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曹操,很多人最先想到的不是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也不是東漢末年的權臣,曹魏政權的奠基者,而是一股風。

建安風骨,魏武遺風!

以及曹操口中那句經典臺詞:吾為夫人故,特納張繡之降,不然滅族矣!

當然,這句話真假我們無法追究,但至少可以確認宛城之戰這件事是真實存在的。

曹操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離不開他的身世背景,但身世背景也成為了他一生的累贅。

東漢末年這個士族門閥林立的時代,一個沒有家庭背景的人想要成就一番事業,比登天還難。當然,看背景這個鐵律在任何一個時代都通用,只是東漢末年更甚。

看看劉備就知道了,費盡心思,想了一長串的關係,最後拴上了中山靖王之後,孝景帝玄孫。

真假暫且不論,但這玄孫得有多玄?

沒有人仔細算過。

直到漢獻帝為了能擺脫曹操的掌控,想要扶持劉備勢力,才有了正統的承認。

但是不管如何,劉備逢人便說中山靖王之後,孝景帝玄孫,這個效果明顯還是可以的,吸引了最初的天使投資,包括關羽、張飛、糜竺、孫乾等人的加入。

至於東漢末年各大家族為何如此看中士族門閥的身份和地位呢,主要與漢代的官員選拔制度——舉孝廉有關,這個內容比較多,我們後面再聊。

曹操的家庭背景其實一直是個迷,其父曹嵩,官至太尉,已經是位列三公。

太尉之職,最初是掌管天下軍事的最高長官,除非是戰時,漢代有大將軍統領全軍。到東漢末年,經歷過多次的黨錮之爭、朝廷演變之後,演化為掌管著天下軍官任命的大官,也是當時第二高待遇的官職。

如此高官,又是曹操的父親,在史書上卻找不到其出生和原生家庭背景,只用了一句話:莫能審其生出本末。

很顯然,在那個東漢末年,外戚集團與宦官充斥朝廷的年代,沒有一定的實力背景根本沒有人關心。

曹操的祖父,也就是宦官曹騰,家中有四個兄弟,分別是

長子,字伯興;

二子,字仲興;

三子,字叔興;

四子,曹騰,字季興。

從一件有歷史記錄的小事中就能看出來,彼時的曹家只是尋常人家,至少家中並沒有為官之人。

這事與曹騰的父親曹節有關。

曹節的鄰居丟了一頭豬,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跑到曹節家尋找,指認曹家的一頭豬就是他走失的豬,曹節不與他爭執,讓鄰居將豬牽回去。後來鄰居家走失的豬自己跑回家來,鄰居感到羞愧,趕忙登門道歉,送還曹家的豬。曹節也不責怪,笑著接受了。

東漢末年乃強權政治時代,階級劃分十分鮮明,階級與階級之間極少有交流。

曹節的鄰居會因為一頭豬與曹節家交涉,說明兩家都是尋常百姓,只是相對比較富裕,能養得起豬。

若是曹家有為官者,尋常百姓絕對不敢因為一頭豬而來得罪曹家,最多也就在背地裡討論幾句。

另外,曹節將第四個兒子曹騰送進宮裡,也是一定程度上反應出曹家在那個時候並沒有很高的地位,想要透過入宮接觸皇家來提升。

曹節送小兒子入宮的這個時機把握非常好,當時的東漢正處於外戚集團與宦官集團交替當權時期,所以宦官的權利和影響極為廣泛。

曹騰為人聰慧,踏實肯幹,很好的把握住了這次機會,成功入了順帝之眼。從最初入宮之時,侍奉皇太子讀書,到順帝即位(126年)後,任小黃門,後升遷至中常侍。後因策劃迎立桓帝有功,遷大長秋,被封為費亭侯。

從一個小小的太監一路到了首屈一指的宦官,曹騰沒有犯過一次錯誤,深得順帝喜歡。

曾經有益州刺史種暠上奏彈劾曹騰,皇帝都不相信。

曹騰的飛黃騰達也為曹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影響。

但不管如何,曹騰身份乃宦官,就算曹家在雒陽已經小有名聲,終究無法入士族門閥行列。

這時,順帝又下了一份檔案,說宦官也可以有子嗣。

曹騰眼珠一轉,立刻想到了過繼曹嵩。

有了曹嵩,曹騰手中的權利就能傳承下去,曹家便能真正的發揚光大。

解決了家族傳承的問題,曹騰就要著手解決家族地位問題。

光靠曹騰自己手中的權力完全不夠用,充其量也不過是官宦人家。

曹騰便想了個辦法,跟劉備的想法不謀而合,攀附一個曹姓名人,拔高自家的地位。

而這個曹姓名人便是曹參。

曹參,泗水郡沛縣人。

記住這個沛縣,後面會有神奇的變化。

曹參大家都十分熟悉,西漢開國功臣,政治家、軍事家,一早就跟隨劉邦出來打天下。

也算是劉邦從老家沛縣帶出來的原班人馬,鐵打的親信。

但這些都不是最出名的。

關於曹參最出名的應該是四個字:“蕭規曹隨”。

什麼意思呢?

蕭當然指的是蕭何,而這個曹便指的是曹參。

蕭何月下追韓信,成也蕭何敗蕭何,那是一等一的相國,也是西漢第一任相國。

當初西漢從廢墟中恢復,大部分靠得都是蕭何制定的政策。

蕭何去世之後,便是由時任齊國相國的曹參接任相國之位。

曹參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那便是不改蕭何的政策,也就是現在我們最流行的一句話,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

他作為第二任相國,你蕭何規定啥,他曹參就跟著幹啥,完全是拿來主義。

這便是所謂的蕭何之規,曹參來隨。

可是別誤會,千萬別認為曹參如此做事乃計窮智短也。

恰恰相反,曹參的水平有目共睹。

當年劉邦建國之後便分封自己的兒子,庶長子劉肥(劉邦與曹夫人的兒子)封為齊王,其封地齊國可是最大的分封國,包含了劉邦的老家沛縣。

可見劉邦對劉肥還是很重視的。

又派了誰輔佐劉肥治理齊國呢?

那便是曹參了。

曹參當初擔任劉肥的相國之時,將齊國治理的井井有條。

而他採用的治理模式,乃黃老之道也。

所謂的黃老之道,那便是漢代時期一種十分流行的治國理政理念,也算是一種思想流派。

這個黃老之道最能凸顯出曹參的能力,當然也有可能是他無法左右時局,只能投身其中。

黃老之道,黃指的是皇帝,老便是老子。

此道重在無為而治,修生養息,在西漢初期取得了十分了得的成效,助力西漢從秦漢紛爭中迅速的恢復過來。

這裡的無為而治,當然不是啥都不管,至少要強調有政府的存在。很多人研究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之時,都會認為是什麼都不需要干涉,用現在的說法叫做一切交給市場。

但黃老之道有所不同,不是放棄管理,而是儘可能減少干預。

至於如何把握這個尺度,曹參知道,另一個知道的人便是蕭何。

可見曹參的能力可與蕭何匹敵。

說了這麼多,就是想要說明一條,曹參很厲害,很出名。

所以曹操的祖父曹騰想要搭上曹參這條線也就可以理解了。

有了曹參的加持,曹家的勢力自然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