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序之前,我先借用一下唐代詩人劉公興的詩作《望凌煙閣》,這也是本人拙作《大唐凌煙志》定題由來。
畫閣凌虛構,遙瞻在九天。
丹楹崇壯麗,素壁繪勳賢。
靄靄浮元氣,亭亭出瑞煙。
近看分百辟,遠揖誤群仙。
圖列青雲外,儀刑紫禁前。
望中空霽景,驤首幾留連。
我寫不出如此生動形象、感同身受的詩句,但每當我閱讀古人的詩篇,總會深深地被他們的卓越才華和那些經久不衰的佳句所打動。他們透過詩句,讓我們這些後人能夠穿越時空,真切地感受到悠久歷史中的事物和景象。正如這首《望凌煙閣》所展現的,讓人清晰地領略到了千餘年前凌煙閣的壯麗與輝煌,以及它在唐代歷史中所佔據的重要地位。詩中的文字不僅彰顯了凌煙閣的雄偉氣勢,更深刻地描繪了那些被銘記於凌煙閣內的建唐功臣們所擁有的非凡地位。
凌煙閣始建於唐貞觀十七年(643年),由唐太宗李世民為表彰開國功臣而建。閣內繪有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由著名畫家閻立本繪製,褚遂良題字。此後,又有四位皇帝陸續將功臣畫像添列其中,總數最終超過百人。
提筆開始此篇創作,還要從兩年前說起。本是上班一族,但隨著年齡增長,遇見和經歷的事情也在逐漸增多,心中不免會湧出一些感慨,時不時會寫一寫過往的歲月,幸運時,偶有小作也曾發表。為了提升自我,慢慢地往書店跑的次數多了起來,書海泛舟中,不知不覺對歷史著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時帶著兩個兒子前往書店,孩子們興致勃勃地去尋找自己喜愛的讀物,而我則站在書架前,沉浸在歷史書籍的世界裡。如果不是孩子們跑過來告訴我說他們餓了,尚不知已是正午。
在中華文明悠久的歷史長河中,眾多歷史著作琳琅滿目,我唯獨對那些描繪唐代的著作情之所鍾,跌宏起伏的千年歷史深深地吸引著我,讓我心生嚮往,在這盛世繁華的表象之下,究竟隱藏著怎樣的血色浪漫與謎團?是權謀鬥爭中的愛恨情仇,還是文化繁榮背後的辛酸血淚?
唐朝,從興國安邦、太平盛世,再到日漸衰落、王室衰微,在這個波瀾壯闊的朝代裡,每一位歷史人物彷彿都是主角,他們共同演繹著沉浮俯仰中的英雄傳奇。宮廷權臣精心策劃的計謀和歷史事件中曲折離奇的情節,其中的每一位英雄人物,不論成王敗寇,無論功過是非,正是因為有了他們驚天動地之駭世作為,才鑄就了中國歷史的不斷進步與延續傳承。
然而,由於我力薄才疏、學識尚淺,最初接觸歷史書籍時,只是走馬觀花地看看,淺嘗輒止地看個熱鬧。像《隋唐演義》《薛家將》《細說唐朝》《隋唐英雄傳》《中國歷史大講堂:隋唐史話》等文學作品,我在早年的學生時代也曾拜讀過。時光荏苒,轉眼已過不惑之年,如今再讀這些作品,不過是再重溫一遍略有生疏的故事情節,從新感慨一下朝代更迭的滄桑鉅變,以及歷史風雲的變幻莫測。
兩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家附近小書店的角落裡,我發現了幾本疊摞在一起的舊書。拂去上面的灰塵,書名《白話精華二十四史:新唐書》躍入眼簾。簡單翻閱後,我瞭解到這本書是由張傳璽教授主編,現代教育出版社於2011年5月出版的。它可以說是唐史精華的濃縮之作,解決了我這個普通人在面對繁體字書籍時,只能望而卻步的困擾。
於是,果斷請回,恰好當時正值疫情封控,我便利用這段難得的空閒時間,細細品讀。讀罷,方覺往日看到的文學作品只是演義,藝術化的描述和杜撰的故事不乏其中,甚至有些情節與真實歷史天冠地屨。出於好奇,又利用“度娘”搜尋北宋大儒歐陽修和宋祁《新唐書》原著,全書共有225卷,其中包括本紀10卷,志50卷,表15卷,列傳150卷。哎,作為一介凡人,看到這架勢,我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
後又多方蒐集資料、參考文獻,如《舊唐書》《唐春秋》《唐史記》等等,想要潛心研讀,但面對那些令人肅然起敬的文豪大家們深邃的見解,仍覺高深莫測。我感到自己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自己還是心比天高,結果再次放棄。這正應了“寫史難,讀史也難”那句話,最終,我還是回到“度娘”那裡,尋找白話文版本,以便更好地研習一二。
近幾年,網路文章興起,不是穿越,就是逆境重生,要麼廢柴變英雄。雖然這些作品極具吸引力,但往往給人一種脫離現實生活的感覺,空想主義繁衍橫行。因此,我萌生了寫出一部貼近真實歷史作品的念頭。思來想去,最終定題《大唐凌煙志》,“大唐”二字顧名思義,即作品歷史背景是唐朝時期。“凌煙”則取自古代描繪、紀念、表彰功臣的凌煙閣,意味著雄渾壯闊,代表著英雄的威嚴與歷史的影響力。而“志”字則表示了志向、記錄或回憶,符合歷史傳記的體裁。
縱觀唐朝歷史,正如前面段落所說,這個朝代中的歷史人物,個個都是主角,他們出道之初,心懷凌雲壯志,猶如凌煙般絢爛;在他們成就斐然,功利榮達,直至終亡之時,依舊無怨無悔,死而後已。他們所演繹出的歷史故事,充滿了戲劇性和複雜性,讓人不禁為之動容。
在大唐的歷史舞臺上,每一位歷史人物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的決策和行動共同塑造了這個特殊朝代的輝煌與滄桑。從唐太宗李世民的英明神武,到武則天的權謀與堅韌,再到唐玄宗的開元盛世,每一個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傳奇。這些歷史人物的互動和衝突,稍有不慎便會命懸一線,充滿了緊張和刺激。他們在權力、慾望和信念之間掙扎,時而合作,時而對抗,共同推動著歷史的車輪前行。
例如,唐太宗李世民未繼帝王之位時,與其兄長李建成太子殿下的鬥爭,就像是一場“無間道”般的較量。兩人都在為自己的利益和信念而戰,最終李世民懷著極其複雜的心情,憑藉自己的智慧、勇氣和果斷,殺死了李建成,取得了勝利,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卻引得後世百家爭鳴,眾說紛紜。
再如,武則天的崛起和掌權過程,把宮廷明爭暗鬥體現的淋漓盡致。她從一個普通的宮女逐漸成長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期間經歷了無數的權力鬥爭和背叛。這位女皇的傳奇經歷,反映出歷史不僅僅是英雄的傳奇,也是每一個普通人在特定環境下的選擇和掙扎,是極具凌煙之志的昇華。
總的來說,大唐歷史中的這些人物和事件,正如凌煙閣所描繪展示的那樣,充滿了英勇與智慧、輝煌與滄桑、變革與傳承。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和決策,共同書寫了這個偉大朝代的歷史篇章。
構思起草此部作品時,我在查證正史資料方面可謂謹小慎微,多次補充修改做到了慎重其事,堅持作品情節以真實歷史事件為骨架,其中穿插一些野史傳說、故事線索作出比對印證,使得內容既具有歷史的厚重感,又不失趣味性和可讀性。文章作品裡,我透過盛唐歷史的真實事件,盡最大努力還原出那個盛世大唐的風雲突變、世事難料和人性光輝,並在作品中融入一些現代的思考和價值觀,讓讀者在品味歷史的同時,也能思考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我希望,讀者朋友們在讀過這部紀實歷史作品——《大唐凌煙志》後,既能夠滿足人們對歷史探索的興趣,又能夠引發人們對現實生活的思考。因我個人罕聞寡見,作品中不免會有漏洞和失誤之處,還望諸位文學大家和廣大讀者朋友們多批評指正。
2024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