。

當第一波抗體群衝入模擬戰場,全息屏上的病毒模型突然劇烈震顫。抗體前端的奈米探針精準刺入刺突蛋白的活性位點,如同制導導彈鎖定目標般轟然引爆。金色的能量漣漪擴散開來,將紫色的病毒雲團成片消融。原本在推演中足以讓全球人口銳減 80% 的滅絕級危機,此刻正被這些微小而強大的生命衛士,一點點編織成延續文明火種的希望之網。

告別演講結束的瞬間,基金會的申請系統收到全球 172 萬份青年科學家的資助請求。東京地下實驗室裡,十七歲的田中健太正在除錯反物質引擎模型,他護目鏡上的熔痕來自三年前火星基地爆炸 —— 當時他父親用身體擋住了致命的輻射流,而現在他正在用父親遺留的筆記改良引擎冷卻系統。里約貧民窟的瑪利亞將撿來的晶片接入自制的引力波探測器,她脖頸處的基因編碼刺青在儀器藍光中閃爍,這個曾因基因缺陷被歧視的女孩,剛剛在探測器中捕捉到與映象人通訊相似的引力波訊號。

劉崗的手指無意識摩挲著落地窗冰涼的金屬邊框,日內瓦湖粼粼波光在他瞳孔裡碎成星屑。三百架銀灰色無人機正以量子糾纏同步技術編隊,旋翼攪碎雲層的嗡鳴混著湖畔教堂的鐘聲,在玻璃幕牆間撞出奇異的共振。當 "探索未知" 的霓虹字樣徹底成型時,他注意到每架無人機底部的全息投影並非簡單的圖文展示 —— 那些年輕科學家的照片會隨著旋翼氣流微微顫動,研究專案的資料模型則像活物般在空氣中游弋。

最左側那臺無人機投射的黑洞輻射發電構想,此刻正將愛因斯坦場方程具象化為旋轉的引力漩渦,淡紫色的能量流穿透雲層墜入湖面;中央區域的苔蘚基因實驗,把宇航服的微觀結構圖拆分成會呼吸的綠色菌絲體,在陽光中閃爍著生物熒光;右側的量子泡沫模型最令人驚歎,無數微型宇宙在虛空中湮滅重生,每次爆炸都迸濺出彩虹色的數學公式。

神經介面的刺痛毫無預兆地襲來,像無數奈米探針同時刺入腦皮層。劉崗踉蹌著扶住實驗臺,指節在鈦合金表面壓出青白痕跡。視網膜上炸開熟悉的量子加密圖案,那些流動的菱形光斑帶著星際輻射特有的幽藍,每道紋路都在以普朗克頻率閃爍。

映象人聯絡員的聲音從意識深處泛起,帶著量子隧穿特有的失真,像是來自銀河系懸臂盡頭的嗚咽:"他們來了。" 話音未落,實驗室穹頂的全息投影突然劇烈震顫,懸浮在半空的湖水模型泛起詭異漣漪。倒映的全息星圖開始扭曲,原本零散的危機紅點如同被無形磁石牽引,沿著獵戶座腰帶的軌跡飛速聚合。

劉崗瞳孔驟縮,神經介面傳來的資料流讓太陽穴突突直跳。那些紅點在參宿四位置碰撞融合,刺目紅光中浮現出古老的星語符號。這不是普通的星座排列 —— 他在記憶庫瘋狂檢索,突然想起遠古文明檔案裡的記載:當獵戶腰帶化作銀河指標,正是宇宙級文明發出火種召集令的時刻。而他們,這些在量子裂隙中掙扎求生的人類遺族,竟是被選中的文明火種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