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禧堂。

熱鬧了一陣子過後,小輩們退下,只留賈母和兩府的成年男主子在此作陪。

羅暉揮退了下人後,這才說出了自己此行的真正目的。

“聽聞老國公當年在軍中威望深重,部下眾多。”

“如今朝廷艱難,若賈家能站出來振臂一呼,為父皇掃清宵小,父皇必然龍顏大悅!”

“老太君心中所盼之事,也不是沒有可能。”

賈母心中一跳,連忙委婉的拒絕了此事。

老國公留下那點人脈可是賈家的立足之本,不能拿來賭一個未知的可能。

羅暉沒有繼續規勸賈母,反而看著賈政問道:“賈大人在工部員外郎的位置上待了許久了吧!”

賈政連忙站起來回道:“回殿下,下官慚愧,在工部員外郎任上已有六年之久了!”

六年啊!六年挪不了一步!誰懂他心裡的酸澀啊!

羅暉直接丟擲了誘餌。

“本王如今監管工部,在工部官員任免之事上也能說上些話,不知賈大人可想更進一步?”

想啊!我可太想進步了!

賈政激動得面紅耳赤,賈母看著小兒子那副不值錢的德行,恨不能啐他一臉!

但事關兒子前程,若是真能推上一把,賈母也不吝嗇用些人脈去換。

“老太君也知道,如今朝中上三品以上的官員,都要經過皇祖父親自點頭方可任用。”

“賈大人非科舉晉身,若是一下子晉升太快,恐惹人非議!”

“不如先做個四品郎中如何?”

賈母臉上露出一抹失望之色。

才四品啊!

賈母猶豫不決,賈政恨不得立刻答應,只有賈赦和賈璉拉著張臉滿臉不高興。

榮國府是大房的,憑什麼用府上的人脈給二房換好處?

老太太也太偏心了!

賈珍和賈蓉父子不發一言,他們既不想做官,也不想摻和進這種是非之中。

榮國府的事情,寧國府也不想多管閒事。

賈母沉吟許久,艱難的回絕了羅暉的提議。

賈政不可置信,賈赦笑意滿滿,賈璉幸災樂禍。

“老太太……”

賈母抬手打斷了賈政的懇求。

“老二啊,你別怪母親偏心。”

“你都這個歲數了,再往上爬一步有什麼意義?”

“寶玉、蘭兒他們都還小,以後出仕上下需要打點的地方比比皆是,還是給小輩們留下些底蘊吧!”

賈母三言兩語定了基調,賈赦連忙附和著將事情敲死。

天可憐見,賈老二也有在母親那裡吃癟的時候。

賈政臉色變來變去,拗不過賈母,只好答應下來。

心裡邊憋著一口氣,對賈寶玉的怨念更深了!

羅暉沒想到素來偏心的賈母會拒絕他的提議。

也罷,就賈家這個德性,早晚有作死的時候。

到那時手裡捏著賈家的把柄,賈家的人脈還不是想用就用!

王子騰能做到的事,沒道理他一個親王做不到。

到時候想要談條件就不可能了!

賈母害怕賈家連番拒絕羅暉,會引起他的怨懟。

為了平息梁王怒火,賈母立刻派人將早就準備好的禮物送給梁王。

“王爺,這是晴雯,是個極為妥帖的可人兒,一手針線活繡得極好,一直留在我身邊。”

“我看王爺身邊沒什麼丫頭使喚,不如就把她帶去罷!”

羅暉抬眼一看,只見這丫頭水蛇腰、削肩膀,模樣標緻,眉目間卻有些許凌厲。

羅暉只看了一眼就有些不喜。

他是個很重規矩的人,對這種自命不凡的丫頭無感。

“老太君既然喜歡這丫頭,本王又何必奪人所愛。”

“留著給你家寶玉使喚吧!”

羅暉站起身就要離開,晴雯低著頭滿臉不忿。

她雖然是個丫頭,卻也是要臉的!

憑什麼把她送來送去啊,她才不稀罕攀那高枝呢!

賈母可不管一個丫頭的想法,攔住羅暉急聲道:“王爺,您若瞧不上這丫頭,不如帶去給元春使喚。”

“她一個人在王府過活,我這做祖母的心疼孫女,只當陪嫁了個丫頭就是,您看如何?”

賈母姿態放得很低,羅暉也沒再拒絕。

“老太君,貴府手握寶山,惹人注目,註定安穩不下來的!”

“聽本王一句勸,該放手就放手,有些東西強留不得!”

賈母看著梁王遠去的背影,愁眉苦臉的看了看身邊不爭氣的兒孫,一時間進退兩難。

晴雯收拾了包袱,在一眾姐妹們恭喜豔羨的目光中,煩躁的登上了王府的馬車。

等賈寶玉得到訊息,追過來的時候,晴雯早已隨梁王離開。

賈寶玉失魂落魄,只覺得又一個清清白白的女兒家,入了那淤泥裡,再也爬不出來了!

……

梁王府後宅,賈元春小院中。

晴雯低眉順目的給元春見禮,拜見了自己的新主子。

元春急忙讓丫鬟扶她起來,詢問起家中的情況。

晴雯挑著自己知道的訊息轉告元春。

元春聽得唉聲嘆氣,無言以對。

昏頭的父親,愚蠢的媽。

紈絝的弟弟,破碎的家!

帶不動,真的帶不動啊!

以前家裡還有珠大哥哥這個讀書上進的火種,如今卻只剩下滿府富貴眼,只知享受,不知收斂!

這麼下去可怎麼好啊!

元春心中焦慮不安,讀了老太太讓晴雯捎來的家書後,臉色瞬間一片潮紅。

真的要那麼做嗎?

元春咬著嘴唇,心裡非常難為情。

……

京中歡快的氣氛還沒消散,就被一則邊關急報打破了氣氛,瞬間變得低沉起來。

王子騰領兵出關,追殺建奴未果。

被建奴在山野間伏擊,損失慘重!

建奴重整旗鼓,再度殺回山海關!

山海關總兵萬松柏緊急向朝廷求援,懇請朝廷速速發兵馳援山海關,否則山海關危矣!神京危矣!

接到急報,朝廷上下一片譁然!

永慶帝一連下三道聖旨,將鎮守西北的老帥英國公召回朝堂,領兵馳援山海關。

同時,抽調各地精銳,全力北上勤王!

朝中一些‘有識之士’甚至開始規勸皇帝暫時南遷,以免發生不忍言之事。

文武大臣、宗室諸王吵成一團。

皇帝只覺得心累,親自跑去大明宮與太上皇商議決策。

太上皇口出驚人,竟然讓皇帝御駕親征,提振士氣!

永慶帝差點沒被氣死!

這是想趁機要他的命啊!

父子倆不歡而散,宮中氛圍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