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6年9月。東方聯盟新海市政廳。
市政廳的量子安檢門吞吐著資料洪流,趙東浩白大褂上殘留的格陵蘭輻射塵埃在掃描器下閃爍磷光。當李墨飛懷中的全息投影儀觸發安全警報時,他們才意識到雲端同步的颶風模型正在被防火牆肢解——颱風眼結構被替換成gdp增長曲線,暴雨雲團則化作飛舞的股票程式碼。
“請簽署《語言表達安全承諾書》。”ai門衛的瞳孔矩陣掃過他們滲血的拇指,全息協議第17.3條泛著毒芹般的幽綠:“禁止將預測資料與現行政策進行因果關聯分析。”
會議室的燈光刺眼,彷彿要將每一寸空氣都照得透亮。牆壁上掛滿了各類經濟發展成就的海報,金色的獎狀和閃亮的數字在燈光下熠熠生輝,彷彿在無聲地宣告著這座城市過去的輝煌。然而,這些成就的背後,卻隱藏著一種令人不安的沉默——對未來的漠視。
趙東浩坐在長桌的另一端,手中緊握著那份他和李墨飛耗費數月心血完成的氣候變化報告。他的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報告的封面,心中滿是緊張與期待。他知道,今天不僅僅是一場展示,更是一次為人類未來爭取生存的機會。他和李墨飛的模型預測了未來十年可能出現的極端天氣事件,而這些事件的嚴重性遠超大多數人的想象。
會議室奈米塗層的吸音波紋正在吞噬聲波,趙東浩聽見自己關於北極冰蓋的陳述在傳播五米後衰減成混沌的熵值。李大遠部長背後的榮譽牆上,2045年度經濟成就獎盃在水晶棺中供奉著最後一隻白鱘胚胎,液態氮管道的冷光為滿牆金色獎狀鍍上屍衣般的青灰。
“這是耦合了海洋酸化引數的預測模型。”李墨飛啟動超導投影儀,線圈的低溫使空氣凝結出冰晶。虛擬颶風在圓桌上方成形的瞬間,市政廳的智慧玻璃突然增強透光度,真實的暴雨雲團穿透建築投射在會議桌上——人造氣象資料與自然天象在量子場中互相湮滅。
李部長調整著ar眼鏡的認知濾網,鏡片邊緣流動的二進位制瀑布將“氣候危機”沖刷成亂碼。他婚戒上的鎢合金指環叩擊胡桃木桌面,4hz的次聲波順著骨傳導耳機鑽進趙東浩的內耳前庭。老教授扶住椅背壓下嘔吐欲,這個頻率正好能引發人體器官共振。
“科學需要服務現實。”李部長撫過西裝內襯的冰川纖維面料,奈米管正將趙東浩額頭的汗液轉化為製冷劑,“新海港昨日靠泊了47艘lng運輸船,創下開埠以來……”他的話語被全息屏上增殖的綠色光點打斷,每個代表液化天然氣船的游標都標註著股東資訊,其中某個名字赫然出現在《氣候法案》反對者名單首行。
正當趙東浩展示格陵蘭冰蓋消融的實景錄影時,市政廳後臺的輿情監測系統已將其瞳孔擴張度、聲紋震顫頻率等生物特徵拆解成情感引數。ai秘書透過李部長袖釦的骨傳導裝置低語:“目標情緒熵值突破閾值,建議啟動第五類資訊管制。”
“各位領導,感謝你們今天的時間付出。”趙東浩站起身,聲音清晰而有力。他的西裝筆挺,領帶系得一絲不苟,彷彿這身裝扮能為他增添幾分說服力。他點選遙控器,螢幕上立刻顯示出一組組資料與圖表。五彩斑斕的影象中,強烈的颶風、乾旱、洪水等極端天氣事件的預測一一展現在眼前。
“如大家所見,若不採取有效措施,未來的氣候變化將對經濟、生態和人類的生存產生嚴重影響。”王浩的語氣逐漸激昂,他的聲音在會議室裡迴盪,彷彿試圖喚醒那些沉睡的意識。“我們需要立刻行動,以減緩這些變化。”
李墨飛突然調出城市地下管網全息圖,上週暴雨期間的滲水警報在市政廳地基下方瘋狂閃爍。“排水系統超負荷運轉證明……”他的陳述被次聲波增強模組截斷,李部長的婚戒重擊桌面引發空氣震顫,榮譽牆上的檀香擴散器同步釋放鎮定劑氣溶膠。
“感謝趙教授精彩的科幻創作。”李部長解開西裝第三顆紐扣,碳纖維防彈層在應急照明下泛著冷光,“但現實世界需要的是這個。”他揮手喚出的全息股票走勢圖中,新能源企業曲線正在量子熔斷機制下崩塌。
會議室的氣氛變得沉悶,彷彿連空氣都凝固了。趙東浩感到一陣無力。李墨飛的視網膜投影突然報警——他們上傳的氣候模型正在被主機重構為煙花模擬程式。
“你們的出發點很好,但我們必須現實一些。”李大遠部長的語氣依舊冷淡,他的目光已經開始遊離,“當前的經濟形勢不容樂觀,政府需要關注的是如何提升gdp,而不是氣候變化的問題。”
趙東浩心如刀砍,李大遠部長說的“現實”就是對未來的無視。“如果我們不開始採取措施,未來的極端天氣將會導致更高的經濟損失和人道危機。”趙東浩的聲音中透著一絲急切,他不想放棄這次機會,他想做最後的爭取。“我們必須在現在就做出決策。”
李大遠部長依舊冷漠:“今天的會議就開到這裡,氣候危機問題確實是一個十分值得引起重視的問題,我們市政廳相關部門會認真對待趙東浩教授今天的建議。後續,我讓他們主動找你們對接。”
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種敷衍的客氣,“我代表市政廳衷心感謝趙教授。”李大遠部長的話聽起來冠冕堂皇,但卻讓人感到一種深深的諷刺。“放心,趙教授,我們一定會引起高度重視。”
李大遠部長的這個表態,無異於給趙東浩和李墨飛遞了一把“長把傘”,而且是一把裝飾豪華的青花瓷“傘”。當這把“傘”遞到趙東浩手中時,壓力感測器檢測到86kg的握力值,遠超心理崩潰閾值。這把用氣象衛星骨架改造的長柄傘,傘面縫合著2045年氣候大會的廢棄條幅,此刻在暴雨中綻開的防雨罩上,“立即行動”的標語正被酸雨蝕刻成斑駁殘痕。
智慧走廊的led地磚在他們腳下裂開黑色路徑,如同資料洪流中突然坍縮的蟲洞。經過榮譽牆時,李墨飛瞥見陳列櫃切換為透明模式,碎紙機正在吞噬《極端氣候應對預案》的紙質原件。某張飄落的殘片上,趙東浩三年前的簽名還帶著電子批註的熒光。
磁懸浮座駕掠過積水的街道,車載ai播報“pm2.5濃度已達紫色警戒級別”,卻在李部長皺眉瞬間切換成《藍色多瑙河》。三百米外天橋的陰影裡,氣候活動者的仿生義眼正在聚焦這個瞬間——虹膜對焦環上的顯微攝像頭,將部長關閉警報的動作放大四百倍後,連同輻射塵埃檢測資料打包上傳至暗網。
暴雨沖刷著市政廳的玻璃幕牆,榮譽牆上某個獎盃的銘牌突然脫落,露出裡面微型冷凍艙的白鱘胚胎。那枚懸浮在液氮中的生命種子,正在透過強化玻璃凝視會議室裡凝固的全息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