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軍整編完成後,張麟麾下有四支十萬人編制的正規軍。
分別是,張遼臧霸統帥的羽麟軍,牛皋統帥的黑熊軍,王彥章統帥的青龍軍,向持(原邊軍副統帥)統帥的虎翼軍。
編入了不少山賊軍後,屯駐軍來到三十萬人,按照估算一年產出的糧食足夠兩百萬到三百萬軍隊食用。
即使產出如此之多,屯駐依然不算賺,主要還是起到磨鍊心性的作用。
作為大陸東南方最大糧倉的晨曦帝國,糧食價格一直偏低。
宋國同樣如此,每年糧草大量出口到北方遊牧民族和陳帝國。
三十萬屯駐軍每年的軍餉足夠購買大量糧草了。
只是四十萬正規軍爭霸宋國還是太少了,據情報上說北方豐王兩個月已經新招募接納了五十萬軍隊,還在持續擴軍,到八月份很可能達到百萬軍隊。
宋國國土面積不大,百姓約有三千萬之眾,除去葉西人佔領的四路,其餘百姓多居住於南方。
豐王所佔據的北方五路民眾大概只有八百萬左右,到時候就需要供養百萬軍隊。
這其中還不算上之前,被徵集戰死戰場的地方軍鄉軍。
這種窮兵默武不是張麟想要的。
南方七路百姓約一千七百萬,供養兩百萬軍隊都綽綽有餘,畢竟糧多,就是後勤壓力會很大。
但張麟的計劃是,四十萬正規軍要求全武者,作為野戰主力。
再招募三十萬守備軍,作為地方城池守備力量和預備役,同樣按照全武者要求,雖然短期內很難招滿。
三十萬屯駐軍閒時種糧,戰時後勤,兩不耽誤。
張麟給軍隊的待遇是非常高的,一人參軍,全家免除農稅。
軍人軍餉方面更是大手筆,即使是剛參軍的新兵每月軍餉都能達到四銀,之後會根據軍齡逐漸提升待遇。
宋國經濟和晨曦帝國平均水平差不多,但宋國軍隊待遇一貫較差,是導致軍隊戰力低下的原因之一。
以宋國的物價水平來說,每月四銀的收入,足夠一家老小吃穿用度了。
當然,想要享受生活,吃好的,住好房,那就得努努力當軍官了。
即使是隻靠著四十萬正規軍,張麟都有把握擊潰北方豐王,但旁邊虎視眈眈的葉西人,不是吃素的。
“公子,屬下有一計,不知當講不當講?”
賈詡卸任起義軍首領後重回軍師之位,又從忙碌恢復到悠閒的狀態。
“文和不必賣關子,直接說來便可。”
張麟看著賈詡悠然自得的搖著扇子,一副盡在掌握之中的架勢,不由得露出笑容。
“此計與眾不同,當屏退左右。”
待張麟吩咐左右退下後,賈詡也沒磨嘰。
“今葉西軍遲遲未退,必然是圖謀宋國全境,咱們不如行驅虎吞狼之計。”
葉西人自然是虎,豐王是狼,葉西人如果出兵進攻豐王,張麟自然坐收漁翁之利。
“不可,葉西軍進入北方五路後,不知道多少百姓又會流離失所,身首異處。”
“這些都是未來國家之民眾,我不忍他們收到傷害。”
張麟知道此計適用,可葉西人最好劫掠,軍隊所過之處,燒殺搶掠,民眾苦不堪言。
而且引外族進攻同族,即使未來統一宋國,也會臭名昭著。
“裕安城所在四路行省,民眾何嘗不是每天都在忍受葉西人的殘暴,單是逃難流民我們就接受了數十萬有餘。”
“公子快速擊敗葉西軍,才能長治久安,拯救更多黎民百姓啊!”
的確,擊敗葉西軍就代表宋國重新一統,百姓才能過上安生日子,不必擔驚受怕。
但張麟最終還是決定不走這冒險的一招。
首先勾結異族進攻本族之事會是他一生的汙點,即使未來有再高的成就,面對他人對此的指責,他依舊無話可說。
再其次就算葉西軍和豐王發生碰撞,張麟不覺得豐王的百萬大軍能抵擋葉西人。
如果兩方真的能兩敗俱傷,那裕安城根本不會淪陷,也就不會有現在的局面。
張麟軍隊趁葉西軍和豐王決戰偷襲,更是不可能。
幾十萬軍隊的行軍不是幾千上萬人,那動靜提前幾天別人就能發現,到時候葉西軍調轉槍口,漁翁便不知道是誰了。
葉西軍主力是騎兵,來去如風,等他們擊敗豐王后,張麟同樣沒有信心以四十萬新編軍隊戰勝他們。
多重考慮之下,還是決定用離間計。
來到宋國之後張麟就知道之後最大的敵人肯定是葉西人。
張麟否決了賈詡制定的宗教起義策略,轉而讓張角向葉西部宋人傳教,要知道葉西部六百萬人口中足足四百萬都是宋人。
只要葉西部後院起火,他們前線的大軍就不得不撤退。
不止葉西部的宋人,跟隨葉西軍出戰的宋軍張麟同樣花了大力氣收買籠絡,只是結果不盡如人意。
這些葉西宋軍比葉西人還討厭宋人,很多都是懷著憎恨和復仇的思想出徵的。
原來當年宋國官員苦於主力不在,便讓百姓拆除鄉村房屋,堅壁清野,全部進城以抵抗神葉徵南軍。
想法是好的,只是錯估民情,下方官員在執行時趁機搜刮財物,百姓多有抵抗,最後演變成民變。
徵南軍如此輕鬆攻佔半個宋國,並且建國,得到百姓支援,多虧這些官員了。
收買這些帶著仇恨的宋人太難了,張麟轉而改變思想,重金收買一些葉西軍軍官。
葉西人不是鐵桶一塊,和大多數遊牧民族相同,他們也是由許許多多的部落組成。
有些小部落酋長自己或是長子帶兵編入軍隊當中,這些人本就對國主沒多少敬畏之心,跟隨大軍出征只是國家制度和利益驅使。
張麟讓這些收買的葉西軍軍官主動找葉西宋軍的麻煩,隔三差五挑起鬥爭,還惡人先告狀,跑到葉西國主那參他們一本。
葉西國主從一開始的各打五十大板到後面不耐煩,開始嚴懲主動挑事的葉西軍。
這一懲罰軍中怨言更多,許多葉西軍官私下抱怨道,在國主這葉西人不如兩腳羊。
在有心人的傳播下,軍營之中頓時沸沸嚷嚷,葉西人對此氣憤不已,葉西宋人則挺胸抬頭自以為得到重視。
兩方的矛盾越積越深,像一座蓄勢待發的活火山般,似乎下一秒就要噴發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