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年間,臨安城外有個叫清平鎮的地方。鎮東頭有座廢棄已久的大宅子,原本是當地富戶的府邸.可十年前一場離奇大火將宅子燒得面目全非,富戶一家也在這場大火中離奇失蹤,從此這宅子便籠罩上了一層神秘恐怖的色彩。
此後,時常有路人聲稱在深夜看到宅子裡閃爍著詭異的綠光,還伴有淒厲的哭聲,偶爾還能聽到沉重的腳步聲在宅子裡迴盪。久而久之,這宅子成了清平鎮人談之色變的“鬼宅”,無人敢靠近。
這一年,清平鎮來了個新縣令。這縣令年輕氣盛,不信邪,聽聞了“鬼宅”的傳聞後,決定要揭開這神秘面紗,還宅子一個清白。他貼出告示,招募膽大之人一同前往宅子探查。然而,告示貼出許久,都無人響應,大家都害怕惹上那不明不白的“髒東西”。
就在縣令一籌莫展之時,一個衣衫襤褸、瘋瘋癲癲的和尚來到了縣衙。這和尚正是靈隱寺的濟公,他手持破蒲扇,嘴裡哼著小曲兒,大搖大擺地走了進來。
縣令看到濟公這副模樣,眉頭微皺,但還是耐著性子問道:“你這和尚,來此何事?”
濟公嘿嘿一笑,說道:“大人,貧僧聽聞您要探那‘鬼宅’,特來相助。”
縣令上下打量了濟公一番,心中有些懷疑,但眼下也沒有更好的人選,便說道:“既然如此,那便一同前往。不過,若是你膽小怕事,中途退縮,可別怪本官治你的罪。”
濟公拍了拍胸脯,說道:“大人放心,貧僧別的本事沒有,就是膽子大。”
於是,縣令帶著一隊衙役,和濟公一同來到了“鬼宅”。此時,夜幕已經降臨,宅子周圍瀰漫著一股陰森的氣息。縣令強裝鎮定,帶著眾人走進了宅子。
剛一進門,就聽到一陣“嘎吱嘎吱”的聲音,像是有人在走路,又像是老舊的門軸在轉動。衙役們嚇得臉色蒼白,紛紛握緊了手中的兵器。縣令也有些緊張,額頭冒出了冷汗。
濟公卻若無其事地四處張望,嘴裡還嘟囔著:“這宅子看著破舊,倒也別有一番風味。”
他們來到大廳,突然,一陣冷風吹過,蠟燭熄滅了,整個大廳陷入了一片黑暗。緊接著,傳來一陣淒厲的哭聲,彷彿有無數個冤魂在哭泣。衙役們嚇得尖叫起來,紛紛往後退。
縣令也有些慌了神,但還是強撐著喊道:“大家不要慌,這定是有人在裝神弄鬼!”
濟公卻笑著說:“大人莫急,讓貧僧去看看。”說著,他從懷裡掏出一個火摺子,點燃後,朝著哭聲傳來的方向走去。
眾人小心翼翼地跟在濟公後面,來到了一間偏房。濟公用力推開門,只見房間裡擺放著幾個破舊的木偶,木偶的身上綁著一些細線,細線的另一端連著一個機關裝置。
濟公走上前去,擺弄了一下機關,哭聲立刻停止了。他笑著對眾人說:“大家看,這就是那所謂鬼哭的源頭。有人在背後操縱這些木偶,利用機關發出聲音,製造恐怖的氛圍。”
縣令和衙役們聽了,都恍然大悟。但他們心中還有疑問,那詭異的綠光和沉重的腳步聲又是怎麼回事呢?
濟公帶著眾人繼續在宅子裡搜尋。當他們來到後院的一個地窖時,發現地窖裡閃爍著詭異的綠光。濟公讓大家留在上面,自己獨自下了地窖。
過了一會兒,濟公從地窖裡走了出來,手裡拿著幾塊發光的石頭。他解釋道:“這就是那綠光的來源,這些石頭是一種特殊的礦石,在黑暗中會發出光芒。”
至於那沉重的腳步聲,濟公帶著大家在宅子的各個角落仔細查詢,終於在一個隱蔽的角落裡發現了一個大木桶。木桶裡裝滿了沙子,透過一個滑輪裝置可以移動。當有人在外面拉動繩子時,木桶就會移動,發出沉重的腳步聲。
縣令和衙役們對濟公佩服得五體投地。但濟公知道,這背後肯定有人在搞鬼。他仔細在宅子裡搜尋,終於在一個房間裡發現了一些線索。房間裡有一張破舊的桌子,桌子上放著一些信件。
濟公拿起信件看了看,臉上露出了神秘的笑容。他對縣令說:“大人,貧僧已經知道這背後的主謀是誰了。”
原來,十年前那場大火併非意外,而是富戶的生意夥伴為了獨吞財產,勾結強盜製造的。他們認為富戶一家都已葬身火海,便放心地離開了。但這些年,他們聽說有人在打聽富戶一家的下落,和當年的真相,擔心還留有人口以及事情敗露,便想出了這個裝神弄鬼的辦法,想嚇退那些前來探查的人。
縣令根據濟公提供的線索,很快就將那些罪犯抓捕歸案。清平鎮的“鬼宅”之謎終於被解開,宅子也不再恐怖。百姓們對濟公感激不已,紛紛稱讚他是活菩薩。而濟公依舊穿著那件破僧袍,手持破蒲扇,繼續在人間行善積德,留下了一個又一個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