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願如你所說,我可不想應付他們。”

“夫人既然不願意,那回頭就都交給為夫來做,可好?”

“好呀,沒問題。”

這邊顧文翰關上大門,那邊的門外,除了顧英榮還能忍下這口氣以外,其他幾個人差一點跳腳,還是顧英榮說:

“行了,你們就是指著顧文翰的鼻子罵,人家不想管,再怎麼求都沒有用。

反觀你們幾個是什麼意思,咱們是來求人家幫忙,不是來找人打架,你們要是心裡不服氣,那就先憋著,也不怕丟人現眼?”

這話說完有一人不服氣的對著顧英榮說:

“榮哥,你是那頭的呀?

竟然幫著顧文翰說話,你是不是腦子鏽住了?

還是說,顧文翰偏偏給你什麼好處了?”

“胡說什麼呢?

你看我什麼時候跟顧文翰有來往了,還說什麼顧文翰給我好處,簡直胡說八道。”

“沒有,那你還替他說話!”

“我那句話的意思是替他說話了,啊,你倒是說呀?”

“我。”

“好了,好了。都什麼時候了,竟然自己人鬧起矛盾來,也不怕被人看見笑話。”

“笑話?

笑話什麼?”

“就是,有什麼好笑話的!

難道說,我們說的不對嗎?”

“你,你們,算了,我懶得管你們死活,真是一群榆木腦袋,哼!”

說完,顧英榮揹著手就離開了孫家灣,他實在是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人家都不願意,還一個勁的在人家門口鬧什麼?

鬧就能解決問題嗎?

瞅著族人鬧騰的樣子,他都有些後悔跟顧英華爭奪族長的位置了。

而旁邊那些看熱鬧的婦人,以及不大的孩子怎麼也沒有想到,就這樣,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就結束了?

實在不太像他們以前來村子裡鬧事的樣子,不過沒鬧起來也算是好事,要不然,指不定誰吃虧呢?

與此同時,沒多久,顧家在襄城買了莊子的事,孫家灣的鄉親們就沒有人不知,他們起初也如同顧氏家族那樣想,想著把自家的地掛在舉人老爺名下,好避免賦稅。

可惜還沒等他們再次開口詢問時,就聽到顧家買了莊子,人家光莊子裡的田地就夠多了,哪裡還有多餘的份額給其他人,最後只能在那裡可惜。

話說這個賦稅,別看大虞朝沒有外患,可是內裡的災害也是年年不斷,只不過都是小災,大災還真是很少。

說到這個賦稅,不得不說,這古人生活就是不易。除了田稅,人頭稅,就連畜生都收稅,就別說那些亂七八糟的稅了,底層的人民生活有多不易,真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明白的事。

這也是為什麼有點積蓄的人,一定要供家裡的孩子讀書,還不是因為一旦考取功名,不僅祖上有光,更是不用交那些稅了,就這都能省下不少的錢和糧食。

唉,別看他們家家戶戶跟著顧家都養畜生,可是真跟每年要交的賦稅比起來,還是更心疼自家的糧食與錢財。

更不要說,每隔三五年,就有一次徭役,哪怕準備的再怎麼充足,等服完徭役回來,哪一個不瘦的皮包骨頭。

有時候搞不好命都能搭進去,更不要說其他的了。

也正是因為這樣,顧英榮才想早點下手為強,不是沒有替鄉親們考慮過,而是掛名田地,看似是為了鄉親們好,可是一旦有朝一日鬧起事來,不死也得脫層皮。

顧文翰不想讓兩個兒子還沒有踏進仕途就被套進去,也不想有朝一日,因為一個不起眼的事,再讓他們家處於萬劫不復的境地。

走在回去的路上的顧英榮,怎麼也沒有想到,顧文翰是一點機會都沒有給他。

加上其他人對顧文翰出言不遜,不用想都知道,他們這些人把顧文翰一家得罪死死的了。

以前還想不通顧文翰一家為什麼躲著他們,原以為只是因為顧英福的媳婦,現在看來,人家不光躲顧英福的媳婦,恐怕最想躲的就是他們。

唉,想明白這一點後,顧英榮沒有辦法,只能硬著頭皮離開,再不離開,他還真怕再次被人指指點點。

而其他人原本還想留在顧家門口鬧,可是見他們的族長不顧他們的意願都離開後,幾人見狀,哪怕再不想走,也只能罵罵咧咧的跟著離開了。

一邊走還一邊在那裡想,唉,多好的肉菜呀,可惜還沒有吃夠就沒有了,下次再有這樣的機會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早知道,早知道……

狗孃養的哪裡來的早知道,早知道何必託生在顧家呀,託生在任何一戶人家,也不用過現在這種暗無天日的日子。

村子裡玩耍的孩子們見他們徹底離開村子,才跑回家奔走相告,畢竟要告訴家裡的長輩他們看到的事。

眾人在聽孩子們說完,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

“這群人,簡直就是記吃不記打,就他們那個德行,往後顧家再有好事,他們一準聞著風還會再來。”

這話確實不假,不過不包括顧英榮,任誰也沒有想到,自此以後,顧英榮再也沒有踏進孫家灣一趟,即便族人再怎麼不服氣,他也只會說:

“有能耐你們就自己去鬧,沒能耐就該幹什麼幹什麼去,別在這裡瞎比比;真當你那點小心思能瞞得住別人,也不看看你有幾斤幾兩。

沒本事就老老實實地待著,有本事你就是捅破天那也是你的能耐。”

這話別人也許能聽進去,但是顧英華以及趙青淑可不會管,一個想絆倒顧英榮再次坐上族長職位,一個想著怎麼才能去找她嫡姐的不痛快,順便撈點好處。

可惜,當他們還沒有想出辦法的時候,顧家就開始商量著怎麼舉家進京。

此次去京城路途遙遠,光顧文翰照顧兩個兒子起居不太現實,畢竟時間很長,不可能就讓他們頓頓飯都糊弄。

可是又想到家中剛剛添了兩個不小的孩子,長途跋涉對他們很不利,最後顧家一家人坐在一起再次商討起來,想找一個折中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