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屏障之外,葉凌光那具強悍無匹的肉身穩穩地盤坐在宇宙罡風層之上。他緊閉雙目,宛如一座亙古不變的雕塑,但他那敏銳無比的感知卻如同一張巨網般籠罩著下方的整個世界,世間萬物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哪怕是最細微的變化,都逃不過他的洞察和掌控。

經過一番深入探究後,葉凌光漸漸明白過來,原來自己所掌管的這個所謂“半個位面”絕非表面看上去那般簡單。它並非由新誕生的天道力量演化而成,而是源自其他天道體系的分裂和破碎。儘管目前所能獲取到的有關其來歷的天道資訊並不完整,但其中的某些關鍵部分對於葉凌光而言卻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透過這些有限的線索,葉凌光驚訝地發現,一直以來被視為無所不能的天道其實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無敵存在。

在那無盡高遠的蒼穹之上,尚有更為神秘莫測且強大無比的“大道”存在。

與此同時,天道亦有著與生俱來的死對頭——隱匿於宇宙深邃之處的弒道獸。這種恐怖生物以吞噬天道為食,彷彿天生便是天道的剋星。唯有那些實力強橫至極的天道,方才有能力與之正面抗衡一二。

葉凌光此時心中充滿了疑惑和擔憂,深入思考起與自己融為一體的天道的種種謎團。經過深思之後,他不禁產生了一個大膽的猜測:那便是這前身天道之所以會破碎成碎片,極有可能與傳說中的弒道獸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而讓葉凌光倍感詫異的是,在這個世界裡居然還能發現仙佛的蹤跡。眾所周知,仙佛乃是道的具象化體現,他們擁有著超凡脫俗、毀天滅地般的強大實力。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片天地間所孕育的天道卻顯得如此孱弱不堪,彷彿根本無法承載得住仙佛這般恐怖力量的衝擊。

除了弒道獸這個可怕的勁敵之外,更令葉凌光心神不寧的則是每一個已然成型的天道世界,都必須去面對一場名為“寂滅之劫”的巨大考驗。

這場劫數規模不一,或大或小,但無一例外都是極其兇險萬分。就如同那些渴望成就仙道之人需要歷經艱難險阻去度過成仙之劫一般,只有成功渡劫者方可羽化成仙、逍遙自在;反之,如果不幸失敗,則只能化為一縷飛灰消散於天地之間。而且就算僥倖修成正果得以飛昇成仙,後續等待他們的還有更為嚴酷的天人五衰等諸多磨難。

前有弒道獸,後毀天滅地般的寂滅大劫。在如此絕境之下,自身安危已然迫在眉睫。此時此刻,對於葉凌光而言,最為緊要之事便是全力提升這天道本身所具備的實力,唯有如此,方可在這危機四伏之中獲得一絲自保之力。

延福三十六年四月初。

在越國與申國的沿海邊界線上,大海猶如脫韁野馬一般,洶湧澎湃、蓬勃不息,一浪接著一浪地朝著海岸狠狠拍打而去。放眼望去,只見一座座軍帳沿著海岸線蜿蜒曲折地排列開來,宛如一條沉睡中的巨龍。

在眾多軍帳之中,有一座顯得尤為龐大且醒目。這座軍帳不僅旗幟鮮明,隨風飄揚時獵獵作響,而且其外側還站立著一群身披鎧甲、手持兵刃的軍士。這些軍士們個個英姿颯爽、士氣高昂,如龍似虎般散發著無盡的威嚴。

走進這座巨大的軍帳,便能看到其內正中央的上座位置端坐著一位身著玄鐵連環甲的威武中年將領。他身材魁梧,面容剛毅,雙目炯炯有神,不怒自威。而此人正是從大周京城奉旨前來尋覓清源真人的王大將軍——王隨。

而在帳下兩側,則分別坐著兩位身份顯赫之人。左邊那位頭戴金色王冠的花白老者乃是越王蕭全,他雖已年事漸高,但眼神依舊犀利無比,透露出久經沙場的老練與睿智;右邊那位錦衣玉帶、面如冠玉的中年男子則是申侯陳慶,舉手投足間盡顯貴族風範。

大周王朝自建立至今,已然歷經五百餘個春秋。遙想當年,開國之君為穩固政權、強化中央統治,毅然決然地推行了一項影響深遠的政策——分封諸國。那一次,竟一口氣分封了多達 200 餘個諸侯!時光荏苒,百年之後,又再度分封近 600 各諸侯。如此一來,大周境內的諸侯總數高達 800 之多。

這些諸侯之間亦有著嚴格的等級之分和尊貴卑賤之別。位於天子之下者,依次為王者、公爵、侯爵、伯爵、子爵以及男爵。其地位高下,一目瞭然。

然而,在這漫長的五百年歲月裡,諸侯們彼此攻伐不斷,戰亂頻繁。有的諸侯國透過兼併他國而日益強大,有的則不幸被滅國消失於歷史長河之中。

時至今日,曾經林立的大周封國中,真正具備強大實力的僅剩下距離中央較近的趙國與韓國;居於西方的秦國與蜀國;位於北方的燕國與唐國;處在東方的齊國、魯國和魏國;還有地處南方的楚國、吳國和越國等寥寥數個大國。此外,尚有百餘個依附於這些強國的中小型國家,它們在大國的夾縫中艱難求生,尋求著自身的生存之道。

大周曆經悠悠五百載歲月長河的沖刷洗禮,但它的武力依舊強盛如初,猶如一座巍峨高山般屹立不倒。而其餘各方諸侯儘管心懷不軌、蠢蠢欲動,卻也只能暫且收起那份野心,尊周室為主,絲毫不敢有越矩之舉。

言歸正傳,目光轉回到正題之上。

只見那位威風凜凜的大將軍王隨正悠然自得地輕撫著自己那濃密烏黑的鬍鬚,緩緩開口問道:“越王啊,此次出海所需的大船可都準備好了嗎?”

聽到這話,老越王蕭全先是輕咳一聲清了清嗓子,然後才畢恭畢敬地回答道:“啊,咳咳,王將軍請放寬心,大船早已籌備完畢,隨時可以揚帆起航。只是……”說到這裡,他忽然止住話語,眼神不自覺地向前方瞥去,那裡坐著的正是申侯陳慶。

見此情形,申侯陳慶趕忙站起身來,對著王隨躬身行禮後,小心翼翼地說道:“回稟大將軍,船隻的確均已準備停當,而且皆是長達千丈的鉅艦。不過嘛,這舟島舟山雖說距離大陸較遠,若大船駛入茫茫大海之中,極易遭遇厚重的霧霾天氣。一旦迷失了方向,恐怕會在這無邊無際的海面上兜兜轉轉,找不到歸家之路呀。”

然而,王隨卻是冷哼一聲,面露不悅之色,大聲呵斥道:“哼!本將軍可是奉了當今聖上的詔書行事,若是因為這麼一點小小的霧霾便心生怯意,豈不是愧對天子對我的信任與重託?況且此番出行並非長途跋涉的遠洋航行,爾等又何須如此憂心忡忡呢?”

王隨一邊搓著手,一邊笑著對越、申兩位國主說道:“各位請放心好了,待本將軍用完你們的大船之後,一定會完璧歸趙的。再說了,此次出行並非是要去探尋整個世界那麼誇張啦。”

聽到這話,申侯陳慶趕忙拱手作揖,神色顯得有些惶恐不安地回應道:“將軍大人啊,小的絕對沒有懷疑您歸還船隻之意。只是您可能不太清楚,近幾十年來,無數人懷著尋仙問道之心前往舟山島,但最終能夠平安歸來的卻是寥寥無幾。就拿去年來說吧,那位德高望重的太源真人也曾親自前往舟山,然而到如今卻依舊杳無音訊吶!所以說,這舟山之行實在是兇險萬分啊!”

說完這些話後,陳慶稍稍停頓了一下,接著又補充道:“其實呢,我們倒不是特別在乎那幾十艘大船是否能完好無損地歸還回來。真正讓我們憂心忡忡的,還是這舟山之地著實難以到達,其中充滿了未知與危險。還望將軍大人三思而後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