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十大中文金曲要改名了
重生1977,娶了女兒國國王 季宇寧 加書籤 章節報錯
2月2日,正月初一。
季宇寧和朱琳帶著雙胞胎姐弟倆,回了朱琳的孃家,就是朱琳的外婆家。
今年,朱琳一家沒有到季宇寧的大宅裡過年,主要是外公外婆身體不太好,不想出門。
朱琳的父母和姐姐一家,仍然是在外公外婆這邊過年。
2月3日,大年初二。
當天出版發行的《人民文學》1984年第2期,在頭條位置刊登了季宇寧的中篇小說《頌蓮》。
《頌蓮》就是前世蘇童在1989年初創作,並發表在《收穫》雜誌1989年第6期的小說《妻妾成群》。
季宇寧嫌原來的那個小說名字不好,所以他把小說名字改成了小說中主人公的名字。
他一直認為這篇小說,是前世那位作者寫的最好的一篇。
這篇小說後來在1991年被張一謀拍成了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
2月4日,大年初三,這天也是立春。
這一天,王老哥上門拜年。
王老哥是去年下半年正式接手《人民文學》雜誌社主編的位置。
季宇寧也對他這位老兄頗為支援。
去年的那個劇本《天下第一樓》,就在下半年發表在《人民文學》雜誌上。
今年春節期間,又再次發表了他的一篇中篇小說《頌蓮》。
“當年你那篇《棋王》,每每讀來都讓人拍案叫絕。我當時還為你這篇小說摘抄了不少佳句,那真是摘不勝摘,美不勝收。
你那篇小說的文字既口語化,又有古典美,又是民族化的。
絕了。
可惜,後來我們一直等著你下一篇類似於《棋王》的這種寫作風格的作品。
你這傢伙後來也不怎麼寫小說了。
嗯,現在這篇《頌蓮》也是一種傳統的寫作方式,剛剛看的感覺,有一點兒像以前的那種話本小說,但寫的如此的傳神,如此的細膩的,卻從來沒有過。
雖然文字不像《棋王》那樣的文字,但是這篇小說文字中帶有一種頹廢,一種民國時期江南的那種氣韻。這種風格是和小說的內容特別吻合的。
你寫東西真的是隨心所欲,不服不行啊。”
未來的王部長此來,主要是希望季宇寧繼續支援他執掌的《人民文學》雜誌,不要把好的稿子都投到滬上的《收穫》去。
實際上前世是在明年,也就85年以後,《人民文學》才真正開始大變樣的。
然後到85年底,這位王老兄就要“進部”了。
“這兩年,我這兒反而是小說寫的少了。
前幾年出去,其實更多的是想出去創業。
我當時自己想多做一些事情,沒錢可不行。
沒想到這攤子鋪的還挺大,每一個領域都幹得不錯。
不過就是真的耗費精力。
除了搞企業,我自己還對科學又感興趣了。以前在京城大學的時候,是由甲骨文涉及到了計算機語言,搞了那個l語言。
出去以後,又對醫學,還有應用物理領域也感興趣。醫學是寫那篇《人到中年》的時候,在協和實習了好幾個月,把協和醫學院的教材都看了一遍,這一下覺得醫學很有意思。
而應用物理方面則更是偶然,不過沒想到這兩個領域也幹出了點兒眉目。”
說了一會兒話,王老哥還是很好奇季宇寧這幾年的妖孽表現。
他這兩三年,北美人是稱他為神奇的華夏小子。
而國內以前的那些熟人,則更多的是在心底裡認為他的表現堪稱妖孽。
就連季宇寧感覺也是如此。
他覺得就算王老哥這樣的寫小說的,都很難構思出如此的故事情節。
最主要的是,其他人根本想象不到,這世界上居然還有穿越這樣神奇的東西。
“這兩年在文學上,雖然也寫了一些香江背景的,北美背景的小說,實際上呢,自己的心思,還是放在國內的文學上。
只是這幾年來國內文學界,這個坑太多。
弄得有些瞻前顧後的。”
“前年年底,大家評論那個小說創作的現代派,結果是我跟著吃瓜落。”
“王老哥啊,那是有人長著二五眼,連帶著看你不順眼,所以你就跟著倒黴唄。誰讓你當時不開眼的。
哈哈,哈哈哈。”
倆人一起大笑。
兩個人說到這幾年國內文學界的一些掌故,都是心照不宣。
“去年年底的整頓,我聽說有不少人還是不願意承認自己以前做錯了。說什麼那時候都是按照當時的政策執行的,何錯之有。道歉就更別指望了。
這路人還理直氣壯的為自己辯解,真是可恨之極。”
“你說的沒錯,而且這些人現在都是什麼都不幹的,正事不幹,專門挖坑。
還是以前那一套。
真成了改不了的毛病 。”
“是啊,那些人,才是最需要警惕的。”
季宇寧今年回家過年,是一直待到過完元宵節,2月17日才離開京城,飛回香江。
2月18日,週六。
香江麒麟唱片公司。
“老闆,香江電臺已經同意了。
他們也願意我們加入到十大中文金曲這個獎項,並且把這個獎項的名字改成香江音樂金麒麟獎。
這個獎未來以我們為主。”
何生高興地向季宇寧這個老闆彙報了一個好訊息。
“之前,主要是寶麗金從中作梗。
不過,今年的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是在3月下旬舉行。
春節前已經預評出來的十大中文金曲,其中有八首,都是老闆你寫的歌,都是我們麒麟唱片發行的唱片。
前幾年每年的十大中文金曲,至少有一半都是老闆你創作的歌,今年這個比例更高了。
這下,香江電臺想不同意都不行了,因為如果我們不參加頒獎典禮,那這個獎基本上也就名存實亡了。”
十大中文金曲自1978年起舉行,是由香江的政府電臺香江電臺主辦,香江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國際唱片協會香江分會、香江唱片商會協辦的活動。
七十年代後期至八十年代是香江本土流行音樂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時期。香江流行音樂及其所形成的商業運作體系,包裝制度在整個粵語流行音樂和華語流行音樂中都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就作品而言,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可以聽到香江的流行音樂,而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便是最好的印證和體現。很多人認為這個獎項是有著領導香江流行音樂的地位的。
所以季宇寧是希望把這個獎更名為金麒麟獎。他並不準備另起爐灶。他還是想延續香江的這個歷史比較悠久的獎項的,並且為這個獎項增加一些新的內容。
前世香江是在這個獎之外,其後又出現了三個獎項,最早出現的就是邵氏無線tvb在1984年1月28號開始創辦的勁歌金曲頒獎典禮。
這個獎一直舉辦至今,無線tvb的翡翠臺每年會現場直播(2008年起,高畫質翡翠臺加入聯播),在頒獎典禮舉行後會在內地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綜合頻道、綜藝頻道,以及一些在海外的中文電影片道播出。
其後,又有香江商業電臺在1989年創辦的叱吒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以及香江新城電臺在2000年創辦的新城勁爆頒獎禮。
這一世,無線tvb旗下的華星唱片並沒有發展起來,所以邵老闆也沒有辦那個勁歌金曲頒獎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