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四章 千秋一人,萬民之師
老朱偷聽我心聲,滿朝文武心態崩! 劍西來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大軍凱旋,進入應天府。
一路上都是載歌載舞的歡樂氣氛,然而這場歡迎盛宴的絕對焦點,卻在許多士兵甚至猝不及防的時候,驟然爆發開來!
當長長的隊伍蜿蜒穿過京畿重地,即將抵達淳化縣地界時,空氣中的狂熱驟然達到了一個新的、幾乎令人窒息的沸點!
這裡,是秦楓傳奇開始的地方,是“格物”思想最初萌芽的沃土。
這裡的百姓,沐浴過秦楓帶來的農法改良、水利興修、免費學堂等一系列的光芒溫暖。
許多人家的孩子,都曾經接受過楓蘭縣學的啟蒙。
家家戶戶的田地裡,現在還承受著秦楓主導的水稻灌溉新法的恩澤。
林立在淳化縣各處的大小工坊,也全都是秦楓當年在這裡為官時,留下的惠民工程,至今仍有遺澤,令無數原本衣食無著的百姓受益,改變命運。
這裡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著對秦楓如父如師般的摯愛與崇拜!
淳化縣四通八達的官道,哪怕時至今日,也在應天府地界上首屈一指,可以說是僅次於京師的氣象!
很多人早就在私下議論,倘若不是為了避諱,秦楓秦大人早就把這裡的馬路修建得超越京師!
可是,即便是這般寬敞通天的大道,也早被熱情洋溢的淳化百姓擠得水洩不通!
不同於其他地方的雜亂自發,這裡的歡迎竟顯出令人震撼的秩序與磅礴氣勢!
——畢竟,歡迎秦楓秦大人,對淳化百姓來說,是很有經驗的,之前秦楓從巡視全國歸來,從江南治水歸來,從遠征倭國歸來,哪次不是受到這樣的熱烈歡迎?
上萬男女老少,在里正鄉紳的組織下,手持紅綢,列隊如龍。
隊伍最前方,是上百名縣學生員!他們身著統一的素色襴衫,神情無比莊重,高高舉起一幅巨大的錦旗,紅綢上以金線繡著八個大字——
千秋一人,萬民之師!
這八個字,重於泰山!
秦楓的身影,終於出現在淳化百姓的視野中。
這位大明國師,並沒有乘坐馬車,而是跟徐達、朱棣一樣,騎著一匹高頭大馬,神色溫和,依舊是一襲彷彿永遠一塵不染的白衣,在清脆的馬蹄聲中,漸漸走近。
人群中終於迸發出驚天動地的呼喊!
這一路上,從西域凱旋歸來,別的地方或許給予了徐達、秦楓、朱棣等人相同的禮遇和榮寵。
但是在這裡!
這裡是應天府!
這裡是淳化縣!!
說句大不敬的話,到了淳化縣的地界上,別說是什麼徐達朱棣,就算是皇帝親臨,也絕對蓋不過秦楓的民心所向!
此時此刻,當秦楓的馬頭從遠處出現的時候,人群瞬間沸騰,發出的齊聲呼喝,發自肺腑,凝聚了所有情感爆發,匯聚成一股足以讓風雲變色的巨大聲浪。
“大人!!!”
唯有這兩個字,才能寄託淳化百姓對這位縣太爺最樸素也最真摯的情感。
聲震寰宇!群山回應!
無數的百姓激動得淚流滿面,試圖衝破維持秩序的軍士防線,只為能更近地看一眼他們心中的神明與引路人!
白髮蒼蒼的老嫗們提著裝滿柿餅、棗子的籃子,呼喚著“秦先生!可還認得老婆子?當年您給瞧過病啊”!
昔日縣學的學童已長成壯年,拖家帶口,奮力踮腳揮手,狂呼“老師!學生在此”!
更有匠人手捧打磨得鋥亮的精巧木器或簡易卻蘊含“導引”思想的齒輪模型,高高舉起,希望自己的心血結晶能得“神工”一瞥。
就在這狂熱得幾乎要失控的邊緣,那上百縣學生員齊齊下拜!如林如浪,叩伏於地!
“淳化學子,恭迎恩師歸國!謝恩師再造淳化,啟迪群氓之恩!”整齊劃一、飽含熱淚的吼聲穿透雲霄。
茫茫大漠,萬里黃沙!
也算是雄才大略的帖木兒,集合全國之力,都無法抵擋的大明天兵,此刻卻被這淳化百姓的熱情,鎮住了片刻,甚至連大軍的腳步都被拖住,無法再前進。
秦楓連忙翻身下馬,疾步上前,扶起為首的幾位皓首窮經的老教諭和年長的學生。
他此刻再無法保持超然的姿態,清俊的臉上寫滿了動容,眼中亦有水光閃動。
其實,一開始,他穿越而來,稀裡糊塗就成了這淳化縣的縣太爺,那時候就算沒有擺爛的心思,也絕不會想到今日的榮耀。
秦楓想要開口,聲音卻被巨大的聲浪淹沒。
最終,這位已經是大明國師的昔日縣太爺,只能用力揮手,躬身向一眾百姓還禮。
人群自發分開一條通道,淳化縣最德高望重的幾位耆老,鬚髮皆白,相互攙扶,顫巍巍地端著一個巨大的托盤。盤上無金無銀,只一罈陳封多年的米酒,一碗清水,一碗新收的稻米,一捧取自盤龍渠的溼潤泥土。
這是最淳樸的致禮:飲你帶來的甘泉,食你造福的稻米,感念滋養我們的土地!
此情此景,勝過一切王侯儀仗!饒是鐵血的徐達,目睹這萬人同泣的真情,亦眼眶發熱,深深動容。朱棣更是心中震撼,第一次如此直觀地感受到,一個真正獲得百姓深愛的人,所擁有的力量是何等磅礴!
當秦楓雙手接過那碗混著泥土氣息的渠水,準備象徵性飲下,氣氛已被烘托到頂峰。
“鏘鏘鏘!”
金屬交鳴的尖銳之聲驟然響起!
在官道北側的一片開闊平地上,騰空而起一座足有三丈高的木架!木架之上,並非戲臺,而是一隻通體覆蓋著打磨粗糙的青銅鱗片、造型古拙威嚴的巨型木構朱雀!
在眾人驚呼聲中,朱雀內部傳來數十人踩踏木輪、拉扯繩索的吆喝聲。
只見那木構朱雀的雙翼,竟在無數精巧槓桿、滑輪的聯動下,緩緩扇動起來!
雖不如真鳥靈動,但那沉重的青銅結構帶動龐大翼展有節奏地起伏翱翔的姿態,充滿了震撼人心的機械力量感!
其核心驅動結構,赫然模仿了楊開天在地宮初稿中的某些柔性傳導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