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陽城中看似風平浪靜的官場,實則波濤洶湧。
曹操的北部尉府衙接二連三的收到了投訴,例如東面出現黑惡勢力肆虐,需要他出面平定,再例如西面的大街上有一個家族的人員打架,還有北面發生動亂,有外部勢力入侵等等之類的,彷彿一時間,整個雒陽的矛盾都集中在了北部。
起初曹操還沒有懷疑,嚴格按照自己的宗旨,一律從嚴查辦,不管是權貴還是士族,都公平公正。漸漸的,發生的同類事件越多,曹操的名聲也越來越大,民間對於曹操的好評與日俱增。
一時間,曹操心中也有些飄飄然了,似乎整頓朝政並非難事。
司馬防也沒有料到曹操會有如此出色的表現,原本是拗不過曹嵩的面子,加上自己也欣賞曹操,便給他留了這個靠近政治中心,又是風波旋渦的職位,計劃著過幾個月就會再來找他給他調位置。
“這個曹操果然不簡單,或許朝廷有救了。”
司馬防模仿著許劭的評價,寫下了“治世能臣”四個字,準備送給曹操。
事情的發展往往出乎預料,正所謂否極泰來。
曹操的各類事蹟很快就傳到了朝廷之中,便有人向選部建議給曹操升官。
眾人的意見也出奇一致的統一,不像以往的朝廷議事,會有支援派和反對派。
至於升到什麼官職,最終還是由選部來確認的。
曹操完全沒有想到升官的通知來得這麼快。
當通知拿到手中的時候,曹操才發現,這就是一個坑:遷頓丘令。
頓丘!什麼鳥不拉屎的地方?聽都沒有聽說過,不會是在天涯海角吧?地圖上都找不到頓丘這兩個字。
曹操廢了九牛二虎之力留在雒陽,目標可是雒陽縣令,再不濟,怎麼也得留在雒陽縣,做個縣丞也行,怎麼能背離自己的初衷,發往遙來數百里之外的東郡頓丘縣呢?
或許,這也只是曹操在《詩經》中的一個記憶片段,誰會真的在地圖中尋找那個“送子涉淇,至於頓丘”愛情故事?
何況曹操乃魏武遺風本人,家中除了表妹丁夫人,美女劉夫人外,老家譙縣還有一名美妙的歌姬等候著他呢,怎麼會在乎這種愛情神話傳說。
“我不去!”
曹操的腦海中只有三個字。
這份通知很明顯就是明升暗降,外調貶斥,是那些看不慣曹操的人出的餿主意。
曹操匆忙回到家中,將通知交給了父親曹嵩。
曹嵩看都沒看一眼,只是嘆了口氣。
曹操忽然意識到自己的父親或許知道這件事。
他急忙追問。
曹嵩這才緩緩道來。
原來曹操在北部尉的所作所為早就觸動了那些門閥士族以及宦官集團的利益,只是正面交鋒沒有勝算,畢竟曹操判決之事,沒有一件出格的。他們就想出了這個辦法,將曹操調離。如今能有頓丘令這個職位,已是曹嵩多次從中斡旋的結果。
聽到父親的解釋,曹操對於這個混亂的朝廷還沒有徹底失望,因為他從這件事中看到了朝廷依舊是需要有人員站出來,對那些亂世蛀蟲說不。
無奈,曹操只能接受。
熹平六年(公元177年),曹操告別父親和弟弟曹德,帶著丁夫人等家眷,走馬上任頓丘令。
頓丘令期間的事,歷史上相對記錄較少,僅有的記錄就是曹操在任職期間向朝廷提交過很多建議,但是朝廷不是打回來就是置之不理,根本沒有將這個遠在東郡的小縣令放在眼裡。
此時的曹操終於明白,時局已經無法扭轉。
他漸漸對漢室失望了,從此不再向上多言,轉而勵精圖治,管好頓丘這一畝三分地,對得起這裡的百姓。
頓丘令一職是曹操有生以來第一次全面掌控綜合性地方政務,在這一職位上的全面歷練,為曹操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曹操集》中收錄了曹操給其子曹植的一封書信,名為《戒子植》。上面寫道:“吾昔為頓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時所行,無悔於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歟!”寫這封信的時間是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當時,曹操已經61歲了,5年後曹操走到了他生命的終點,此時的曹操可謂“烈士暮年”。
從這封信來看,晚年的曹操仍以頓丘令的所做所為自豪,並以此激勵自己的兒子。
之後的頓丘之戰中也能看出來,曹操在此地的威望很高。
曹操任頓丘令的時間很短,大概就是一年左右的時間,
光和元年(公元178年),曹操因堂妹夫濦強侯宋奇被宦官誅殺,受到牽連,被免去官職,回到家鄉譙縣閒居。
這也是曹操第一次失業。
事情的起因是一場源自於朝廷內部的宮鬥,主角是漢靈帝劉宏的第一任皇后宋皇后,以及一位當時得勢的宦官中常侍王甫。
中常侍王甫是漢靈帝前期非常得勢的一個宦官,在漢靈帝剛即位,誅滅外戚竇氏的政變中,王甫發揮過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受寵王甫做過很多壞事,其中一件就是誣殺了渤海王劉悝。這個渤海王是漢恆帝的弟弟,中間涉及到了皇權的爭奪。
劉悝的王妃是宋皇后的姑媽。王甫設計處死了劉悝一家之後,每天看著何皇后,心中不免是恐懼。而且正趕上這個時候,宋皇后不得寵。於是王甫就夥同朝臣一起汙衊宋皇后用巫蠱的辦法詛咒皇帝。漢靈帝可能也想趁機換了這個皇后,便將宋皇后打入冷宮。不久之後,宋皇后幽怨而死。
漢武帝時期的巫蠱之亂,最後導致太子謀反,衛皇后被殺。皇室鬥爭中,利用這種莫須有,但又是每個人深藏心中的恐懼的方式,常常是最管用的。
宋皇后被廢之後,宋皇后一家都受到牽連。父親宋酆、兄弟宋奇都被殺。曹操之所以受到牽連,就是因為這個宋奇娶了曹操叔叔曹熾的女兒。當然曹操和宋奇不只是有親戚關係,兩個人還是至交。
古代可不像現在,一人做事一人當,涉及到經濟的,頂多一家人當。
生在古代,什麼株連九族、連坐都是慣例。家族之中,都是家訓嚴格、等級分明,不單單是要求自己無事,而且要求周圍和自己有關的人都好才行。反面如此,正面也一樣,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也是常事。有家族、血緣這個共同體,自然就將一群人連線在了一起。
這就是所謂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曹操就被這麼一個飛來的橫禍,免去了官職。
那一年,曹操還是二十三週歲。
被免之後的曹操在京城無所事事,就回到了自己的老家譙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