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17日,馬紹爾群島附近海域,陽光如同熔金般傾瀉而下,將海面染成一片耀眼的蔚藍。

翔鶴號航空母艦的艦橋上,海風帶著鹹溼的氣息撲面而來,南雲忠一站在指揮台前,緊盯著前方無垠的海平線。

他的心中,既有對未知戰局的忐忑,也有作為指揮官不容動搖的堅定。

“加速!加速!”他的聲音透過擴音器,在艦橋上空迴盪,如同戰鼓般激勵著每一位船員。

第五航空戰隊正以30節的航速,如同利刃般劃破海面,向著一個未知的戰場疾馳。

南雲忠一的腦海中,不斷回放著近期收到的情報與戰術推演,他隱隱感覺到,美國海軍正編織著一張複雜而狡猾的網,意圖將自己的艦隊一步步引入陷阱。

就在幾個小時前,金剛號戰列艦的緊急求救訊號如同驚雷般炸響,南雲忠一頓時感覺自己的腦子不夠用了。

...

就在南雲忠一被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下令馳援威克島作戰的第二天,誇賈林環礁,那個原本被認為是日軍防線後方的安全區域,竟突然遭到了美軍航母編隊的猛烈攻擊。

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南雲忠一瞬間意識到,自己之前的判斷可能出現了偏差。

美國海軍的航母並未在之前的珍珠港之戰中受到太多的打擊,他們甚至有力量快速對馬紹爾群島實施空襲。

“立刻改變航向,全速返回誇賈林環礁!”

南雲忠一下達了命令,語氣中不容置疑。

他深知,此刻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至關重要,任何遲疑都可能讓戰局急轉直下。

翔鶴號及其護航驅逐艦隊迅速調整航向,劃破海面,直奔誇賈林環礁而去。

在他看來,自己的參謀長草鹿龍之介率領的金剛號和霧島號戰列艦足以踏平威克島這個彈丸之地。

既然美軍的航母出現在了馬紹爾群島附近,那麼即便是自己的艦隊無法為威克島提供空中掩護,那他們只需要集中精力摧毀美軍威克島上的機場,那麼美軍也將失去自己的航空力量。

到了那個時候,兩艘戰列艦和三艘重型巡洋艦的威力足以讓威克島寸草不生。

而自己所需要做的,就是尋找美軍航母主力進行決戰。

然而,當南雲忠一率領的艦隊抵達預定區域時,等待他們的卻是一片死寂。

海面上除了偶爾躍出海面的海豚,再無其他生命的跡象。

南雲忠一的心中湧起一股不祥的預感,他立刻下令:“派出所有的零式戰鬥機,對周邊300海里以內的海域進行地毯式搜尋,務必找到美軍艦隊!”

零式戰鬥機呼嘯著升空,如同獵鷹般在廣袤的天空中盤旋,它們的每一次俯衝、每一次盤旋,都承載著日軍的希望與焦慮。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傳來的訊息卻一次次讓南雲忠一感到失望——美軍艦隊彷彿憑空消失了一般,連一絲蹤跡都未留下。

“這怎麼可能?”南雲忠一喃喃自語,眉頭緊鎖。

他深知,美國海軍不可能無緣無故地放棄已經到手的優勢,這種異常的平靜背後,必定隱藏著更大的陰謀。

他命令艦隊在附近海域繼續漂泊,保持高度警戒,以防美軍突然發難。

接下來的兩天裡,翔鶴號及其護航艦隊在茫茫大海上漂泊,如同失去了方向的孤舟。

每一刻的等待都充滿了煎熬,每一聲警報都可能預示著戰鬥的開始。

然而,除了偶爾掠過海面的海鷗和遠處翻滾的浪花,他們什麼也沒有等到。

南雲忠一的心情愈發沉重。

他意識到,由於自己的判斷失誤和長時間的等待,原本計劃中的進攻威克島的行動已經受到了嚴重影響。

炮擊艦隊在缺乏航空兵掩護的情況下,將不得不面對更加艱難的戰鬥環境。

而他,作為這次行動的指揮官,必須承擔起這份責任。

就在這時,一名通訊兵匆匆而來,手中緊握著一封加密電報,那急促的腳步聲在寂靜的艦橋上顯得格外刺耳。

“司令官,這是來自草鹿龍之介少將的緊急電報。”通訊兵的聲音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顯然,電報的內容非同小可。

南雲忠一接過電報,一行行字跡映入眼簾,如同冰冷的刀鋒,瞬間劃破了他的內心。

電報上,草鹿龍之介以急切的語氣報告了一個令人震驚的訊息,隔著紙張他都能感受到那位老友的急迫感:威克島附近海域疑似出現美軍航母編隊,正對我方艦隊構成嚴重威脅,艦隊已處於緊急狀態,請求司令官閣下全速馳援。

讀完電報,南雲忠一的臉色瞬間變得蒼白,眼神中閃過一絲難以言喻的複雜情緒。

他大概明白了美軍的意圖,也感受到了自己在分兵上的失誤。

翔鶴號和瑞鶴號的離開使得整個炮擊艦隊完全失去了空中掩護。

而現在,美軍的航母卻悄無聲息的出現在了威克島附近。

至於空襲馬紹爾群島的美軍艦隊?

估計早就跑了!

“傳令下去,”南雲忠一的聲音低沉而堅定,彷彿是在對自己,也是對整個艦隊下達不可違抗的命令,“艦隊立即轉向東北,全速前進,目標——威克島。同時,通知所有艦載機保持待命狀態,更換穿甲彈和魚雷,一旦確認美軍航母位置,立即發起攻擊。”

隨著南雲忠一的命令下達,整個艦隊迅速行動起來。

兩艘艦隊航母的引擎轟鳴,螺旋槳攪動海水,激起層層白色浪花,龐大的瑞鶴號彷彿一條巨龍,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劃出一道道有力的軌跡。

第五航戰的艦載機飛行員們也被緊急召集到甲板上,他們穿戴整齊,目光炯炯,隨時準備投入戰鬥。

雖然他們也不明白,司令官閣下為何會帶著他們在馬紹爾群島逛街。

在南雲忠一的指揮室內,氣氛更是緊張到了極點。

地圖、電報、報告檔案堆滿了桌面,參謀們忙碌地穿梭其間,不斷將最新的情報匯總分析,為南雲忠一提供決策依據。

南雲忠一則坐在指揮椅上,雙手緊握成拳,目光緊盯著前方的海平線,心中默默盤算著各種可能性和應對策略。

他必須迅速而準確地做出判斷,既要確保威克島上陸軍的安全,又不能忽視對美軍航母的追蹤與打擊。

這是一場與時間賽跑、與命運較量的戰鬥,而他率領的第五航戰,就是這場戰鬥的主宰。

...

就在草鹿龍之介那封求救電報穿越浩瀚的太平洋的半小時前,威克島海域的天空被一抹不祥的陰雲籠罩,海風似乎也帶上了幾分肅殺之氣。

在這片必將被歷史銘記的島嶼上,一木清直大佐,正引領著他的正面部隊,一步步逼近威克島機場。

他們已經在炮兵的掩護下攻佔了灘頭陣地,雖然付出了大約300人左右的代價,包括一名中隊長陣亡。

但只要拿下機場,一切都是值得的。

一木清直站在一塊凸起的礁石上,手握望遠鏡,穿越重重炮火與硝煙,緊緊鎖定在前方那片滿目瘡痍的機場。

昨日夜裡,霧島號戰列艦那震耳欲聾的炮聲彷彿仍在耳邊迴響,它如同憤怒的巨獸,將一枚枚重炮傾瀉在這片曾經繁忙的跑道之上,將美軍引以為傲的飛行堡壘化為了一片廢墟。

此刻,儘管跑道上佈滿了坑洞與殘骸,但那份荒涼與寂靜,卻更添了幾分不祥之感。

一木清直心中並無絲毫懷疑,美軍飛機確實已在炮火中化為烏有,這無疑是他們推進的絕佳時機。

“板載!”他猛然抽出鋒利的指揮刀,高舉過頭,那寒光閃爍的刀刃在陽光下更顯耀眼,彷彿預示著即將到來的血腥與榮耀。

為了讓士兵們有力氣對機場發起總攻,他甚至下令士兵們提前一個小時進行用餐。

隨著這一聲震天響的吶喊,整個日軍部隊彷彿被注入了無窮的力量,士氣高昂,準備迎接最終的決戰。

九二式步兵炮的炮口再次對準了前方,炮手們熟練地調整著角度,隨著一聲聲低沉的轟鳴,炮彈劃破長空,帶著毀滅性的力量向機場的每一個角落飛去。

然而,威克島並非輕易可破之地。

在詹姆斯少校數月來的精心佈防以及弗萊徹的規劃下,機場周圍早已構築起了一道道堅固的防線。

明暗交錯的地堡群,如同一隻只潛伏的巨獸,靜靜地等待著獵物的靠近。

當日軍士兵在炮火的掩護下,以排山倒海之勢發起衝鋒時,這些看似平靜的沙土之下,突然噴吐出了致命的火舌。

勃朗寧機槍的咆哮聲、m1加蘭德步槍的連射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首死亡的交響曲。

日軍士兵頓時如同割麥子搬到了下去。

子彈如同密集的雨點,無情地穿透他們的身體,將他們擊倒在地。

在子彈面前,無論是身經百戰的老兵還是剛入伍的新兵,都是隻有一個下場——死亡!

鮮血染紅了地面,哀嚎與呻吟聲此起彼伏,空氣中瀰漫著濃重的血腥與絕望。

但即便如此,日軍士兵依然沒有退縮,憑藉著對天皇的忠誠與對勝利的渴望,繼續向前衝鋒,每一步都充滿了鮮血與勇氣。

隨著日軍與機場之間的距離不斷縮短,從最初的400米,到350米,直至逼近至關鍵的300米距離,整個戰場彷彿被一層緊張而凝重的氛圍所籠罩。

在這片狹小的空間內,雙方士兵的心跳聲與武器裝填的咔嚓聲交織在一起。

美軍方面,士兵們依託著詹姆斯少校精心佈置的防線,充分利用地形優勢,構建了一個個交叉而致命的火力點。

他們手中的春田M1903步槍,作為當時美軍裝備的標準武器,以其出色的射擊精度和穩定的效能,在300米左右的距離上展現出了驚人的戰鬥力。

春田步槍採用7.62x63毫米子彈,其彈道平穩,射程遠,且威力巨大,能夠在這樣的距離內對日軍士兵構成嚴重威脅。

美軍士兵們利用塹壕和機槍掩體作為掩護,不斷變換射擊位置,以避免成為日軍炮火和機槍的靶子。

每當日軍士兵在指揮官的怒吼聲中,鼓足勇氣,試圖以密集的隊形逼近機場,或是發起叢集衝鋒,企圖以人海戰術突破美軍的防線時,美軍士兵們早已做好了應對的準備。

他們深知,在這狹小的空間內,密集的火力雖然重要,但手雷這種近戰利器更是不可或缺的。

隨著日軍士兵的腳步聲越來越近,美軍的防線似乎開始微微顫抖,但這只是表面現象。

隱藏在掩體後的美軍士兵,迅速從胸前或裝備袋中抽出冰冷的步兵手雷,這些手雷在陽光下泛著幽幽的光澤,彷彿是死神的使者。

“拉弦!”指揮官低沉而有力的命令在耳邊響起。

美軍海軍陸戰隊計程車兵們毫不猶豫地執行著,手指輕輕一拉,手雷的引信便嗞嗞作響,宣告著死亡的臨近。

緊接著,他們以一種近乎於機械般的精準動作,將手中的手雷奮力擲出,劃過一道道優美的弧線,直奔日軍士兵密集的陣型而去。

“轟!轟!轟!”一連串的爆炸聲瞬間撕裂了空氣,彷彿連天空都在顫抖。

手雷在日軍士兵中炸開,彈片如同狂風暴雨般肆虐,無情地穿透肉體,撕裂盔甲,收割著一條又一條鮮活的生命。

空氣中瀰漫著刺鼻的硝煙和濃重的血腥味,日軍士兵的慘叫聲、哀嚎聲此起彼伏,與爆炸聲交織在一起。

這一幕,讓許多日軍士兵不禁想起了在東方戰場上的某些不好回憶。

那時,他們也曾是進攻的一方,同樣面對著頑強的抵抗和鋪天蓋地的手雷雨。

但此刻,令日軍士兵感到震驚的是,美軍的手雷似乎永遠也扔不完。

每當他們以為已經衝破了美軍的防線,準備發起最後的攻擊時,總會有新的手雷從四面八方飛來,再次將他們拖入死亡的漩渦。

這種源源不斷的火力支援,讓日軍士兵感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壓力與無力感。

相比之下,日軍士兵手中的三八式步槍雖然也是一款效能不錯的武器,但在300米左右的距離上,其效能與春田步槍相比略顯遜色。

三八式步槍使用6.5x50毫米子彈,其彈道較為彎曲,且威力相對較小,在遠距離射擊時精度和穿透力都會受到影響。

然而,日軍士兵憑藉著頑強的鬥志和嚴格的紀律,依然能夠發揮出三八式步槍的最大效能,與美軍展開了激烈的對抗。

在這場拉鋸戰中,雙方士兵都展現出了驚人的戰鬥意志和射擊技能。

美軍士兵利用手雷壓制著日軍的攻勢,而日軍士兵則依靠人數優勢和密集的火力網,試圖突破美軍的防線。

雙方一時之間你來我往。

在這場殘酷的拉鋸戰中,雙方都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但美軍的防線卻始終沒有被日軍突破。

而美軍依託著堅固的工事與靈活的戰術,不斷消耗著日軍的有生力量,逐漸穩固了戰局的不利局面。

一木清直站在前線,親眼目睹著自己計程車兵一個個倒下,他的眼神中既有憤怒也有無奈。

他知道,這場戰鬥已經遠遠超出了他們的預期,但他們沒有退路,只能繼續向前,直到最後一刻。

正當雙方陷入僵持之際,一陣突如其來的海風帶來了對美軍不利的訊息——日軍增援艦隊正從後方全速趕來。

海平面上突然出現了日軍巡洋艦“最上號”那冷峻的身影,它如同幽靈般悄無聲息地逼近了美軍機場的後方,打破了戰場原有的平衡。

隨著一聲令下,400名精銳日軍突擊隊員迅速從艦上放下小艇,如同黑色風暴般向美軍機場後方疾馳而去。

這些突擊隊員個個眼神中透露出對勝利的渴望和對死亡的漠視。

他們利用炮火和煙幕的掩護,悄無聲息地接近了美軍陣地的後方。

此時,美軍的主要兵力都集中在正面防線,對於後方的警戒顯得尤為薄弱。

詹姆斯少校雖然發現了這夥後方的不速之客,但是此刻的他也正用手裡的湯普遜衝鋒槍掃射著前方的日軍,陸戰隊計程車兵更是全部被頂在了各個路口要道,他手裡已無其他機動力量。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60多名美軍留守此地的民工成為了唯一能夠阻擋日軍突擊隊的力量。

這些民工平時負責機場的維護和建設工作,手中只有簡陋的工具和少量的自衛武器。

這60多人迅速集結起來,利用地形和有限的武器,對日軍突擊隊展開了頑強的抵抗。

他們雖然人數稀少,但憑藉著對地形的熟悉和堅定的信念,成功地將日軍突擊隊的第一波攻勢擋了回去。

然而,日軍突擊隊畢竟人數眾多,裝備精良。隨著時間的推移,美軍民工的防線開始搖搖欲墜。但他們依然沒有放棄,用血肉之軀築起了一道道防線,為美軍主力部隊的增援爭取了寶貴的時間。