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適合那種推車式的探雷器的,而且推車式的探雷器有些時候使用也並不是很方便的,就比如在如今這半米厚的雪地裡使用就不是很方便。

當然這樣的積雪公路對於王根生等人來說卻是十分方便埋設地雷了,甚至都不需要挖太深的泥土就能隨便埋地雷了,而且正在下的大雪也能很快掩蓋掉之前埋地雷的痕跡。

於是比較方便攜帶和使用的行動式地雷探測器就被弄了出來。

當然行動式探雷器與探雷推車同樣應用電磁感應原理,但其更加輕便小巧,易於攜帶。

戰爭期間,得軍先後裝備過多款該種裝置,其中較早的型號一九四零年就已入役。從這個時間點推斷,相關預研工作可能早已啟動,甚至開始於大戰爆發前。

而海王星則是得軍最早的便攜探雷器,主要由探頭、握杆和訊號接受盒三部分組成。其探頭為圓形,直徑二十四公分,外殼為鋁製,裝備全重十三千克。

在開始探雷前,使用者首先須將探頭貼近地面,然後順時針旋轉接收器外殼上的旋鈕,直至耳機能聽到聲響,隨後再反轉旋鈕待聲音變微弱後便可開始探雷。當遇到金屬物體時,耳機裡的響聲就會陡然增大,從而發現目標。

不過就效能而言,海王星可以說相當不可靠,並且故障頻發。

它儘管能發現大塊的金屬部件,但面對只有雷管部分含金屬的早期木盒地雷就無能為力了。

此外,笨重的訊號接受盒直接固定在握杆末端,在探雷時隨之一起擺動,使得這一部分極易受損。由於效能不佳,因此該型號很快被其他裝備替代,但原有的產品仍繼續在部隊服役。

於是在經過多次實驗之後得嘓總算是推出了一款靠譜的行動式地雷探測器伯林四零探測器,這是一款比之前所有型號都更可靠而高效的產品。從外觀上,它的探頭一改慣用的圓形而變成橢圓,並且尺寸更大。握杆可拆解,以便調整為不同長度,其插入探頭中並透過一隻蝶形螺栓固定。接受盒的膠木箱可背在肩膀上掛於腋下,這樣開啟蓋板後就能方便地使用。當遇到金屬時,耳機中的聲音會驟然變大從而發現目標。

並且其針對埋於五十公分深處的盤型地雷、四十公分深處的瑛制mk v地雷、兩公分深處的木盒地雷以及十三公分深處的跳雷均十分有效,深受得嘓部隊的喜愛。

這一型號在裝備過程中還曾經歷一段波折:在一九四零年入役後不久,軍方就叫停了它的交付,理由是“應儘可能將部隊裝備的探雷器種類保持在較少的水平”,但也許背後的真實原因是其構造複雜、造價昂貴。不過,高層的態度很快又有了大轉彎,在一份一九四一年五月的檔案寫到:“‘亞琛‘和‘科隆’型的交付推遲使得有必要重新開始交付‘伯林’型。該型號已有一部分交付部隊,而為了儘可能減少使用的探雷器種類以及保持軍隊裝備的統一性,它本應回收。但由於其他公司的探雷器因生產困難原因給部隊裝備造成了愈發不利的影響,因此必須重啟‘伯林’型的裝備工作”。當然,該檔案中提到的也許只是部分原因,考慮到“伯林”在部隊中的口碑實在不錯,停止裝備很可能引發了一線士兵的不滿和抗議,這也為其重返戰場起到了推動作用。

當然,這地雷探測器雖然說是得嘓先行研發的,但是隨著得嘓由進攻轉變成為防守,米嘓等一些盟嘓自然也是需要地雷探測器來進行。

於是隨著得嘓的地雷探測器被繳獲,盟軍就立即開始了逆向復刻研發的操作。

然後就有了scr-625地雷探測器,這款探測器從一九四二年九月開始生產,並迅速投入使用。它的外形設計獨特,易於識別,能夠探測埋深在六到十二英尺之間的金屬地雷。

要知道六到十二英尺的探測深度則是相當於一點八米到三點六米這樣的深度了,如此深度自然要比伯林探測器的最大五十公分的探測深度大得多。

這樣的一個深度範圍幾乎涵蓋了所有實際戰場上的地雷埋設深度。

探測器的核心部件是一個六英尺長,也就是一米八長的探測杆,一端裝有圓形的探測線圈。操作者揹負的揹包中裝有乾電池,而諧振器則附在肩部,方便操作。此外,還配備了一副耳機,以便在嘈雜的環境中清晰地聽到探測訊號。

這款新型地雷探測器的效能表現非常出色,為戰場上士兵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它的成功使用,不僅提升了戰場上的排雷效率,也為後來的地雷探測技術奠定了基礎。

當然此時米軍所使用的就是這種探測器,這不面對厚達五十公分的積雪,如果是伯林探測器,那麼就得失效了,畢竟伯林探測器的深度就是五十公分。

因此一旦有積雪覆蓋,那麼探測效果自然就是大打折扣了。

第二天早上,經過一晚上的休整之後,史密斯帶著陸戰一獅以及其他部隊撤下來的殘兵開始向著水門橋前進。

然而很可惜不過剛剛前進一公里,就遇到了王根生所埋設的雷區。

隨著一聲轟然爆響,作為開路先鋒的一輛潘興坦克被反坦克地雷炸斷了履帶,然後停在了路中間。

史密斯看到這樣一副場景後,眉頭立馬就皺了起來,他最為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然而面對這樣的情況史密斯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揮揮手,讓排雷兵開始排雷然後坦克裡面計程車兵則是爬出坦克開始修補被炸斷掉的坦克履帶。

只是排雷兵剛剛上前排雷立馬就被炸死了。

沒得辦法,王根生所使用的超前絆發繩佈置法果然起到了效果。

地雷埋在兩三米之外,排雷兵手裡的排雷探測器根本就探測不到,畢竟手提型排雷探測器的杆子長度也就一米八,如何夠的著兩米之外埋的地雷呢!

經過手雷改裝的地雷威力並不是很大,而且間隔兩三米之後威力也是進一步削弱,可是不管怎麼削弱,傷人的威力還是有的。

而且就算覆蓋了五十公分厚的積雪,但是積雪又不是水,蓬鬆的積雪密度只有水的十分之一甚至是二十分之一,因此並不影響彈片的威力發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