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耘田績麻,逆天而行
美食賦我詞條,苟著終會無敵 沉舟釣雪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羅文煥二度吐血。
可是這一次他不是在家中,也沒有人會緊張焦急地立即為他請來名醫治療。
唯有幾名兵丁走過來皺眉說:“你這是怎麼了?可要請醫?”
是的,貢院中其實有御醫隨時待命。
但為了防止作弊,貢院的規矩一向是一旦請醫便等於棄考。
羅文煥又如何會甘願棄考?
他咬牙道:“我不請醫。”言罷用衣袖擦去嘴角血跡。
擦完他便閉上眼睛,坐在號舍中調息理氣。
其實他心緒紛亂,此時的理氣根本就毫無效果。
但他強迫自己忘記所有的紛擾與落差,並不停告誡自身,一定不能再繼續關注陳敘。
羅文煥也不是傻子,他知道自己一旦再繼續緊盯陳敘,後續的結果很有可能是自己先廢掉。
名利如劍,妄念是刀。
羅文煥年輕氣盛,什麼都斬不斷。
唯有用更加強烈的名利之心,來剋制自己此時的蠢動。
也正是因為如此,羅文煥至此,已是將夢中的青鯉完全忘記得一乾二淨。
江底,深淵。
浩浩元滄江,滔滔向東流。
此時,大江水勢依舊綿綿不絕。
但原本水線脹滿的江堤在六月到七月間,卻是總體下落了十六七尺不止。
而元滄江的許多支流,更是因為水位的降低而有不少呈現出頹靡狀態。
部分地區,河床甚至接近裸露。
唯一能夠令百姓稍感安慰的,也就是近幾日在滿平陽府都流傳起來的龍骨水車。
一架架龍骨水車在有心人的推動下快速出現在各處河堤上。
夏日裡,熱風吹來,只聽龍骨鎖鏈踏踏作響。
沁涼的水流便嘩嘩有聲,逆流而上,灌溉進了急需大量飲水的田地中。
整齊而生動的景象蜿蜒在一條條江河邊,倒是給熱浪中的平陽府帶來了不一樣的意趣。
但幽深的元滄江河底某處,此時的景象卻與外界祥和截然不同。
那是與世隔絕的深淵,是生靈絕跡的禁區。
光線照射不進,暗流卻在其中洶湧翻滾,狂暴肆虐。
劫氣從四面匯聚,恐怖的凶煞發出無聲嘶吼。
它憤怒:“豎子!妖孽!賊老天……不許吾化龍,吾偏要逆天而行,逆天而行啊……”
無聲的嘶吼自帶一股奇異力量,將深淵中的暗流與劫氣震盪得越發狂暴。
此處明明是冰涼幽深的江底,然而有那麼一瞬間,卻竟然更像是正在醞釀一場巨大爆炸的火山深處。
巨大的幽影昂首嘶吼。
直到溫柔而沙啞的一聲嘆息響起。
一道纖細的影子,拖著宛如水草一般的白色長髮,從更深的淵壑中升起。
那影子輕輕摟住了巨大幽影的頭顱,聲音飄忽地低語安撫:“孩兒乖,快了,快了……
一個兩個不成,我們便再尋三個四個,又或是幾十個、上百個……甚至幾千個、幾萬個。
怕什麼呢?那麼漫長的日子,我們都等過來了呀。
這世間,本來便該是充滿苦難的。
又豈有不受苦便心想事成的道理?
好孩子,咱們不怕挫折,不怕、不怕啊……”
隨著那白髮身影的聲聲安撫,江底的巨大幽影終於伏下頭顱。
白髮身影輕輕一嘆,嘆息聲順著江底暗流的波紋飄蕩得很遠很遠。
貢院中,青煙詩的風波終於短暫地過去了。
滿場所有詩卷都已被收走。
當然,陳敘那一份被單獨呈上,送至了幾名考官面前。
這表面上看來不合規矩,可實際上,青煙詩單獨上呈,正好就是規矩。
畢竟青煙詩從某種程度來說是受天地認可的,既是受天地認可的詩,那考官能不認可嗎?
當然不能!
除非考官不想要頭上烏紗,又或是清白文名了。
又或者,是詩中存在某種極大觸犯忌諱的言辭。
那麼即便是青煙詩,也有黜落的可能。
但除此以外,青煙詩都會被預設為試帖詩頭名。
自然彌錄騰封便也就沒有了意義。
如此,鑑星臺上眾考官,當下便是在提前檢視陳敘的試帖詩有無犯忌諱之處。
眾考官以目光交流,眼神中有嘆息,有欣賞,也有某些說不出的複雜。
數十年苦讀,又經宦海沉浮,終究是失去了最初年少時的靈性,不如某些人天賦超卓,信手拈來,便是絕句。
詩卷在眾人手中傳看,傳到一名白髮考官手中時,那考官一手搭在腿上輕輕敲擊節拍,口中誦唸,語氣閒適愜意: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吟誦時他面帶微笑,吟罷了他欣賞讚嘆。
“此詩真是……淳樸生動,意蘊悠然。
一詩之中,黃金點梅,白雪染麥,杏實且肥,菜英卻稀。
雖是作詩,卻如作畫。
真可稱得上一句,設色宛若丹青手,旨趣皆在鹹酸外。
妙哉,田園之美,盡在詩中。
讀罷此詩,老夫竟不由得生出歸隱田園之念。
唉,也不知何時能放下塵俗,去農莊中度此浮生。也品一品這……梅子金黃杏子肥吶。”
白髮考官撫須讚賞,笑言感嘆。
經他解說,陳敘詩中的畫面更宛若真實般,色色分明地映照在眾人眼前。
在場眾人原本便個個都稱得上是飽讀詩書之輩,對於詩詞文章的欣賞水平都毋庸置疑。
白髮考官如此這般一段賞析,當下引來陣陣應和與討論聲。
“蘇老所言句句真切,當真說盡此詩意蘊。
不過依下官淺見,此詩最妙之處還在於以靜寫動,留白精妙。
下官尤其喜歡此詩有花有果,有色有形。不僅僅侷限於田園隱逸,更注重耘田績麻。
這一句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明明寫的是無人過,可實際寫的卻是農人勞作奔忙,早出晚歸。唯有如此,才使得村中‘日長籬落無人過’,一片清寂吶。
如此鮮活真切,實為歷來田園詩篇首見。此等寫作手法若能發揚,或將有流派興起也未可知。
難怪,此詩一成,便有紙上青煙,一飛沖天。”
說到此處,那中年考官雙掌一合,幾乎沒忍住擊節讚歎。
眾考官紛紛答言,各抒己見。
詩成青煙,引來的便幾乎都是讚賞。
直到最上首的主考官,來自玉京天都的禮部侍郎馮興拈起短鬚,輕聲一笑說:
“此詩甚妙,但最妙之處諸位卻仍未看清。”
眾人頓時將目光紛紛投向馮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