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驍跟小棗兒看著王麗娜遞給他們的記錄本。

上面有三家說出了自己的難處,其餘的人家都說現在的生活挺好的。

第一頁,求助者齊營長,他的一雙腿在出任務時被炸斷了。整雙小腿斷得整齊。

目前靠輪椅代步。他說最近氣溫高,腿部的舊傷口發炎了,軍區醫院裡的消炎藥對他沒有效果。

他怕再這樣下去,傷口會潰爛。想請軍區幫忙從大城市弄點藥回來。錢可以由他自己出。

這個齊營長是個年過4旬的北方中年漢子。

柳師長道:“老齊性格豪爽,自從受傷後,從來沒有向組織申請過特殊照顧。這次怕也是疼得受不了,才提出這樣的請求。”

賀驍道:“我手裡有幾瓶特效藥,平時都是給行動隊的隊員們用的。柳叔,你一會讓衛生連的人把藥帶過去,給他看看傷口。”

“好,這事今晚必須解決。”

第二個求助者姓丁,是一位烈士遺孀。丈夫去年犧牲了。她的遺腹子如今才4個月。

她沒有母乳,也買不到牛奶,這幾個月靠喂米湯給孩子續命。這兩天,孩子中暑了,高燒39度。

每天在衛生連跟家裡來回跑。醫生說孩子需要補充營養。

光喝米湯孩子的體質太弱,再這樣下去。孩子的身體也會拖垮。

小棗兒看到這一頁,眼圈不自覺的紅了。

做了一個母親,她能體會到這個母親此時有多絕望。

她啞著聲音對王麗娜道:“王姨,我家裡的奶粉有不少。一會我拿幾包給你,你幫我安排人送去。

這孩子的奶粉以後我跟賀驍包了。管他吃到六歲。”

王麗娜道:“兩歲後就差不多了。”

“王姨,你放心吧!我有渠道弄到奶粉。這個對我來說不難。這孩子現在不調養好身體,以後怕是身體也不會太好。這是烈士的遺孤,我們不能不管。”

隨後,小棗兒又問道:“丁嫂子家裡有風扇嗎?”

王麗娜搖了搖頭。“沒有,所以孩子才會熱得中暑了。”

“王姨,她們家裡幾口人?”

“就這娘倆和一個五旬的老孃,三口人。小丁目前在軍區託兒所裡上班。”

“柳叔,給這個丁嫂子家裡安排一個吊扇,兩個檯扇,這錢由我來出。”

柳師長抬手拒絕了。“你王姨回來跟我說了,李坤送冰箱去的時候,看到了家裡的情況。當即讓人給小丁送去了一個吊扇,兩個檯扇。這錢由他個人出了。”

小棗兒這才沒再出聲。

第三位求助者是一位張姓的六旬傷殘老兵。他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失去了一隻手臂。

他受傷的時候家裡的妻子已病故,未留下子嗣,老家父母已故。

組織便把他留在軍區裡養老。

如今,他提出想回歸故土。只是他如今年邁,無法達成所願。

希望組織若是有車順便經過他老家鄂省的話,把他捎回老家。

對於這位張同志的請求,柳師長已經向上級打了報告,先查一下這位同志家鄉可還有親人?

再查查他回去後可有人照顧?

若是沒有親人,也無人照顧。請組織安排人照顧這位老兵。

這位張同志的情況明天才能得出具體的解決方案。

柳師長對賀驍道:“張同志下定決心回鄉,組織上批准了我提出的,派專車送老同志回家的請求。

到時候,由你帶著行動隊的人親自護送老同志回去。”

賀驍立即領命。

柳師長對小棗兒道:“張同志若是想盡快回去,可能小賀這幾天就要出任務。”

小棗兒明白柳師長想表達什麼意思。

“柳師長,我也是軍人,能理解你的決定,不會怪你的。我再過幾日也得回京市了。賀驍比我早離開幾天也不妨事。”

事情定好,王麗娜跟小棗兒一起回去拿藥和牛奶。

當晚,牛奶和藥品便被送到了需要的人手裡。

小棗兒跟賀驍帶著寶寶們回到空間臥室裡,卻是久久無法入眠。

賀驍知道小棗兒為丁嫂子母子難過。

他把小棗兒摟進懷裡。“放心吧!以後我隔兩個月就讓王姨幫忙送一次牛奶去。糧食和營養品不會斷了這一家三口的。”

小棗兒輕“嗯”了一聲。

“賀驍,我空間裡的牛奶太多了,卻沒有辦法光明正大的拿出來幫助大家。突然覺得我的能力好渺小。”

“個人的能力當然渺小,不過你也不必擔心!組織上不會放棄他們的。我們和組織都是他們最大的靠山和保障。”

經過昨天的這件事情之後,王麗娜也察覺出軍區婦聯工作有漏洞。

跟柳師長提出後,翌日,柳師長便召集全軍幹部及婦聯的人開了一個會議。

會議的核心內容就是,國家困難的時候,也不能忽略傷殘軍人和烈屬。

強調婦聯必須每個月對這些家庭進行一次慰問走訪。

並在婦聯設立一個幫扶中心,但凡誰家有困難都能來婦聯來求助。

只要他們的請求合理合規,組織上都會盡一切所能來幫助大家。

與此同時,家屬院裡的其他家屬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困難,也可以適當的提出幫助請求。

為此,婦聯的工作量增加了。

需要從家屬院裡選了五個軍屬加入到婦聯的工作中。

這三個軍屬不論年齡,只論人品和處理事情的能力。

也就是說,只要有威望,年長的老者也可以勝任。

於是,丁嫂子的婆婆袁氏入選了。

段桂華的婆婆曹大蓮也入選了。另外三個是後邊家屬院裡的中年軍嫂。

翌日,小棗兒忍不住,還是親自去了丁嫂子家裡看望三個孩子。

她給丁嫂子帶了兩斤紅糖,100個雞蛋,一瓶牛肉醬。還有幾套小孩子穿的新衣服。

丁嫂子叫做丁小嬌,人如其名,個子小小的。五官也長得不錯!

是個性格比較溫和的女人。

她婆婆杜老太太的性格很好。兒子去世後,兒媳崩潰,這個家全靠老太太給支撐起來的。

她照顧著有孕的兒媳。

缺糧的時候自己不捨得吃也要把糧食省給兒媳吃。

後來,組織上每個月給家裡送來50斤糧食,兒媳婦想省點糧賣出去。

老太太堅決不同意,說是孕婦一定得吃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